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直至有开启大门之声,穆澄才晓得移动身躯,从房门望出客厅,看看来者是谁?
竟是良人。
穆澄慌忙站起来,打算迎出去。
陶祖荫已经走进房里来,头一句话就问:
“开饭吧!我肚子饿。”然后伸手解领带。
天!穆澄一时间呆住了。
她恨本忘了煮晚饭这回事。
于是,只好靦;腆地答:
“今天我到书展走了一趟,回来晚了,故此还未预备晚餐。”
陶祖荫皱一皱眉,一屁股坐到床上去,正在脱他的鞋子袜子,不经意地问:
“什么书展?”
“国际书展,在会展中心举行。”
“你买了很多书?”
穆澄叹了一口气,想改正丈夫的问题,因为答案应该是:
“我卖了很多书。”
书展已举行过三天,她才正式亮相。首二天的售卖成绩,她遥遥预先,成为全场之冠。今天亲自出场,提笔签名。销路必然更劲。
可是,穆澄没有作答,她只说:
“我们到附近餐馆去吃一顿好不好?”
“一天到晚要跟客户同事应酬,外头的菜肴,顶矜贵的 吃得腻了,回家来就是想吃一顿家常便饭,换换口味。”
“对不起。”
穆澄真不明白,她笔下流畅尖刻,说话却无法玲珑剔透,人总是木讷。
其实,那句道歉的话是不必说的。
祖荫有大把机会上各式酒楼餐馆,吃尽鲍参翅肚,可是,自己呢?
彻头彻尾一只灶底猫,每天在自己的窝内。早年。是吃昨晚剩下来的菜,每晚又都洗手作羹汤,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百分之九十时间,须像个新娘子奉侍翁姑似地招呼陶祖荫。
如果祖荫喜吃家常小菜,那么,她也喜欢吃日本鱼生、福记鲍翅、太平馆乳鸽、雅谷西菜等等等。有没有人问她,注意她的需要了?
没有。
真的没有。
就算连假日,陶祖荫都要跟父母与兄弟一起吃饭,都必然是先以父母主意为主意,翁姑有全权决定去吃什么菜,穆澄没有发言权。
并不是说穆澄反对孝顺,只是,人心肉造,有来有往,长年大月的迁就老人家,那对老人家有没有偶然作兴也令媳妇好过一点呢?又那做儿子的,可不可以在尽他为人子的责任之同时,也考虑令他的妻子有起码的权益?
穆澄每个星期日都盼望。陶家随便一个成员,会得开口问自己一句话:
“大嫂,你想这个星期日不上茶楼,改为吃些什么好?”
如果如愿己偿,人生就不需要有希望了。
穆澄苦笑,她嫁后。生活一直充满期许与盼望。
陶祖荫已经换好了睡衣,干脆坐在床上去,按动那电视机的摇控掣,在选择台心水的画面。很明显地,他并不打算再往外头跑了。
连商量都属多余。
穆澄又注定要往厨房苦干去。
换了是别些女人,怕已经吵起架来了。
她从来都不是个吵架的女人。
小时候已养成了上乘的忍功。
记得那年大概还未到十岁的样子,班上坐在她身边的一位女同学,叫周琼珍的,一眼瞥见她书包内有张红星宝珠的相片。登时怒容满面,喝问:
“你是她的影迷?”
穆澄摇摇头,答:
“今天替妈妈买报纸,随报附送的。”
“扔了它!”周琼珍命令式的说。
穆澄愕然,一时间也不知所措。
“听见没有?扔了它!”对方穷追猛打,并不放松。
穆澄虽是个温婉的人,但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她从小就晓得坚持。
从平日的相处对话之中,穆澄知道这姓周的女同学迷另一位跟宝珠一般当时得令的女明星,因而自动自觉,自作主张地“对付”别的有票房威胁性的女明星,对宝珠产生厌恶感,事在必然。
穆澄根本不是个喜欢看电影的女孩,她只爱念闲书。心目中无所谓宝珠不宝珠。
宝珠的相片对她当然不是弥足珍贵。然,那到底是她所拥有的东西,别人没有权利褫夺她之所有。
故此,想停当了,穆澄不打算理会同琼珍,反应很冷淡。
周琼珍看到宝珠的相片,就已经心火盛,现今看穆澄那副要理不理的、吊儿郎当的模样,更是火上加油,不由分说,就伸手去抢宝珠的相。
下意识地,穆澄把书包盖合起来,刚好打在对方的手背上。周琼珍“哎呀”一声,才缩回了手。
是从牙缝里发出来的声音,周琼珍很绝地对穆澄说:
“你等着瞧!”
这就是说:周琼珍要跟穆澄开战了。
她倒也言出必行,且行动极之迅速。
一眨眼的功夫,同琼珍已经跑到老师面前去告状,说穆澄私藏女明星照片。那年头,学校风气也真有点奇怪。中外明星歌星照片是严禁收藏的。大抵学校不认为学生以艺人作偶像,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章
穆澄就读的那间教会学校,最鼓励孩子们放满一个书包的圣经、圣相、圣物。
谁个带了一张半张猫王皮礼士利的照片或剪报回学校,被搜了出来,罪加一等,因猫王是个男的。
老师接获投诉,只好公事公办,把穆澄叫到身边来问:
“是有这回事吗?”
穆澄点头,她不是个有说谎及抵赖习惯的孩子。她甚而懒得解释:今早替母亲买彩画报纸,那张相片是附报赠品,她忘了夹在报纸上交回给母亲,如此而已,自己并非什么宝珠迷。她觉得事实摆在目前,她是暗藏违禁品,姑勿论是有心抑或无意,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何必噜苏?
老师循例武训了她一顿,然后罚留堂抄一个课题三次。
回到家,立即吃了父亲两记耳光,固然因为他是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有绝对性的无上权威,更为穆澄留堂,延慢了家里吃饭的时刻尚属事小,阻碍她父亲饭后打麻将翻本则是事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穆澄对父亲的感情淡如水。
直至她到社会上工作了,嫁了,而父亲又死了,她才慢慢的发觉亲骨肉,又总是有好过没有。
当然,令她有这种思想上转变的最大因素并非来自江湖上的风险,而是因为父亲死了。
任何人在世上烟消云散时,在世的人都不介意把他当为圣人。何况是自己父亲?
这也不去说它。
跟周琼珍的这一段嫌隙。在孩子时代是件大事,更何况,穆澄并不因为受了一次罚,就能平息这姓周的心头怒火。
她是越看穆澄越不顺眼,为什么?可能因为穆澄不跟她吵闹,穆澄甚至不反抗。仍然自顾自的埋头念书写字听课,没事人一样。
周琼珍火了。
对于撩是斗非的人,最恨就是他的强权没有得着回应,被欺负的一方。根本不当作曾被欺负。于是原以为重锤出击对准敌人鼻子打他个七孔流血,却变成了空拳,扑了个空。对方还轻盈地走开了,自己却因用力过猛,没有了承接力,而致摔个头破血流。那的确是很狼狈的一回事。
穆澄十岁大时,并不明白自己分明已经默默地吃了亏,为什么周琼珍还是不肯得些好处便回手?
直至她开始涉足社会。她才恍然而悟。
根本上,江湖上就充塞着这种人。
周琼珍对穆澄的报复,就是联合一大班同学,杯葛她。
每天有两度小息时间,同学们本来都三五成群的跑到操场去耍乐,或是在小食部买东西吃。
穆澄突然的被孤立了。
没有小朋友敢跟她站在一起聊天、讲笑话、说功课、谈明星、跳橡筋绳、喝汽水。
一日之间,众叛亲离。
穆澄走近同学堆去,各人不是立时不说话,就是作鸟兽散。
本性无事生非的人,最怕天天过的都是太平日子,闷都闷死,难得有人领头寻到个欺压对象,也不管是非黑白,跟对方有仇没仇,总之实行一呼百诺,单以凑热闹为目的,就够兴奋。
于是,穆澄四面受敌。
她一时间愣住了,要接受这前所未有的场面,无疑是震惊与吃力的。
四顾无人,她急于要找到个依傍。
平日跟她一起上学的李俊英。其实是她同一间大厦的芳邻,应是最理想的求救及商议对象。
此念一生,顿时把气馁的情绪压下,立即在操场一角把李俊英寻着了,问:
“我有话跟你说!”
“好哇!”李俊英答得爽朗:“可是,我现在刚要到小圣堂去!”
他们学校后花园内有问小圣堂,热心的同学,都趁小息时候去祈祷的。
穆澄因心情有异,一时间并未想到李俊英不是教徒,她从没有利用耍乐时间敬礼神明的习惯。
穆澄只说:
“那么,放学时再说吧!”
李俊英又说:
“啊,我忘了告诉你,今天放学,我约了同学要去看公余场,不能跟你一道回家。”
至此,穆澄觉得事有跷蹊,她一时无语。
李俊英也是个聪明儿女,慌忙补充说:
“这样吧,今儿个晚上,你来我家,或我上你家也可以。”
穆澄愉快地点了头。
到底是最谈得来的好同学。当晚,两个小女孩躲在睡房里商量对策。李俊英说
“求和吧!明天一早,你跟周琼珍说声对不起,大事化小!”
李俊英说这话时是老成而认真的。
穆澄反对,嚷道:
“为什么呢?我非但没有做错,且是个受害人。”
“可是,他们那一边人多势众!”
穆澄没有再说什么,她抿着咀,在沉思。
一个她狐疑的问题,若隐若现的出现脑际。
“你没听过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话吗?电影里头的惯用语!”李俊英还是诚恳地劝她。
穆澄点一点她那小脑袋。说:
“你明天陪我去跟她说吗?”
李俊英答:
“怕什么呢?周琼珍不会把你吃掉的,独个儿跟她交代,好过有旁的人,万一有什么变卦,彼此下不了台。”
这就是说,李俊英不打算给她作伴了。
穆澄心上萦绕的那个问题,慢慢显得清晰。
再过了几天,问题不单浮现。且真相大白。
穆澄没有跟周琼珍讲和,她默默地承受着班上所有的白眼与压力。
本来上学放学,她都与李俊英结伴同行的,这一阵子,俊英的妈妈老陪着她上课下课。
倒是晚上,李俊英总在饭后就上她家来,借故问一些功课。跟她聊上半小时的样子。
穆澄明白过来了。
李俊英自以为聪明绝顶,既不在风头大势上,站到穆澄一边去,与众人为敌。又不愿意让穆澄认为她不够朋友,缺乏义气。于是,只好自己奔波劳碌一点,在无人见到的时间,去应酬安抚穆澄。
李俊英的世故手腕,自小了得。难怪她被同学一直推举为班长。对了,李俊英需要群众基础,以达到在班上参政的目的,故而她别无选择,只得八面玲珑。
为一个比较亲近的同学而冒上犯众怒的险,李俊英已决定不干。
穆澄至此,恍然而悟。
这以后,她也作出了决定。
随李俊英去吧,人各有志。
晚上,当李俊英到访,她却在睡房里装睡,没跟她相见。
穆澄是敏感,还是小器呢?真是见人见智。
她给自己的解释是,朋友是要来共患难的,且自己的友谊是见得光的,在大太阳底下闪闪生光的,而不是像孤魂野鬼般,只在黑夜才出现。
在那段极端苦难期,李俊英带给穆澄的失望与难过,有甚于那凶巴巴的周琼珍。说到头来,周琼珍只不过是那几十个班上的同学之一,有什么特别的渊源与交情可言?
然,李俊英却是自己选择的朋友,且是朝夕相处的好同学。
穆澄没有怨言,她只是一骨碌把这些闲气与苦恼吞到肚子里去。这一段日子,她额外用功。
没办法。连上体操与小休时间,都百无聊赖,只好静静地坐到角落去念书。
有一天,下课铃声下响,孩子们成群的涌出班房,到操场去耍乐,穆澄看看窗外,阳光灿烂,她干脆留在课室内读书算了。
才翻开书本,就有个动听的声音叫她:
“穆澄!”
她抬起头,看见了方诗瑜。
她们是同班同学,但少有来往。
方诗瑜是班上的马骝精,一天到晚跳蹦蹦,只管玩得天翻地覆,是运动能手,功课低手。平时跟穆澄没有交往,很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味道。
这一声招呼,对穆澄而言,真是旱天之雷,都不知有多久,未尝在班上有同学主动地跟她招呼了。
穆澄战战兢兢地问:
“什么事?”
“外头这么好天气,你却在这儿念书?”
穆澄苦笑。
“来,我跟你去跳绳。”
“什么?”
“你不喜欢跳绳吗?行,我可以跟你到沙地旁跳远!”
方诗瑜的语气肯定,没有犹疑。
这令穆澄惊喜交集。
竟有人如此不着痕迹地帮自己一把忙。
在以后共同成长的日子里,穆澄最敬重方诗瑜的也是这一点:她不但施恩不望报,她压根儿并不认为自己曾对人有恩惠。
的而且确,诗瑜胸襟之广,已胜穆澄。
只为后者对面前的愁苦与挑战,以一个得体大方的办法应付。
前者呢,对任何人情事理上的瓜葛纠缠,全部视若无睹,我行我素。
在这第一次的相交之中,穆澄认定方诗瑜是拔刀相助,但方诗瑜根本不认为穆澄需要什么援助,她把周琼珍布下的天罗地网看成透明,横行直过,通行无阻。
人怕鬼,是普遍现象。
只为人未试过不怕鬼,如果试过,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鬼怕人。在整个过程中,方诗瑜没有向穆澄提及过有关班上冷战与杯葛一事。她只是发现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可以陪她运动,如此而已。
穆澄最怕运动,她的功课了得。然,体育成绩永远仅仅合格,也不过是老师给的同情分而已。跟在方诗瑜身边,体力不胜负荷,然而,心情愉快。
也真是时来运转了。
大考过后、穆澄品学兼优,成绩为全级之冠。这还不是意外,最令全校震惊的是,穆澄投稿参加中国学生周报的征文比赛,得了冠军。这项成绩,不但班主任脸上极具光彩,且各老师都与有荣焉。校长更明令高年级同学主编的校内通讯,要把穆澄的得奖之作刊登出来。
也真亏这么小的孩子能写出这么老到深刻的文章,文题叫做“寂寞何价”,就是把她被杯葛的故事写了出来。
简单一句话,文穷而后工。诚恳的感情、真实的遭遇、彻底的领悟、流畅的文笔,加在一起,如何不有反应与掌声?
说时迟,那时快,班上的气氛顿时有异。
恶势力似乎慢慢引退,首先跑回穆澄身体来的小朋友,就是那堆怕事的同学。
现今都不怕事了,纷纷相约穆澄加入自己的活动圈子。
那堆曾经摆明车马欺负穆澄的人,有着靦;腆或是不忿,只远远地观看着穆澄的动静。这也不过是他们唯一能作出的回应。
穆澄心里头宽松高兴,表面上仍是没事人一样,谁跑来说话,她都微笑倾听。
那位女齐天大圣方诗瑜,依然故我,以往不曾为穆澄落难而噜苏开解,今日亦不以穆澄得意而表示兴奋。她当一切好与坏的事都不曾发生过,只以行动跟穆澄做朋友。倒是李俊英比较难于处理,一时间,她也没有对穆澄刹那红起来,而忙不迭去结纳。她只是静处一隅,先应付她心头的尴尬。
说到底,李俊英是聪明人。她知道穆澄敏锐的心思早已洞悉乾坤。她现在即使跑到她跟前去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也不能再挽回穆澄的心。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当穆澄再落难时,赶快证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那才是重建友谊的时刻。
政客一定要敌我分明,太过份面面俱圆,任何人在赞美对方世故老练之同时,心一定冷笑及起了戒备。
李俊英由小到大,直至现今是立法局的一员猛将,都不曾体会到最最重要的关键问题,是她表面上做人相当成功的背后的一个疮疤,总会有一日发作出来,后果堪虞。
目下,方诗瑜听到对李俊英的批评越来越多,穆澄很替俊英担心,说到底是一场同学,但总自觉无能为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她认为恰当的处世法则,旁人休得妄议!小时候的这种经验,对穆澄真是刻骨铭心。
以后呢,类同的事件,类同的角色,类同的结果,在她的前半生,不停浮现。
认真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走到文化圈子去寻食,一脚踏进去,争赢了几个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