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我要做女主-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一落,周围的人群都向宁玉这边看了过来,弘慈大师是谁,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既然能得到弘慈大师的肯定,看来不是个简单的。
宁玉对于周遭看过来的探究的目光,好奇的,嫉妒的,看热闹的,一律只当没看见,嘴角依旧噙着一抹温润的浅笑,“借你吉言,若是中了绝对少不了你们的好处!”说着就转身向栅栏里面走去。
五更鼓响,贡院的大门吱嘎嘎的被打开,维持秩序的衙役巡捕开始列队,负责考务的礼部官员也在门前列队,每人在手里举了一块牌子;有官员在门前大声喝道,“照你们名状北面的字,找到相应的考务,迅速列队站好,一刻钟后,开始依次进场!”
宁玉仔细看着那些牌子,上面按照千字文的顺序,写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内容,他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名状,翻到背面一看,有个“春字九”(春闱第九号)。
宁玉往第九号的队走去,一路上看到了张廷玉,姜宸英,徐树本,以及其他一些认识的同年,纷纷击掌,相互鼓励一下,恭祝对方金榜题名,说着话,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了,终于临到宁玉他们这一队进场了,那名举着“日”字牌的礼部官员,引导着他们一组五十个人,进入了贡院的大门;大门内有专门的官员对照点名册,严格盘查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等等,都要一一验证,以防有人替考。
宁玉是这一组的最后一个,当考官念到富察宁玉的名字时,不仅同组的考生频频向他看去,就连监考的礼部官员,态度也顿时好了许多;宁玉对于这样的场面,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能这么出名,没人敢惹,都是姐姐的功劳;心里头对宁静的崇拜就像滚滚长江水;想到这段时间一直在凌云阁里逐步不出的姐姐,不仅瘦了好多,而且脸色也不好,有心想问原因,但是姐姐总说没事,他也不好追着问,姐姐的性格倔的九头牛都拉不回,除非她想跟你说。
待所有人的验明正身,那举着牌子的官员,便带着他们继续往里面走,拐到左侧一个临时搭建起来得棚子里,严肃的说道,“待会儿要参拜至圣先师,尔等需要沐浴更衣,你们有一炷香的时间,到出口领取自己的物品。
这些规定是春闱的举子必须遵守的,考生们也都听说过,便开始脱衣服,其实说来,这是防备夹带的一种手段,与代考一样,夹带也是科举考试常见的舞弊方式,花样层次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唐宋元明时期,考生进场的时候,不仅要把携带的物品检查一番,看看有没有夹带,被官吏,士兵一个个呼来喝去,让文弱书生们心悸胆寒,让他们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
到了本朝,科举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入场的考生的搜检程度也越来越严格,大清开国之初,一来考生都是汉人,二来为了严明考纪,要求考生进场时,除了解辫子、衣服之外,还要掏耳朵和鼻子,防止考生在耳朵鼻子里塞纸条之类;对于这种搜检方式,很多考生都感觉无法接受,纷纷表示抗议,不少考生看到这种搜检,立即拂袖而去,放弃参加会试的资格;后来到康熙时期,汉人官员在朝堂上的地位渐渐加重以及康熙想要调和民族矛盾,满汉一家亲。
所以朝堂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要求入场的考生都在指定的场所沐浴,然后穿上由朝廷提供统一的衣服,趁着洗澡的功夫,监考人员也能仔细检查他们所带的物品,这样既可以防止考生夹带,也不损考生的面子,达到了‘既可防滥,且不亏礼’的良好效果。
洗澡只是走一个过程,想要痛痛快快的洗澡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考生只是用水弄湿身体,就在官员的催促之下,急匆匆的走了出来;宁玉只是简单的冲洗了一下,毕竟会试要考九天,哪个不在家洗的干干净净,非要来这里洗!出了外间,用毛巾檫干身子,领取贡院提供的衣服,贡院发的衣服哪里能够合身,但是形式所逼,也只能凑合一下。
宁玉看着身上长了一大截的袖子,感觉非常别扭,贡院的衣服一般三十岁上下的男子穿正好,因为能够参加会试的年龄都不会小,像宁玉这样十四岁的神童,简直是凤毛麟角,想到这里,宁玉也不好说什么,一边苦哈哈的卷起长长地袖子,一边寻思着香桡有没有帮他装一把剪刀?等过会儿考试的时候,把长出来的部分给剪了,免得妨碍到考试的发挥。
全国的举子聚在一起,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虽然一百个考生同时洗澡,但是等到六千多名考生全部洗完,检查完毕,在贡院的空地上列队时,已经过了正午了;宁玉还好练过武,倒不觉的怎么样,但是对于其他文弱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煎熬。
ps:这章是4月24号的,25号中午上架,当天三更,每更3000+,亲们给个支持,若是实在不喜欢马蹄的文,给我冲一个首订就行!听说这玩意很重要,马蹄在此感激不尽,各位大大~~~

☆、第七十四章应试

放过了炮,衙役就抬出了一个红木香案,放在正中央,此次的主考官徐乾学徐尚书,乃是康熙九年的探花郎,是顾炎武的外甥,与其弟弟徐元文,徐秉义并称为昆山三徐,要真说起来,徐树本和这位徐尚书还是同宗呢!
徐尚书穿着绯色官袍,出现在考生面前;先给至圣先师上过了香,徐尚书起身,然后请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进场镇压,行过了礼,接着再请七曲文昌开化梓潼君进场来主试,最后请魁星老爷进场放光,等到把考试有关的鬼神都请了一遍,徐尚书便开始对站在场中的考生训话,无非就是些珍惜机会,用心考试,切勿心存侥幸作弊云云。
好不容易挨到徐尚书讲演完了,便当众开封试题,把用黄绫裹着,贴满封条的卷筒打开,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二月国子监发解试的进士及诸科试题,终于大白天下。
考生们踮着角,希望看看那个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考题,但是因为离得远,只能白搭!不过也不用着急,因为考官们正在誊抄,然后张贴在各个考场中;而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从二门进入真正的考场。
贡院为三进的院落,大门五楹对开,称为第一龙门,上面高悬着三块牌匾,最东边那块黑底描金的牌匾上写着‘明经取士’,中间高悬着的是一块同质的‘开天文运’,西则是‘为国求贤’。
至于宁玉方才进得就是第二龙门,也有人称‘内龙门’,门内建有许多木栅制成的小屋子,专门供学子在贡院内答卷吃饭住宿。
在进入内龙门的时候,宁玉也不列外的摸摸龙雕以图吉利;进了二门,便是一道长长的粉墙,上面张贴布告,密密麻麻的上百张纸,注明了每个考生的考场和座次,宁玉花了半盏茶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考场座次,便互相道别,各奔前程去了。
宁玉顺着路标的引导下,前往自己虽在的考场,门口贴着‘严禁喧哗’的告示,四处都有御林军把守,进去后,一共有一百个蜂窝式的小间,宁玉找到自己所在的东厢,在门口领了考卷。装在卷袋里。这才走了进去。只见桌子的右上角贴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考生的姓名、籍贯、年甲,杜绝了学子乱坐的可能;把考箱搁下,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纸砚,又找出水杯,到外面的饮水处,斟了一杯温开水,一来润润喉,缓解一下疲累,二来,待会儿磨墨要用。官场如歌
宁玉乘着考生还没有全部就位,赶紧拿出了香桡准备的吃食填饱肚子。等到小半斤熏肉,三个杏仁酥,两个玫瑰红豆卷下肚,才觉得胃里舒服了不少。
等到宁玉收拾好,就见负责监考的官员进了考场。他身后还跟着两名穿着青袍的低级官员,还有八名穿着铠甲的军汉;一百个考生,十个监考,流动巡视,这完全是防贼的架势!
考官又宣布一遍考场纪律,诸如不得擅自离座,任何行动都必须先报告等等;然后才把详细的考题发给了每一个人。
清代的科举科举分为进士、九经、学究、明经、明法等诸科,他们这些举子几乎都是考进士科的;今年的进士科考题,试诗、赋、论各一首,策论一道,帖《论语》十贴,对《春秋》、《礼记》墨义二十条,和往年一样,题量之大,相当惊人。
不过想到这么多题目,有九天的时间来完成,也就不觉得多了,但是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是黄昏了,不免让人心里有些急躁,唐宋时期还会给考生提供蜡烛,但是从明朝开始,为避免考生趁黑作弊,是不许点蜡烛的,换句话说,天黑了就要停笔,等到天亮才能作答。
既然时间宝贵,宁玉也不敢浪费,先把所有题目都看了一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宁玉选择写《论语》十贴,,所谓帖经,既默写《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这算是最基础的考题,也是考官判卷时,首先要审查的,如果考生连《论语》都背不过,平日里又能下过多少功夫?也就可想而知,后面连看都不需要看~~~~
对于拥有神童之称的宁玉来说,这些当然不会难住他,提起笔,连草稿都不打,直接在考卷上作答,等他写完六条之后,发现已经模糊了,怕写坏了字,影响卷面,宁玉只好搁笔;不是他多虑,而是在交卷之后,考官誊卷之前,会有专门的人挑出卷面污损、字迹潦草的卷子,这些卷子会被登记,用蓝笔写在一张榜单上,连见到阅卷官的资格都没有。
宁玉伸头向外面看了一眼,天早就黑透了,其他的考生早就放下笔了,至于他为什么最后一个落笔,直到现在才觉得不太清楚,可能是练武的缘由,视力比其他人要好上许多;监考官在外面点了一盏油灯,灯火昏暗,只能让人看清轮廓,不至于摔跤,或是碰到砚台之类。瘾性埋婚
凭着这个灯火,考场主考官,大声喝道,“吃饭睡觉请自便,要上茅房的可以去排队!”宁玉简单的梳洗一下,到头便睡,一百来号男人睡在一起,难免没有不打呼噜的,要是不抢着先睡着了,这贡院的头一宿,保准报销!明日里还有什么精神考试?
宁玉是少数几个没受影响的,等他醒来,天才蒙蒙亮,不过已经有好多考生已经起来了,不慌不忙的打水洗脸,吃了几块点心填饱肚子,神清气爽的开始答题,等到宁玉把帖经打完,考官才把那些好梦正酣,睡死过去的家伙叫起来~~~~
接着做墨义题,所谓墨义,既笔答经义,共二十条;这个只要牢记《十三经注疏》即可,尽管这些年它被学者们批得体无完肤,但是科举考试中,还是将其作为标准答案,不然这卷子就没法批了!
墨义对于宁玉来说没什么难度,花了一天半的功夫,就把二十条墨义完成了;但是大头在后面,诗赋论暂且不提,虽然只占总分的一层,但是费时费力,要求举子文采好,变通快,能够运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优美的句子;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么多风流才子,诗词歌样样精通,却屡试不第的原因。
策论是整个考试的重头戏,也就是人们所知的八股文,不仅要严格遵守它的体式,还需贴近国事,附和皇帝及主考官的胃口,所以说写好策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诗论赋虽然不重要,分说占的少,但是也不能马虎,春闱考官的裁量权很大,万一要是遇上一个极爱诗赋论的考官,不好好写可就坐蜡了。
宁玉静下心来,决定先把诗赋论做完,最后再去写策论,所谓论,就是考官给出一段经典,你来阐述一番,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评价高低,因此在阅卷中,不太受重视,除非你的观点前所未有,非常新奇;诗赋才是这一科的评分主体,诗是格律诗,赋是律赋,而且要求非常严格,就拿诗来说,它不仅限韵,还要限制用韵的次序,不仅要讲究起承转合,而且还要八韵贯通体贴,十分严格,一步不慎,便满盘皆输,因此有人把它比作填词;实际上比填词难多了。首席总裁太腹黑
一般这样的诗很少能有出彩的,因为匠气太重了!不过也不是没有写得非常好的,比如晚唐杜牧,北宋的一代文豪苏轼,都曾在贴诗上大方光彩,从而金榜题名。
八股策论,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因为规制严谨,刻板,既要学子避免生搬硬套,还要避免只会写陈词滥调,同时八股策论,还不能带入考生的感情和议论,可想而出要想写得精彩,是何其难也?
宁玉挖空心思的拉拉扯扯,花了几天的功夫,整个文章看起来不失巧妙有趣,其实在策论这一块,因为体式严格,只要辞藻华丽,就已经是上等了,若是还能写出一两句警示之言,便是顶尖高手。
誊抄卷子之前,宁玉吃了一粒姐姐给的醒脑丸,随后才提笔细心誊写,誊写的字体必须是规定的馆阁体,这样看起来干净明了,便于最后考官誊抄;看看沙漏离天黑还有半天,宁玉不敢大意仔细检查了一偏,又斟酌修改一遍,再三确定没有什么错别字或是忌讳,才长舒一口气,把考卷收进卷袋,吃了一些东西,准备睡一场回笼觉。
宁玉睡着了,倒是不知道他的考棚外面站着的总考官,徐乾学认识宁玉,不仅因为富察宁静的彪悍行为,更因为张英张敦复经常在他面前提起此子如何如何,这才让他起了好奇之心,特意在考试快结束时,过来转上一圈,旁边的本场考官,看着这次会试总考官对着‘号棚’发呆,仔细看了一看门口的等记,奉天府的富察宁玉,随行的几人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怪不着总考官盯着号棚发呆,原来里面是那位的弟弟!
申时一到,考场中想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考生们都知道这是交卷的信号!
ps:
上架第一章,还情亲们支持一下,马蹄能上架最要感谢的就是一直支持马蹄的读者和给我建议的贝壳编辑,马蹄嘴比较笨,不知该说些什么,总而言之,就是谢谢各位的支持!

☆、第七十五章杏榜

考生们基本早就答完卷,考官收了卷,把六十个考场的考卷都捆扎封号,才打开贡院的门,放考生离开。
宁玉背着考箱、提着铺盖卷,在院中与张廷玉、姜宸英、徐树本汇合,这才出了贡院,而他们的考卷,则被送到了收卷所,收卷所中,有收卷官先检查每份试卷,是否有不规矩的地方,主要是看,是否把字写在格子外面,再看有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有,这章卷子就会被挑出来,彻底没戏了。
合格的试卷会被盖上考号交给封印所,封印所的职责就是糊名,即是将考生的个人信息封起来,盖上章,就算考官也不能撕开。
在此之后交给誊录所,誊录所有书吏两三百人,用红笔誊录考卷,每份原原本本的抄,一笔一画不能有误,包括错别字,在誊写完的卷子上,要注明誊抄人的姓名。
为了保证誊抄准确无误,考卷还要被转到对读所,对读所中两个人一组,你读我对开始阅卷,确认无误后,也要注明对读人的姓名;一份誊抄的试卷,共有三个人签名,将来出现问题,这三个人都要被追究责任。
考卷完成了防舞弊处理,这才送到内帘官处,处理试卷和阅读试卷的院子,但这道帘子是不可逾越的,只能隔着帘子说话,外面的人不能进去,内力的人不能出来,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罚。
九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宁玉从贡院中走出来时,真正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贡院门口,几人互相道别,宁玉坐上了连晋他们不知从哪里搞来的轿子,倒是省走了一段路程,到了家,洗完澡。匆匆吃了一些糕点,就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没办法,九天没沾床,现在一碰到软绵绵的床,哪里还有不睡的道理!
睡了一天一夜,宁玉一睁眼已经是第二天的黄昏了,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