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预言-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你们去,也不会再回来了吧。”外婆忽然说。

“不,不,”萼生争辩,“会回来,十二个钟头飞机,为什么不回来。”

“可是,外婆有种感觉.外婆再也看不见你了萼生。”

外婆丢了扇子,与萼生抱在一起。

萼生痛哭失声。

外婆发髻上总有点油腻味,此刻又悠然钻进鼻端,老人家少不免疏忽个人卫生,再说,他们也不赞成天天洗头沐浴。

萼生此刻为了这股油腻味更搂得外婆紧紧的。

“回来,回来,一定回来。”

铃声一下一下催响,萼生自梦中惊醒,双手握着拳头,混身是汗,面孔濡湿,一抹,全是泪水。

是电话铃。

天已经亮了,夜竟如此的短。

萼生接过听筒。

“这边是美新处史蒂文生找陈萼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史蒂文生,早。”

“陈,我们一起吃早餐可以吗?”

“人们会怎么想?不大方便吧,稍后我上贵处来。”

“老总吩咐我俩在街上见。”

“旅游协会已经有人来探访过我。”

“哦,那更加无所谓了,十分锺后我在咖啡室等你。”

“喂喂,我俩素昧平生。”

他笑,“我听说你长得不赖。”.

挂上电话,萼生犹自记得梦中每一个细节。

外婆穿洗得发白的香云纱旗袍,右边脸颊上一颗日益圆大的痣也清晰可见。

因为她的缘故,萼生拨电话给母亲。

母亲的声音很烦恼激动,“陈萼生?我要你乘下一班飞机马上回来。”

你要我要他要,人人都要要要要要,从没想过,不是一声要别人就得言听计从。

萼生赔笑,“母亲,再过几天我就回来了。”

那边沉默片刻,“萼生,我做错了什么?”

“母亲,别失去控制,别将事情夸大,我十天之内必定回来,以后有机会便向你报到,好不好?”萼生提高声线。

母亲不言语。

“谁出卖我的行踪?”

“还有谁,你舅舅。”

世上充满奸细,“记住,母亲,我是成年人,我能照顾自己,我清楚我在做什么。”

母亲太息,萼生震荡,这一声叹息同外婆的口气一模一样,萼生顿时软下来,“我爱你,母亲。”

她母亲却苦笑数声且先挂了电话。

爱母亲,抑或纯粹利用?

会走路,摇摇晃晃,已经忙着挣脱母亲的手,也不理是否有这个能力,企图独立走路,等到看腻了风景.便回到母亲膝下,两只胖胖的手一举,表示要抱,便可以坐在大人手臂上回家。

萼生苦笑,当然爱煞母亲。

出门前应当与她商量一下,此刻后悔伤她的心。

电话铃又响,史蒂文生来催,抱怨女人婆妈,手脚慢,他已在楼下等了五分钟了。

萼生连忙赶下楼去。

一看就知道谁是他。

面孔晒得似龙虾,金发蓝眼,穿卡其裤白汗衫,额角如凿着“美新处记者”般字样,正捧着啤酒杯子痛饮。

萼生坐过去。

史蒂文生上上下下打量萼生,微笑说:“他们的形容末曾公平待你。”

“闭咀,说公事。”

“这是你十天的开销,多除少补,回加拿大后,写妥报告直接寄往华盛顿。”

讲完了吃花生米,展露雪白牙齿。

“你不打算帮我忙?”萼生睁大双眼。

他举起双手,“我们统统独立工作,文责自负。”

萼生点头,很公道,各人支各人薪金,各管各办事,扫自家门前的雪。

“你驻这里多久了?”

“六个月。”

“有何置评?”萼生虚心讨教。

“比她的女孩子们部那么美丽!”他是由衷的,

史蒂文生扬扬眉毛,“你应该有,他们早已知道你是岑仁芝的女儿,严某人的高足,以及受美新处所聘,前来写特别报导,你期望他们怎么样,视若无睹?”

真的,理亏的似乎应该是陈萼生。

“放松点.切勿接触人家的敏感范围,据实报导,下次还能再来。”

“这已是上好忠告,谢谢你,史蒂文生。”

“没问题,没问题,真的有什么事,你大可找找商量,还行,什么事都没有,我们也可以出来喝一杯。或是跳舞。”他眨眨眼。

千年不变的美国人。

“史蒂文生,我仍然觉得这个地方有点怪怪的。”

金毛儿笑“我与女同事谈过,她们都不大喜欢这里,大概是不容易找得到异性伴侣的缘故。”

“不!”

“别担心,在这里,多数人会被钉梢。”

“为什么?”

他耸耸肩,“一处乡村一处例。”

萼生啼笑皆非。

“你总听说有些缺乏自信的人吧,喜欢钉住爱人不放,非得知道对方一动一静才睡得着觉,大抵是同样的情意结作祟。”

萼生不出声。

“我约了人,失陪。”

萼生与他握手道别。

“当心。”史蒂文生似被她小小蜜色脸庞感动,讲出真心话来。

萼生拍拍他的肩膀。

史蒂文生才踏出去,咖啡室门口就一阵骚动。萼生抬起头一看,不禁摇头太息,还有谁,是领班与侍应生不肯招待衣冠不整的刘大畏先生,正把他挡在门外。

看到萼生,他指指腕表,表示时间己到。

萼生迎出去,板着脸告诉他:“你在门口等我就行,不必走进来扰攘。”

刘大畏咀角吊着支吸管,委屈地说,“处处分阶级,农民变贱民。”

萼生纳罕,“你倒是出口成章。”

“嘿,小姐,这两句口诀可不是我发明的,城里人人会唱。”

萼生听出纰漏来,笑嘻嘻说:“你不是讲,此刻的管理,比英国人还要好吗?”

刘大畏并没有被难倒,“我就是不喜欢这些酒店,一幢幢似从前的租界,进得门来,就照外国人规矩。”

萼生的心一动,他说得对,每一幢商业大厦,每一间银行,一旦签约租借出去,就变成小型租界。

刘大畏见解独到,萼生开始觉得他有点意思,可惜这人卖相奇差,举止粗鲁,有时甚至故意夸张,象是对社会消极抗议。

萼生微笑,也许她把他的层次高估了,也许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江湖小混混,因居然可以在都会立足,占一席地位,故处处把握机会,作经已抖起来状。

到处都有这样的人。

萼生知道要作颇长途旅行,故备下矿泉水及三文治,又被刘大畏君讥笑一番,“中国人不能喝中国水。多稀罕,洋水喝进肚子,能长春不老还是恁地。”

萼生呼喝他:“废话少说,照这个地点,快快驶去。”她把地址字条递给他。

小刘气鼓鼓发动引擎,把车子驶出去。

萼生在后座戴起耳机听录音带。

萼生一直喜欢听傻气的情歌,新旧统杀,耳畔传来女歌手无奈寂寥的呻吟:自从你去了之后,我整夜耍乐整日睡觉,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可是我心底却知道,没有什么可与你比较,没有,没有什么可与你比较……

窗外风景不住向后飞驰。

刘大畏在倒后镜看她,暗暗纳罕,她在听什么?脸上竟会露出如许温柔婉约的神色来,奇怪,她分明是感动了,有什么可以使这般霸道悍强的女子软化?匪夷所思。

萼生除下耳筒,叹口气。

车子一驶离市中心,市容便开始破败残旧,道路凹凸不平,渐渐有点两个世界的感觉。

抵达隧道,车子停下付费,萼生看到两条管道左边一条,有大量脚踏车驶进去,铃声叮叮叮,轮子擦轮子,蔚为奇观。

电光石火间,她领会到以前摩托车行驶的隧道此刻已辟给脚踏车用。

为什么?只有两个原因:不是汽车少了,就是脚踏车多了。

萼生佯装什么都没看到。

倒底年轻,她脸上讶异感慨的神情,早已落在司机眼内。

过了这条隧道,名正言顺,驶进市郊。

萼生一背脊汗,衬衫贴在身上,车子的避震差劲,背都酸了。

她叫小刘停车,移到前座位子去坐,希望舒服些,又拿出矿泉水旋开瓶盖喝两口。

小刘口渴,又不敢出声。

萼生只得给他一瓶,咀巴不饶人,“这可是洋水啊,喝了生蛊胀。”

小刘气结,索性下车,跑到街喉去接生水喝。

萼生自十三四岁过后,就不再与男生玩斗气游戏,颇恍然若失,今重拾笞兽,有意外之喜,哑然失笑。

街喉锁得紧紧,不得要领,小刘只得回车来,低声下气喝口洋水,没想到水是咸的,且冒泡,呛得他咳吐起来。

萼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再笑,就不大善良了,别转头只是看着车外风光,

小刘咕哝:“唉,出尽洋相。”英雄气短。

当下不言语,把车子一直向前驶去。

和平乡十一弄四号。

快可见到仁屏阿姨。

当年移民,母亲一早在表格上填妥阿姨名字。

可是他们统在内地出生,根本没有证明文件提出亲生姐妹证据,阿姨并不热衷,“听其自然”是她的口头禅。

可惜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毋须争取而会自然发生,所谓听其自然,并不代表任何工夫都不做,而是做得不露痕迹,做得含蓄,不那么恶形恶状,争先恐后,已经叫做顺其自然。

仁屏阿姨结果留下下来。

萼生知道她一向是搞美术的人,不知怎么务农。

“和平乡到。”小刘大声喊。

萼生挥挥汗,已有尘满面,鬓如霜的感觉。

只见绿油油一片菜田,小小两进石屋,满鼻植物芬芳,空气通爽,萼生此时又觉务农并无不妥。

下了车,她随即知道轻敌,无数小小昆虫迎面扑向她面庞,挥之不去,已经钉了几口,痕庠起来。

一抬头,刘大畏正看看她笑呢。

各人有各人的短处!谁又是国际化全天候人才。

萼生打开旅行包,取出一瓶避蚊水,住身上就喷。

小刘没想到她真的有备而战,倒是非常佩服。

第三间屋子就是四号,两扇木门虚掩,里边有墨绿纱窗。环境并不差,萼生这才放下一颗心。

原先她还以为阿姨在此垦荒,此刻才知道可能是归田园居。屋内无人。

萼生轻轻推开纱窗,示意小刘跟着她。

室内十分阴凉舒适,“仁屏阿姨,”萼生叫,“有人吗?”

小刘看见桌子上有壶茶,忙道:“姑娘,赏口茶吃。”

萼生笑不可仰,一到乡间,小姐变姑娘,真有他的。

“请便。”

小刘自斟自牛饮,又说:“喂,你不是有面包吗,还不拿出来共产,皇帚尚且不差饿兵。”

萼生不敢待慢,连忙把成盒三文治递给他。

趁无人,她打量石屋内陇,只觉窗明几净,地上铺着青砖,陈设简单,并无长物,也不见先进设备,时光宛如倒流半个世纪,多好,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风一吹过,只听得窗外一排芭蕉叶萧萧地响起来,萼生神驰。

壁上挂着几幅水彩画,笔迹秀丽,萼生趋向前去,看到一张风景上题着两行字:静中真气味,所得不在多。

呵,看来阿姨已臻化境。

为什么城里亲戚如此看低她?莫非是争名逐利,已成习惯,根本忘却世上尚余其它有价值的享受?

萼生探首看一看卧室,只见床上设着帐子,便退出坐在小刘对面。

小刘举案大嚼,口沫横飞地问:“还要等多久?”

萼生不去回答他,兄是说:“乡村生活不错呀。”有点憧憬。

小刘嗤的一声笑出来。

“有什么好笑?”

“小姐,你看清楚些,这间石屋并无自来水设备,门处有一口数十户合用的井,每一滴水,吃的喝的洗的用的,都得靠人力打回来!你受得了吗?”

听他这么说,萼生暗叫一声惭愧,她竟没留意到。

小刘笑嘻嘻,“自然亦无卫生间设备。”

这下子萼生以被人打了一记闷拳。

他指指天花板,“幸亏还有电灯照明。”

萼生脸上适才被蚊子钉的地方已经肿起来,痒不可当。

“沟里孑孑繁殖得快,黑细蚊至毒。”

“你说什么?”

“孑孑是蚊的幼虫,你没听说过?蛆是苍蝇的幼虫……”

萼生混身寒毛竖了起来,连忙咳嗽几声。

小刘这才结束谈话,轻轻道:“嘿,乡村生活好。”

这时有人推开纱门进来,萼生连忙站立,扬声:“我叫陈萼生,来探阿姨岑仁琴女士。”

来人是位粗眉大眼的年轻人,晒得漆黑,闻言笑了,牙齿雪白,他说:“我们接到你的信了,表姐,我是蒋午昌。”

萼生与他握手,午昌一双大手颇为组糙,又有力,热情、由衷,萼生非常喜欢这个表弟,眼角有点润湿,“你长这么高了。”

午昌笑,“表姐才比我大几岁罢了,口角倒似长辈。”

“十多年没见。”

“上回见表姐,弄坏表姐的洋娃娃,表姐很生气。”

“是吗,有这样的事?”萼生拍打着他肩膀。

忙着聚旧,冷落小刘,他也识趣,避到门口去乘风凉。

“好吗,习惯吗,阿姨呢,怎么不见她,姨丈在哪里?”

午昌的汗衫已经穿孔,萼生把手指穿过去拨弄。

午昌坐下来,斟杯茶给表姐,“我妈跟爸爸已经分开。”

“什么?”

午昌无奈,“嫣的分数低,拖累他,他心有不甘,同妈离婚。”声音低下去。

“几时的事?”

“四五年了。”

萼生气忿得无以后加。听母亲说当年姨丈反对移民,说要迎接新时代新纪元,大抵多少因为尊重他,阿姨才不热衷想办法,没想到一有事,他倒见利忘义,先撇下阿姨母子。

“父亲在城里已经再婚。”

“阿姨呢,怎么不见她回来?”

“知道你这一两日要来,去买菜了。”

“忙什么呢。”

“她同姨妈最热厚,她知道你来,心里喜欢。”

午昌是个实实在在的好青年。

“生活是否待清苦?”

他笑笑,“习惯了,无所谓。”

纱门处人影一闪,“萼生?”

萼生连忙奔出去,可不是阿姨,挽着老大菜篮,见到外甥,连忙丢下来相会,使萼生讶异的是阿姨同母亲有如一个胚子印出来,只是母亲白嫩矜贵,至今事事讲究品味姿势,而阿姨肤色黄深,衣着朴素,是另外一个极端。

两姨甥凝视对方半晌,努力把形象烙入脑海,然后才搂着肩膀进屋来。

“午昌陪你走走,我准备饭菜。”

“不忙不忙。”

“要的要的,对了,门外坐着的是谁?”

“是替我开车的伙计。”

“午昌,你陪表姐走走。”

“来,表姐,来看我们养的猪。”

萼生呆住,她从来没有见过真的猪,也没想过有一日见到真的猪。

说起来,萼生这才发觉午昌身上有异味,开头还以为是汗躁臭。

步行十来分钟,到了小型猪场,只见大大小小廿来三十只白皮猪正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地在泥淖里打滚叫嚎。

萼生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阵仗,瞠目结舌。

“这便是我们全副家当了,养大了一半猪要缴上去当税金,一半自己用。”

“税那么重?”

“明年还要加百分之二十,母亲打算种点玫瑰花帮补,好的种子要到日本买,难办。”

小猪最好玩,成堆伏在老母猪腹下,露出卷曲猪尾巴,不住摆动,萼生被引得笑起来。

午昌说:“我国养猪有六千年历史了。”

“猪为什么拱泥土?”

“家猪都由野猪进化,野猪没人喂,要找食物,要吃到食物的块根与籽实,就得”

萼生给接上去:“钻营。”

午昌大笑,

“所以猪棚要用坚硬材料。”午昌已是个专家了。

这时大母猪站起来,浑身颤动,泥斑四溅,萼生脸上身上均中了招,她乐极而笑。

喜欢这个表弟而讨厌那个表弟绝对不是偏见。

回到石屋,只见炊烟已起,没想到小刘居然在帮手,只见他手势纯熟,切的切,煮的煮,工夫不下于妇女。

趁众人忙,她走到卧室自皮夹子中掏出所有美钞,对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