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平安嗯了声。点头道:小侄明白,史叔叔这是告诉小侄,要想取之,得先予之,只有让大家都得到好处,他们才会让小侄愕到更多的好处”。
史忠臣拍手笑道:“好个聪明娃,咱家一说,你就能明白。
你想啊,如果你立了一个功劳。本来只有三分,但你分了两分给别人。让大家都得到好处,那么你千万别以为只剩一分功劳,得到的奖赏就只有一分。
大家得了好处,不但不会分了你的奖赏去,反而会把你的功劳使劲儿往上捧,一直捧到十分,因为只有你的功劳大了,这样才会顺带着让他们分到的功劳也大,他们捧你。其实就是在捧他们自己。如此一来。你那剩下的一分功劳,就很容易变成十分的,而你立下的三分功劳。加上分给别人的,往往会变成十七八分。或者更多,这样一来,大家得到的好处,岂不就是一起增加了么!”
王平安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教他当官呢,教他怎么在官场中,能混得更好。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在现代经常可以碰到。比如家人做业务做的好,有了大业绩,开会受表扬时,一定要说首先要感谢谁,其次要感谢谁”,其实我什么也没做,都是大家的功劳,如何如之何的说一通,然后再说自己只是运气好,其实一点能力都没有,都是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才有了今天的业绩,再如何如之何的说一通。
那下面就会掌声一片了,领导和同事纷纷表示满意,这次发给这人奖金,以后涨工资,捞外快的时候,保准大家都会接着想起这个人来!
要是讲演的时候,这个人忘了说感谢谁,没把功劳分出去”,那就麻烦大了,后果严重,就等着看吧。保准小鞋一只接一只地给这个人穿上!
古今同理,亘古不变,这种事天天都在上演,一点儿不希奇!
王平安明白这个道理,却不太懂得具体怎么说,他怕说错了,结果好事没办成,却反而成了坏事。他道:“史叔叔小侄以前倒是从没做过这样的事,到底该怎么做,还请你教我!”
史忠臣笑着点点头,虽然车中并无旁人,但他却还是压低了声音。道:“见了皇上之后,你要这样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听完史忠臣的“指导”之后。王平安心里真叫不是滋味儿,心想:“李治啊李治,这么多人帮你,费尽心思地给你铺路,你以后还没当好皇帝,真是不但对不起你自己,都对不起别人啊!”
原来,李世民在东宫召见王平安。这就明摆着,要将功劳分一勺儿给李治,他这个太子儿子,除了是从长孙皇后肚皮里钻出来的外,再没一点可以拿得出手的了,除了根正苗红之后,再也没有别的了。
可根再正苗再红,不也得长成大树么,要想长成大树,做为一国之君。为天下子民遮风挡雨,光靠老娘的肚皮好是不够的,总得有点本事。总得有点叫得响的政绩出来。可李治呢,到现在为止,啥也没用!
所以李世民便想让天花这件事,多多少少地跟李治扯上点关系,好歹王平安是太子召到长安来的啊,识人慧眼,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厂底下的人,想的就更多平安是知道,李治会顺叭帝。虽然窝囊的程度,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但他却的确当上了皇帝。但这个时代的人却不知道,有李恪这个大威胁存在,他们始终认为李治,随时存在着被废掉的危险,而做为臣子,有义务替李治消除这种危险!
是以,夹忠臣才会教给王平安那一番话,事实上,如果换了别人来传旨,比如说换了长孙无忌来,他也会教同样类似的一番话,让王平安“识时务者,为俊杰”!
马车不停,一路到了皇宫,从重福门进入东宫,直奔崇贤馆!来到馆门前,史忠臣进去交旨,王平安则在门外等候。
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有小宦官出来。笑嘻嘻地道:“王大人,皇上召您进去呢!”
王平安忙道:“多谢小公公通报。”探手入怀,掏出几颗金瓜子。塞到小官官的手里。
小宦官大喜,他早就听说王平安为人大方,凡是见了他的人,个个,都能有好处,今天他只传了个信儿。就得了赏。将金瓜子在手里紧紧地攥着小宦官在头前引路,小声道:“王大人,殿里不但有皇上和太子。还有长孙大人他们,个个都是国家重臣,有一半都是凌烟阁上的大功臣,一会儿你进去,要在门口行礼,千万不要走上前去,等皇上叫你。你才能过去。”
小宦官又看了看左右,更加小小声地道:“你对李绩李大将军的礼数。一定要周到!”说完,立即把头低下去,低头走路,不再说话。
“多谢小公公指点!”王平安笑道。弄了半天,这么多人等着要见我啊,还要对李绩礼数周到,这是为什么?不过,这小宦官拿了我的钱。说的话自然有用!
来到大殿之外,王平安向里面一看,好家伙,满殿的老爷爷,除了李世民身旁的李治外,其余众人个今年纪都不小了,看来这些人就是大唐朝廷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了。就听小宦官尖着嗓子道:“启禀皇上。崇贤馆学士王平安奉旨前来。”
李世民正在低头看着什么,头都没抬。嗯了声。道:“宣。”
大殿上的大臣们一起转过头。看向王平安。除了李绩之外,其实他们都在诗文会上,见过王平安了。李绩有病没有参加诗夹会,这是头一回看到王平安。
李绩摸了摸胡子,心想:“怎的这般年幼,他行吗?”
王平安深吸了口气,跨过门坎。进入大殿,他并不往前走,而是在门坎儿后跪下,大声道:“臣王平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尉迟恭小声对李绩道:“茂公。别看他年纪怎么样,很懂礼数吧,一点都不冒失!”
李绩微微点头,咳嗽了两声,没有表示出什么。身为臣子,懂得上下尊卑,不是很正常的嘛,有什么值得夸奖的。
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上前说话。”态度很平淡,连赐座都没说,就象以前不认识王平安一样。
王平安起身,走到近前二又再跪下。没让他起来回话,那就只能跪
呗!
李世民一点多余的话没说,直接问道:“联听无忌说,你有种方法。可以预防天花恶疾,可是真的?”
王平安道:“臣确实得到了一种新法,但还尚需辨证。”
李世民又道:“你是怎么得到的这种新法?”
王平安忙道:“是在太子殿下的启发下,臣得到的这种新法!”
李世民哦了声,立即合上奏章,脸上露出微笑。道:“是吗,你是如何在太子的启发下,得到的新法。详细说给联听听。来啊,赐座!”
史忠臣微笑着,抬起来一个绣龙墩,放在诸臣之末,让王平安坐下。同时冲他眨眨眼睛。那意思是说:看。咱家在外面教你的话,没白教吧。你要说是臣在五里村看牧童,发现的新法,那你接着跪着回话吧。可你一说是太子殿下启发的你。怎么样,立马儿就有座了!
王平安坐到绣龙墩上,道:“是太子殿下带着臣出城,说起天花之苦。然后让臣去看放牛的牧童
没等他说完,大臣们一起啊了起来,纷纷道:“原来是太子殿下先提起的天花之苦,并让王平安去想法子的啊!”
李治脸上一红,没好意思接话茬儿,只是眼睛看向王平安。目光中大有感激之色。
李世民笑道:“原来是治儿想出来的法子,联可得好好听听了。来啊,给王爱卿看茶!”
史忠臣忙给王平安端了杯茶,又冲他笑了笑。
王平安接过茶杯,心想:“我只提了两句太子殿下,有座了,成爱卿了,现在连茶水都到手了,看来太子二字,以后要时常挂在嘴边才成啊!”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初封伯爵
二平安弄里捧着茶。但却没有喝,他道!“臣在徐州时熙”不二州曾遭了水灾,钦差尉迟大人被皇上派往此地赈灾,偶然间和臣遇上,曾对臣说起百姓受灾之苦,并说了一些新的赈灾方法,但尉迟大人事忙,说完之后,便去别的地方安抚百姓了!”
群艳们一头,纷纷道:“原来那篇赈灾新法,最开始竟是敬德公提出来的啊!”
尉迟恭抚了抚额头,心想:“真不好意思,让无病把功劳分给我了。其实这事和我没什么太大关系。都是他的主意啊,他竟当众分功给我。这孩子真够义气,老夫很喜欢你啊”。
李世民嗯了声,冲尉迟恭点头笑道:“敬德,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你能有此想法,并传授给晚辈。自己并不居功,实为难得,当为群臣之揩模啊!”
尉迟恭老脸一红,忙欠身道:“老臣谢皇上夸奖,老臣当时也是灵光一闪,才有了新法的粗略想法,如果不是皇上派老臣去赈灾,怕老臣的灵光怎么闪,也是闪不出来赈灾新法的”。
群臣纷纷道:“看来新法之出现。还是由于皇上英明所致,如不是皇上派敬德去徐州,哪可能会有赈灾新法的出现呢!”
吹捧一番,大家一致表示。找到赈灾新法的源头了,就是因为皇上英明啊,都是皇上的功劳。和别人是没有关系的!
李世民摸了摸唇匕的胡子,微笑点头。冲王平安笑道:“接着往下说。”
王平安忙道:“臣把尉迟大人的想法整理好,送交给徐州刺史牛正宏。牛刺史见此新法合情合理,便立即下令执行,雷厉风行地将赈实事宜办好了。
群臣们又一头,说道:“看来这个牛正宏是个好官,办事妥帖!”
李世民点头道:“牛正宏办事的力。需当嘉奖。来人啊,记挡,交吏部报备”。
王平安又道:“赈灾新法里,有几条是关于预防瘟疫的,经徐州全体军民的努力,瘟疫没有爆发,而且这个经验,还在向各地州县迅速推广”。
不等别人再夸,长孙无忌拍手道:“看来徐州军民,都是善良之人。从新法中受益,却不忘别处百姓,皇上当下旨,嘉奖当地百姓,以便让天下各州县百姓效仿!”
李世民道:“准,甚善”。
群臣们忙又大夸徐州百姓,厚道之人,善良之乡啊!
王平安又道:“太子殿下虽身在长安,却心系灾民,居庙堂之高却忧其民,得知赈灾新法之后,便命宫中内侍米小苗和侍卫蒙氏兄弟,特地赶往徐州,问臣具体事宜,他三人明查暗访,体察民情,得到了许多臣都没有察看到的具体详情!”
米小苗是东宫执事,自然便在崇贤馆里伺候,只是他的身份和史忠臣比起来,实在差得太远,所以没有在殿上伺候,而是在殿外,但也离的不远。
他听到王平安竟然当着皇帝和太子,还有一众功臣的面,提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感激得差点儿没哭出来。他一个小小的宦官,名字啥时候能被这么多大人物注意到啊,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不成想今天却被王平安当众提了出来!
米小苗看向殿内的王平安,心里的那份感激简直就没法形容了,心里只是在想:“等下值之后,我得找蒙家哥俩好好地喝上几杯,说说今天之事,王平安也提起他俩了呀。这事更得和别人说说,王平安这人特别讲义气,只要帮过他的忙,他必不会忘,时刻想着回报。这种好朋友,好兄弟,上哪找去啊,得好好珍惜才成!”
李世民又点头道:“好,这三人办差得力,需当褒奖。”他转头对李治道:“治儿,你身边这种办差仔细的人,越多越好啊!”
李治忙道:“儿臣知他们办事仔细。所以才派他们去的,他们果然没有辜负儿臣对他们的期望”。
米小苗听得清楚,仰天闭目。心中狂喜:“我要升了,终于熬出头了,谢谢你,王平安!”
王平安又道:“米内侍和两蒙侍卫带给臣太子殿下的口信,说瘟疲之中,天花恶疾最虐,危害我大唐百姓,问臣可有方法预防?”
群臣齐声哦了出来,尽皆惊喜之色,都道:“原来天花恶疾的预防之法,竟真的是被太子殿下早早提出,如不是太子殿下细心,举一反三。从赈灾新法中想到了预防天花恶疾,那老臣们至今还不知道,原来天花恶疾是可以预防的!”
长孙无忌立刻说道:“如果天花恶疾能够被预防住,那天下黎民百姓将再不用受这瘟疫之虐,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啊,功在千秋”当然,这也更是皇上英明的体现。如不是您派敬德去徐州,那会有如此多的事情发生!”
“是啊,是啊”。大臣们赶紧再次歌功颂德,吹捧李世民一番,大拍皇帝的马屁。
李世民被拍得很是舒爽,他转过头。竟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道:“治儿,你做得好,关心民间疾苦。百姓们都会记得你的恩德的”。
李治太不好意思了,忙道:“这都是父皇教导有方,儿臣只是照着父要平日里的教诲做的,要说恩德,父皇才是真正对天下百姓最有恩德的”。
夫臣们又是一通大夸,皇上对百姓有恩德,太
忽然李绩咳嗽了两声,道:“皇上,臣以为太子做得不对!”
啊?李老头儿怎么又唱反调儿了,赶紧给他拿碗绿豆汤进来!
李治一愣,心想:“我怎么做得不对了?王平安把功劳往我身上推。难道我不应该要吗?。
李世民皱眉道:“如何不好,李绩你且说来听听!”人家都说好。偏你说不好,联生气了,不叫你茂公了,直接叫你的名字!
李绩道:“预防天花恶疾,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却及是难办。可太子殿下为什么要一个人去承担这样重的担子呢!皇上,诸君,你们看,太子殿下的身子比以前消瘦了!唉,太子殿下,你应该早点让老臣们知道这件事,也好为你分忧啊!你一力承受重担,却损了身子,实在做的不对啊!”
王平安听着一咧嘴,茂公兄。行啊你,有两下子,你拍马屁的功夫松小弟我就算骑上白龙马,也追你不上啊!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味儿来,对啊。你看把太子累的,都瘦了!长孙,无忌大声道:“太子,这件事你确是做得错了,如此沉重的担子,你怎么能一声不吭地,把我们全都蒙在鼓里,自己去一力承担呢,你应该早早的说出来,让老臣们替你分担啊!你是储君,身子是否康健,关乎国家社稷,你怎么如此不爱惜”你你,老臣真是没法儿说了啊”。
你看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这么为国事操劳,心里头全是百姓。一点儿都没有自己,把身子都给损伤了。我这个当舅舅的都看不过去了,实在要好好的批评批评你!
大臣们也都道:“是啊,太子殿下。国事重要,可你的身子骨也重要啊,你就应该把这事早早的说出来。让我们替你分忧啊,你怎么能自己把担子全挑过去呢?看看,把自己个的身子骨儿都累瘦了吧”。
大家把马屁拍得山响,王平安赶紧也凑个热闹,他道:“太子殿下这是谦虚谨慎,怕事情办不好。让大家白出力气,所以他便一力承担。这是为了大家好”。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太子殿下是为了我们好,是在做好事!可别人都是做了坏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么做了好事,还不肯留名呢?
大臣们又纷纷地道:“太子,你太谦虚,太谨慎啦!用不着这样的。你心系黎民,又关心群臣,怕我们劳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坏了呀”。
谦虚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后得改改,不能光考虑大家,也得考虑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只觉口话燥,怎么说着说着,说到谦虚上去了呢。我有这么好吗,怎么平常没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