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火中原-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海军的发展。周口和淮滨两个内河造船厂造出了一大批的蒸汽动力和柴油动力的各种军用、民用船只。内河舰队的实力大大增加了。这些船只用于近海的战斗也是可以胜任的。更重要的是设在天津的造船厂,采用英国进口设备聘请了英国造船工程师,在1854年6月制造出了第一艘全蒸汽动力1560吨级的铁甲舰邙山号。舰上只安装了4门8英寸大炮。留下了安装8门辅炮的位置。这些地方我们准备后来再安装我们的37毫米速射炮。图瓦和尼瓦早已修复改名图们好和安东号进驻海参威充当运输舰。
从英国直接采购的两条蒸汽1500吨蒸汽动力巡洋舰和4条700吨级的护卫舰也到达了天津。随舰而来的是我军派赴英国学习海军的第一批人员。其他科目第一批学成回国的人员也有随船回国的。我们的海军正式成军了,张玉祥成了我们第一任的海军司令兼政治委员。设一个远洋舰队——西太平洋第一舰队,基地有烟台、旅顺、天津和海参威四处。司令部设在烟台。另外还有两个内河分舰队——长江舰队和黑龙江舰队。目前在东亚这也算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海军力量了。其实包括吃过亏的俄国人在内还都没有认识到我们海军中装备了速射炮的快艇的威力,在大炮巨舰的时代,这些快艇的个头实在太小了。但是他的战斗威力以及多用途的灵活性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在新制造的鱼雷艇投入现役之后。我们海军的力量杯大大低估了。这也是我们暂时希望的。
工业生产获得了大发展。钢铁年产量已经达到25万吨,分为河南、山西和奉天三个主要基地。其中最早开发的舞阳钢铁基地产量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这在此时的世界已经是很高的产量了。而且生产手段还在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开采量达到了每年500万吨,河南、山西、直隶、东北都有新开发的煤矿。煤炭产量增加速度极为迅速。石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制药、电子等行业均有重大发展。
军工行业现在终于可以让我们的正规军全部按照建制标准使用自己生产的制式装备了。而且开始建立武器弹药的战略储备了。用缴获的武器武装正规军的时代过去了,有什么用什么,装备杂乱无章的时代也过去了。从英法俄那里得到的武器现在都成了民兵们的装备。或者部分成为了我们兵工厂收藏室的藏品。在清军各部得到的武器命运大致相同,只是有些充当了我们冶金工业的原料。有些成了在洛阳筹建的博物馆的藏品。
轻武器制造方面不仅是产量大大增加,而且兵器的种类也在增多。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手枪、轻重机枪、掷弹筒,甚至火焰喷射器……炮兵发展最让人眩目,山炮、野炮、加农炮不断在试验中出现新的突破。现在第一军和第二军都已经建立了军属105毫米榴弹炮团。迫击炮和重机枪在野战军已经配属到每个步兵排,一些步兵班配属了轻机枪和掷弹筒。
早期的木质两栖车已经变成了收藏展览物品了。现在的装甲旅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坦克,但是装备的战车已经与最初不可同一而语了。战车兼有运兵和战场突击的功能,主要武器仍然是机枪。必要时后面拖带轮式山炮或者野炮增强火力。虽然第三军已经实现了机械运输机动,但是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军马。
    正文 2。扫平内乱(2)
     更新时间:2008…8…7 11:30:48 本章字数:2209
          政治方面,我们在1982年底把民权党改组为大中华党,由徐亮担任党主席,陈浩任副主席。制定了一个相当民族主义的党纲。县一级在政府之外,设立了参议会,实行相当有限的民主。参议会选举产生,但是有选举权的人的条件是苛刻的,被选举人的条件更加严格。总的来说,有选举权的人也就是占了总人口的2%左右,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记得原来历史,日本是在明治维新后20年的1890年才确立了有限的君主立宪制度,当时有选举权的人口仅占人口的1%多一点。
满清中央政府已经彻底成了摆设。洛阳的中华临时政府才是我们控制区的真正的行政权力中心。满清的军机处以及各个中央政府衙门实际上成了代我们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而已。湘淮军系统控制区实际上也处于自治状态。连赋税也不向中央政府缴纳了,借口当然现成:平定叛乱的战争需要。只是关税仍然被我们控制,因为很多地方是洋人代办,湘淮地方诸侯不敢得罪洋人的。我们控制区的关税主权当然自己掌握着。满清贵族已经凋零殆尽,小皇帝也实际上是被软禁在宫中,没有行动自由。连皇宫的费用都被我们不断减缩。没必要让他们过于奢侈浪费。宫女、太监也是不再增添了。等着他们自然减员。国内尚未安定,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因为没有实际的统一,所以更要维护形式上的统一,这块招牌暂时还不能丢弃,还有很大用处。但是在我们控制区,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从官员到民众多数已经从内心抛弃掉了这个曾经进行种族大屠杀的代表腐朽与落后的政权。民族主义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洛阳政权代表了民族的复兴与希望,至少在我们的控制区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需要单独介绍一下铁路建设的成就。因为这不仅是成就,而且与即将开始的统一战争密切关联,可以说是与湘军战争的导火索。
到1864年夏天,湘军攻破金陵,洪氏政权灭亡的时候。我们控制区的铁路已经有了巨大发展。京汉线和津浦铁路的两座黄河铁路桥均建成通车。这样京汉线从丰台一直通到了信阳以南湖北境内的广水附近。而津浦铁路也通到了徐州。陕州到开封的铁路向东延伸到了海州也就是连云港的港口,并在徐州与津浦路接通。京汉线从正定向西通到了太原。天津与丰台间早已通车,又向冀东开滦煤矿延伸,而后向东北继续延伸越过山海关通到了锦州,正在继续向盛京、吉林修建。机车车辆采取自造和进口结合方式。人员采取培养、留学和引进结合方式。在正定县附近的石家庄开设了铁道专科学校。
丰台到张家口、济南到烟台的铁路也在修建中。各处的铁路几乎都是同时动工修建的。初期洛阳到信阳、开封的铁路取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使得我们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和股票大受欢迎,沿途地方的土地所有人也十分乐意把土地作为股份投入到铁路公司中去。加上我们的中华银行的财力支持。铁路建设出现了类似美国西进般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修建速度还是比不上美国,那时他们一年修建的铁路以万公里单位计算的。现在我们的铁路包括法国人修建的加起来也也不过3000公里左右。
最大的阻碍来自湘淮军集团。铁路干线的修建当然要优先客货流集中而又建设便利的地区。这样运营后很快会取得极大收益。可是我们的陇海铁路向西阻于潼关。陕西此时已经是湘军的地盘。京汉线和津浦线向南延伸更是到了湘淮集团的根本之地。他们以战乱为由拒绝我们的铁路继续延伸。即使我们以清廷名义下令他们仍然找各种理由推托。湘淮系的重要人物虽然也开始重视发展近代工业,但是却对铁路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只有左宗棠是个例外,但是他控制的闽浙地区暂时也不具备修建铁路的条件,只有在福建发展造船业了。
我们对外的进出口贸易严重依赖长江水道。后来有了天津海口,但是我们的根本之地贸易毕竟利用淮河,长江更为便利,无论出口茶叶、丝绸、玉器、瓷器还是我们制造的工业品。而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机器设备以及橡胶也是利用水路运输距离我们的制造基地更近。这方面屡屡受到他们的掣肘,不仅要缴纳厘金,有时货物还会被扣留。比如淮滨船厂进口的一些造船设备就曾经被湘军水师劫夺用于安庆造船厂。对此,我们一直隐忍。尽力避免过早与湘淮系发生全面冲突。直到铁路通到海州,情况才有了根本的好转。而湘淮系也认为我们的实力不够,主要是总兵力显得太少。仅仅自保而已。他们前段只是要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军,暂时顾不上我们而以。至于击败俄军,大约他们真的相信了我们的报道:消灭俄舰队是炮台攻击没有准备的俄军所致,当初曾格林沁也办到过,而且俄海军实力也实在不行,湘军中还是又熟悉洋务的人员,对世界的形势也有个一知半解得了解。收复东北边疆也是因为俄军兵力太少,面临国内改变农奴制度的变动和与土耳其战争的之类的问题不得不主动撤退,俄让我们拣了便宜。而且他们认定我们会因为东北和蒙古地区背上包袱,武力方面根本没有力量向他们主动进攻。等他们从太平军那边腾出手来,剿灭我们应该也不是太难的事情——至少不会比消灭太平军更困难,现在湘淮系也今非昔比,不仅从列强那里购进了大批武器,而且有了好几座兵工厂,连轮船都能制造了。兵力大大增加,占有全部江南国土和江北一部分地方,陕甘川等地也属于他们控制,由于拒不向中央缴纳税收,他们的财政收入也相当可观,毕竟占据着传统的财富集中区域江浙和天府之国四川。加上通商口岸也基本在他们控制区。让湘淮系感到了自己空前强大。
随着湘军攻占南京,双方摊派的时候到了。
    正文 3。扫平内乱(3)
     更新时间:2008…8…7 11:30:48 本章字数:1113
          在湘军即将攻破金陵之时,我们就开始准备针对湘淮系的行动了。当然要有个借口,而且最好是给他们加上“反叛”的罪名。这个,其实并不难。只是看我们重点谋取的方向了。
陕西和湖北,当然是这两个与我们相邻的地区。而且这两个地区相对而言,列强的势力还比较小,特别是陕西,一直处于回民叛乱和陕南太平军以及蓝玉叛乱的动荡中。以平灭叛乱的名义派中华军入陕放胆使用武力也不会暴露我军的实力。第三军主力已经用铁路运送到了陕州以西与潼关之间的地区,准备把他们作为入陕的主力。第二军第四师则集结于秦晋交界的黄河岸边。风陵渡口集结了第四师师属炮兵,随时准备强行渡河西进。
在西峡口集结了第三军的另外一个旅,他们不得不以马匹当作主要的运载工具了。第三军没有师一级单位,只有4个混成旅和一个装甲旅,另外就是军直属炮兵、航空队等等。每旅有4到6个营不等。
这个时候,陕南的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得才闻知“天京”危机率领陕南太平军和目前所剩下的最后一部分捻军共十几万人马突破了刘蓉的防线向东进入鄂西北,准备回援金陵。机会来了,军情处立刻活动,孙葵心、姚大喜以及其他前捻军将领纷纷与赖部的故旧联系,劝其归附。军情处特工还故意在太平军经过地方放置了收音机。信阳的广播电台开始不断播放我们对捻军的招降政策,介绍目前东南战事的新闻。一些捻军旧属也不断在广播中宣传他们归附中华军之后的种种生活境遇,宣传我们根据地的繁荣与富足。其实这只是相对的温饱而已,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劝慰赖文光等:其实,洛阳王中华军控制的地方才真正实现了天国写在纸上而从来没有实行过的那些美好的让人为之战斗的理想。
驻鄂湘军尾随追击赖文光,皖南的湘军也向鄂东北移动堵截他们。此时,两广总督换成了湘军大将罗泽南,湖北巡抚则是霆军主将鲍超。但是他们的主力却不在鄂北。
赖文光军到了鄂东北一带,从会合的其他太平军残部那里证实了我们广播的“天京”失陷的消息。全军痛苦,声震四野,军心大乱。
我们从赖文光进入湖北就开始对湘军下手了。首先只是针对曾国藩系统。以朝廷的名义下诏,申斥刘蓉平乱不力,着即革去本兼各职命其立刻进京戴罪,同时调任左宗棠任陕甘总督主持平乱。任崔明贵为陕西巡抚,着即带兵入陕平乱。
刘蓉未答复,我们用铁路运到三门峡西侧的30艘“海”字号新型快艇已经沿黄河向上游的渭河进发了。当日第三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潼关,这里的湘军拒绝朝廷正式册封的新任陕西巡抚通过被我们宣布为“叛军”。第四师也隔河炮击对面的湘军、绿营,早已准备好的部队多处强渡黄河入陕。
    正文 4。扫平内乱(4)
     更新时间:2008…8…7 11:30:48 本章字数:1558
          当日,潼关被突破。湘军被猛烈的炮火打得抬不起头,死伤惨重,后来在冲击的装甲车队的重机枪疯狂射击下还咬牙坚持,可是当100多动力伞从数百米高空飞越潼关,胡乱丢下一些准确性很差,造成伤亡与炮击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湘军的战斗意志忽然崩溃了。这种心理震撼造成的恐惧是难以形容的。动力伞部队直接进入潼关占领重要衙门、指挥机构。战车部队冲进潼关,广播中不断播放着“归顺免罪”的口号。机枪、步枪的射击声变得零零星星了。残余的湘军投降了。这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是没有的事情。带队的军官们心中自我安慰:这是投顺朝廷,不算“失节”,不丢人。
接下来向西安的进军则好像是装甲旅和快艇部队的水陆进军速度竞赛。最终还是水上部队快了一步,这些最高航速达到了30节的快艇以平均20节的速度在渭河上没有任何阻挡地快速西进。在突破潼关的当天夜间9点左右到达了西安北面。配备了迫击炮的三个步兵连立刻登陆向西安攻击。此时,潼关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安。湘军的通讯能力是很差的。
崔明贵亲自带领装甲旅充当第三军的先锋。他倒是有心和张玉祥的部下比一下进军速度,虽然现在沿渭河西进的快艇部队也归他指挥而且搭载了第三军三个连精锐步兵。本来冯果倒是建议由他的动力伞航空队从潼关直飞西安进行突袭的,这几乎是他的最大航程了。崔明贵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攻取潼关,飞行队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效果当然震撼,可是有两人负伤。崔明贵立即下令今后航空队只能执行侦查任务,不再直接参加战斗。而且规定了侦查中飞行高度不能太低以免遭到地面的有威胁的攻击。这些可都是辛苦培养的未来航空兵的种子。至于以最大航程突袭西安,更不能冒这种没有必要的危险了。崔明贵不能把这只部队当普通的突袭步兵使用。现在西安还有三千湘军驻守呢。
本来陕西全境共有3万刘蓉的湘军部队。1万在陕南与太平军及蓝玉的起义部队作战,1万在陕北以及西北与宁夏甘肃交界处剿灭回民叛乱。潼关原有5千湘军驻守,现在已经覆灭。其余2千驻守关中平原各处。至于绿营兵,无论数量多少,都可以忽略不计的。
装甲旅的前进速度并不慢,但是他们面前可不是没有遮挡。沿途要经过战斗的。崔明贵下令沿途城镇,最多只战斗半小时,如果仍然不能南下,就立刻绕过,把它留给后面的车载步兵部队。可是,并没有遇到超过半小时的战斗,装甲旅对于他们的毫无准备的对手而言实在太过于强大了。无论溃散还是投降,都需要装甲旅接受,很多地方也就是留下几台车或者1个班步兵看守府库衙门而已,等待后续部队接收处置。虽然如此崔明贵到达西安东郊的时候也已经是下半夜了。城北的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十分激烈。带队的步兵第一旅的营长通过步话机报告:他们于当晚十点半突袭抢占北城一座城门。登城后向两翼发展占领了一段城墙。现在正在击退敌军的反扑。这已经是敌人的第四次反扑了。湘军战斗意志当真了得。变起仓促之间,居然很快就能判明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