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殿下。”东良俊回答之后,走到了绒毯边,慢慢地搬开绒毯上放着的书本,从他小心翼翼地动作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平常对待书本的习惯。做完这一切后膝盖并紧,跪坐在绒毯上,接着双拳紧握,自然地放置于大腿上,目视前方。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显得儒雅而大方。也让我开了眼界,那种感觉很复杂。在另一个世界,在远离故乡古典文化的地方,看见与自己前世祖先相似的仪态。不是从前世那些电视剧中演员们演绎出来的样,而是一个生命之中几乎每天在做这样“平常”事的人自然地做着他每天都做的事情。
单单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对眼前这个鼎朝人好感倍增。当然,仅仅是我个人而言,而在统治国家的角度上,将来的神圣拉纳帝国以何种姿态与鼎朝交往完全在于他们自己的选择,这完全不在我或者是神圣拉纳帝国未来的统治者。
若是他们选择是像那位正使那般地话。即便是他们没有在游牧民族地打击之下灭亡。那也会在他们地历史之中留下血与泪地一页。这是毋庸质疑地。而若是他们地选择是像我眼前地这位副使这般守谨。内敛。认真。并且如今日对待这些书本一般对所有地知识保持一样地尊重。那么纵然经历种种磨难。那我亦想不到有什么能够动摇他们真正地自信。
对。真正地自信。将他们自古以来他们所有令人钦佩地品格融入于骨髓之中。伴随着他们成长起来地自信。而不是那种流于言表。沉溺于自我构筑地谎言之中生活地自信。前者很清楚他们自己应该做什么。而后者不仅排斥陌生事物。亦排斥身边不与他们持一样观点地同族人。排斥所有能够戳破他们大脑中那些幻想地事物与言语。只以是否悦耳来评判真实地标准。而非真实本身。他们最需要地不是“怎么做”而是尽可能地从过去与现在找出他们想看地东西。然后放到自己脑海里构筑地那个世界中去。幸福地生活在那里。“强盛”地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个含义。就是“有面子”。可是他们却忘记了。构建起那些真正辉煌地。不是他们。而是认真。谨慎。内敛地祖先以及还牢记祖先们自信源自于哪地人。
“不知道东良俊先生在鼎朝地时候是居于哪种职务?”待东良俊坐定之后。我开口问道。
“负责编写史书。为皇室成员侍读。”
“哦!”听罢。轻轻地点了点头。原来是类似于前世历史上在翰林院里供职一样地官员。当然。听东良俊所述估计是没有达到翰林学士那种程度。只是承担部分职能罢了。换在神圣拉纳帝国就是同时在石堡大图书馆。帝政府以及皇室内务署供职地职务。虽然神圣拉纳帝国并不存在那样地职务。
明了之后接着对东良俊问道:“那东良俊先生是为皇储
史吗?”
“不,殿下……”东良俊笑着摇了摇头:“我还没有为皇储教授知识的资格,我只是侍读罢了,负责讲读的是掌院的学士。不过,由于皇帝陛下和皇妃殿下的恩待,我也会偶尔为第九皇子殿下讲读。”
“唔……第九皇子,多大了?”
“十三岁,殿下,您的表弟。”
“哈哈哈哈……”听着东良俊的话,我大声地笑了起来。“东良俊先生真是幽默,不过我不认为你这样的人会真的相信我和你们的第九皇子是表亲。”
东良俊微微含颔,笑了笑之后抬起头来:“重要的不是‘是不是’,而是‘需不需要’不是吗?殿下。”
“我喜欢这句话……我和我治理下的国家需要为此而付出什么?”
东良俊:“难道殿下不用先想想应该怎么回复皇帝陛下的册封吗?要知道我们鼎朝的习惯可是不跟非臣属的国家往来贸易。”
“那穆兰德人呢?他们也是你们的藩属国?”
“穆兰德人是由我们鼎朝官方认可的商人对他们进行担保才能够进行交易的,殿下。这是因为他们和我们鼎朝自很久之前就有良好的商贸往来。”
“我还以为你已经帮我想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了。”
待我说完,闵蒂立即接话道:“拉纳帝国的皇帝以及摄政王除了信仰之外不会向其他任何世属的君王臣服,除非放弃这份荣耀,或是被他人剥夺这份尊荣。你们觉得这与你们的使命以及利益相符吗?”
东良俊:“可是,谁又能剥夺您的尊荣呢?殿下,您有那么多的军队。”
“就是我的军队,呵呵……或许在你们看来这很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事实,嗯……用你们的习惯就好像皇帝命令他的军队去拆毁贤者的庙堂,刨开自己祖先的陵墓一样。神圣拉纳帝国的皇帝只能对统治这片大陆的信仰表示臣服,那对臣民来说意味着皇帝的谦逊和美德,而反之则是背弃了这种美德,你能够想象你们的皇帝刨开祖先的陵墓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吗?无论是在公开还是在私下里的情况,我都不会这么做。至于如何取舍,则是你们的选择。
虽然我们需要你们从远方带来的香料,丝绸,宝石,茶叶等等……但是那些东西相比起他们心中长久以来的信仰,那些并不是最紧缺的。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会再想办法以各种手段去获取的。这都是选择的过程,至于是何种选择,那要看他们觉得何种选择对他们来说最能够接受。但至少现在……他们绝对不能够忍受这样的册封,不管那是带着恶意还是是善意。”
“嗯……”听完穆兰德人的翻译之后,东良俊为难地点了点头。“临行之前,皇帝陛下曾嘱咐过要我一定要完成这个使命。”
闵蒂:“为什么一定要完成,在你们的外交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失败的经历吧。这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闻言,东良俊抬起头看了看我和闵蒂:“呵呵,事实上数十年来,我们已经为这样的远洋航行耗费了太多的金钱。
皇帝陛下以及诸多的官员们希望能够停止这种入不敷出的远航。而对于东良郡的人们来说,如果皇帝陛下决定停止这样的远航,则意味着从鼎朝到穆兰德贸易航路的停止。当东良郡的商人带回关于殿下您的传闻之后,东良侯殿下以及一些官员认为这可以挽救目前所维持的贸易航路,甚至将这条航路开辟得更远,从鼎朝到你们的帝国。所以在我们和东良俊侯商议过这件事情之后,立即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皇帝陛下。
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料的那样,皇帝陛下听说了殿下您的传闻之后很高兴,所以才有了我们这次的远航。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这使命的话,我相信这将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远航了。从此之后你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黄金才能够买到从我们鼎朝产出的茶叶、丝绸和糖料。因为即便是穆兰德人,他们也需要从我们的藩属国那里购买已几经转手之后的茶叶与优质丝绸,再转卖给你们。
而若是殿下您能够接受皇帝陛下的册封,那么事情将会简单得多。即便是我们关闭了所有的航路贸易,也会给贵国敞开一扇窗口,你们的商人将被允许在某一个港口进行贸易,只要他们出示带有贵国签发的官方文件,那么他们就可以在那个港口采购货物,卖给穆兰德人或者是运回贵国。当然,我们的商人也将会来到贵国进行贸易,如果你们有让他们感兴趣的货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三章 旧大陆彼端的未来
更新时间:2009…9…24 1:27:30 本章字数:3762
果没有需求,那自然不会有行动。如果能在陆地上)然没人会想要去探索那看上去神秘无边的辽阔海洋,前世故乡就是如此,他们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资源。因此虽然那个时代我故乡的王朝在综合国力上依然无比强大,但只要看一下我所生活的前世就可以明白了,我的祖先为什么没有对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探索。即便是到了我所生活的时代,探索、发现与对资源的渴求也不是我故乡的人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
地理大发现时代也可以说是一场赌博,试想如果地球上并不存在什么大陆,那么前世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也不会在那一时期发展得那么迅速,如果西班牙无法发展如此迅速那又何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帝国击败以及此后的产业变革与对外输出?
对于我前世的故乡来说,如果世界没有地理大发现时代,那么我的故乡就不会变成后来那个样子,集权君主制也不会被推翻,只会一直与整个世界一起缓慢地延续着帝王制的历史。因为古代我故乡的强大是建立在君主集权制的基础上,但这个基础对于平民来说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即便是知道了在遥远的西方有着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国家,他们的生活也不回因此而改变。既然没有西方赌徒的那种紧迫感与需求,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和懊悔的呢?
听完东良俊的话,勾起了我对前世历史的回忆,不禁无奈地笑了笑。
禁海,又是禁海。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因为国家惯性而导致的国家命运。在前世已经有过一次了,没想到这个世界的鼎朝也要来一次。
所谓的禁海相信前世故乡只要是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禁海就是指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国家政策,前世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禁海开始后一开始对官吏私通番国的贸易比较宽容。可是后来因为倭患,当时的帝权政府采纳大臣建议,断绝海上交通。明正是这种策略阻碍了我前世的故乡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一直到数百年后被已经变得庞大无比的海上帝国用大炮强行轰开国门。
说实话,我前世的故乡文明倾向于政治与文化取向为主,它不同于军事与经济取向的西方国家。换言之,它认为正当的文化与道德行为,就能够自动地解决一切社会实际问题。因而,政府只注重文化教育,而对对军事与经济性目标——如领土扩张、军事强盛和经济增长不予重视。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的哲学,也提倡“怀柔致远”的“王道”哲学,这种哲学的倡导,必然地限制统治者的对外扩张。
在哲学上,前世我的故乡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是拥有着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没有的成就。那些哲学的确很适合个人与家庭,但将其作为国家策略显然并不适合。这也是后来那些传统哲学被我故乡的同胞所诟病的原因。
他们认为是这些古老的哲学理论害了这个国家,因此完全摒弃。
前世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使这个王朝遭受严重损失,长期的海禁使政府损失大笔税收,私贩横行也使内地的竞争加剧,但是当时的明王朝政府对此置之不理,仍秉承一贯不对话、严格控制的政策,全面禁海的政策。比如《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棉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根据《大明律》此规定,沿海居民下海也是违法行为,这就断送了明朝走向海洋的任何希望。
一方面民间有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允许。甚矣!官司之所困,征役之所穷,富豪之所侵,债负之所折,怨人骨髓。”为了谋求活路,渔民与商贩被迫从事走私活动。也就因为这个原因,所谓的“倭寇”之中开始充斥大量的华人。
记得前世地时候我曾经看过故乡地人们讨论过地倭寇中有华人地事情。在前世看故乡地方志以及故乡地方相关材料地时候我也曾看到过一些类似地描述。那份材料之中记载了一次倭寇攻陷我故乡东南沿海县城地事情。其中写道“海寇大多华人。华人狡。善骗夷。福清之陷也。盖华人之先其夷于睥睨间。守睥者睹其夷。遂惊而逸。即陷。华人乃又先之。骗夷以狱此帑藏也。夷遂呼其类数千人劈门以入。而其时华人已群入藏中负其万金走矣。夷人不知华人负之矣。及败。其俘
华无一夫被创者。”
可见所谓地倭寇地确有一些是由华人组成。受益者也多是华人。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地事情?
“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本来是件好事。所以也得到了沿海平民地支持。不仅如此。也有当时地官员说过:“滨海顽民图贼厚利。从而贩取柴米、酒肉以馈之。打造枪刀、铅丹以助之。收买违禁货物以资之。饰送娼优、戏子以悦之。每见官兵动静则星火徒报。官府密令哨探则推避不从。宁杀可爱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贼。”可见当时海上贸易对于沿海平民地吸引力都已经让他们足以不顾禁令地程度。
既然是好事。为什么要禁止呢?
后人论及这段历史。有谓:明朝政府地海禁令。不仅造成了倭寇之祸。也使明王朝走向闭关锁国地道路。以后地清王朝政府同样继承了明朝地政策。如果华人倭寇事件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演变为一场民间争取自由贸易地成功活动。那么也许前世我故乡地命运。甚至亚洲地命运都会发生改变。然而。这一场“出轨”行为还是被前世故乡历史上封建社会巨大地惯性拉回到了“正轨”上。明王朝顺着“正轨”走向灭亡。我前世地故乡也沿着“正轨”慢慢走向深渊。
于是数百年后就有了教科书所说的帝国主义对我故乡的侵略。
但无论是明王朝禁海,还是后来的鸦片战争,其要害都在于执政者根本不知道自由的商贸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甚至并不想去了解,继而制定出相应泛用的商业准则——对于他们来说这本就是不能接受的。带有职业歧视性的社会模式不可能让不同的职业使用一种以商业活动为准的社会规则。因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偏偏又对要求自由贸易的人进行无微不至的打压。因为这与所谓的“正规”相悖。
现在听着东良俊的讲解,我也大概地明白了这个世界的鼎朝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模式。无疑,他所在的官员团体就是沿海港口贸易的受益者,相信在鼎朝也有着和翼狮城邦相似的贵族家族,以那些依赖贵族的商人获得大量的财富。所以我的事情才会那么快就传到了鼎朝皇帝的耳中,因为那些鼎朝贵族也察觉到了可能发生的危机。在那个君王高度集权的王朝里,他们依靠影响皇帝的想法来转变国策。
我也可以假想,当鼎朝皇帝真正开始决定禁海之后,鼎朝沿海地区也会有不少原本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变为海盗,并且带动一群沿海的平民转变为海盗与走私者。因为他们已经从海洋贸易的巨大利润中尝到了甜头。本来好端端的一件事情,放在开始海禁之后就是有可能被杀头的事情,既然都是杀头,那还不如更过分一些。相信这就是他们心态,而这又导致王朝政府对海洋更加不信赖,在经历的长久时间变成习惯之后,也融入到文化之中,成了所谓的“传统”。
东良俊的这个忙,在我个人看来我是应该帮的,只要他能够解决那份鼎朝皇帝的圣旨。当然,这不是因为这个鼎朝与我前世故乡的相似性,亦不是因为我对东良俊这个人的观感。而是基于我个人以及神圣拉纳帝国的准则。对于拥有文明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可以交往从互相的交往之中各取所需的。一味封闭或者是一味掠夺而无法产出与交流的国家,以及霸占商路阻碍这种交流的国家。只要军事力量足以对其进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