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飞鸿?”貂禅念了一声,随后道:“夫君,怎么还没起名字,就把字先取了,一般要弱冠之后才取表字的!”
“啊?这我倒忘了,不过,早起又怎么了,我十五岁就有表字了,我儿子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得起名,起什么好呢?黄皓?好象蜀汉刘禅身边的宦官就叫主公吧!那叫什么呢?黄逍想的抓耳挠腮,忽然灵光一闪,拖口说道:“要不就叫黄裳吧!”
“黄裳?”貂禅皱着眉念道:“黄裳?皇上?夫君,这……怎么想出这么个古怪的名字?”
黄逍脸色一窘,怎么想的?金庸告诉我的!“黄裳,这个名字多好啊。谐音‘皇上’,借九五之气,咱们的儿子定当不凡!好了,就这么定了,要是儿子就叫黄裳黄飞鸿!”
“可是……”貂禅抬手指指天,满脸的担心。
“哼,他算老几!”黄逍不屑的说道:“对了,嫣然,你怕是还不知道吧,长安又乱了。”
“什么!又乱了?”貂禅一惊,连忙问道:“夫君。那我义父他……”
“还惦记你义父呢?忘记他怎么对你了?”黄逍笑看着貂禅,打趣道。
貂禅幽幽的说道:“不管怎么说,毕竟他曾对妾身有恩,虽然妾身已是报答过了,但是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放不下。”
“你呀,就是心地太过善良了,”黄逍溺爱的拍着貂禅的背,轻声数道:“你却不知道,你义父他做下了让长安百姓所不满之事。”
“还请夫君详细说来。”
“董卓身死之后,你义父王司徒掌了大权,之后与吕布合伙占领了长安,先是杀掉了董贼的女婿牛辅,若只是杀此人也就罢了,但他千不该万不该害死了在百姓学子心中地位甚高的一个人。这个人乃是大汉一名士,叫蔡邕,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去。在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手下的时候强多了。到了董卓被我杀死之后,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一口气。这样一来却是惹恼了你义父王司徒,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司徒还是不同意,结果蔡邕死在了监狱里。长安的学子百姓对其害死蔡邕的行为甚是不满,多有骂之者。”
“什么?!蔡伯父被义父他害死了?怎么可能,二人是多年好友,怎么会……”貂禅震惊的念道。
“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对了,嫣然,你认识蔡邕?”
“蔡伯父和妾身义父乃是多年好友,相互间常有往来。后来妾身被我义父收养。居在司徒府上,多次得见。蔡伯父有一女,名琰,小妾身一岁,乃是妾身的闺中密友。既然蔡伯父遇害,那蔡琰她……夫君,蔡琰她怎么样了?”貂禅说到这,双手紧紧的抓住黄逍,急切的问道。
“这个为夫真的不知道!”黄逍遗憾的说道。不对啊,按说既然是闺中密友,应该称字的才对,怎么嫣然称其为蔡琰?“嫣然,蔡琰可是蔡文姬?”
“蔡文姬?这是谁?蔡琰妹妹未曾许嫁,还不曾有表字,应该不是一个人。”貂禅疑惑的道。
“未曾许嫁?不曾有字?”这是怎么回事,蔡琰不就是字文姬么?
“是啊,按照习俗,男子二十岁弱冠时方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蔡琰妹妹尚未许嫁,自然不会有表字了。夫君为何如此问?”
“呃……只是听说长安有一人叫蔡文姬,为夫还以为是一个人,故有一问。”还有这等习俗,不是貂禅说我还真不知道!如此说来,蔡琰还未许嫁,那……对了,蔡琰远嫁河东卫仲道时好象是十六岁!
“夫君,那现在长安情况怎么样?”貂禅心忧好友的安危,拉着黄逍的手,问道。
“你义父王司徒杀了牛辅之后,董卓的部下都四散逃出了长安,李傕、郭汜、张济三人上了奏章请求赦免,你义父却不准,执意要杀这三人,这三人被逼无奈之下在关外纠集了董卓的余部六七万人,并且联合韩遂的汉羌军杀向长安,在长安城外与吕布打了几仗,吕布没占到便宜,就退回长安,现在战事正呈胶着,孰胜孰败还不好说。”
“那蔡琰妹妹她……”貂禅捧着胸口,一脸的担心。
“嫣然,莫要担心,吉人自有天相。长安百姓不堪战乱之苦,大多都逃了出来,一部分去了冀州,另一部分来到了并州,都是为夫的治下,或许,嫣然的好友也逃了出来,来到了我并州境内与你相见也说不定。
第101章 汝南月旦 再不复存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顿起。各路诸侯或为野心或为己利而拥兵自重,分割领土,致使大汉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武将的时代,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给了武将多么崇高的荣誉!但是,武将当真是那么耀眼么?耀眼地将其他人尽数笼罩在自己光辉之下?非也!锦侯黄逍之所以能名传天下,为世人所传诵,并非是因为他的勇武无人能敌,再过勇武,也不过是一莽夫而已,何足道哉!黄逍之所以能名传天下,除却其他因素,多是因他文武双全,武,万人敌;智,盖群雄!
智者,谋也,即所谓的谋士,设谋献计的人。如秦有商鞅、李斯,汉有张良、范增、蒯通、陈平、萧何、曹参、陆贾。三国有贾诩、诸葛亮、庞统、徐庶、郭嘉、荀彧、司马懿、周瑜等等。当然,多是这些人还不曾展lu头角,锋芒未显,是以,天下人皆以黄逍智盖群雄!未曾交锋,孰优孰劣,尤未可知也。
汝南。
某地林间一处,四人把茶阔谈。
“……锦侯者,姓黄名逍,字中兴,据其口中自称乃是西凉人,至于其本家出身,劭愧甚,如今未有头绪,好似凭空出现一般,或许是天下隐士之后。此人兵马娴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武者,无人能敌,有书载曰西楚霸王项羽擅使一杆虎头盘龙戟,与其武器一般,是故,劭疑其乃是项羽隔世传人。文者,深悉兵韬,为将,可冲锋陷阵,为帅,可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在军中名望甚高!传闻他治下二州,民生安泰,百姓多是只知锦侯而忘天子也!其最早所在之阴馆,如今,比之旧日京师亦是丝毫不差,如此可见一斑。”
若是黄逍、曹操在此,定会认出说话之人为谁,正是当代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许子将!这一日,正是其聚友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之时,乃天下闻名之“月旦评”。
天下间,能让天下闻名的许子将做此之评,这是何等的荣耀!其余三人心中感慨道。
“听闻子将评说其为‘太平之隐士,乱世之英雄。文武德才,一代人杰’,我却不知何为‘太平之隐士,乱世之英雄’,还请子将为我解惑。”
“德公兄,”原来此人乃是襄阳名师庞德公!“劭曾观其面相,知其非追逐名利之人,若是太平之盛世。此人断无此等名声,当不为人所知也,然时事造就英雄,英雄亦适时事也,如此而已。”
“天下大乱已是必然,群雄逐鹿,域中落如谁人之中,子将心中可有定数?”
“承彦说笑了,天下何其之大,能人辈出,劭又如何能尽识天下之人?此当不得论也!不过,早年间,劭观中原,龙气起于北方以及江南、蜀中,但自黄巾起义之后,龙气却有所偏转,转起西部以及江南、东北方向,天象渐乱,也不知是何人乱了天数,劭也不明矣!”
原来,此四人正是许子将、庞德公、黄承彦,而另一人,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皆乃当世名师、名士之流也,应许劭之邀请,来此处参加他所举办的“月旦评”。
“竟然有如此之事?”三人脸现惊容,庞德公不敢置信的道:“何人能有如此本事?”
“劭亦不知也,这世间,我许劭阅人无数。唯有一人不曾看透,就是这个锦侯黄逍!”许劭摇摇头,他这些年来为此事走遍了大江南北、关里关外,然不想却是无果。
“哦?世间还有子将看不透之人?这个锦侯黄逍有什么特别,子将竟看不透此人?”司马徽本静静的喝着茶水,听着三人的言论,闻许劭此言大奇,忍不住出声说道。许劭何人也,其观人术天下谁人不仰之!会有如此之事?
“劭也奇怪,某阅人无数,然却从未见过此般拖离五行命轮的活死人!此人,劭实看不透也!”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子将也不必奇怪,勿未其恼。”黄承彦笑道。
“承彦兄深习兵法战阵,对五行八卦之术多有研究,乃是汝之专长,劭不及也!既然承彦兄如此说,也罢,既然看不透,再去想也是无济于事,哎!”许劭摇头叹道。
“呵呵!”笑看着许劭,庞德公朗笑说道。“子将,听闻你点评那曹孟德为‘乱世jin雄’如今他在衮州,多为青州黄巾侵扰,不甚景气也,如此莫非便是子将口中的jin雄乎?”
许劭苦笑一声,轻声说道,“当初我见此人,隐隐有真龙之相,心中大惊,本不予点评,无奈他久久纠缠。是故不得已而点评之。然却不想,其竟被人夺了气运,若不然,当不会是如今之局面。”
“被人夺了气运?何人也?”司马徽惊疑的问道。
“锦侯,黄逍!”
“又是他?”庞德公心中震惊,怎么又是这个黄逍!?今天的话题几乎全围上了此人!“此人如何夺了那曹孟德之气运耶?”
许劭摇摇头,苦笑着道:“劭也不知。然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劭曾闻黄逍名盛,欲寻之,待寻到之时,不想曹孟德亦在其旁,依劭观之,曹孟德之真龙相隐隐有被黄逍压制之实,其必再难有作为矣!”
估计,这辈子的苦笑,唯有今天最多吧!许劭心中发苦,枉他自诩观人之术天下无双,不想却出了如此般大的乌龙,又让他情何以堪?
“那岂不是……”黄承彦晓阴阳之理,见许劭如此说,哪会不明白,拖口惊呼道。
“天机变幻,世事无常,吾等只是妄加猜测而已,做不得真也!正如黄巾起义之前,劭也是未曾料到今日之局面一般!劭甚疑某之观人术是否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已无颜再为任何人做评论,这‘月旦评’,也将是最后一次,日后,世间再无‘月旦评’矣!”许劭面现落寞之色,语气沉重的道。
“什么?”三人震惊,“月旦评”不开了?庞德公急道:“这如何使得?子将如此,天下人却是往何处寻这评说之人?天下间谁又能及的上子将之学?”
许劭摇摇头,自嘲说道:“评说有误,实再无颜矣!”。
第102章 长安难民 我叫蔡琰
怜见佳人出乱世。青灯照壁薄命还。昭君操琴青冢住,贵妃醉酒马嵬安。西子捧心锁眉怨,文姬三嫁桃花缘。香断人亡楼亦空,泣对昙花怜红颜。
“主公,城门外来了大量的难民,据守城士兵回报,这些难民尽皆来自长安,逃避战乱至此,口称让主公替他们主持公道,给他们一栖息之地。主公你看这事当如何处理?”一大早,杨彪急冲冲的来到黄逍的府上,将其自睡梦中拽了起来。
“杨伯父,说过好几次了,私下叫我表字或是侄儿就可以了,我这里没那么多的拘束。”黄逍揉了揉睡眼惺忪的双眼,哈欠连天的道。
“礼不可废也!”杨彪一脸倔强的道:“此事还需主公定夺!”
“还定夺个什么啊,收下,全部收下!”黄逍连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杨彪迟疑的道:“可是,主公,据报。此次来我并州的难民足有十多万之众,这等数量,全部收下?”
“全部收!”
“可是……”
“莫非是财政方面有问题?”黄逍见杨彪满脸的为难,心中了然,问道。
“主公,如此数量的难民,实在是难以收留,若是几年前倒是可以,可是最近几年,经过主公的治理,别的地方老夫不敢说,眼下的阴馆已是人满,再也容不下这么多的难民了。至于财政方面,有许多的官办产业以及交易税的支持,应付起来倒是有余。”
这么大的一个城容纳不下这点百姓?怎么可能!对了,可能是城市容纳度的问题,前世全是高楼大厦,而且多以工业为生,汉末,还多是农业为主,也难怪这样了。不过,如果把阴馆建成一个以手工业为基础的城市,让难民全部变成工人,或许也是可行的!可是城内容不下这么多人啊,以现在的建筑技术,建高楼却是万难,该怎么办?一人计短。还是问问这个杨彪吧!“杨伯父,若是将阴馆变成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城,你看如何?”
“以商业为主?杨彪疑惑的道:“主公之意是?”
“是这样的,我方才想了一下,现在治下有很多官办产业,诸如酿造葡萄酒、造纸厂之类,而且,我们生产出的物品,每每都是供不应求之状。想想也是,诺大一中原,需求量是何等之大,相对来讲,单单是我们这点作坊中生产的物品不过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而已。我的想法就是,扩大作坊的规模,使大量的难民从事生产,按月支付他们酬劳,如此一来,既能解决难民之民生,使劳力最大化,更能促进我并州财政之收入,一举两得。杨伯父你意下如何?”黄逍整理了下思路,滔滔说道。
杨彪听的是津津有味,乍闻黄逍声音消失,不由得问道:“完了?”
黄逍一愕,随即道:“完了!”感情这老头还没听过瘾!
“妙啊!”杨彪抚掌大赞,随后一皱眉,犹豫的道:“主公,恕属下直言,有道是‘士农工商’,主公此举虽然是妙,不过怕是被世族有所瞧不起,自古以来,商者为末流,主公你看……”
“我黄逍为天下黎民谋福利,何在乎他人之看法!有天下百姓支持与我,就是冒天下之大不为又如何!”黄逍霸道的说道。愚人,全都是愚人!农业兴国与商业兴国,完全不是在一个档次之上,鼠目寸光之辈,哼!待我雄起,便是汉末三国结束之时!
主公为黎民能如此,我杨彪不如也!杨彪想了想,问道:“主公,想法是妙,可是现在难民如何安置?城内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矣!”
“杨伯父,我且先问你,我并州现在粮草囤积情况如何?”
“按主公之吩咐,属下着令往来客商在各州各地大肆收购粮草,即便算上高将军近来招募的五万军兵。我并州所囤积之粮亦足够三年之用!”
“这样办吧,”黄逍突然想起前世的一个名词,听杨彪说粮草足够,盘算一番说道:“拨出足够难民两月之粮食,派给难民食用。同时,征难民在城外东南、东北兴建村落,西南、西北建作坊,能有多大就给我建多大!另在阴馆原城墙外起一外城,将新建村落与作坊尽数囊括在内。”
黄逍想起前世的卫星城、卫星村,既然城内容不下,在城外起村庄不就行了!
好大的手笔!杨彪听的直咂舌,阴馆现在的局面就堪比旧日京师洛阳,若再如主公之说兴建,那……杨彪想了良久,勉强憋出一个词来,“空前绝后啊”!
“主公,难民那里……”
“难民不用担心,一半是为他们自己建造家园,他们会求之不得的,另外,不是说给他们两个月的粮食了么,以此权当他们一月的酬劳,以后。再按月支付,料想他们也不会有意见。”
“主公,你错解属下的意思了。属下是说,难民远自长安而来,多数已是几日不曾有过吃食,这样下去,恐怕会酿成惨剧啊。”杨彪不忍的道。
“你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