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牌咽訇扇ǜ涸穑莸氖挛窠桓薺īng明能干的蒲寿晟之子蒲文勇,而蒲寿庚自己则准备和萧天一起经营红十字会。
尽管浦家之人对此决定都十分不解,但也没有询问原因,仍然服从了蒲寿庚的安排。数十年来,浦家能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商行一跃成为泉州,乃至全国最富有的商行之一,和蒲寿庚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在浦家,蒲寿庚居功至伟,完全可以说,没有蒲寿庚就没有今天的浦氏商行。由此可见其在浦家的地位和威望之高,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我去同乐楼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自从同乐楼推出味jīng菜肴系列以来,常常有朝中官员前往,我不想他们认出我来,便让萧天将同乐楼的大厨叫到狮峰商行,办起了狮峰私房菜。当然,这私房菜是不对外营业的。
蒲寿庚比方灵晚了半个时辰到达狮峰商行,进屋后,蒲寿庚恭恭敬敬地抱拳行礼道:“蒲寿庚见过呼延公子,见过方灵姑娘,袁先生。”
我淡淡一笑道:“蒲先生一路辛苦了,坐吧。”
倒是方灵和袁棘连忙起身回礼道:“见过蒲先生。”
蒲寿庚没敢坐下,先将蒲寿晟向我做了介绍:“公子,这是属下之兄长蒲寿晟,今次随属下一同进京,负责打理浦氏商行在京的事务。大哥,来见过公子。”
蒲寿晟是浦家除了蒲文峰外唯一的知情者,其岁数比蒲寿庚大了一,两岁,相貌却文雅得多,一便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学者,难怪和原福建路制置使施宏生甚是投缘。这蒲寿晟是第一次面见皇帝,不免紧张,抱拳道:“属下蒲寿晟见过呼延公子。”
我“嗯”了一声道:“这是狮峰商行,两位蒲先生,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用如此客气,快坐下吧。萧天,上酒菜。”
萧天点头,对外叫道:“可以上菜了。”
我接过方灵倒满酒的酒杯道:“今晚一来为灵儿,两位蒲先生接风,二来商议下后续红十字会的具体事务。”
蒲寿庚忙道:“谢公子赐宴。”
方灵却乐道:“哥,还为我接什么风啊,这才分开几天。”
“需要的。古人有句话叫,叫什么?哥想想,哦,对了,叫做‘一rì不见,如三秋兮!’这好几天不见,也就相当于几个季节了啊。”
方灵脸sè微微一红,略显羞涩地笑道:“哥,你这是胡乱比喻。”
萧天在旁一本正经道:“灵儿姑娘,公子可不是乱比喻的。这几天公子一来狮峰,第一句话总是,‘灵儿回来了吗?’,这说明什么?不就说明公子一rì不见灵儿姑娘,如隔三秋吗?公子,您说是吗?”
我哈哈一笑,却听方灵道:“萧天,这个中秋是不是过得太舒适了,想讨打了?”
萧天知道方灵武功了得,哪敢继续,忙讨饶道:“不想,不想,我去催下菜。”
“催什么菜,这里又不是酒楼。”我道,“来,大家一起干了此杯。”
浦家兄弟一饮而尽:“谢公子。”那蒲寿庚接着道:“公子,在商议红十字会事务前,属下想请公子先对于浦氏商行的后续事务做个指示吧。”
“这个我可没有想过要给你们什么指示,一切照旧即可。蒲寿庚,既然蒲寿晟是你兄长,又和你一起经营浦氏商行长达三十年之久,我交给蒲寿晟打理就是了。在经营和管理上我只有一点要求,不得违背我朝律法,其余的就由蒲寿晟做主便可,如果遇到拿不定注意的事,大家在一起商议。还有,今后商行之人在与外藩做生意时,随时留意下他们的不同货物,比如有没有辣椒,玉米,红薯等。”
“这是什么?”所有人都好奇地问道。
“哦,这些是我在一本古书上到的,都是能吃的农作物。我朝之外还有无数国家,无数地区,生长着许多我们国家没有的农产品,如果能够将之引进我朝,又是一番造化。”
蒲寿庚原本以为我会派人到浦氏商行参与管理,或者至少是监督,听见我所言之后也有些感动,完全的信任,这可是很难做到的:“是,公子。”
“哥,这个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听你说过多此,灵儿也想加入,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善良之人都能加入到慈善义举中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关于红十字会的具体事务,我初步打算是在我朝境内开办学堂和医馆。目前,我大宋各地,特别是乡村,大都多数人仅能温饱,根本没有能力将子女送入学堂学习,因此,红十字会的第一项事务便是在各地开设义务学堂,普及基础教育,争取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就能有书可读。这项事务虽然所耗之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但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善事。”
“哥,这个好,灵儿支持。”
蒲寿庚想了想道:“公子,这项事务涉及面广,虽说泽被后世,却是件极其庞大的工程。不过,蒲某觉得可以一试,萧天兄弟,你说呢?”
萧天当即点头道:“我赞同,这才是真正的普度苍生之事,不管困难多大,有公子在,我想一定会成功的。”
我笑道:“好!既然红十字会的三位领导都表态了,那就开始实施此项目。”
“等等。”方灵道,“我也算是领导?”
“恩,浦先生和萧天分别是红十字会的正副会长,灵儿也勉为其难,做个副会长如何?”
“啊?我行吗?”
“怎么不行,灵儿,你的亲和力远在他们两人之上,做慈善事业,亲和力是很重要的。”
“哥,真的吗?”
“哥哪会骗你。”
“好吧,我就试试。”
“恩,这些学堂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希望小学,我希望我朝的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长大后有一技之长,我更希望在这些孩子中将来能够出现可以造福我朝的优秀人才。关于学业内容,我不打算完全按照现今书塾的方式,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外,还会增加数算和科学常识。”
方灵问道:“数算我知道,科学常识又是什么?”
“这数算你们都知道的,我会亲自编撰教材。科学常识嘛,就是指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知识,比如说,为什么会有冷天热天之分,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鱼类可以长期在水中生活而人类不行等等。这本教材我会请临安大学的沈逸秋老先生和杰瑞。波罗先生帮忙撰写。”
语文,数学和自然常识是后世小学的必修课,也是我给即将组建的教育部规定的学校教程必修课,至于英语就让它见鬼去吧,我要让海外的国家以后都要在学校开设汉语这门课。
方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沈先生可是大有学问者。”。
萧天问道:“公子,那希望小学的先生从哪里去找呢?”
“这点是目前比较困难的,大家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比如我们可以从各地落榜秀才中招聘,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去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蒲寿庚道:“恩,这是一种办法。”
“还有,我认识大宋皇家报的撰稿人,我请他们帮帮忙,在报纸上做做广告宣传,有没有效果。”
“广告宣传?”萧天突然兴奋道,“公子,我听说这大宋皇家报除了京城外,还发往我朝各地,那我们狮峰的生意,哦,还有蒲氏商行的生意,还有,灵儿的诚威镖局是不是也都可以在其上面做宣传呢?”
方灵似乎也想到什么,忙道:“萧天,你这脑袋还真灵,哥,萧天说得有理,比如我诚威镖局要广招人手,是不是可以在报纸上去做宣传?”
这不就是广告吗?
广告是宣传的一种好方法,我早该想到的。一来报纸可以获利,逐步过渡到自负盈亏,二来又能帮助商家宣传,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这在后世是再为寻常不过之事了。
难怪后世对于宋朝的经济评价很高,广告的方式很多,但最早的印刷广告就出现在北宋年间。萧天的商业意识极浓,否则也不会联想这么多了。
蒲寿庚也道:“公子,方姑娘和萧天兄弟的建议不错,不妨一试。”
“好,广告之事我会仔细考量。”我接着说道,“另外一项长期事务就是普及医馆。我朝的医药学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除了传统的内、外、儿、针灸、五官科以外,在妇产科,手术外科,寄生虫病及眼科等领域也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且民间的医学也在蓬勃兴起。这样一来,我朝百姓的健康状况及寿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讲,我朝稍微偏远的乡村,人们仅能温饱,他们没有更多的财力来读书,来病,而且在那些落后地区,医馆很少,大多数人病要等到走方郎中的到来,可是,我们都知道,病症是不会给时间让你等的,所以,普及医馆同样是件造福天下百姓的善事。当然,其面临的困难和普及学堂是一样大的。”
一直沉默不语的蒲寿晟终于忍不住出声赞道:“公子真乃菩萨心肠,大慈大悲。”
我笑笑,继续道:“这两项事务都将作为红十字会长期的基本工作事务,其他的诸如救济受灾地区等都是临时xìng的事务,你们三位可以自行决定。你们还有何建议?”
萧天道:“没有了,公子,在红十字会运作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到时再做商议不迟。”
“恩,对了,浦先生,你们浦氏商行在京的地址选好了吗?”
“回公子,萧天兄弟已经帮我们全部弄好了。”
“是吗?萧天,在哪里?”
“公子,红十字会会址在狮峰商行的正对面,其附近的一片房屋我也都买下了,地方足够大,正好可以给浦氏商行使用,这样可以让浦先生兼顾两边的事务。”
“哈,萧天,你想得还真周到。”方灵道,“哥,差点忘了,林莹姐来信说近rì会到临安。”
“林莹?她怎么会来?”
方灵着我笑道:“哥,我想是来听你唱曲的吧。”
“听曲?”我哈哈大笑道。
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
正文 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
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
“臣廖莹中有本上奏。”
“廖爱卿,请讲。”
廖莹中面带喜sè道:“启奏陛下,福建路官田署rì前传来消息,福建路的土地丈量工作已经完成九停以上,本月底前可以全部完成。”
“好!”我也高兴道,“廖爱卿,这一次福建路的经界丈量事务颇为顺利,朕会为你们官田司记上一功。”
“陛下,今次丈量主要还是得力于福建路各州府县衙官员们的高度配合,官田司只是尽本分而已。”
“居功不傲,廖爱卿高风亮节也。”
“谢陛下。”
咸淳元年八月下旬,在得知福建路土地丈量即将完成时,我再一次将土地改革事宜提到朝会上来,并在原有土地纲领xìng文件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定出了具体的框架。
“各位爱卿,我大宋朝立国之前的历朝历代,来自农业的税收均占到国家总收益的九成以上,到了我朝,农业税收的比列开始下降,朕以为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朝的商业包含手工业,对外出口贸易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朝廷也放开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人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就使得我朝的商品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远超前代。今后,朕还会加大对于商业,手工业等非农业行业的投入,以保证多种经济方式的均衡发展。其次是因为我朝实行的不抑土地兼并政策,造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景,这就使得农业税收的主题‘小农’数量的减少,而不少大地主则纷纷隐瞒土地数量,以偷逃税收,这些就是土地税收减少的根本原由。所以,在发展工商业的同时,对于农业朕同样也会重视。”
随着穿越到宋末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于这个时代的情况也就了解得越多,越深,越准。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从《清明上河图》上就能到当时北宋京城的繁华情景。高宗南渡后,朝廷依旧放松了对商业行为的限制,商贸业税收的激增使得宋朝成为了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等同或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
尽管如此,宋朝的平均税收大致还是各占一半,商业的发达还是掩盖不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实质。所以土地的重要xìng依旧十分突出,这是关乎到大多数农民生计的首要问题,而农民仍是大宋朝百姓的主体,商业再发达,毕竟也还没有形成工人阶级。
如果说当时我发表的土地改革纲领大都是来自我后世的记忆,那么现在我的意识中已经烙上了不少这个时代的印记。
“各位爱卿,土地改革的宗旨朕以前说过,就是要让耕者有其田,同时也要让能者多劳,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土地改革必须在土地丈量准确的前提下进行,今福建路的丈量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就先从福建路开始试行。下面朕来说说对于土地改革的具体想法。首先,朕打算规定地主阶层的土地拥有量的最高限额,根据水田,旱地的不同,将我朝农民人均拥有耕地量的倒9倍作为其限量,在人均耕地的到6倍期间,税收等同,在人均耕地6到9倍之间的土地则按照双倍税率征收其税收,超过9倍以上的土地,由官府强制征收后放领给农民,征耕地价按照耕地主要产物全年收获量的2到倍计算。对于地主来说,土地新政是带有一定强制xìng的。廖爱卿,你们官田司会同农业部做出具体实施细则,要从福建路的实际情况出发,定出合理的比例值。”
“是,陛下,臣遵旨。”
“第二点,从地主手里征收过来的土地,并入官田,这些官田会陆续卖给农民,地价一样,为耕地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2到倍。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全部地价由农民在十年内分期偿付,而且以实物的方式计算,以免受到货币升值或者贬值的影响,同时,农民不用负担利息。对于多余的官田,可以招募流民耕种,或者由官府组织成立国家农庄,也可以作为开办作坊的场地等。”
廖莹中问道:“陛下,当地的农民中如果是来自外地,没有当地的身份凭证,是否可以享受和当地农民一样的条件?”
这不就是后世的打工者与户籍居民的关系吗?
我愣了下,转问道:“户部,这在我朝有先例吗?”
户部尚书老臣马光祖道:“陛下,我朝没有类似的制度,也没有先例。”
我想了想道:“这样吧,朕提出一种方式,马爱卿,你们去讨论下,是否合适。凡在当地居住满一年的外来人员,持原有居住地的身份凭证均可办理当地的临时身份凭证,并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优惠条件。”
马光祖道:“陛下,这种事情虽然很少,但还是会发生,臣等商议后再向陛下上奏。”
“恩。”
廖莹中接着问道:“陛下,如果该雇工在原有住地拥有土地,又来到另外一个地方申购,是否算得上是重复申购呢?”
这一点很类似后世的住房限购政策,有些地区实行限购,在当地只能买两套房,但却可以到外地去买第三套,甚至第四套房,那算不算违规呢?
“廖爱卿,对于这点,朕以为暂时不用去理会,只要这人两边的土地税正常缴纳就可。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福建路试行时或许都能遇到,你们到时再仔细研究下。”
“是,陛下。”
“第三点,制定地主租给佃农的收租制度。先从土地的收获量中提取两成,给与佃农,作为其基本rì常开销及肥料种子等费用,其余的则由地主与佃农各分四成的平均分配方式。如此,地主对佃农的租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