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说看。”李治点点头,认真的听着。
武媚娘嫣然一笑,充满睿智的道:“陛下!宦官的最大作用不是家奴,而是相当于挡板。
“挡板?你是说缓和矛盾。”李治有点了然了。
“不错,陛下,君和臣的关系再亲密,也始终有破裂的一天,当君主和臣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陛下是准备诛杀臣子呢?”
武媚娘的话,让李治微微一愣,突然发现自己确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武媚娘所说,当君主和臣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君主应该怎么办呢!
诛杀大臣的皇帝,如幽王、纣王等人,诛杀臣子太多而被臣子造反杀死,还被冠上一个迷恋女色误国的罪名。
西周后,宦官制度渐渐完善,迷恋美色误国而被臣子推翻的皇帝再找不到了,而宦官作为特殊的政治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君王和臣子的尖锐矛盾,因为宦官这个特殊体系的存在,矛盾很悲剧的被转嫁到宦官头上。
于是乎,这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宦官,成为君王手中调和矛盾冲突的工具,君王指挥宦官杀死和自己矛盾冲突严重的臣子,而臣子也将报复对象指向宦官,君王乐得两边斗来斗去而自己坐收渔利。
而这种平衡制度在后世明朝,演化到了极致,嘉靖皇帝哪怕二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平稳的运转着,期间宦官和一张居正为首的士大夫文官甚至武将们,彼此相互制约,斗得不亦乐乎,国家国力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以说,这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
当然弊处就不说了,看一看后世那些宦官掌权后,做出的事吧,甚至魏忠贤那变态差点逆天篡了皇位。
但是,正如武媚娘所言!
如果宦官这个政治体系消失不见的话,君臣间尖锐矛盾冲突的矛头将会直指君王。
当矛盾累计一定程度,冲突爆发时,君臣之间总要出现一场生死相争。
但无论胜负,国家的力量在冲突中消耗巨大,最后失去最多的总是君王。
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李治自己也罢,都是有信心绝对压制身边一干臣子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权位、金钱和女人,就会有打打杀杀,就会出现江湖。
矛盾嘛,是不可避免的,也一定会存在滴,这是不可调和的。
当矛盾累计到冲突爆发时,李治还真不知该如何缓和这种矛盾,难道像李隆基那笨蛋一样,抛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缓和矛盾?
武媚娘看着李治眼珠子乱转,心思转动的模样,笑道:“陛下!本宫劝陛下采取宦官制度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没有宦官的存在,当君臣之间发生冲突时,宫中女人往往也许是最好的调和对象,特别是像本宫这种掌握大全的后。宫女子,更是调和矛盾最大的筹码!不知道当那一天来临时候,陛下用什么调和冲突呢!”
吐出一口气,李治对武媚娘的话深以为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武媚娘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治肮脏的一面,可以理解。
自古以来,中原作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权利的巩固加强为中心,而不是开疆拓土。
因为中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君王的着眼点从来不是生存问题。
于是乎,围绕君王身边的政治斗争,成为中原王朝一直以来最主要的矛盾来源。
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外衣,权力的滋味也是最诱惑人的,但中原千年的文化传统,却又直接规定了,所有的权利都属于君王,君权神授。
于是君臣之间每每又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宦官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政治体系,而且其权利完全出于君王,君王随时有收回的能力,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构不成灭国的威胁。
用宦官作为权利斗争的第三方,同时作为君臣之间缓和的棋子,是君王一招非常高明的手段,利用宦官杀死臣子,再将宦官推出去做弃子而妥协,缓和臣子的冲突,这种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支延续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李治从来谈不上多么信任手下所有的臣子,这可能和他来自于后世有关。
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还不够高,后世,这可是被很多实用主义者奉为至理名言。
这也是李治一直不明白,南宋亡后,那十万儒生,没事跳崖干什么,殉国?
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李治佩服,但却绝不认同,佩服他们爱国之心,也佩服他们真敢跳啊,但却谈不上认同。
当臣子的家族和皇族冲突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以保持自己忠诚的立场,褚遂良就是这样的人,家国天下,家,是人立身之本,有几人能为国弃家,至少李治很那做到。
忠孝不能两全啊。
如今大唐那些操。蛋的世家,不就是例子吗,当手下臣子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的时候,忠诚什么的都是浮云,淡薄随风了。
不过,也要限制限制这些宦官,小兄弟没了,性情变态也可以了解了,而且唐中期以后,这些宦官可是把一个个皇帝三天两头杀了换,换了杀,不亦乐乎啊。
说到这,倒要学学慈禧老婆娘了,虽然那老娘们不是个东西,但却也有个优点。
无论是安德海,还是李莲英,在宫中嚣张跋扈,但在外面却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力,慈禧能很好的将宦官的势力,控制在宫中,充分的将家奴和挡风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那安德海不就是这样悲剧的吗?
坐在玉撵上,胡思乱想着,转眼间,就到了太极殿。
“陛下,到地儿了。”
“哦,是吗?”李治一愣神,再看时,果然。
抬玉撵的壮硕中官放下玉撵,李治迈步而出,后面跟着的是大内御前侍卫总管归海一刀,和大太监小桂子。
一个忠憨粗壮,一个奸猾似鬼,颇有《康熙微服私访》中的法印和三德子的味道。
“走,上朝”
李治吐出一口气,严肃自己的面皮,一股王霸之气,油然而生,做皇帝,就是要威严神秘,要不然,迟早被人灭。
※※※※※※※※可爱的分界线※※※※※※※※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李治有点无奈,礼多,也会很麻烦的。
其实这就有点得意卖乖了,如果这些大臣礼少了,估计以小李同学的心眼,绝对会给这些大臣穿小鞋的。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又到了小桂子吆喝的时候了,果然一阵尖亮的声音后,就连昏昏欲睡的李治都来了精神,妈的,和野猫叫的一样,挺吓人的。
众臣一人出班,道:“秉陛下,东瀛倭国遣唐使犬上御田锹求见陛下。”
李治这会儿的精神是彻底来了,直起身,往前倾了倾,盯着鸿胪寺卿唐俭,问道:“唐俭,老唐,你再说一遍,是谁求见?”
“回陛下,是东瀛倭国遣唐使犬上御田锹求见。”唐俭有点无奈这位新皇对自己的新称呼,其它的大臣都是掩嘴失笑,这位陛下的性情,较之先皇还要豪放,甚至大不敬的说,有点惫懒,但却有一股很让人着迷的魅力。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李治微微的眯起眼,勾起了一抹邪笑,很是灿烂,还不断发出“嘿嘿”的笑声。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绩等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但服侍李治长大的小桂子和做了李治十几年爪牙鹰犬的归海一刀,可是明白,自家主子爷这样的微笑是生气了。
这是要算计啊!
而且是怎么阴怎么干,小桂子和归海一刀站在御阶前面左右,相互对视一眼,一脸兴奋,看来这两货也被李治玷污了纯洁的心灵。
“遣唐使吗?朕就不见了。让高表仁却接见吧。”李治笑了,笑的很邪恶。
众臣此时却是明白了自家陛下的意思,这是不待见这东瀛小矮人啊。
高表仁是谁?大唐第一民族分子是也。
昔年东瀛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团,也是由正使犬上御田锹率领,贞观五年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接见了使团成员,并于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为使臣护送回日本并进行回访。
而得知天朝上国来使回访的消息,当时日本的舒明天皇非常重视,马上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团,率三十二只国内最大的船,在难波津欢迎高表仁的到来。
然而,这位高老大登岸后,却让舒明天皇下御座,面北跪倒接受唐使国书,牛。逼的不行了。
人家舒明怎么说也是一天皇啊,自然无法接受这个要求。
于是乎双方相持不下,这个高老大脾气也倔,你不跪是吧?
李世民的国书往怀里一揣,哥闪了,老子还不伺候了,立刻回国。
可惜的是,回国后高老大被李世民批评了,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罚没两年俸禄,说他“无绥远才”。
但是李治却很是欣赏,一登基,就把他官复原职了,后来一次谈话,发现这位脾气火爆的高老大,可比李治这位自诩是愤青的人愤青多了。
尤其是说到,大业年间,东瀛的国书时,更是差点朝李治吼了起来。
那是大业三年,礼官小野妹子奉日本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恢复了已经中断一百多年的中日往来。
而“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子书”就是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写给隋炀帝的国书里的第一句话,意思类似于“日出之地国家的皇帝向日落之地国家的皇帝问候”。
本来好大喜功的雄霸之主隋炀帝,还是很高兴,有外夷朝拜自己,自己这个万国天子,还是蛮有面子的。
便下令设下豪华铺张的盛宴欢迎使者,以显示泱泱大国的非同凡响。
不料,却因为这份国书而惹得杨广大动肝火。
与自己平起平坐?这是推古女皇时代外交的第一个变化。
但是,杨老大自是不爽的,就要断掉和东瀛的往来!
当时的使者还算聪明,赶紧说:日人不谙汉文,词不达意,祈谅。
才算了事,不过由此也可看出日本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和对中原王朝的野心,可从来不弱于北方那些游牧民族,而因为地处海外,不收中原皇朝重视,威胁更大。
昔年八年抗日,如果日本一开始实施当年满清入关的政策,打一批,杀一批,拉一批,说不得当时中国就悲剧了。
但天佑中华,这小日本一上岸就忘乎所以了,“三光政策”,注定只能引起国人的反抗。
既然天赐这么一个机会,李治肯定会好好招待这个日本使者,好好招待东瀛小鬼子们的。
话说,辩机也回来了,自己也应该见见人家了,当年自己把人家忽悠去,这几年也该安慰一下他寂寞的心了,嗯,顺便将小日本的气候、势力、地形的信息弄到手。
这才是最关键的,自己可不能重蹈昔年蒙古大军的“神风”悲剧。
“好了好了,这件事,就说到这儿吧。”
李治很有点不耐烦,对朕不满,难道丫的想当汉奸?算了,不知者不为过也。
※※※※※※※※可爱的分界线※※※※※※※※
为小鬼子们默哀吧,李治同学要愤青了。推荐、收藏、打赏,急求啊。
第二十章 犬上御田锹最近有点烦。。。。
自从进入大唐后,犬上御田锹的心中就感觉疑惑的很,以往,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好吃好喝的款待着,但此次接待自己的那些大唐那些鸿胪寺卿们,看自己的眼神却很是诡异,好似看贼一般,老远的躲着自己,当自己是扫把星一般,让犬上御田锹灿烂的笑容都僵硬了许多。
虽说是被人当贼似的防着,但犬上御田锹心机深沉,没有丝毫动怒的痕迹。
况且,事隔多年,再次踏上这片让他心醉的土地,犬上御田锹也是兴致昂然。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让犬上御田锹心中不是个滋味。
对比家国京都市面上的萧索,整个长安就像是煮沸的开水,那热闹的气象熏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大街小巷,酒肆茶馆,不仅有唐人,还有来自西方的大食、吐蕃,甚至更遥远的罗马人。
长安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犬上御田锹眼中,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却也令人感到心中复杂难明。
面对每一个与自己接触的大唐人,犬上御田锹总是不分贵贱,表现出一副惊为天人的模样。
动不动就惊叹“这是该跪着欣赏的艺术”“堪称天下第一的建筑”
这种夸张的赞美,正迎合了唐人好大喜功的脾胃。
在长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这群来自东瀛的“萝卜头”,总是欣赏有加的,东瀛倭国的遣唐使,俨然成了不少人眼中知书达理的模范,当然这是和其它藩夷想比。
然而大唐之人却不知晓,在这一张张谦卑的笑容背后,犬上御田锹一行人内心中,又怀揣着怎样复杂的心理。
当他们在赞叹长安的富庶繁华,欣欣向荣之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
七年前,高表仁奉大唐前任皇帝李世民之命回访东瀛之时,虽说与天皇闹得不欢而散,但他带来的商队却留在了东瀛。
据说这只大型的商队,是大唐最受皇帝陛下喜爱的九皇子的,对于倭国人来说,这是巴结的好机会。
对于商队提出的通商事宜,天皇和圣德太子都是欣然接受的,他们可指望自己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唐先进的文化呢。
但,事实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美好。
大批的廉价的棉布、茶叶以及身受大名们喜爱的丝绸、瓷器,还有贵族们热衷的各种大唐千奇百怪的工艺品,倾销在东瀛市场上。
由于这些生丝、茶叶、蚕种等原材料的大量出口,造成价格飞速上涨。
在开港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猛涨了三倍多,至使东瀛的纺织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
而且大唐输入的商品还影响到东瀛物价,向来稻米充裕的倭国短短几年。米价竟也翻涨了四倍多。
与原材料大量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麻、毛纺织品为主的大量大唐商品充斥日本市场。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手工作坊无法与之竞争,纷纷倒闭,劳动者大量失业,黄金白银大量外流,使得刚刚才露出萌芽的倭国市场一片混乱。
连锁之下,进一步导致包括米、麦、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物价持续上涨。
手工作坊倒闭、物价飞涨,生活的日渐困难使得倭国的不少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沦为了流民。
这些在倭国市镇、乡野,日益增多的流民,俨然成了一股不安定的暗流时刻威胁着天皇和大名的统治。
等天皇和圣德太子反应过来的时候,但已晚了。
仅仅二年的时间,东瀛原本农户的产品,现如今已经很难出现在东瀛市场上,而原来廉价的大唐棉布、茶叶,如今却好似雨后的竹笋一般,节节高。
整个东瀛的市场被大唐商人,尤其是其中的天下会,接手控制了,而那些大名们却还执迷不悟,维护那些大唐商人们。
甚至不惜发动名下大量的农民、奴隶去挖矿山,为他们自己奢华的生活提供金钱,也为中原大唐贡献大量的白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习惯了精美丝绸,芬芳的香水,再让他们穿上普通的裘衣,却是难如当天啊。
如今置身长安城,犬上御田锹心都快揪在一起了。
与倭国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