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奴就不知道了,若是皇上挂怀,不妨遣人去问问”
“问谁?同寿吗?”
“敢教万岁爷知道,在贡院外面是有人接应的,不然灵鸟飞出贡院后,也没处落脚啊”
嘉靖思来想去,还是求名的念头占了上风,他缓缓点头:“也好”
皇帝要找人,当然不难,何况还有滕祥这个带路的,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了
刘同寿留下了个口讯:“为了将陛下圣明传之天下,微臣敢不效死力思谋旬月,已有万全之策,微臣斗胆,立誓于此,若不成功,宁愿自宫陛下只管安心静候佳音即可”
听到这个口讯,嘉靖笑了,黄锦心里却是腹诽不已,这个军令状的措辞真心不着调,但这马屁拍的却很是地方,尤其在有了对比的情况下可以想象,今次事成之后,谢家和刘同寿的境遇,又将是如何鲜明的对比
“万岁爷,那边还说了,贡院点火之前,灵鸟已经飞过一个来回了……”虚言都是假的,这句话才是让嘉靖安心的关键
第183章 敬天法祖
作为大明有史以来最受人关注的一只鸽子,灵鸟的动向自然不是秘密,考官们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还因此爆发了一场争执
尽管没人觉得,刘同寿在短短的一个来回中能得到多少信息,毕竟时间太短,外面的枪手就算再有才华,也不可能完成一篇足够好的时文但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谢正等监考官认为,应该进号房再搜一遍身
他们的要求当然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对,进了号房之后,考生与外界就应该是隔离的,进号房搜身,全无先例,明明就是有人要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双方各有理由,同时也各有顾忌,自然谁也说服不了对手,也没办法动用后台强压,最终形成了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就在双方的僵持中,会试结束了不过,对抗仍然在延续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对抗的最后,也是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不单是因为参与者的身份高,权势大,重要的是,评卷,本身就是最容易动手脚的一个环节
评卷,从收卷开始
墨卷收上来,先由收卷官签名用印,然后由外帘地弥封官把姓名封了,送往誊录所由誊录人员用朱笔誊成朱卷,再经专人对读确定无误后,才将弥封朱卷弥封,把两卷送到收掌所核对朱墨卷地红号无误,又将两卷分开,墨卷在外帘官处存好送去给考官批阅
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全无一丝漏洞
不过,只要经了人手,难免就会有弊端,上述的任一环节中,都有动手脚的可能
收卷官可以设法留下记号,弥封官可以故意封不严眷录人员虽然没啥特权,但如果跟验读官有所勾结,也不是无法可施
对峙的双方都是各中能手当然不会漏掉这些细节,争执之下,很多细节都得到了修正
首先收卷官从一个变成了俩,起到互相监视的作用另外,收卷的时候,考生应将卷面朝下放置,直到弥封官背卷封名,并与其他墨卷混在一起之后,才能翻转过来后面的流程也与此相似,总之,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减整个流程中的人为因素
要不怎么说,制衡有利于法制建设垄断则容易滋生**呢?成也是人,败同样是人
这是互相妥协后的结果,双方都能接受,唯一对这个方式不满的,只有谢家的人了
不过就算谢迁老头巅峰的时候,也谈不上独霸朝堂,现如今,老谢已死,只靠几个儿子撑场面,谢家在余姚虽威风八面可在当朝首辅面前,六部尚书面前,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当然影响不到什么
收卷的程序比从前繁琐了,不过人手也多了,考卷很快就汇总起来,分批送往至公堂去了
“哼,也不知看没看懂题目,居然就腆着脸将墨卷呈上,真是厚颜无耻之尤”墨卷已经进入评审流程,谢正再无能为力,可老头却也不肯罢休,他打算给刘同寿添点堵,在众士子面前,问小道士一个哑口无言,坐实他舞弊的罪名
刘同寿本不认识谢正,不过老谢在他的号房外闹腾了三天,他就算再迟钝,也知道对方是那颗葱了,对方此举的目的,他也是心知肚明对于上赶子找抽的人,刘同寿从来不会客气:“谢员外这话就错了,你又没看到本官作答,怎地就空口白话的跑来血口喷人?”
谢正扬声道:“还用说吗?在场之人又有哪个不知道,时文乃是集古今大成的文体,非贯通经史者不能作,你读书不过半月,难道就抵得上他人十年寒窗了吗?或者说,又有哪路神仙显灵,给你来了个醍醐灌顶?”
老头的嗓门本来就不小,又是故意要把动静闹大,一通嚷嚷,把士子们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来了
士子们互相打听一番,然后议论纷纷朝这边指点着
谢正见状,不由暗中得意
评卷环节虽严,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却也很高,毕竟他吃过刘同寿太多亏了,知道对方手段高,又有靠山,谁知道这次有没有什么暗着如果真的有个万一,对方升官,谢正阻挡不了,但至少在士林,要把刘同寿作弊的名声坐实,让他这场科举彻底变成笑谈
“半月时间,当然来不及遍读经史,不过,有所侧重还是可以的,”刘同寿轻蔑的看了谢正一眼,悠然一笑道:“比如周礼……”
“哗”士子们都是大吃一惊他们一直专心考试,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只有少数人被那只鸽子骚扰过,但也是仅此而已罢了所以,当刘同寿语出惊人,一语点破此番考题的出处时,众人皆是大惊
谢正也是一惊
他本以为就算刘同寿真的舞弊成功,顶多也就是抄篇时文罢了,没想到对方竟然把出处都搞清楚了眼见士子们从义愤转成了惊讶,他再顾不得许多,当即就打算点破鸽子的玄虚:“你分明就是……”
“人生天地间,须得对上天有敬畏之心;父生子,子生孙,世世代代,薪火传承,故曰:敬天法祖是也”刘同寿哪里会给对头说话的机会,他似模似样的打了个稽首,朗声道:“周礼备而全,道、法、阴阳诸家学说,皆出自于此,本官出身羽门,读经史先读周礼,有何不妥?”
“贤弟所言极是,周道善备,愚兄也是以此作答”不等谢正反驳,人群中已经有人附和出声,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韩应龙
随后,孙升等出名的才子也是纷纷出言附和,光是刘同寿说没什么,但有了韩、孙等才子作注脚,那就不一般,于是,士子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
以此论作答的,都是红光满面,高声说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没想到此节的,则是捶胸顿足,懊丧不已除了少数答错了,还死硬到底的人之外,所有人都把这个当成了标准答案,本来秩序井然的散场,倒是和后世大考过后对答案的场面差不多了
被刘同寿来了个连消带打,谢正一张老脸也是气得通红,可最终也是无法可施谁想到小道士连抄袭都抄这么周全呢?只能希望评卷官们给点力,慧眼识奸,让刘小贼名落孙山罢
第184章 真求遗珠
“好一个敬天法祖,张璧确是个有心的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张璧出的题目,正对了嘉靖的心思复古礼,本来就是他最大的政治主张,而有记载的最古老的礼仪典籍,无疑就是周礼了
周礼是西周名相周公旦所著,内容极其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乃是三礼之首,重要性犹在《仪礼》和《礼记》之上
嘉靖不喜欢被别人猜中心思,但令他讨厌的,则是那些猜中了正确答案后,还要做错误的事情之人,一如谢正和张景华等人
张璧的识趣令他非常满意,不过,让他最为开怀的,则是刘同寿的应对
时文又称八股文,因为其固定格式而得名,一篇完整的时文应该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和后世的议论文差不多,最关键的都是破题
破题,也就是从题目中辨析中出题者的真实意图,点明文中要讨论的核心思想,然后再承题,以特定形势展开破题破中了,文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后面靠的就是基本功了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当然,刘同寿是个外行,没有文学功底,这个定律没法往他身上套但他既然已经当众喊出了这周礼二字,那事情就已经上了轨道了接下来只要张孚敬不掉链子,守好最后一关,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嘉靖怎能不喜?
内侍们齐声恭贺道:“恭喜陛下……”
“哼,又不是朕去考试,你们倒是说说,何喜之有啊?”嘉靖淡淡的哼了一声,像是不怎么受用的样子
“如今四海升平黎民安居乐业,天降奇才佐之,又有灵鸟祥瑞……万岁爷这是盛世将临的前兆啊”黄锦言辞恳切,神情激动,就差涕泪俱下了
“盛世么?”嘉靖沉吟不语但微微上翘的嘴角却将他的心情暴露无遗,“尘埃未定,一切尚未可知啊”
“万岁爷,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刘道长年纪虽不大,办事却是很妥当的……”
拍马屁的套路跟八股文其实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要拍对地方,然后以拍中的痒处为中心,揉捏摸吹务必连绵不绝,却又万变不离其宗,这样才能使被拍者受用无穷用‘盛世’二字破题起讲,然后黄锦正式入手了
“眼下陛下不方便召见刘道长,何妨将灵鸟先行召入?”几十个考官要评阅数千份墨卷,还不能完全都是走马观花,需时甚久,黄锦担心一段时间见不到刘同寿,嘉靖的热情会有所冷却,给其他人程序而入的机会
“嗯”嘉靖点点头又摇摇头
这个提议很不错,他对那只会写字的鸽子的确很有兴趣,从前的白鹿、白兔,不过是长相特异,哪有灵鸟有说服力啊?若不是朝中的几个关键人物都忙着评卷,不好打扰,他肯定要召集一群人到文华殿,吩咐众人写几篇白鸽赋出来了
但是,那灵鸟太过神奇,几天过去,民间已有传言,说那鸽子能通人言,甚至能沟通天地,这个就厉害了嘉靖觉得,这么神奇的东西入宫,应该相应的做一场法事才对,他可是个讲究人,礼仪上从未疏忽过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这法事具体要怎么办?肯定要问问当事者的意见才行,万一搞错了,减弱灵鸟的灵气还在其次,万一影响了自己在上天心目中的地位,那就弄巧成拙了
“还是等等好了”思来想去,嘉靖还是决定按兵不动,以尽全功,召见刘同寿容易,但若是引起什么风言风语就不好了不过,他也不打算就这么干看着,“黄伴,你去一趟贡院,告诉张爱卿他们,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让他们搁置争议,共同努力,加快进程”
“老奴遵旨”
一进至公堂大门,黄锦就体会到了嘉靖这道旨意下达得有多么及时作为贡院的中心,也是决定万千士子命运的神圣所在,此时的至公堂已经吵成了一锅粥,直如菜市场一般
“汪部堂,您也是久负盛名的士林大儒,怎会不辨是非至此?没错,这份墨卷的确破中题目,格式也中规中矩,但行文构架却是一塌糊涂,这等墨卷,经您的手上荐,若是传将出去……嘿嘿,须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您就不怕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么?”
“王大人所言极是汪尚书阅卷时不用心,搜落卷倒是颇花了一番心思,偏偏又从数千落卷当中,搜出了这么一篇文章来,诸位请看,此文除了破题还算得体之外,满篇皆是阿谀之言,言辞却又浅白得可笑,若说此中没有情弊,谁又能信?”
考官的规格高,场面自然也激烈,左都御史王廷相正和张景华一同围攻汪鈜,质疑的目标,就是一篇搜出来的落卷
正常情况,阅卷的考官共二十人,十八房同考官,加上正副两个总裁官,构成了阅卷的主题每个同考官身边还会配一个监官,一般是厂卫或者内官,专门监督考官有无情弊
十八房同考官是第一道门槛,这些人将所有墨卷均分,以总裁官出示出题者拟定的程文,也就是标准答案为模板,加以评阅若见到中意的卷子,就用青色墨笔圈点,作为过关的评定,转交副总裁官,这叫荐卷
过了第一关,被取中的希望就很大了若副主考看了也中意,便会在荐卷上批一个‘取’字,然后送与主考总裁官这就是最后一道程序了,只要在他这里通过,金榜题名就成了定局
这个流程很难作弊,除非将所有考官都收买了在如今的大明,派系林立,就算当真有些权势,也不可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何况,本次会试,为了刘同寿,各派系的大佬都已赤膊上阵,小弟们自然也不能落后,多方制衡之下,谁也不能一家独大
不过,在正常的程序之外,还有一个搜落卷的环节一般来说,初审时,考官们会尽量提高标准,稍有瑕疵就会落选,到初审结束,名额往往凑不足于是就有了复审,也就是搜落卷,即所谓:真求遗珠,以示公正,实际上就是为了凑数
在这个环节中,就有很多动手脚的余地了
王、张二人与汪鈜争执,正是缘由于此,他们几乎已经确定了,汪鈜搜出来的这张卷子,就是刘同寿的那张
第185章 李代桃僵
面对都察院两大重量级人物的攻讦,汪鈜也是不甘示弱,何况,他也不是孤身一人,帮他摇旗呐喊的大有人在
汪鈜看都不看王廷相手中的试卷,而是从已经评定好的一叠卷子中,拿起了最上面的那篇文章,“此卷被取为会元,经过了各位大人的一致同意,各位还记得理由吗?”
这个问题与当前的话题似乎有些不相干,不过仔细想想,汪鈜的意图却也不难猜张景华暗叫一声不妙,就待措词反驳,想着至少要带过此节,只可惜,反驳比附和复杂一些,饶是他念头转得极快,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精选出来,准备呈于御前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字字珠玑的上佳之作,无论从文笔功底,还是立意思想上,都无可挑剔俗言道:文无第一,若非科举中必须得分个上下先后,又怎能强分?然则规矩就是规矩,吾等考官为国取材,也只能强自为之了”
说话之人是兵部侍郎钱如京,科举跟兵部没什么瓜葛,不过此人还兼了个左副都御使的头衔,又是汪鈜的死党,所以也被列在了考官名单之中
“会元卷何以脱颖而出?‘夫周道善而备’,开篇明义,与题意恰合,故而取之;次卷说仁及礼,也属上乘,但扣题不如会元卷,故而次之;再而三,三而四,皆是以此标准评判,汪部堂以此标准拾遗,又有何不妥?以本官看来张御史你一力反对,才是真有情弊?”
会试的卷子,皇帝也是会看的,不过他不会把三百篇文章都看一遍,只会看考官们精选出来的十篇左右普通被取中的文章,可能只经过三个考官的评审,但上呈天子的这十二篇无一不是经过所有人讨论的,文章的质量当然都是很过硬的
文章难分轩轾,评判标准就很重要了一般来讲八股文最重要的就是切题,众考官的心思又没怎么放在这上面,于是就用了这个比较通俗的标准
谁想到此时却被钱如京拿出来说事儿一时间,张景华也是无从辩驳没办法,那标准可是组织决定,个人哪能轻易推翻,一个不好,没准儿就惹到人了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王廷相,后者也是彷徨无计,干脆拿眼去看夏言,想从对方那里得到点启发
夏言不肯接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