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大金国从上到下都在忙碌,为了和朝鲜的一战。皇太极和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一战必下,彻底的征服朝鲜。就在这时候,清宁宫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居然来到书院拜访我,把她引进我的书房,我不好意思起来,实在是太乱,自从上次给阿巴亥用完假死药后,我开始研究麻醉药,所以这刻我的书房里乱七八糟的一片狼藉。
“铭岚不在这里么?”大福晋问道,铭岚是她送给我的那个汉人仕女,其实我和大福晋早就是很熟络了,只是由于皇太极继位,她的身份地位也不同了,才这样客套的。
“哦,我把铭岚留在宅子里了,那里也要人照顾的。”我回答道。
“瞧先生现在这样,看来真的是需要给先生找一位夫人了。”大福晋笑着说道。我心里一突,对她这次前来的意图隐约有了直觉。
“哪里,哪里,大福晋宁也看到了,我这成天的到处瞎跑,忙得没日没夜的,哪里有时间想这件事。”说实在我也的确挺寂寞的,可是这个时期真是没时间考虑这件事,再说这时代也不兴自由恋爱啊,何况我对现代社会的女朋友还十分怀念,虽然知道天人永隔,可是内心中对于找个老婆的事情还是有些抵触的。
“先生说的哪里话,事业固然重要,可成家也是大事啊,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生的这一手精湛的医术,若是后继无人岂不是可惜了么。我这里倒有个上佳人选,不知先生是否中意。”大福晋看着我说道。
来了来了吧,我猜就是这事,早就知道女真人的社会关系大多都是靠这种纵横交错的婚姻关系维持的,这次看来是轮到我了,拒绝是不给皇太极面子,这可是大罪过,皇太极这样的让她的大妃来给我说媒,无非是想拉拢我,这面子我说什么都是要给的。只是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别长得跟母猪似的。我起身鞠了一躬,说道:
“那就有劳大福晋了,不知道是哪家闺秀,别辱没了人家。”
大福晋咯咯的笑了起来:“瞧李先生说的哪里话,若是能嫁给李先生不知道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呢。我说的这个女子是我的侄女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海兰珠,说起长相么,布木布泰你总见过吧,她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我只能这么说布木布泰的长相还不如她一半,这回先生总该是满意了吧。”
“什么!”我失声惊讶起来,海兰珠是谁我不知道,也没见过,不过布木布泰我可知道,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孝庄皇后,谁能不知道啊!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姐姐,那我不就成了皇太极的姐夫了么,这便宜占大了,不对海兰珠还是大福晋的侄女呢,我不就又成了皇太极的侄女婿了么,这都哪跟哪啊!一时间脑子浑浆浆的。已经很显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了,只是我没想到皇太极把他定格的如此之高,竟然以妻姐许我。
“先生不愿意么,先生可不要小瞧我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我博尔济吉特氏可是具有黄金家族血统,我们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撒儿,科尔沁可是成吉思汗赐给我们驻牧的领地。”
“哪里,哪里,大福晋多想了,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小瞧您的家族呢。”我连忙解释道。成吉思汗称帝之前,曾经将自己帐殿护卫编为科尔沁,由其二弟哈撒儿亲自指挥。因此,“科尔沁”又成为蒙古军事机构的名称……《元史…别里古台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吉思汗对自己的二弟哈撒儿、三弟别里古台,非常赏识,曾经说:“有别里古台之力,哈撒儿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可见他对两个弟弟评价之高。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远非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可比。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大体是指现在内蒙古通辽市和兴安盟境内的地域,算是历史上科尔沁草原的腹地。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包括了历史上内蒙古四部十旗,即科尔沁部六旗、杜尔伯特部一旗、扎赉特部一旗、郭尔罗斯部二旗和扎鲁特部等广大地域。而科尔沁部六旗,即左翼前中后三旗、右翼前中后三旗,又是科尔沁草原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意味着什么,它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强大的蒙古部落,这也是皇太极的后妃几乎全是蒙古族的原因,并且一说到她是孝庄的姐姐,马上让我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皇太极称帝后的关雎宫同皇太极结婚。只是这时她已26岁,老女了,而且还结过婚,她比庄妃进宫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史载皇太极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这个宸妃,庄妃的姐姐。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宸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只是回来一看宸妃已经断气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了飞鸿,见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
将历史和现实重合,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就是我的这位未来的老婆很可能就是历史上将来要成为皇太极宸妃的博尔济吉特氏。不会吧,我也太好运了,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女。我有点不相信,问道:“敢问大妃,您说的这位海兰珠今年芳龄几何啊?”
“18啊,正是花季啊,先生就别想别的了,赶快准备聘礼吧!”大福晋笑道。
18岁,那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海兰珠就是关雎宫的宸妃了,真不好意思,抢了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像历史书上说的那样哀悼不已,显然这时皇太极没见过海兰珠,否则如何肯割爱给我。再推迟可就晚了,该叫皇太极得逞了,我连忙答应道:
“怎么能不愿意呢,委屈格格了,我这就准备彩礼随后就到,此事全要靠大妃操心了,只是不知道何时过门?”
“瞧先生急得那样,刚才还推托呢,现在居然急起来了,还早呢,从聘礼启程到我侄女嫁过来少说也有一个月,先生不用着急,这事全包给我了,您就等着接新娘子吧。”说着起身告辞,我是送了又送,这位媒人可惹不起,惟恐迟则生变,我一回来赶紧筹备聘礼。
将研究所翻遍了终于找到几件聘礼,这些都是研究所最新研究出来的玩意,其中包括了那个被我封藏的望远镜和吴能最新吹制的玻璃花瓶。单这两件东西任何一件拿出去可都是无价之宝,我将聘礼送出,坐在书院里美滋滋的等着迎娶新娘,不想新娘没迎来却将皇太极迎来了。
这日我正在书房里发呆,不知怎么的,最近总是无端的大发春梦,这不连皇太极什么时候进来的我都不知道,桌子上已经湿漉漉的一摊口水了。
“先生在想什么呢,怎么桌子上都湿了呢,该不会是想新媳妇呢吧!”皇太极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这是自己在试新药,不信您也试试。”我谎称道。脸上已经红了起来,要不是因为我本身就脸色黑,恐怕早就让人看出来了。
“不知大汗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我赶紧岔开话题。
“还不是因为你的聘礼!”皇太极说道。
“我得聘礼?”这话把我弄懵了,难道是皇太极反过味来了,不把海兰珠嫁给我,那我不是赔了么,可见他神色又不像。
皇太极见我神色慌张,就不再逗我了。
“确切的说,我是为了先生的一件聘礼,就是被先生称为望远镜的东西。”
“望远镜,望远镜怎么了?”我疑问道。
“先生的望远镜堪称鬼斧神工,可以见到极远之物,正是行军打仗的宝物。所以我这次来是问先生还能否造出这样的宝物。”
“那我送的那支望远镜呢?”我最关心的是这个望远镜的下落。
皇太极笑道:“先生的聘礼我们如何能私自扣留,早已遣人送往科尔沁部,相信不日就能收到回信,有这样的宝物作嫁妆寨桑那有不嫁女儿的道理,所以先生不用担心。”皇太极是看出了我的心思。一听这话我也放心了,对于这桩婚事我也抱了极大希望,固然海兰珠漂亮美丽,但是最主要的是她是科尔沁的格格,她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正是我想结纳的。科尔沁蒙古铁骑,一直是女真的一支劲旅,这支科尔沁蒙古铁骑,在剿灭李自成,荡平明军残部的一次次战斗中,为满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攻城略地,战场杀戮,无不拼死撕杀。伐朝鲜,攻锦州;定西安,克南京;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下广东,出师云南……都留下了他们辽东劫掠,中原屠杀,江南血洗的斑斑陈迹。对各族人民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明朝统治者来说,这是永世难忘的仇恨;对满清王朝来说,又是从天而降的福星。所以如何把握和利用它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老天给了我这样好的机会,我如何能不把握呢!
“哦,这个望远镜制作工艺并不难,若是大汗喜欢,我就叫手下工匠多造几个,当初造出来我觉得对医术研究没有作用,就没叫人再作。”我连忙解释道。
“先生这里真是各种宝物尽有,看先生这书房中的物件真是比我皇宫中的还多。”皇太极说完了正事,就开始打起我得主意来了。也难怪,那些工匠发明制造出来的东西都被我摆设在书房中,可谓是琳琅满目。
“哪里,哪里,我还没有感谢大汗赐婚的恩德呢,这屋中物件大汗若是喜欢只管拿去。”说着我给皇太极逐个介绍各个摆设的用处和妙处。
等皇太极走的时候,我心中已经是咒骂不已,这家伙足足坑走了我一半的宝贝,不过想一想,我抢了他的老婆,他还蒙在鼓里,也算赚了,想着想着我笑了起来。并且皇太极同意了我扩大研究所规模和研究范围的建议,毕竟从研究所中他已经见到了好处。这样我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跨学科研究,这将会涉及物理、天文、化学、数学等多学科,只是眼下我极缺人手,我手底下的这些人只能称之为匠,而不是师,这些人手工固然娴熟,但是缺乏创新开发能力,让他们做些什么可以,可是让他们创造一些东西就难了,从根本讲这是缺乏理论基础所致。所以我正在以迫切的心情等待皇太极派入关内的密探将诸多传教士“请”来。
第十九章 整容
天启6年十月,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到了盛京。明朝的辽东巡抚袁崇焕派人来为8月11日去世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吊丧,同时祝贺新汗皇太极即位。
这开得什么国际玩笑?才气死了老汗王,现在又假惺惺的来吊丧?而且明朝素来视后金为反叛的属夷,绝对不肯承认后金是一个国家的,居然会派人来祝贺新汗王即位!顿时颇有几个贝勒大臣们冲动的表示要将这几个南蛮杀了祭奠老汗王等等。
“这些人若是敢来我非剥了他们的皮不可,让他们来得去不得。”阿敏在议政殿上大声吼叫道。这家伙总是这种脾气,皇太极继位后就越发没人能镇住他了,也越发的嚣张了。
“阿敏,你安静些,大家这不是在商量么?”大贝勒代善板起脸孔,对于代善阿敏还是有些顾忌的,于是不再说话,坐了下来。见他不出声了,代善才问道:
“大汗,您是什么意见?”
“我同意接见,并且趁这个机会和明朝谈和。”皇太极缓缓地说道。
“我不同意,这些人来了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和他们谈和,这不是认输么,不行。”莽古尔泰说道,他是标准的强硬派。虽然支持东征朝鲜,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和明朝作战。
“谈和就谈和,又不是真的谈和,我们只要实力充分了想什么时候打就打,现在不过是权益之计,等我们打下了朝鲜,就有了米粮,攻下了蒙古就有了马匹牛羊,到时中原还不是唾手可得。”多尔衮轻蔑的说道,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他向来瞧不起,这两个人粗鲁不文,打仗全是凭着勇猛而不动脑筋,更别谈什么计谋了。
“多尔衮说的有道理,今年粮食歉收,大汗新丧,再加上上次宁远一战一无所获,我们必须东征朝鲜,否则明年开春就将无米下锅了,此时不宜得罪袁崇焕,否则我们东征朝鲜时将会腹背受敌,所以必须稳住袁崇焕。趁此机会谈和是再好不过了。”大贝勒代善说道。他为人沉稳,处事老到,又有威望,是以他说了话别人也就不再反驳。皇太极心里可不是滋味虽然登上了宝座,但是各种大事也还得8大贝勒协商,自己哪里像个大汗,简直就只是个权力比较大一些的贝勒而已。而且西边的蒙古、东边的朝鲜都与明国站在一起,一旦与明国的战争失败,这两家和兄弟们恐怕都饶不过自己吧,不除掉这几个心腹之患,实在是寝食不安啊。一想到与明国打仗,宁远城下的那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明军要老那么打,胜负真的是很难说呢,皇太极想,而且明朝毕竟是个泱泱大国,“虽师老财匮,然以天下之全力毕注于一隅之间,盖犹裕如也”,最终恐怕还是要谈的,所以他这次才这么坚决要和明朝和谈。
在一番反复权衡之后,皇太极以破格的礼遇接待了准杀父仇人的使者。丰盛的酒筵、慷慨的馈赠、甚至还有专门的阅兵式让使者们在盛京乐而忘返达一月之久。他们离开时,身边还多了不少东西—各种各样的礼物和一封致袁崇焕的信,信中表示愿意照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的先例归顺明朝。
皇太极作出这样的努力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相比之下袁崇焕要更加困难得多。“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这段文字就是袁崇焕著名的“恢复之计”。其中“和为旁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知道,虽然取得了宁远大捷的胜利,但是后金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而明军目前也只能守守城而已。当真谈到野战,甚至复辽,还是遥遥无期。在广大的平原上,后金兵来去自如,牢牢的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打不打、何时打、在哪儿打、都不是明军可以说了算的事。要筑城、要练兵、要发展生产都需要时间,需要相对安定的环境,然而这些从哪里来?要靠和谈啊!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让朝中那些乌鸦们听见了可就不得了了。什么南宋如何如何啊、秦桧如何如何啊、石敬塘如何如何啊、民族气节如何如何啊、祖宗土地如何如何啊一股脑全压上来了!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大概可以分成3种,一是读死书读迂了,二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第三就是别有用心了,想找碴整人呢。
明朝这些大臣的迂腐有的时候真是让人难以理解。到后来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明军明显无力同时两面作战。尤其是崇祯14…15年间,关内对李自成农民军的朱仙镇战役和关外对清军的松锦战役这两大主力会战几乎同时爆发,两个战场交战双方的兵力都很接近,假如明军能把分散两线的军队集中起来投入任何一个战场,无疑都能够取得胜利,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两场战役都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明军败就败在两线作战上。因此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历任兵部尚书都认为非同清和谈不成,可这些“清流”们仍然是半点不肯松口。直到把主持和议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活活逼死,彻底断绝和谈才算满足,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这已经不是“宁失千金,不失寸土”了,简直就成了“宁失天下,不失寸土”。
他们倒是自食其果,可那么多的老百姓却为此白白付出了生命!遗憾的是,这在中国的历史上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那些不负责任只知夸夸其谈的清流哪朝哪代没有?偏偏他们还总是能迎合一些舆论,弄个好名声,即使受到了惩罚也可以显示出他“文死谏”的决心,美名扬于天下。明朝时就有那么一些谏官,最喜欢被廷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