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黄来福还有意让军匠们打制一些西式的板甲,在眼下的大明中,这方面的技术不是问题,不过查阅笔记本内相关的资料后,黄来福却是有些犹豫不决。
资料所知,这些板甲,是可以轻松应对西方的钢弩弓箭,但对上东方的强弩和复合弓时,那些锯齿箭和三棱箭,一射过来,板甲就被射穿了。
而且板甲穿戴不便,作战也不方便,还不能应对重棒重锤的重击。也不能防护腹股沟和大腿,还有关节和脖子等地,而这些地方,都是战斗中最容易受到攻击和致命的部位。说起来,倒是中国的鳞甲优点多,缓冲强,坚硬也够,就是打制会复杂点。
本着比较就有进步的观念,黄来福还是让五寨堡军匠们,尝试打制一些板甲出来看看。
公元1591年12月20日。
己经冬至了,就算进入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清涟河的河水,也被厚厚的冰冻得结实。但五寨堡上下,还是热火朝天,进入建设的高潮,各个作坊,各条水泥路的铺设上,都是人流滚滚,一片兴旺的景色。
不过,事务总是整体存在的,五寨堡这个异数的发展,不会不引起外界的一些变化。越发富裕的五寨堡,不会不引起外界一些人的垂涎欲滴。这些垂涎的人中,有内部的,当然,也有外部的……
关河流经偏头西泻黄河,入河处有一个隘口。由于隘口对面就是河套的蒙古部落,在往年冬季,那些蒙古骑兵便会乘冰越河,进入山西镇虏掠。
所以为冬防的需要,在偏关内的岢岚兵备官及驻守偏关参将,在河口的隘处,建有一个水关,名为关河口,内设一百总领兵布防。在往年时,每年到了冬天,军士都要凿冰,防止蒙古偷渡。
不过隆庆和议后,山西镇己是多年未经兵火,加上凿冰太苦,这些年来,驻守偏关的将兵们,对冬季关河凿冰,早己是松懈多时。
20日这天上午,在关河口内,天气非常寒冷,军士们都缩在关内的房中,喝酒赌博,呼喝不停。只有三个不情愿的执勤军士,背着风,缩着头,没人愿意往河口那边看一眼。
忽然,一个军士似乎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似无数马匹踏在冰上的声音,他骂了句,往那边看了一眼后,他的全身呆住了,猛然,他凄厉的叫声撕破了长空:“鞑子……”百个火墩边墩,营堡敌台,依次燃起,火光冲天,绵延起伏在山西镇千里防线上。
闷雷似的马蹄声响中,潮水般的蒙古骑兵席卷而来,他们目标明确,经偏关,永兴堡,楼沟堡等大小数十个军堡,决不停留。
万马齐奔,直指…………五寨堡!
公元1591年12月20日,蒙古吉囊部骑兵一万多人入寇山西镇。隆庆和议后,大明和蒙古兵锋又起。在原来的历史上,并没有这次入寇,黄来福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扇动。
正文 第103章 一片恐慌
更新时间:2009…5…2 18:28:16 本章字数:3504
在山西镇的防区上,纵横交错,星罗密布着众多的城堡及火路墩。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军堡,每隔30到40里就建有一堡,在一些地势较为平衍的地方,如岢岚道,更是每隔20里就有一大军堡。
至于那些烽火报警的火路墩,在山西镇,最少每隔二里就有一墩,普遍而言,都是每隔一里就有一个火路墩或是敌台,归于附近的军堡管理,五寨堡防区内,也管有火路墩一十二座。
火路墩和敌台内,都设有专门的墩军,值军望。在遇警燃放烽火时,也有系统的传递敌情规定:九百以下是零贼,单用炮声分传四路,不点烽火。千贼以上是大举,百余里外即传烽。如万人以上,则是烽火不断,沿边传至镇城。
这次蒙古人入侵,人数在万人以上,那一路的烽火狼烟,早随着山西镇数百个火路墩,一路传到了山西镇宁武关镇城内。
当蒙古人还在偏关城下整队的时候,他们万人入寇的消息,传己传遍了整个山西镇。同时,各个军堡也是塘马四出,将自己收到的具体消息报于各道,各道参将兵备,又紧急报于镇城总兵。****最后是山西镇总兵紧急发塘报给朝廷,让他们派兵马支援。
山西镇城,宁武关内。
当蒙古人入寇的消息通过狼烟传到宁武关时,往日还算繁华热闹的镇城,立时是一片惊恐,周边卫所村镇的居民商贾们,或是争先恐后地逃入镇城内,或是更远地逃入代州,忻州等地。
镇城内也是一日三惊,数度关门。嘉靖十九年时,蒙古人曾经过镇城,抢至忻州,崞县等地。地方大遭荼毒,老一辈传下来的话语,众人仍是记忆犹新。
山西镇己是多年未遭战火了,眼下又是虏马来侵,众人都是一片恐慌。
“虏贼己至何处?所指何处?”
镇城官署内,刘明安总兵脸色有些苍白,口水有些发干,只是不住地问着手下几个亲将守备。这次蒙古入寇规模巨大,由不得他不紧张。
按例。各边镇遇有外敌入寇时,戍兵拒,游兵出关夹攻,总兵统领正兵,与副总兵分领之奇兵,参将分领之援兵配合作战,直到将外敌赶出为止。**
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作为山西镇总兵,对于山西镇上下的军兵,刘明安是再了解不过了,山西镇相对各边镇来说,稍在腹里,各军堡的军士们,又多是卫所民兵,平时难得训练,也难得见到蒙古人,突然遇到规模巨大的蒙古军队入寇。不惊恐瓦解己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领军兵出堡夹击。
而刘明安镇城内虽有四营兵近万人,两营标兵。两营散兵,但刘明安却没有一丝的安全感。那两营散兵多是老弱不用说,就是两营标兵,也就是自己的亲兵,这么多年懈怠下来,早就不能战了。
眼下刘明安关心的是,那些蒙古军队会不会打到宁武关下来。
他盘算着,依警此次蒙古军队有一万多人。而山西镇依途中,偏关城内,偏头关右参将领兵有数千人。老营堡内,有协守副总兵一人,也领有数千兵马。还有重要地利民堡参将,所辖的盘道梁、神池、利民、八角、宁化、长林、阳方等城堡,共有官军九千多人,守在镇城的前方各要害之地。=
有这么多的兵马阻挡。想必蒙古军队一时间是打不到镇城来的。就算打到镇城来。经各军堡层层阻挡,处处分兵后。想必兵力也有限。想到这里,刘明安会放心了些。
他手下几个亲将的脸色也是不好看,其中一人躬身道:“禀军门,据塘马回报,虏贼大部己过永兴堡,眼下就不知他们是前往利民堡,还是八角堡,或是往楼沟堡。”
刘明安厉声道:“虏贼动向敌情非常重要,一定要探明他们是前往利民堡,还是楼沟堡。每隔一时辰都要向本军门回报。”
那人应了一声是,转身去了然后刘明安坐下,神情焦虑不安,余下的几个亲将互视一眼,各人都是神情异样。
其实各人心中都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刘明安之所以这么关注蒙古人是前往利民堡,还是楼沟堡,那是因为。如果蒙古人是前往利民堡或是八角堡,那这些蒙古人就是直奔宁武镇城而来。^^^^如果他们直奔楼沟堡,那他们去的方向就是五寨堡。
今年五寨堡大丰收,屯米几十万石,再加境内建的无数作坊工厂,富得流油。要说那些蒙古人不垂涎是不可能地,就是这些镇城的兵将们,都是垂涎欲滴,只是无法下手罢了。
如果这些蒙古人前往五寨堡后,那镇城就安全了,那里的东西,足够他们抢了。虽说五寨堡内外会遭殃,但又关他们什么事?
就在众人坐立不安的时候,忽然那出去的亲将急冲冲地回来,他大声道:“军门,军门,刚得到塘马回报,虏贼大部,约有七千多人,经楼沟堡下,直往五寨堡而去。”
“太好了。”刘明安总兵猛拍了一下大腿,厅内众人也是议论纷纷,语气中隐隐有些兴灾乐祸的神情。蒙古人往五寨堡去后,这下宁武镇城安全了,不过五寨堡却要遭殃了,那边只有一营兵马,是不可能挡住七千多蒙古军队的。
刘明安回醒过来刚才自己地失态,他咳嗽了一声,道:“传令下去,随时关注虏贼的情况,各军将随本军门调兵遣将,准备随时增援五寨堡,军将协力,共击虏寇。**
厅内众人都是抱拳大声回应,至于这个调兵遣将,要调到什么时候,那就不知道了。
偏关城楼上,兵备官高其、偏头关李参将,还有城内的一些军将们,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一队一队呼啸示威的蒙古骑兵,个个都是脸色大变,一些防守的士兵们,更是脸如土色。好在城墙高深,那些蒙古人又没有攻城器械,倒是不怕他们会攻上城来。
根据探马回报,眼下偏关城下的蒙古军队,只留三千多人,防守河口,浦家湾等地,以保证他们的后路畅通。而大部七千多人,则是往内地城堡而去。
这些天内,河口的蒙古军队,见偏关的守军,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更是耀武扬威起来,他们一边四处屠戮村民,**掳掠。一边每天到偏关城下来挑衅,但无一的,守军都是紧闭城门不出。而且这些天中,偏关地高其等人,还派出兵马,向老营堡的副总兵求救,但都被其以虏贼势大,又未接到总兵大人示令,不敢轻动论,给挡了回去。
此时,城上的高其看着那一队队鬼哭狼嚎般地蒙古骑兵,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猛然的,他一咬牙,对旁边的李参将道:“李参将,本官闻知城下的鞑虏只有三千余人,而我偏关城内也有兵马三千人,再加近处所辖城堡,又可召数千人,不若出城攻击,以绝其后路如何?”
李参将大吃一惊,道:“兵宪大人,不可啊,虏贼彪悍凶残,我偏关守军出战,无疑是以卵击石啊。”
高其还要说什么,李参将只是苦苦哀求,旁边几个将官也是大惊失色,一起苦劝,最后高其长叹了口气,绝了出战的念头。
当烽火传到五寨堡时,五寨堡游击黄来福除了让境内所辖的火路墩立时点火传警外,也立时下令戒严,各外堡军将,立时到五寨堡来议事。
根据烽火情况,如果蒙古人到五寨堡来,至少还需要两天的时间。因此黄来福一声令下,堡外的各作坊工厂工人商贾,畜场菜园果园地屯丁,流民百姓,还有大学堂的学生们,立时全部撤到五寨堡堡内来。立时中,一个周七里的五寨堡城,被各地的人群,挤得满满的。
至于各农场的屯丁们,则是加强防守。这些农场,小的有人口上千,大的有人口数千。这两年来,经过大力地建设,五寨堡境内地30个农场中,都建得有如一个个小军堡一般,不但堡墙高厚,全用水泥包砌,而且防守工事完善,比外地一些军堡还坚固。加上各农场内的屯丁们,营养良好,个个身高体壮,又忙时耕种,闲时操练,他们地战力,早比得过山西镇一些普通的营兵了。
这些农场中,屯丁们就是战士,就是一些妇女老人们,都有自己的斗志。在黄来福的计划中,各农场如遇虏贼攻击,就点燃烽火示警,别处的农场及五寨堡内,就第一时间出兵援助,相比外地军堡军士们的不敢野战,五寨堡的军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加上眼下是冬天,各地的收获,都早己收入仓库,归于五寨堡城之内,就算蒙古人来了,也不会担忧有什么损失糟蹋。
仅在一天之内,五寨堡境内在野地的居民商贾工人们,就全部撤入各农场及五寨堡城内,撤退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山西镇各地的恐慌。
五寨堡上下厉兵秣马,就等着蒙古人来了。
正文 第104章 三岔堡初战
更新时间:2009…5…4 0:39:39 本章字数:3436
公元1591年12月22日,近中午。
天寒地冻,往大漠方向刮来的寒风,可以深入骨髓。往常在这样的天气中,除了那些避不得以要外出的商贾外,路上的人马基本上都是绝迹,特别是这些天听闻蒙古人入寇的消息后,更是遍地没有一个人影。
四野无人,不远处的山地丘陵中,忽然响起一片闷雷似的马蹄声,接着是一片黑压压的人马从山那边而来。人马连绵不断,一群接一群,怕是有数千之多。
马蹄翻腾中,最后这些人来到眼前,都是一色的骑兵,有些人还带着双马。个个身着臃肿的皮毛外袄,袄上发着油光,脚上穿着羊皮靴子,手上带着皮套,头上戴着厚实的皮毛帽子。裸露在外的肌肤,涂抹着厚厚的油脂,不过饶是如此,很多人脸上还是被寒风拉出一道道口子。
这些骑兵中,除了一部分身着皮甲外,大部分都只是身着皮袍,身上有铁甲的非常少。不过大多数人除了腰上挎的腰刀利斧外,许多人还背着两张弓,一张是步战的大弓,一张则是马上的角弓,每人身上还背着巨大的箭壶,内中密密麻麻都是狼牙箭,正是此次入寇的蒙古军队。
离三岔堡不远,在几株挂满冰棱的白扬树旁,为首几个首领样子的人勒住了马匹的缰绳,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寒冷的天气中,不论是人还是马,呼吸时都是不住地冒出厚厚的白气,几匹马还直打着响鼻。
打量着前方的三岔堡,特别是各堡门的水泥路。那水泥路,一直通往前面地五寨堡。半响,为首一个头戴皮帽,身上皮袍镶嵌着一些铁叶,满腮虬髯,一张大饼脸,眯眯眼。年近四十。典型蒙古人种的魁梧汉子,扬了扬手中的马鞭,兴奋地道:“听说这五寨堡富得流油,看来还真是不错,你看他们连这路面都修得这么平整,外人说五寨堡遍地黄金,还真是不假。
旁边几个皮袍汉子闻言,也是笑道:“他们再多的牛羊黄金。最后还不是归我们的勇士所有?看来这次我们吉囊的勇士们前来狩猎,是要满载而归了。”
立时是一片大笑嚎叫。密密匝匝的骑兵集在三岔堡前地原野上。个个眼睛中都是闪动着噬血凶暴地神情,似乎等会就可以冲进五寨堡大抢了。
这些骑兵正是此次从河套而来的蒙古吉囊部。那为首的虬髯汉子叫著力特,是吉囊部首领著力兔的大儿子,领了六千人前来,这些人中,以他为首。余者的首领,是吉囊部所属的一些小部落,多的领了千人,少的数百人。
万历时。关外地蒙古部落分为吉囊部。老把都部,及俺答部等三大部落。各有二,三十万人口。和以前的单纯游牧不同,这三个蒙古部落,大多是农牧混合,放牧兼种地。特别是驻于大明宣、大外地俺答部,更是学起大明百姓,买来耕牛种子,以耕种为主。而蒙古吉囊所属数十部,大多定居于水草丰美地河套地区,或耕或牧。
吉囊部虽有二十几万人,不过却分成十几部,最大部的首领著力兔,此外还有庄秃赖部,卜失兔部,火落赤部,明安部,土昧部等较大一些的部落。
此次草原严寒无比,吉囊部落内不但大批的牲畜冻死,而且田地的土地,也是颗粒无收,为了弥补损失,他们便是联手前来中原抢掠。
五寨堡富裕及大丰收的消息,早己传到了吉囊部,所以此次他们前来,可说是目标名确,不会再象以前那样,抢到哪算到哪,没有一个明显的目标。这些人联手出兵后,经偏关后,马不停蹄,一直到了五寨堡境内。
根据他们的消息,这个三岔堡,就是五寨堡的前头堡了,经过这个堡后,过了结满厚冰地朱家川河,就是一马平川,肥得流油地五寨堡境内。
此时,著力特眯着眼睛看着前面的三岔堡,这是个典型地大明军堡,墙体高厚,外面都是以大块青砖砌筑,还刷着如地面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