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的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这位以大学士身份督师山海的东林砥柱,也曾直接得罪过魏忠贤,撵走了宫里派来的太监监军,所以遭到了猛烈攻击。
至于来辽南的那两个太监监军,一个被郭振明给关了起来,一个在前往东江的海上,给刘文炳派人伪装成海盗,给杀掉扔进海里喂鱼去了,辽海的排外性,已经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一方面辽海在教育、舆论上一直强调辽海人的理想,通过几份挂了朝鲜名头的报刊,李彦事实上已经将启蒙的思想撒播在辽海大地,潜移默化,辽海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辽海的核心层来说,如今他们的利益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复辽军中一批来自京城的勋贵,他们的家族现在差不多都在辽海做生意,或者是和华夏做生意,从而紧紧绑在辽海这架战车上。
当然,这种利益的一致,以及理念的一致,也是在当前情况下才算牢靠,李彦有的时候也在想,如果能够解决辽东的问题,那么之后的道路又应该如何走,如何让辽海这一套做法,在大明顺利推行。
如今的大明,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早就是积弊丛生,在李彦看来,矛盾最为尖锐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官场腐败,一是土地兼并,偏偏这两者都难以用寻常的办法解决,官场腐败与土地兼并,两者甚至又形成官绅勾结,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碰不得。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是朱由校能够支持自己,就像秦穆公支持商鞅,以及宋神宗早期支持王安石一样,支持他来推行变法,来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不过以李彦的资历,以明朝的政治状况,这样的可能很小很小。
其次就是发动一场政变,通过政变掌握国家的政权,然后再来推行变革,这是一条激烈的变革之路,李彦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也怀疑到了关键时候,复辽军以及现在的辽海百姓,还会有多少人坚定不移地支持他。
李彦现在还不想去尝试,他希望前一种可能能够发生,而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尽一切可能,让辽海这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李彦让茅元仪准备一下,打算在次日的议事会大会上,公开秋季攻势的最新战报,并向议事会报告辽海两镇未来的战略构想,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让大家更深入地参与到辽海政权中来,也在军队与议事会之间,形成某种联络。
有一件事李彦很清楚,那就是曾经拥有的东西,人们都不会愿意失去,辽海议事会今日掌握了议政、选举、立法甚至决策的权利,那么将来,他们肯定是不会愿意失去的。
当天晚上,辽海督军署就收到了复州传来的好消息,这对于李彦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正文 第一九六回 营造舆论
更新时间:2009…9…4 0:32:52 本章字数:3555
守卫复州城的建奴参领试图趁着铁工营立足未稳,进行一次冲击,他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结束,铁工营凶猛的火力与选锋营相比,也毫不逊色,其重装步兵更加重型化,甚至还有一支重装骑兵。
要不是刚刚赶到,确实立足未稳,铁工营的反击甚至可能一举打破复州城的东门,从而轻松占领这座城墙并不算高大的城池。
即便如此,东西两门的两次战斗,让城里的建奴彻底绝了突围的心思,老老实实龟缩在城里,想要依城坚守。
明军此次发动秋季攻势,其目标比往常历次战事都要更大,当然,要是和王化贞六万大军复辽说相比,或许算不了什么,不过王化贞的那个目标,简直就是学笑话,而复辽军却有详细的作战计划。
具体到辽南五营,攻取复州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辽南军还想将建奴主力吸引过来,然后在有利地形、有利的时机来一次战略性的决战,而前期对复州城采取的是围而不打,围城打援的策略,所以让建奴损兵折将以后,继续退回到城里,这是最符合明军计划的办法。
至于这两次短促,但是却很激烈,战果也不小的战事,在李彦的授意下,立刻通过报刊印刷物在辽南传开。
在辽海,报刊已经成为街头常见的印刷物,《华夏商报》、《朝鲜通讯》这两份影响很大的报纸,在辽海都有销售,此外还有官府色彩很浓厚的《辽海时报》,以及更偏向于商业的《四海商报》。
至于期刊,那更是数量繁多,辽海的文化氛围或许比不上京城,以及江南。不过这里商业氛围浓厚,学术气氛自由,加上辽海大学、讲武学院的设立,也显现出另外一种文化气息。
作为后来人,李彦太知道舆论媒体的重要性,他不仅通过华夏社掌握了大明发行量最大地《华夏商报》,以及华夏社旗下的众多出版物;在辽海。还以舆情司控制了《辽海时报》。至于挂着朝鲜明天的《朝鲜通讯》,也是李彦一手炮制。
就算是是商社办的《四海商报》,华夏社在其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李彦的授意下,《辽海时报》首先发布了复州大捷的消息,并且宣布,复辽军已经包围了复州城,并且打退了建奴两次突围行动,复州城收复在即了。
《辽海时报》还以探询地口吻提到。这一次秋季攻势。复辽军应该能够收复复州。其后地动向不知如何。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地。那就是经过几年地潜心蛰伏。复辽军已经到了反击地时候。这一次秋季攻势。应该就是开始。复辽军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复州。重建金复防线。
《辽海时报》甚至煽情地提出。到了这个时候。“复辽”或许已经不再是问题。
《华夏商报》、《朝鲜通讯》等也随即跟进。顿时营造出一种万众瞩目地氛围。
也就是在这样地情况下。李彦在议政院接见了议事会地临时议员们。
因为各协会刚刚重组成为议事会。还是临时性质地。他们地任期将有一年。通过一年地时间。一年之后。将进行首次大选。选出正式地议事会议员。一届议事会地任期将有五年。届时。议事会才会正式成立。并拥有更大地权力。
议事会地选举。将按照分区、分组织地原则进行。基本上是以人口数量确定议员名额地分配。而现在这些临时议员。差不多都是在原来地协会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在即将到来地选举中。他们地影响力也不容小视。李彦几乎可以确信。一年后地首届选举中。他们地绝大部分人。依然还会当选。
这固然同这些临时议员的影响力、活动能力有关,也离不开他们所掌握的资源,毕竟对选举来说,知名度非常关键。
选举作为民主制度的核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即便是在李彦那个时代,有关民主与集权的争论,始终不曾缺少过,李彦当然也不会认为,民主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过他同样也确信,民主确实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实现了民选政府的国家,同样存在着贪污腐化,也说明选举并不是万能的灵药,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选举的作用,起码也有很多国家,依托这样的制度实现了政治的清明与活力,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彦觉得,民主能不能奏效,发挥更多正面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来保证民主制度与选举制度的有序性,如果选举本身就无序的话,那么其作用也就可能而知了。
经过几年的协会运作,一种以选举、投票表决为特点的民主决策模式,已经在实践中慢慢成熟,特别是现在的这些临时议员,都曾经亲历了协会的运作过程,虽然议事会要比协会更复杂,权力也更大,他们还是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适应。
李彦并没有赋予议事会太大的权力空间,正在商订中的“议事约法”确定了用十年的时间,逐步完善议政制度的时间表,而在十年之初,辽海巡抚衙门的权力无疑是很大的,随着议事制度的逐步完善,更多权力将向议事会转移,也就是说,辽海巡抚的权力会越来越小,而议事会的权力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一种平衡。
而现在,在议事会还在筹备阶段时,李彦的权力无疑是最大的,他的到来,让议员们很高兴,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李彦,并且请这位辽海最高军政大员,以及辽海议事会制度的创立者训话。
出现在议员们面前的李彦,显得和蔼亲切,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讲话过后,李彦就同议员们说起了这次秋季攻势,因为军事行动已经展开,很多消息就不再是军事秘密。
“这一次,辽南、辽西、东江三个方向一齐动手,四镇十余万大军,兵锋直指建奴腹地,这一次,虽不说能光复辽东全境,不过复州、广宁这样的地方,是肯定要收复几处的,”李彦笑着同大家说道。
“辽东土地广袤,其面积足有几十几百个辽南,这也就是说,我们今后要有更广袤的土地要开发,要管理,不管是商业也好,工矿业也罢,还有农业蚕桑,这些事情,都需要政务院,需要议事会承担起来……”
能够听到李彦说话的议员,都为这次秋季攻势的规模虽震惊,三路大军同时发起主动的进攻,一共动用了十几营,十余万人马的规模可能不确,要是算上辅兵恐怕也不会少,看来,这一次是真的动手战开始,经过萨尔浒、辽沈、广宁数次大战,都是以胜利而告终,直到这几年,先是在辽南、东江接连碰壁,随着辽西镇的崛起,建奴就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战场上再也难以像往常那样,所向披靡,反而是在数次攻坚战斗中,损失惨重,必须补充大批的汉人从军,才能维持原来的军事规模。
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或许还受到建奴积威的影响,但是在辽南,经过几次防守作战,大家已经不再将建奴看成是什么无敌的军队,反而是有些轻视。
议事会的这些临时议员,平常同辽南的关系都是比较密切的,不仅知道辽南在于建奴的作战中,并不落于下风,更是接受过邀请,到讲武学院看过阅兵,包括此前很少有表现机会的重装步兵、重装骑兵,都是在校场上演练过。
与传统的铁片甲、鱼鳞甲、锁子甲相比,板甲在外形上给人的冲击力是巨大的,穿着板甲的重装步兵站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无数钢板组成的钢铁城墙,看到这样的军队,无疑都会充满必胜的信心。
大多数议员都相信,明军三路出击,应该是有胜无败,而这一次,应该能够从建奴手中,占领更大的地盘。
正如李彦所说的那样,辽东土地广袤,物产资源丰富,而辽南这么狭小的地方,就建了很多工厂,生产制造的商品销往五湖四海,但是辽南的发展,也差不多快要饱和了,主要是资源缺乏,空间有限,
如果复辽军能够占领更多的地盘,辽南这些工厂、商社,就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辽东有很多矿产资源,可以开矿场,办工厂,意味着更多发展的机会。
而李彦也说得直白,未来复辽军占领的地方,也将由议事会和政务院管理,也就是说复辽军占领的地盘越大,议事会的权力范围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复辽军和议事会的利益是一体的。
在议事会以及辽海地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就是原来的辽民,为辽海所收拢,虽然迎来新生,但依然向往回到故土,重建家园。
另外一种就是关内来的,包括李彦他们,也包括宽松积极的商贸政策所吸引来的商人,随着军管逐渐取消,工商业更多是引入商业资本,后者在辽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必须要团结的对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正文 第一九七回 京城形势
更新时间:2009…9…4 0:32:52 本章字数:3672
天启四年十月,辽东三路大军大举发起攻势,这是萨尔浒之战以后,许多年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战事发起之处,有关的战报送到朝中,朝野一片哗然,有人为之欢呼雀跃,认为这是扬我国威的一件事情。
辽东战事糜烂至今,屡战屡败,虽然这些年在防守上做得不错,没有再继续丧师失地,但强大的大明帝国,面对区区建奴,竟然是数年无功,有人愤懑,对于此战也抱有热烈的期望。
市井之中,支持者多,都盼着这次战事能够赢得胜利,虽然这几年都是防守,但在积弱已久的辽东战场,防守成功也可以算作大捷,这样说来,辽东这些年也确实取得了不少大捷。
人们最津津乐道,包括镇守辽东的几位大人和将军,其中最显赫的无疑是以大学士、兵部尚书衔坐镇山海关,统领蓟辽、天津、登莱军务的孙承宗。
自从孙承宗出关坐镇,辽东一改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时期的颓败,数次挫败建奴,虽未能复辽,但对于连败的大明来说,已经殊为难得。
在民间,孙承宗现在的名望,差不多达到当年力挽狂澜的于谦于少保的程度。
其次就是镇守辽西的平辽总兵官,左都督王国兴,王国兴镇守辽西之后,裁汰冗兵,训练新兵,终于稳定了辽西的战局,并且打造了一支精干的强兵,几次防御作战的成功,都有他的功劳。
相对来说,坐镇辽海的李彦以及辽南、东江的将领,民间地消息就不是太多,这也是李彦刻意追求的结果。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
即便是孙承宗、王国兴等人的名望,也仅仅是局限在民间,之所以有这样的名望,那还是华夏社着力宣传的结果。
在朝中,因为党争,对于孙承宗的攻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年。熊廷弼第一次经略辽东的时候。也曾经将防守做得很好,但却因为建奴地几次骚扰,而遭到不断弹劾,最终去职,才有了袁应泰地殉职,以及辽沈大败。
当然。熊廷弼在应对建奴骚扰。以及地方守御地组织上。也未能做得尽善尽美。特别是对国库地消耗方面。让朝廷始终难以安心。
相比于熊廷弼。孙承宗和王国兴地组合。无疑表现得更加出色。但是。这并不能够让他们免于被攻击弹劾。
魏忠贤一直都知道朱由校地心中。能够得到他宠信地。除了客氏以及他自己。一些内官以为。还包括三个人。而这三个人如今都在辽东。
这三个人就是最早任锦衣卫千户时保护皇太子以及朱由校地骆养性。还有同朱由校志趣相投地李彦。以及后来朱由校地老师孙承宗。
在这三个人当中。李彦与骆养性一去辽东数年。远隔重洋。虽然辽东事重。他们地消息经常随战报出现在朱由校面前。毕竟长久不见。而且他们地位置。也很难影响中枢地决策。久而久之。魏忠贤也就不怎么将二人视作威胁。至少是在当前。还不算主要地威胁。
孙承宗则不同。孙承宗是大学士。兵部尚书。位高权重。对中枢地影响毋庸置疑。而且他常驻山海关。手握重兵。回转京城。也不过是数天地时间。所以魏忠贤一直很忌讳孙承宗。攻击弹劾。未曾断过。
此前,阉党不断攻击孙承宗“暮气”,就和当年有人攻击熊廷弼固守一样,认为孙承宗不思进取,不能复辽。
与熊廷弼当年面对地情况不同,当初朝野间的争论,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策上地纷争,有些公允之言,发展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成为“为争而争”,全然成了党争的战场。
只不过,在辽沈、广宁大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