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移情
在深入的精神分析过程中,被咨询者常常会对咨询师产生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表明个体处于过去某种情绪冲突的中心,最为常见的是针对其父母或所爱的人的情绪冲突,这种情绪反应被弗洛伊德称为移情。事实上,斌所遇到的情形就是对其咨询师的移情。
移情可能是完全自发的、不招自来的反应,表面上它看起来更像是爱,但它决不是爱,它就如同一柄双刃的剑,当它被咨询师良好把握时,能对被咨询者的咨询效果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相反,当它被咨询师运用不当的时候,将会给被咨询者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困惑。
咨询师对斌的移情把握是成功的,通过移情让斌淡化了曾经的痛苦,通过移情让斌重燃了对爱情的希望,通过移情也树立了斌对生活的信心。
一段爱情纵然已过,留下的只是或多或少的记忆,是愉悦、是苦痛,面对他们不能改变的依旧是那颗对爱情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忘却应该忘记的,记下值得回忆的,爱情将永远属于我们。
第三章 情绪篇
小兰的心事:创伤后心理障碍(1)
痛苦这把利刃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罗曼·罗兰
小兰是某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已经有一段时间,小兰感觉身心疲惫,夜里总是失眠,总是莫名发火,时常有悲观消极的想法,甚至不想工作。小兰也尝试过放松自己,但都无效,还是那样的不可自制地情绪低落。她在书上和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她这种情况的描述,她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和小兰的心理咨询就此开始。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小兰说:“我没有理由不开心的。”
小兰的婚姻是美好的,和丈夫之间是恩爱的。因为想多些时间享受两人世界,小兰和丈夫决定再过两年要孩子,所以相对来说,家庭的负担小很多。夫妻的经济条件也很好,小兰自己有着不错的职位和薪水,丈夫是一家大企业的高级经理。双方父母身体都很健康,她自己也实在想不出抑郁的理由。
小兰说她睡不着觉的时候,丈夫就握着她的手,陪伴着她,她又是感动又是无奈。这一年丈夫给了她很多的关爱和宽容,可她还是感到无比的伤感和迷茫。于是她责怪自己,后悔自己总是会发脾气,而她却力不从心。
我问小兰:“睡不着觉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小兰说:“什么都想。想自己怎么变成这样!想过去,想人怎么就那么脆弱,想人生怎么那样的变化无常。”
我说:“你的人生不断变化吗?”
小兰说:“比如昨天吧。我和同事Nice关系很好,我们在一起共事四年了。可是,她和我什么也没有说,就辞职了。等她告诉我时,她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我的心里就很难过,为何她不早点和我说呢?”
我说:“如果她提前和你说,你会心理好些?”
小兰说:“我想是的,至少我有心理准备啊。也许她辞职有她的理由,而我并不是想阻止她,只是我们关系这样好,她这样离开,总得给我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吧?”
我问:“你问Nice了吗?”
小兰说:“没有。我觉得已经没有这个必要。”她说这话的时候,叹了一口气。
小兰说自己以前不会这样婆婆妈妈的。以前我老公晚上回来再晚,我都会放心等他。可是,现在如果他下班还没有回家,我就着急给他电话,问他在哪里,如果他没有接我的电话,我就控制不住一直打到他接为止,等他接了电话我就忍不住生气地问他为何不接电话。那时,我根本无法去听他的解释,我不是哭就是发脾气。
小兰深深叹口气说:“其实,我不只是对老公这样,我对我自己父母也是这样。我给他们买了手机就是为了方便联系,有时,他们没有接听我的电话,我就会慌乱,也没有心思工作,有好几次,我直接开车回家,看到父母后,我会责怪他们出门不带手机,甚至把手机都摔了。我现在的脾气这样坏。家人都感到不解,以前我可不是这样的。我也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了。”
我说:“如果他们不接电话,你担心他们什么呢?”
小兰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怕他们出事吧。”
我进一步问:“他们有出过什么事情吗?”
小兰摇摇头说:“这倒没有。”
我看着小兰的眼睛继续问:“你身边有发生过什么意外的事情吗?”
小兰突然哭了,“两年前有过。”
小兰的回忆让我找到了她负面情绪的来源。
小兰有一个同事也是好友。有一天,她们约好一起去购物。小兰就在商场门口等她,但是她一直都没有来,于是小兰一直拨打她手机,总是没有人接听。两个小时后,女孩的家人打电话说女孩在赴约的路上出了车祸,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兰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震惊不已。随后,她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参加她的追悼会,她很难过,也很自责,如果她当初不约她去购物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小兰很伤心,但是她不想把这样的情绪带给丈夫和家人,于是,她什么都没有说,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把自责深深嵌入到心灵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兰逐渐淡忘了这个悲伤,但这一切都存留于她的潜意识里。她开始担忧家人,开始焦虑,因为自己的行为改变而自责伤感、,而陷入抑郁。
小兰经历了沉痛的创伤性事件,在情绪上出现了创伤事件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 )。PTSD是一种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当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和良好的疏解,最后,这些反应带来情绪上的伤痛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比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极端惊恐反应。
小兰听完我的解释,终于明白了她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来源于同事的突然离去,也明白了自己为何苦苦的打电话追踪亲人的方向,也明白了她自己的莫名发火是对于此事件还存留的自责和不安,也明白了为何自己要不断强调心理准备。
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格式塔空椅子技术。小兰回到了当时的情境,说出了自己的难过,说出了自己的内疚,说出了所有的心灵感受。她的心灵终于解开了枷锁,重新客观正确的面对人生意外来临,终于走出了自己情绪阴霾。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亲人或身边的好友离世,虽然生死是人类始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样的不幸仍然会让我们的心灵痛苦许久。当我们遭遇这样不幸的时候,虽然痛苦的心情是意外事件发生的正常反应,但我们还是需要及时处理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亲人朋友或者心理医生交流,把自己的悲伤情绪,痛苦的感受说出来,以取得及时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
◎小兰的案例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们都知道或曾经体验过,当手指偶然碰到燃着的烟头时会极快地缩回,当听到剧烈刺激的声响时会立即堵住耳朵,当遇到危机或突然处于险境时会失声大叫。其实,这些都是人们面对痛苦、恐惧时进行自我防御的本能反应,也就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应激性。
以上这些情景不但能够引发人的各种不安情绪,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激发我们的潜能,身体在极其紧张的状态下会迸发出超乎寻常的力量和速度,同时心理也将受到强烈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会根据受创的不同程度延续下去,受创程度越大,冲击延续时间会越久。随着冲击的延续,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中所提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当然,以上所述的情况还不足以称之为创伤,创伤性事件一般指的是涉及死亡、危及生命的个体不可抗事件,这种事件可能是针对自身的,也可能是涉及他人的,诸如,暴力伤害、意外交通事故、突发自然灾难、亲人朋友离世等。
原本和小兰约定一同购物的好友,在赴约的路上遭遇车祸身故,给小兰的心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为了避免影响家人和其他朋友的情绪,个性内向的小兰把这份悲伤和自责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每每当亲人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小兰都会开始心绪焦虑,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不断地打电话给亲人。事实上,小兰已经把打电话看成了自己的一种责任,亲人的外出都会引起小兰的过分担忧,一旦无法确认亲人的情况,焦虑开始升级为恐慌,在小兰的心里就如同那时一次次打电话找寻她的好友,仿佛接下来的情景即将重演。此刻小兰仍没有意识到,曾经的事件已经被她泛化到了自己亲人身上。
○空椅子
你可以想象空椅子上正坐着一个人,一种物体或是一种感受,然后与椅子上的人、物进行“对话”,这就是源自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空椅子疗法。
空椅子能够将个体的思想和身体整合为一,可以助人把有关被压抑的冲突和强烈的感受通过想象表现出来。就如波尔斯所说:“我们必须重新接受人格中投射出的片断部分,重新接受梦中出现的潜在力量。”
小兰在咨询师的引导下,面对空空的椅子,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好友坐在那里,她们一同追忆曾经的快乐,一同分享离别的痛苦,小兰再也无法隐埋自己的感受,积压许久的悲痛、自责、感伤统统伴着泪水倾泻出来。
对于悲伤、痛苦,人们往往习惯于自我压抑或是逃避。事实上,只有客观合理地去理解这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良情绪,而不是一味机械地防御或逃离,才有可能真正将它们摆脱。
洁癖的烦恼:一种强迫(1)
心理病症特殊的强迫症特征,代表潜意识对于纯感觉类型那种马马虎虎,和稀泥的态度的一种抗衡,从理性判断的立场看,是不加分辨地接纳一切发生的东西。——荣格
小薇第一次来咨询室的时候,在靠近窗户的椅子上坐下,显的有些慌张。
我问她,“你是不是觉得椅子不舒服?那你可以躺在沙发上我们谈话。”
小薇说:“你们咨询室的沙发有很多人躺过吧。”
我实话实说:“是的。”
小薇说:“那还是算了,我就坐在椅子上吧,只是我想擦擦椅子。”
我笑了说:“可以的,只要你感觉舒服一些就好。”
小薇今年29岁,在上海,总是习惯说虚岁,所以她应该是27岁。每次她的衣服都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她曾在我面前打开过化妆包,因为眼泪湿了面颊。她的化妆包整齐有序,所有的东西都干干净净,她每次出门会带很多的纸巾,她告诉我外面很脏。
小薇从小被父母教育严格,一直是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以期待家人对她更多的疼爱和老师对她的关心。在高中以前,她从没有觉得自己很累。习惯于每天把自己的小屋打扫得一尘不染,习惯于把所有的东西归类整理,夜晚把自己衣服叠的是整整齐齐,这样才可以安然入睡。
大学的时候,她开始独立生活,住在六个人的学生宿舍,矛盾就渐渐多了。她的习惯是别人无法承受的,而她也更不习惯于其他女孩的生活方式。这样以来,她慢慢疏远了同宿舍的女孩,一个人独来独往,但内心却更不安和郁闷起来。
大学毕业以后,她分在一个不错的单位,最初和同事相处得还算可以。有一天,一个同事从外面回来,拿起她的水杯一口气喝下去。她当时说不出的愤怒,她把杯子当着同事的面就扔在垃圾筒里。同事很尴尬,第二天又给她买了一个新的杯子,她说:“我会自己买,谢谢你!”从此她和这个同事就不再说话,但彼此还会每天看到。她越来越觉得压抑和痛苦。其实她也不想这样,她觉得同事把她的杯子弄脏了,即便是新的杯子也是被接触过的。
一直以来她都没有恋爱,她说:“也许是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她这样很难相处吧。”工作后两年,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男孩,彼此刚开始都感觉不错,于是进一步交往。当有一天,男孩去拉她的手的时候,她开始紧张。不是心跳得紧张,而是感觉他脏。但她感觉男孩各方面都比较好,所以她认为,感情发展以后会慢慢好吧。直到有一天男孩吻她的时候,她开始出现呕吐。
男孩以为她不喜欢他,也就渐渐疏远她。分手以后,她已经再也没有勇气去重新恋爱。每天她在清洗消毒,反复洗手,疲惫的状态下越发没有生活的勇气。有时,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想过就不要再这样了,可她却无法控制自己。
◎小薇的案例分析
○烦恼的由来
小薇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形成自己的习惯模式。这样好的习惯,在单纯家庭结构的父母那里是好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赏。在随后的学业生活里,她的习惯却未必被很多人所接受,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让她无法适应。这和曾经是最优秀的,受到的老师喜欢,她有了强烈的最初标准。在最初她的眼里,这个世界就该是这样的,所以她无法接受在进入社会后形形色色的不同性格的人和事情,比如随意的拿自己水杯喝水。同时,她无法处理好期望的良好人际关系时,她的内心会更为敏感和小心,于是强迫性的行为日益形成。
期待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小薇也是如此。但从小的家庭教育给小薇的是,那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在自己的理解上性行为是肮脏的。她注重精神上的爱,却无法接受肉体上的接触。
○走出烦恼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她正确的认知,小薇可以保留自己的洁癖,但要理解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行为。需要寻找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刻意期望他人改变来适应自己,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和的空间。
在性心理的认知上需要小薇慢慢了解,性是爱情生活中最美的乐章,也是人之本能。而握手,亲吻是人类表达爱意的最好方式。
在不停的清洗过程中,虽然很大的程度上是让自己放心,是减缓焦虑、安慰自己的很好方式,还有疏泄情绪的作用,所以对于自己这样的行为要顺其自然。
心理治疗的除了解除和减缓焦虑,也有人格完善的作用。小薇的强迫行为在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是追求绝对的完美。当小薇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她已经能从容的面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也能逐渐适应一切。
三个月的治疗后,小薇临走时,向我递上她的双手,我握住她冰冷的小手说:“再见!继续加油!”
癌症患者的心理重建(1)
世上最伟大、最重要、而且意义最深的现象,并非“世界的征服者”,而是“世界的克服者”。也唯有世界的克服者,始终能表现其意志的自由。——叔本华
我的来访者第一次和我做心理咨询时,都要填写基本资料。我看到陈女士的资料卡“病史”一栏里写着:乳腺癌、糖尿病。
陈女士是我见过的来访者里最坚强的女性。有两种疾病困扰着她。而这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都足以让人绝望。但是,陈女士并没有输给这些病魔,而是以积极的心态来追寻“甜蜜”的幸福。她说:“尽管我的乳房被切除,尽管我终身服用药物来维持血糖平衡,但是我还是希望拥有幸福,哪怕是最短暂的。”
陈女士笑着对我说:“虽然我有这样的信念,但有时我会摇摆,我会绝望。而我知道,这样的病却需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理,所以我期望以心理调整来帮助我的心情平稳。”
陈女士的头发黑色整齐,甚至刻板。她说:“你看,我不得不带上假发,否则我不知道该如何出门。”
化疗让陈女士很不舒服,但她还是坚持到我这里做心理治疗,她说:“希望有奇迹。”因为她看到过身边有奇迹发生的人。一个和她有着相似经历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