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破心下一时浮想联翩,待得那妇人的抽噎之声将他惊醒,才自失的一笑:‘自己只是一个蚂蚁般的人物,这样的大事,那里就是自己能够操心改变的!‘
  ‘府兵之家不是不用交纳租、庸、调等税赋的吗?老人家为何竟至于连盐都不食用?再者那杨大户又不是官家,为什么就可以说出那样的狠话?‘崔破心下疑惑问出声来。
  他却不知这番话却勾起了这老妇沉睡多年的记忆,当年的她正值芳龄,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当时求亲的人那么多,前村的铁牛、后村的山子,谁见了自己不都是四边围着献那殷勤小意儿,最终爹爹将自己许给了这杨村的三旺。还记得当日爹爹送自己出门时说的就是:‘闺女,你也别怨爹,爹爹还会害你,那三旺家虽然远了些,也没有山子长的俊俏,但他家毕竟是府兵户,没有捐税,田也多;这太平天下的,又那里会有仗打?三旺这后生人也老实,你去了不会受苦的‘
  随后的日子倒也不错,三旺对自己很好,家中不用象别人家那样交纳捐税,三旺又肯下力气去做,每年秋收之后还有余钱给自己扯几尺从远地来的绫、绸做衣裳;那时候的东西该多便宜呀!那红艳艳的胭脂一盒也只要九文钱,搽上了胭脂、穿起新衣,每次都让三旺看的傻了眼,就只是嘿嘿的傻笑,一走出门去,真真眼红死了村中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了。
  美好的回忆暂时驱散了那妇人心中的愁苦,想到甜蜜处,她那遍布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在刚刚听到她那凄惨哭泣的崔破看来,竟是那么的美丽,就连这幽暗的小土房中也倍添了许多的温馨之意。
  只是那妇人的笑意是那么的短暂,那一缕阳光刚刚绽放,紧随而来的便是让人通彻心肺的冰刀霜剑,‘可惜好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刚刚有了小宝不久,先是听说北边有个姓安的大胖子反了,随后不久,官府就开始征兵、小宝他爹也只能放下农具,抗起刀枪;最开始的日子偶尔还能回来一趟,后来竟是数年不归。只能自己一人艰难的把小宝抚养长大,这日子也更加的艰难,各种州里的、县上的杂税也越来越多。胭脂没了,新衣没了,家中的家什也渐渐的都没了,现在眼看着儿子也没了,这日子可还怎么过呀!可怜我一片虔诚,天天拜佛,只是佛祖菩萨为什么就不能睁开眼救救我的儿子呢?‘妇人的回忆最终以一个难解的疑问和一片灰暗做为终结。又沉默了许久,妇人才回过神来,想起了那客人问到自己的问题。
  ‘你说的那都是开元、天宝之前的事了!那杨大户虽然不是官,可是他却有一个哥哥在京中做着老大的一个官儿,便是州官儿都不敢得罪他,更何况本县的县官儿,要说起来这官儿也算不错,我听他七爷爷说,本来那杨大户家是要让大刑的,都被他挡了回来,可是这官儿太小,到底是挡不住这三天的期限,没有了小宝,我这老婆子可怎么活呀?‘妇人说着说着又哭出声来。
  这凄惨的哭声伴随着崔破度过了这个不眠之夜,直到天将明时,那妇人的哭声才渐收渐歇,慢慢睡去。天明未久,崔破轻轻起身,不忍惊动那在梦中方得片刻安宁的妇人,自囊中取出一些钱来置于桌上,出门牵马而去。
  紫青宝剑评:杜甫曾在安史之乱中作《石壕吏》,反映战乱给民间带来的痛苦。这一章借老妇之口反映安史之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极大痛苦。只是以老妇回忆的方式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略显有点生硬。
    潜龙出水 第九章 辨盗
     更新时间:2008…12…8 19:53:58 本章字数:3800
  
  一个多时辰后,崔破已经驱马来到平遥城中,穿街而过时,看着路边的大唐汾州平遥县衙,本待径直而过,但是那面容枯槁的妇人一声声哀哀的哭泣总在耳边回荡,纵然心中一遍遍告戒自己:‘这样的事情很多,你又那里顾的过来,何况你又是个白身,怎么管的了?‘也压不下去,直到行出老远,才在心中大骂自己一句:‘活该你心软!‘停止前行,也不去驿馆,自在街边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倒也换得那见到大清早就有生意上门的老板一阵欢喜。
  住下后,重新梳洗换衣后,崔破遣小二去买了纸笔,又打问清楚那县令名讳,自在房中制了名刺,出店来到县衙投刺本县魏大人。
  ……     ……     ……
  年近四旬的魏大人拿着那份由门子送进来的名刺,苦思不得其解。初看到名刺左下‘今科应举士子、定州博凌崔氏十一郎破‘的署名,茫然不得其解,不知为何会有这样一位素日不识之人上门求见,而且见他见那名刺上只有‘名‘却未有‘字‘,竟然只是一个年未及弱冠的少年,更加疑惑。拿着名刺在堂中沉吟:‘定州…崔破…少年‘蓦然灵光一闪自道:‘莫非是他‘下一刻已是猛然起身,急走出门迎客。只是心中疑惑愈深:‘若果真是他,那这个声名直达禁中的世家少年才子,又为何会投刺到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之门?‘
  ……    ……     ……
  崔破将名刺交给了那老年门子,也就一边站在门口廊下等候消息,一边观看眼前的街景,只见街边两侧店铺倒也不少,只是进出的顾客却不多,市面萧条的紧,在这初夏的天气,已经有不少粗壮的汉子不耐热似的,打着赤膊在街上行走,露出上身那花样繁多的各种黥体纹身,有刺飞禽猛兽的;有刺山水花卉的;也有刺那亭台楼阁的,许多都是图文并茂,诸象毕陈,行走来去之间,也构成了这街中一道特异的风景。崔破看的眼花缭乱,良久之后才微微叹息道:‘看来书中所载‘唐人好遍身图刺,体无完肤‘倒也不假‘。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哈哈的笑声,接着有一个声音道:‘莫非这位便是以一曲‘明月几时有‘而闻名天下的定州少年才子崔十一‘
  ,
  听到‘崔十一‘的称呼,崔破心下一阵恶寒,但是习俗如此,自己又无表字可供他人称呼,徒唤奈何!心下暗道:‘看来是要给自己弄个‘字‘的时候了!‘
  他虽心中这般思量,但是脚下却不怠慢,扭过身来,见到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汉子正向自己走来,施了一礼后,崔破朗声答道:‘晚生正是定州崔破,至于这少年才子嘛,还请大人休提!玩弄文字只为小道,纵然做得那花团锦绣的诗赋文章,又怎及似大人这般为天子牧守四方,恩抚万民‘
  那县令先是见崔破人物风流,气度洒脱,全无半分世家子弟的倨傲、轻慢,已经有了三分欢喜,再听他这一番话,更是让这个出身明法科,二十多年来沉沦下僚的魏大人欢喜,只觉这几句话说的是深得我心。不免对眼前的少年好感又多了几分。
  一番见礼寒暄毕,二人相偕至厅中献茶,魏大人问及来意,崔破托言那妇人是自己的一个远亲,直言相求,请那县令帮忙放了此人,使他母子团聚。
  魏大人闻听此言,再听崔破描绘那老妇的惨状,也是不胜唏嘘之态,沉吟良久方道:‘不是我要驳十一郎的面子,也不是本官铁石心肠,实在是此事,那杨家盯的太紧,如今盗匪未获,若是私放了此人,一则于我挂碍实多,再则那杨家也定然不会放过此人,只怕反而害了他母子,再则其他村中少年的家长亲友若是据此闹将起来,委实难以收场。‘
  这一番话说的崔破点头称是,暗叹自己果然年轻,思虑不周,但是他却并不死心,沉吟半晌后,复又问及此案前后情由,那魏大人倒也不瞒他,细细的解释了,一一听完,崔破沉思良久,心下一动对那魏大人道:‘若是这样,便请大人如此办理,或者可将那盗匪甄别出来‘当下细细为魏大人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只听得魏大人叙说案情时那紧锁得眉头渐渐的放松了下来,到最后竟然忍不住翘起拇指对崔破说了一句:‘高,实在是高!‘
  ……     ……    ……
  当日下午     平遥县囚牢
  牢头魏三儿晃晃悠悠的刚走进牢中,便被一股强烈的霉臭味道给熏的一个趔趄,连‘呸‘了几声后,带着股怒气向更加潮湿、幽暗的内间走去。
  也不过片刻功夫,便来到关押着小宝等村民的牢房前,魏三儿抄起手中的鞭把儿,直将那牢房的护拦敲的一阵砰砰乱响道:‘那个是叫小宝的?‘
  小宝满脸惊骇的站起身来,哆哆嗦嗦的走向这个他眼中的魔王,但是让满牢之人都万分吃惊的是,那平日里凶神恶煞的魏三儿竟然难得的露出个笑容对小宝说道:‘别害怕,明日你就可以出去了,没看出来,你这傻小子竟然还有那样一个表哥,他托我告诉你,家中你老娘挺好的‘说完将左手的一个油纸包递给了他,小宝此时还沉浸在那句‘明天你就可以出去了‘的狂喜中,以至于连后边的话也没有听清楚,此时迷迷糊糊的伸手接过,刚刚揭开两层纸,一股浓烈的鸡肉香味儿四散而去。
  牢中的其他犯人适才还吓的一声都不敢吭,此时听说他们之中的一个明天就可以回家,对家的渴望使他们战胜了恐惧,纷纷高声喝叫:‘冤枉啊……放我出去……我没有偷东西,放我出去……‘
  那魏三儿执掌这平遥囚牢几近二十年,经验是何等的丰富,知道此时这些人几近癫狂,也就懒得废口舌去理会他们,等到他们都叫得声音沙哑,再无余力时,方才一声暴喝,直吓的那些个犯人一片静寂,方才得意的说道:‘你们这些杀才,都叫个什么!莫非还想反了不成,那倒也正好,王七那家伙的鬼头刀可是好久都没有开利市了,也正好超度了你们这些穷棒子‘一番话说的那些犯人愈发气弱。
  见众人如此,那魏三儿又是得意的一笑,对尤自傻站着的小宝道:‘你快吃,尽管放心,本县魏老爷远自太原府,将京城慈恩寺中的通灵宝钟请了过来,你知道这钟为什么叫宝钟吗?‘见小宝茫然的摇摇头,那魏三儿又将眼角高高吊起,瞟向其他旁听的众人,见无一人有所反应,方才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我料你们也不知道,今天就叫你们长长见识,那钟可是由当年去过西天的玄奘圣僧从佛国带回来的,普天下就这一口,最是善于辨别盗匪,但凡有人近日偷了东西,再去用手摸了那通灵宝钟,这宝钟就会轰然鸣响,从来就没有人能够逃脱,这次若非那太原慈明寺的老方丈与慈恩寺的方丈是师兄弟,那里会借的出来;又若非魏大人与杨老太爷家面子大,那里会到的这里,倒便宜了你们这些杀才,竟然有机会摸这等宝物‘魏三儿炫耀般的说完,又对小宝说了一句:‘明日你放心的摸摸那钟,然后就可以回家了‘方才一摇三晃的走出去,行的不远,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轰然欢呼。
  ……    ……     ……
  第二日,小宝并其他嫌犯被一队士兵押解着来到平遥城东的昭成寺,入寺后排开一排站在正殿之外,小宝只见殿中供奉着一口半人高的大钟,只是因为上面覆盖着绫绸,所以不能看清它的具体模样,旁边站着四个小和尚,正在敲着木鱼,低声诵经,一个穿着官袍的人正满脸肃然的领着一群人在那里上香,置身于佛寺,再看着眼前的庄严场面,小宝心下嘀咕:‘这宝贝是果然就是不同一般!‘
  又化了顿饭工夫,种种仪式才算进行完毕,小宝见那宝钟被小心翼翼的送进后面的一间禅房。随后便有官差打了一桶水,上前让众人将手洗了又洗,才按序排队,逐一进入禅房模钟辩盗。
  小宝是第五个进入的,进得房来,小宝只觉眼前一暗,身后的门已被人紧紧关上,那禅房的窗户上也覆了布帛,只露出点点光亮,片刻后,小宝适应了室中的黑暗,伸出手去摸了一把放在禅床上的宝钟,只觉入手清凉,非同一般。
  小宝向那钟叩了三个响头后出的房来,立时被人带到一边隔开,静等别人摸完。只是让小宝纳闷的是,只到最后一个人都出来后,那钟也没有发出响声,只惹的众人相顾愕然,心下纷纷想到:‘莫非宝贝失灵了?‘
  正在这时,小宝看见那刚才领头烧香的官员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四个配刀的衙役。那官员走到众人跟前,一声低喝:‘都把手伸出来‘小宝茫然伸出手来,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右手上竟然沾满了黑色的墨迹。
  那官儿一路直走到队伍的后侧,猛然在本村名叫李虎的人身前站定,朝身后的衙役一声呼喝:‘捕了!‘那李虎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道:‘大人,为何捕我?‘
  ‘为何捕你?你这贼坯竟然也问的出来!你若是没有偷盗为何不敢摸钟‘不待那李虎狡辩,那官儿更加了一句:‘看看你的手‘李虎瞅瞅自己的手,再抬头看去,见众人的手都是一片漆黑,顿时全身一软,瘫倒在地。
  骑在马上的崔破满脸的笑意,他依然记得,当见到小宝回到家中时,那妇人呼天抢地的欢喜。凭着自己的智慧让这离散的母子团圆,他的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浓浓的暖意,嘴中喃喃一句:‘这种感觉倒也不错‘,回首看看身后的平遥城墙,竟有丝丝不舍之意。驻马注目良久,方才一挥长鞭,顶着初升的旭日,一骑绝尘而去。
  紫青宝剑:架空历史小说最常用的就是以后人的智慧去解决古代所遇到的疑难。但是我们从来不会觉得作者这种行为是投机取巧。因为强烈的代入体验,会使我们觉得比古人多了千年的知识和经验会使我们面对古人时,真的有一种优越感。
    潜龙出水 第十章 闻贤
     更新时间:2008…12…8 19:53:58 本章字数:2484
  出平遥一路南下,过张滩堡、邬城泊至介休、灵石,由此乘汾水之舟,间中转浍水向东入洚水至绛县,再转舟沿涑水直放蒲州郡城之蒲州府。这一趟水路下来,崔破虽然一直在船上休憩,未曾行路,却分外感觉疲乏的紧,在那蒲州府码头下船后,当即决定在此歇息两日再行。
  到了驿馆,安顿好因连日乘舟而无精打采的花花,已是天近黄昏,草草用了晚餐,崔破回房就是一个昏天黑地的大睡,只到翌日那驿吏来叫,方才懒懒起床,嘴中还忍不住嘀咕两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昏昏正好眠‘只听的那驿吏纳闷不已。
  早餐食毕,少不得破费了几文,崔破得知,出蒲州城向东南而行五六十里,乃是当地有名的胜迹………………首阳山,当下也不回房,径直去马厩,牵出同样懒洋洋的花花,出了驿馆,寻幽探胜而去。
  初时,花花还是一副惫赖样子,任崔破怎样呵斥,哄骗也是不肯快跑,及至出城愈远,入目处一片青青绿色,方才缓过性子来,撒开四蹄,一阵尽情狂奔,将多日的委靡尽皆发散。
  数十里路程那里够花花这样撒欢,过不多久,那高高耸立的首阳山已然在望,再快走了几步,已然到得山脚之下,崔破在一家农家寄了马,独自一人两袖飘飘的向山上行去。
  走到半山腰处,崔破正在一株虬曲苍劲的古松下休憩,恰逢一位打柴的樵子荷着两担柴沿山径而下,打问才知,原来这此地多山,尤以此山最高,每日天明,总得阳光最先照射,是以名首阳山。
  谢过那樵子,崔破继续缘山路上行,未久,远观前方竟有一个小小的庙宇,好奇心起,也就施施然而去。
  及至走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