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释迦牟尼传-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忝嵌昧嗣矗俊睉x陈如当即回答说:“世尊,我已经了解了。世尊,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对于四谛得到了知解,所以憍陈如又取名为阿若憍陈如(阿若,有已知、无知、了本际三义)。当释迦牟尼佛三转四谛(三次讲解四谛)十二行因缘法轮时,阿若憍陈如在诸法中,远离尘垢,获得了法眼净。在释迦牟尼佛的众多弟子中,阿若憍陈如是第一个最先觉悟的,所以他被认为是佛的第一个弟子。另外四人见憍陈如独悟道迹,心里想道,“如果世尊再为我们说法,我们也会悟道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的心意,于是重新为这四个人宣讲四谛。于是,这四人在诸法中,也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 
这五个人于是向佛匍匐顶礼,请求说:“世尊,我们五人已经见到道迹,也已经证得了道迹,我们现在想以佛法归依,愿意出家修道。只希望世尊能发慈心悯念我们的心愿,听许我们出家。”当时,释迦牟尼佛将这五人叫到面前,说:“好,你们就是比丘了。”说完,胡须、头发自然而然落了下来,袈裟也自然而然地披在身上,于是,他们便成了比丘。这是原始佛教中有比丘的开始。 
佛问这五人:“你们这些比丘,知道色、受、想、行、识是常久不变的,还是无常的?是痛苦的,还是不痛苦的?是空的,还是不空的?是有我的,还是没有我的?”当时五位比丘听佛说到这五阴法,烦恼顿时消除净尽,心意为之得到解脱,当下便成就了阿罗汉果。于是,他们当即回答释迦牟尼说:“世尊,色、受、想、行、识,确实是无常的、痛苦的、空的、无我的。”因此,原始佛教中才有了五位阿罗汉。 
佛教中有所谓三宝,是为佛、法、僧。到这时,原始佛教三宝都已经具备,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剃度的五位比丘。三宝是每一位信徒所必须敬奉的。
2.最早的居士和信女
       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耶舍,非常聪明,早种夙慧,家中非常富有,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富翁。耶舍生活豪华奢侈,头戴璎珞制成的宝冠,脚着无价的宝屐,男仆女佣,前呼后拥,极是堂皇富贵。据佛教教义,这样的荣华富贵是他前世修来的福德所致,也即是说他前世种下了善因,因此在这一世就得这样的果报。有一天半夜时分,不知为了什么事,他突然从梦中醒过来。他揉揉眼睛,从床上坐起,披上衣服,到家园四处走了走。忽然他看见白天与他一起玩乐的歌姬舞女在各自的宿舍里,一个个都是东倒西歪地睡眠,有的仆在床上睡着,有的四脚朝天仰面躺着,头发蓬乱,涎唾从嘴角流出来,丑态百出,极是难看;还有那些乐器服饰玩具等都颠倒纵横地乱摆在各个房间里,非常杂乱。这一切在在使爱好整洁的耶舍触目惊心,他突然感觉到这种生活是如此地使人厌恶,因此当时就产生了一种要远离它的愿望。他自言自语地说道:“我这是在充满灾难怪异的世界之内,在不洁净的环境中妄生洁净的想法。”在他作着沉思的时候,突然灵光忽现,照彻了耶舍的整个心身。他随着这一道灵光的指引,离开家园,向着鹿野苑的方向奔去。 
耶舍走到恒河边上,恒河水十分宽阔,没有办法徒涉过去。见此情景,耶舍又急又气,于是口中高声喊道:“苦啊,苦啊!”正当他无所适从之时,忽然高空中传来佛陀的声音:“耶舍你就过来吧,我这里有脱离苦海的办法。”耶舍听到佛陀亲切慈和的话语,顿时整个身心充满了快乐,于是,当即决定不顾一切地渡过河去。他脱下无价的宝屐,精神奋发,勇敢地渡过了恒河,循着佛光的指引奔到佛的住处。当他看到佛有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相貌庄严威武,又慈祥可亲,心下便大为欢喜,竟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当下耶舍五体投地,顶礼佛足,一心请求佛将他度离苦海。佛答应了,并说:“善哉善哉!你是真正的好男子,现在请认真听我讲法,然后好好地用脑筋思考我讲的道理,并时时刻刻地诵念。”佛便根据耶舍的夙慧,随机说法,“耶舍,色、受、想、行、识,都是无常的、痛苦的、空的、无我的,你知道吗?”耶舍当下便领悟了佛宣讲的道理,并因此而远离尘垢,得到了法眼的清净。佛见到耶舍慧性如此迅猛,也十分高兴,为了使耶舍信道之心更加坚定,佛又为他宣讲了四谛法门,耶舍当下烦恼顿解,身心自在,大彻大悟,证得了阿罗汉果位。耶舍对佛说道:“世尊,色、受、想、行、识,确实是无常的、痛苦的、空的、无我的。” 
佛见到耶舍虽已大悟,但身上的衣服还是如旧富丽堂皇,因此,佛又对他说:“虽然你是在家里,戴着珍宝首饰,穿着华丽衣服,但如果能认真收摄各种情根,厌恶并远离那些欲念,那么,这也叫做真正的出家了。虽然你的身体在旷野中行走,吃的东西也十分粗涩,但如果思想中还贪恋五欲,这也不能叫做真正的出家。一切造作的善恶,都是从心意中生出来的,所以真正出家的人都要将心作为根本。”耶舍知道佛说的是自己,因此,他当即将身上穿的珍贵华丽的衣服脱了下来,并对佛说:“只希望世尊,让我出家。”佛说:“好,你就是比丘了。”话音刚落,耶舍的须发自然而然地落了下来,袈裟也随即披在身上,于是便成了一位真正的比丘。 
天一亮,耶舍的父亲不见了耶舍,到处找也没有找着,不知道耶舍到哪里去了。耶舍的父亲很爱自己的儿子,耶舍离家出走,这使父亲非常着急,焦虑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一边悲号涕泣,一边沿路推寻,到了恒河岸边,见到耶舍的鞋子,心里就想道,“我儿子应当从这条路渡过恒河去的。”耶舍的父亲当时就渡过恒河,循着踪迹,来到佛的住所。 
释迦牟尼佛知道耶舍的父亲是为了寻找儿子才来到这里的,如果让他马上知道儿子就在这里,并且已经出家,必然会引得他生出巨大的痛苦,一时想不通,也许就因此而命丧黄泉。因此,佛陀叫耶舍躲起来,自己前来迎接耶舍的父亲。耶舍的父亲见到佛相貌庄严端正,是一位有道高僧,心下便大为恭敬,一面向佛头面触地行起礼来。行完礼,就退在一旁,听佛说法。佛于是就为耶舍的父亲讲了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耶舍的父亲当下就得到了法眼的清净。 
佛知道耶舍的父亲已经见到了道的形迹,恩爱之情就已渐渐淡薄,于是问耶舍的父亲:“你是因为什么因缘到这里的呢?”耶舍的父亲当即答道:“我有一个儿子,名叫耶舍,昨夜突然失踪了。今天早晨,我根据线索,因此一路找到了这里。”佛便叫耶舍出来见他的父亲。耶舍的父亲见了耶舍,心里十分高兴,又看到耶舍已经出家,又感到十分欣慰,于是对耶舍说:“好啊好啊,你已经出家,是真正的快乐啊!既能度脱自己,又能度脱他人。你现在在这里,是为了引我来见道迹的罢。”佛于是为他传授三归法,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简称归依三宝。耶舍的父亲名叫耶输伽父,他是佛教中第一个归依三宝的优婆塞,优婆塞在汉语里意译为居士。后来,耶舍的母亲也归依在佛陀的座下,作为在家的信女,她是归依三宝的第一位优婆夷,优婆夷在汉语里意译为清净女。 
耶舍有五十位最要好的朋友,听说佛已经出世,而且耶舍已经从佛出家修道,他们当即各自心下想道:“耶舍是最值得我们崇拜的了,他又是最富有长者的儿子,聪慧辩给,才艺过人,却竟能舍弃豪贵的家庭,抛弃欲念的快乐,残毁身体坚守心志,去做一个比丘,我们现在又有什么值得顾恋而不出家的呢?”他们想到这里,便相约一起来到佛的居所,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出家修行。佛见到他们善根成熟,可以得度,于是接受了他们的请求,给他们削发出了家。他们听了佛讲的诸法皆空、无常、无我、苦的道理,又听了佛宣讲的四谛法门,烦恼断除,证得阿罗汉果位。 
到这时,佛陀座下已经有五十六位阿罗汉。佛对他们说道:“你们已经证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可以为世上众生广种福田了,你们应当到各地游方教化,用大慈大悲之心,度脱众生出于苦海。我现在也应当到摩揭陀国王舍城去,度化那里的人民,使他们脱离苦海。”五十六位比丘听了佛陀的话,都异口同声地答应前往各地传法。于是,他们向佛陀头面作礼,各持衣钵,辞别而去。 
3.三迦叶的归依
        三迦叶的归依是最富戏剧性的,也是佛陀在传教中显示巨大法力最好的一个例子。佛教史上有许多例子,即使是那些大德高僧们为了传教,在某一个新的地方打开局面,也会相应地采取神秘的具有无比威力的法术,以此来震慑群众,使自己的传教得以进行,因为要他人相信某一种宗教或者学说,一开始不能降服信众的心是无从得到成功的。因为信仰其实就是心的降服,不能使人觉得某一教派或者学说具有无比威力或者诱惑力,那么要招收信徒又谈何容易。因此,许多僧众一开始传教时都以异术设教,或者以神道设教,就都是为了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利用了自己本来具有的文武全才加上一些神秘的神通力量使得三迦叶归依,为佛教僧团的扩大和影响的广泛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 
释迦牟尼佛在化度了耶舍等五十一人后,就考虑今后该到哪里传教的事。“我现在应该度化哪一些人才能获得最大的方便和利益呢?”释迦牟尼观机施教,觉得只有摩揭陀国的优楼频螺迦叶兄弟三人善根成熟了,可以去化度他们。“这兄弟三人在摩揭陀国学的是仙道,已经一百二十岁,受到国王和全国上下人民的尊信;他们十分聪慧,有极强极快的悟性,倘若向他们说法,使得他们归依,自然是绝大的好事一桩。但难的就是他们有很深的成见,为人又非常傲慢,不容易一下子将他们降服。不过,不管如何,我还是应当试一试。”释迦牟尼想到这里,决定立即动身。──这一年佛陀才三十岁,以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头陀想去教化一个一百二十岁骄傲成性的老迦叶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但是佛陀义无反顾地去了。 
释迦牟尼当下就从波罗奈出发,前往摩揭陀国。昼夜兼程,途中跋涉,自然艰辛。一天日将昏暮时,释迦牟尼赶到了优楼频螺迦叶的住处。优楼频螺迦叶是三迦叶中年纪最长的一位,智慧超胜,受到两位弟弟虔敬的爱戴。优楼频螺迦叶忽然见到一位年纪轻轻的头陀到来,而且相貌端正庄严,当时心下由衷地感到欢喜。于是,他问道:“这位年青和尚,你从什么地方来?”佛回答说:“我从波罗奈国来,打算到摩揭陀国去。现在天将要黑了,想在您这里借宿一宵,不知可好?”“寄宿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我这里房舍都让弟子住满了,没有空余的房间,只有一间石室,非常洁净,我拜火的用具都放在那里。这是一个十分清静的地方,正适合你这样的和尚。但有一条恶龙住在里面,就怕它来害你。”“即使有恶龙,现在也顾不得了,请您借我住一个晚上。”迦叶又补充了一句,说:“这条恶龙,性子非常凶狠残暴,一定会出来害你。我不是舍不得给你住,只是住进去要出人命,因此不敢相借。”佛说:“您尽管借给我住,一切后果由我承担,我绝不会被恶龙所害的,请您放心。”“如果你一定要住,那就随意吧。” 
佛陀就在当晚住进了这个藏有恶龙的石室。佛陀一进石室,当即结跏趺坐,进入三昧禅定的境界。这时,那条恶龙见有生人进来,便毒心上腾,一心要害这位头陀。它全身放出毒烟,赤目暴牙,张势向佛陀扑来。世尊见此,手捧钵盂,无畏无惧,当即进入火光三昧禅定境界。这三昧定火,烈焰冲天,烧得石室热不可当,同时也烧得毒龙苦不堪言,无处藏身。迦叶的弟子们乍一见到石室中烧起大火,以为这个和尚必遭毒害无疑。于是,回去禀报师父,说:“这个年青和尚,既聪明,又庄严端正,极为难得,可惜现在却被恶龙之火烧死了。”迦叶当即从座位上站立起来,他虽然认为和尚一定会碰到危险,但没有想到被毒龙的大火烧死,因此,他立即赶到石室之外,见到石室里火光上腾,心下大感悲伤,他本意并不想让这位和尚真的去送死。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了。于是,他当即命令弟子们赶紧用水扑灭这场大火,但水一洒到石室上,非但不能扑灭大火,反而像火上浇油般地更加燃烧得厉害了,烧得一座石室红通通的,看看将要熔化。外面迦叶和弟子们徒自着急。但石室里面,却是另一番局面,佛陀身心不动,颜容怡然,已将这条恶龙降服,再也不能加害于人了,当时佛陀便传授给毒龙三归依,然后将毒龙放置铁钵中。 
天亮后,迦叶师徒赶到石室,却见到佛陀安然坐在石室里,大出意外,于是问道:“你这位年青和尚,昨夜在石室里,那龙火猛烈,没有被它烧伤吧?你昨天借这石室住,我之所以不想给你,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佛陀回答说:“我的心里非常清净,是不会被身外的灾难所侵害的。那条毒龙,现在就在这个铁钵中。”于是,佛陀举着这个铁钵,让迦叶他们来察看。迦叶师徒见到这个年青和尚,在火里也不被烧着,而且又降服了恶龙,将它放置铁钵中,都啧啧赞叹,以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希奇的事。虽然迦叶对佛陀的本事相当佩服,但他并不认为这是最要紧的。他对弟子们说:“这位年青和尚,神通虽然十分之大,但终究比不上我的道真实。” 
佛陀对迦叶说:“我现在正想停住在你们这里一段时间,不知能行么?”迦叶当即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夜里,佛陀坐在一棵树下,四大天王夜间来到佛打坐的地方,来听佛陀说法。天王们身上发出的巨大光亮,照得大地一片光明,有如日月一般。迦叶夜里起来,他远远地看到天上放出的巨大光亮正好落在佛陀的身边,于是对弟子说道:“这位年青和尚,也是一个拜火教徒。”天亮后,他们来到佛陀打坐之所,问佛陀是不是昨夜在行拜火的仪式,佛陀回答说:“没有。有四大天王下来听法,那是他们发出的光。”当时,迦叶对弟子们说道:“这位年青和尚,虽然有极大的神通功德,但还是不如我的道真实。”第三夜释提桓因、第四夜大梵天王下来听法,都放出大光明;迦叶被佛陀的巨大神通和高妙功德所打动,但仍认为佛陀不如他的道真实。后来,迦叶带领五百弟子进行拜火的仪式,早晨准备点火时,却怎么也点不着火,迦叶想,“这准是那位年青和尚做了什么手脚。”因此,他带领弟子们赶到佛的住处,对佛陀说:“我们进行拜火的仪式,早晨起来准备点燃火把,但火点不着,不知什么缘故。”佛当即回答说:“你可以回去了,火自己会烧起来的。”迦叶和徒弟回去之后,就看见火已经燃烧起来了。迦叶虽然对佛陀的神功非常佩服,但还是认为佛陀的功夫虽然神妙无比,总是不如他的道真实。后来,拜火仪式结束了,要灭掉火,却再也无法将火扑灭。他们认为这也是佛的手段所致,见了佛,回去之后,火自然就熄灭了。佛陀为了降伏迦叶的心,又使用了许多法术手段,如迦叶的弟子早晨起来砍柴,斧子举不起来;斧头举起来了,又落不下去。但种种手段,都没有使迦叶真正信服。 
后来佛用上了更加匪夷所思的手段,如取几千万里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