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宋-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繁荣,其他行业势必受到冲击。优伶戏子是不从事生产的,也就是说他们得靠人养活,而即使以本朝的空前繁荣(经济上),也达不到一人生产便能养活两人的程度,呃,把人改成户更准确些。若这类人口过多,其危害远比少那么点生产人口要大得多,这里还没考虑因为娱乐过度而影响生产的因素。再加上要成为优伶戏子的门槛很低,影响较之那些只适合上层的行业更大。”,赵抗话还没说完,就被刘檀毫不客气地打断了。
    “你说的这些也许没错,但即便如此,你也不必那样过分啊?你知不知道,很多女孩子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在演出的间隙出卖肉体,难道你就忍心吗?”,刘檀急道,凹凸有致的酥胸因为情绪激动而剧烈地起伏。
    不过赵抗现在可无暇欣赏,若是刘檀被气坏了身子,他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毕竟即使只考虑实用方面,刘檀对赵国也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赵抗的回答很是干脆,“活不下去大可以转行,何况剧团里的女子大多容貌不差,嫁人的话不难找到好人家。那时即使只靠丈夫养活,也不至于那么困窘了。”
    “可是对喜欢演戏唱曲的她们来说,怎么可能舍得离开这一行?”,深爱艺术的刘檀对那种痛苦感同身受,几乎都要流出眼泪来了。
    “我虽然不喜欢这劳什子的艺术,但我也知道它的魅力不是一般地大,对孩子来说尤为明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令他们为之疯狂。”,赵抗长叹了一声,“要不是这样,我也就无需这么苛刻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戏子风波(四)
    “你也知道,小孩子是很能模仿的,而兴趣恰是学习的两大动力之一。如果他们以前线将士为榜样,我国日后便会多出一批英勇无畏的战士;若以清廉正直的文官为榜样,我国日后也可以得到才德兼备的官吏;即使他们以农民工人为榜样,我国日后也可以获得新的可靠税源。可如果他们都以优伶戏子为榜样,我国哪里需要那么多唱戏的人啊!”,赵抗苦笑道。他对少年儿童的这种盲目崇拜,既有些无奈,又有些羡慕,因为他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并没有产生过类似情结,现在即使想体验都是不可能的了。
    “这倒也是,不过你也不能那样做啊!”,刘檀也不自觉地跟着叹了口气,“你说是两大动力,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个是什么?”
    “是需要啊!”,赵抗终于不再拖沓地给出了答案,“小孩再怎么感兴趣,若是日后前途渺茫,他的家长也是绝对不会允许孩子干这一行的。他们的兴趣我管不到,这种追星(出自陆仁语录)的行为我也改变不了,所以我只能从需要上入手进行控制了。”
    “追星?这个词语倒是挺贴切的”,刘檀自知赵抗的决心不可动摇,也只能为那些同好们默哀了。她虽然不怕赵抗,但毕竟手中无权,只要赵抗不松口,她就还是一点办法没有。何况即使耍流氓,她也远不是赵抗的对手
    就在刘檀快要走出大殿的时候,赵抗却突然开口叫住了她,“等等,先别急着走。”
    “怎么?陛下您还有别的旨意吗?”,刘檀心中有气,回话时也毫不客气。
    “戏子的待遇我不会改变,但你说的这个剧团我还是可以帮一下的。”,赵抗轻叹道。
    “我有钱,用不着你猫哭耗子假慈悲!”,刘檀冷哼了一句,连头都不回就要出去。
    “你给我站住!”,赵抗一声断喝,“转过身来,先听我说完。”
    刘檀还是第一次被赵抗如此对待,一时被震住了,没敢再闹别扭,老老实实地走了回来,样貌颇为委屈。
    赵抗看到刘檀现在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放缓语气说道,“你去将他们请到宫里来表演,这会向外界传达出一点信息,对他们日后处境的改善,可比直接给些金钱要有效得多。我的思路固然是对的,但在尺度上也许确实过于苛刻,就借这个机会进行一下适度的调整吧。当然了,如果我发现过头了,那还是要调回来的。不就说了你几句吗?怎么都哭起来了?像个小媳妇似的”
    “谁像小媳妇了?你打的什么破比方?”,刘檀觉得赵抗的这个比喻很不庄重,脸色微微泛红。配上她原本梨花带雨的美态,散发出动人心魄的魅力。说起来,刘檀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后来又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气质与举止是没话说,再怎么生气,也绝不会冲上去掐赵抗一把,与某人大不相同
    赵抗虽然定力过人,但在面对如此绝色,还是不由神为之夺,再想到自己刚才的比方确实有些问题,一时也觉得有些尴尬。好在他脸皮超厚,再加上刘檀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人去请剧团的人进宫,赵抗这才松了一口气,“果然话是不能乱说的”
    本来几乎已经走投无路的“红鸟”杂剧团,一下子获得了如此机遇,大家一时都乐傻了。团长东方红虽然猜到刘檀一定是哪位贵人,却没想到来头竟然如此之大,结果一下子变得太过拘束,反而令刘檀非常不爽。好在赵抗这次破例松口允许她参加演出,这才令她开心了一点。
    客观地说,由于大家心理压力过大,演出中闹出了不少笑话,但对一直忙于公务和试验的赵抗来说,也算是难得的放松了。虽然赵抗由于不想一下子将尺度放得太开(他自己的解释),并没有特别给予剧团赏金,只是给了他们正常的包场费和路费,但是这件事以后,“红鸟”杂剧团立刻名声鹊起,地方官吏也不敢再对他们勒索刁难,感觉一下子便由地狱进入了天堂。而那位当初怀着不良意图借钱给剧团的仁兄,不久前非常大度地表示,那钱他要以入股的方式对剧团投资,结果摆脱了经济危机的东方红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至于那钱后来还了没有,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不过,在剧团离开王宫的时候,赵抗给了他们一个可以理解成命令的“建议”,他让剧团仔细观察各地施政的弊端,并将其制作成戏剧。而且赵抗要他们不但要表演给自己看,也要表演给各地百姓来看。这下东方红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好在这时刘檀的一句“在圣上面前老实人不吃亏”促使她很快应承了下来。
    赵国自建国以来,在吏治上一直以清廉和高效冠绝天下,完善合理易于执行并且不断视实际情况而进行微调的各项制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无孔不入的情报部门更是在这安全门又加上了一把大锁。再加上因为赵国国内百姓是允许自由迁徙的,赵抗只需观察各地人口变化情况,就可以得知当地官吏施政的大致情况了,还有必要再借助民间剧团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监管吗?
    这还要从那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说起,由于那次地震对台湾民众的心理震慑实在太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逃到台湾南部的难民都不太愿意回家。这固然使得台南迅速扩张为华南最大的城市,但由于速度过快和缺乏组织,很多社会问题也由此衍生出来。而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现在赵国已经不再主动吸引移民,除非是赵国急需的人才,但是这一趋势已经形成,每年流入赵国的人口不断增加,而赵抗对此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赵国的国土面积也着实不小啊!),这一问题变得十分严重。再加上由于台南在周自勉任市长期间就打下了很好的底子,后来成为首都后更是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比起赵国其他地区来要繁荣得多,于是各地的人流便不断地涌入台南市,到了今年台南光城区的人口便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而且这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人口分布严重不均,带来了沉重的粮食运输压力,因为台南周边乡村的土地已经几乎全部种起了蔬菜。在这种情况下,赵抗终于明白,自己当初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四百八十章  政策之失
    赵抗原先以为各地的生存环境是孤立的,如果某处吏治腐败、谋生艰难,百姓只要可以自由迁居,便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他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各地人口迁入迁出的情况来粗略了解各地民生状况。赵国建立初期能有那么迅速的发展,赵抗的这一思路无疑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但随着赵国人口不断增加,他渐渐发现自己的这个理论似乎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人口过度的流动会增加整个社会不必要的负担,因为在迁徙期间这些人口不但不能创造财富,连消耗都比定居时更大,更别说离开家乡时肯定会不可避免地舍弃或贱卖那些不动产了,这都是不小的损失。赵抗现在终于明白汉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很强乡土观念的合理性了,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整个社会的维持成本,也真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大一统统治模式才有了存在下去的可能。当然,人口流动太少也不好,不但会使得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不过这一点赵抗早就明白,所以现在他更在意的是如何纠正他原先的错误。
    在赵国原先来去自由的制度下,某地如果治理得不好,当地百姓迁出的便会增多。这样一来,当地税收必定减少,如果达不到上面的要求,地方官将被撤换,若他私增税率,那么就算不被情报部查出也很容易激起民变,那么此地的官员下场只会更惨。之后新的地方官将接过前任的烂摊子,而情报部统计司就算之前失职,现在也应该已经修正出更合适的当地税收定额,如果新官员依然达不到要求,或是税收定额制定得还是偏高,那么前面的程序将无限继续下去,直到该地获得较好的治理。世上的人才从来就不缺少,更何况若达不到要求,上面也会降低标准以适应地方上的情况,若当地人口密度降低到即使光靠渔猎也足够满足食物供应,那么除非是白痴或者恶棍当官,治理地方将毫无难度,所以无论赵国官员培养到了什么水准,动态的平衡迟早会出现,而那时就是赵国大治的时候。理论上这种体制是完美无缺的,然而,也仅仅是理论上,因为赵抗只考虑到了人口迁出的情况,却疏漏了人口迁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这也不能全怪赵抗,因为赵国建立初期到处都是地广人稀,那时人口迁入便意味着劳动力的增加,对当地经济好处很大,而弊端则不怎么明显。而如今赵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含奴隶和外国侨民),台湾岛上人口尤为稠密,又都局限在南部地区,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变得严重起来。赵抗这才发现,当某地的人口多到光靠当地及附近市县的支持无法满足食物供应的时候,从经济上来看,继续增加人口已经不划算了。当然,由于某些地方有特定资源,现实中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等因素,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但理论上就是这样。
    可这样一来,赵抗就有了一个疑问,既然人口的过度增加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经济,为什么外面的移民还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呢?原来,对大多数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他们是看不长远的,甚至有不少年轻人只要对生活稍有不满就想着挪窝,而他们连要搬去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大概应该算是赵抗在宣传中长年打压乡土观念带来的副作用了。不过这种极端的情况毕竟不多,但是城市与农村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贫富悬殊,不要说在赵国农村已经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虽然只是暂时的,土地兼并迟早会来,这一点赵抗也知道,所以他才一直强调工商业的重要性。),贫富差距比南宋小得多,就算是在南宋的乡村,贫富差距也远不能和城市相比。而那些乡下人首先看到的肯定是城市“朱门酒肉臭”的一面,这一点在他们对原来的生活不满时往往表现得特别极端,而对城市“路有冻死骨”的一面,他们或者是真的没看到,或者是选择性地忽视了,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除此以外,在当时城市往往同时也是行政的中心,无论是哪个王朝都几乎肯定会尽力保证城市的繁荣,这些由朝廷和官府承担掉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也是移民们看不到的,而这些成本毫无疑问将被转嫁到其他地区百姓头上,加重了整个国家的负担。
    除了经济上带来的问题以外,各地人口以及外来的移民优先向几个大都市集中,还带来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这一点在赵国初年的高速扩张期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因为大量的基建需要的青壮劳力是永远不嫌多的,而其后由于赵国推行“先军路线”的缘故,大部分青壮都被安置在军中或是相关行业,使得这一问题被大大延后,但赵抗现在也已经注意到了其中潜伏的危险。赵国即使一直是战国体制,现在这种极度畸形的“先军路线”也不可能无限期地推行下去,而当几十万军人集中退役的时候,哪儿来的那么多工作岗位安置呢?就算这些人以后可以分派到收复的失地上驻守或屯田,随着移民潮的继续,国内也迟早会出问题。工商业固然可以为赵国创造明显高于农业(指广义的农业,含畜牧业、渔业等)的价值,但他们终究得靠农业来养活,所以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合理的城市化比例不可能超过四成,这还是指大部分国土是沿海或其他交通便利地区的情况。而城市里面是无法种地的,那么城市人口过多便意味着将有大批青壮无法找到工作,这便会衍生出很多麻烦甚至是危险。
    其实这一问题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出现,由于工商业的繁荣,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北宋的城市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极限,不可能保证那么多人口就业,那怎么办?这么多人无所事事,闹将起来可不得了哇,于是北宋被迫不断扩军以安置无业游民,好在依靠发达的工商业,北宋从周边诸国赚取(笔者喜欢将这种方式叫做吸血)了足够的财富,多养活几十万不从事生产的人口还是勉强做得到的,只是这样一来,北宋的财政支出便大大增加,以致于空有历朝历代最多的岁入,却常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这可以说是宋代的一大奇观。而由于军队的性质只是为了安置失业人口,再加上宋代崇文抑武的传统,军队的战斗力能强那才是没天理了呢!
第四百八十一章  舆论监督
    赵国目前的工商业发达程度(只是发展水平,总量还差得远。)不逊于北宋极盛时期,而因为垄断了海上商路的缘故,可以“吸血”的总量也要大得多,再加上赵国的人口远不能和当初的北宋相比,真要养些无业游民,也不是养不起,但赵抗却并不想这么做。
    一个勤劳的人想变得懒惰很容易,但一个懒下来的人想再变得勤劳却很难,即使有利益的驱动也未必敌得过安逸的舒适感,这是赵抗所不乐见的。可是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而且因为赵国全民习武,这一问题如果爆发的话,破坏力远比本土要严重得多。赵抗无奈之下只能对原有的移民政策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正,由来去自由改成了管入不管出,这样一来既能给困窘的百姓以生路,又不致于因人口迅速集中而带来一大堆问题。而对于那些没达到要求却还是硬要进城的人,赵抗规定他们必须先当一年苦役,这样既能有效喝阻那些只是因随大流而跟着他人入城的家伙,又能给铁了心要进城的人腾出安置岗位的时间,避免同时出现过多的闲散人口。
    另外,为了缓解台湾本岛巨大的人口压力,赵抗再次使用老办法,向渤泥、满剌加、金州三大行省各强制移民三十万,这样一来他们离台湾太远,自然也就死了心。由此台湾的人口问题得到解决,那三个边远省份也得到了开发,赵国的根基进一步巩固。对那些被强制迁走的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