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漂在平凉-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章以小标题统领分成板块儿,其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民心工程到商业拆迁”、“成本转嫁”、“谈判机制的缺失”、“博奕中的社会公平”、“出路”六个板块儿基本由背景资料构成,“‘钉子户’孙长征”、“拆退办的运行和无奈”“老办法和新房价的矛盾”、“依法拆迁的困惑”四个板块儿中背景资料也接近四成。
所用背景涉及范围广,既有纵向的历史背景,也有横向的社会背景,既有官员专家的权威性意见,也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背景,还有其它报刊同类报道的代表观点。
如果硬要划出一个比例,背景资料与当前事实的比例不低于7:3,与一般新闻写作中对背景资料设定的文字比重相比,好象有失平衡,但就这篇深度报道而言却并无不妥,大量围绕“拆迁”而选择的背景被整合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涉及到主体事实相关方面的系统资料,力图展示城市拆迁的悲喜剧,给人以厚重深邃之感,报道的深度正诞生于这些翔实的背景资料之中。
一般消息中背景资料内容比较简洁,所占篇幅也较小,原因在于消息的主要目的是迅速传递最新信息,背景只是对新闻的局部加以解释的从属部分,所以通常情况下真实新鲜的当前事实应是消息的核心。而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为优势和特点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文本的灵魂不在前景,而在背景”。
因此,深度报道中背景资料的交待就不能吝啬笔墨,要尽可能具体、充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消息的新闻深报的目的。
四、以“背景链接”延伸信息平台,突出深度报道的强势影响
深度报道的魅力在于信息容量大,信息质量高,而这一魅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背景的使用。
因此,背景在深度报道中涉及到新闻写作的全过程。按照与主体事实的密切关系,背景可以划分为三层:
1、宏观新闻背景,指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与社会背景,主要帮助受众准确、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
2、微观新闻背景,即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通常被大量写进报道,构成主体事实发生发展的具体环境;
3、其它相关背景,包括消息提供者背景与采访过程背景,可以帮助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作出判断。
以往对于这些背景资料的使用,最理想的办法就是用“天女散花式”穿插在新闻报道中,自然而巧妙地挖掘拓展新闻的深度与广度,但这样做有时也产生如下弊端:大量穿插背景资料会造成主体事实叙述的中断,影响行文流畅,使受众阅读中感到吃力;而作者为了将背景与主体事件之间衔接自然并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免不了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苦心来研究如何妥当安排背景资料。    但如果不拘泥于”天女散花式”的背景安排,采用文后背景链接的灵活方式,这些弊端即可消除。
“背景链接”是指将背景单独写成一个小片段,冠以标题,紧接在新闻后面编发。背景资料的内容视需要而定,丰富多样。这一方式借鉴于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报道方式,网络新闻就是通过超链接使相关的新闻信息之间产生联系,扩充了主体新闻的内涵。常见的“背景链接”有以下几种:
1、解释新闻中出现的名词术语。
2、解释新闻事件的历史与环境。
3、介绍与新闻事件有联系的人物。
4、介绍与主体新闻事件有关的事件。这些事件以往已经报道,文中提到时没有即刻说明,在链接部分进行回放。
5、简单介绍同类新闻事件。
五、互为背景,相互映衬,实现信息增值
深度报道有单一类和集合类,集合类中又含组合报道、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上面所述背景资料的运用主要指在单篇式深度报道中,而在集合类的组合报道中,背景材料的运用与效果又有新的特点。
组合报道是将有关某一类的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事件的各个侧面的报道编排组合在一起,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报道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组合报道可以轻易形成版面或时段的强势,不仅能引起受众注意,更重要的是使受众从若干新闻事件的联系、对比或隐喻中,得到超越于单篇零星新闻信息的启示和教益,而组合报道中对新闻背景的使用在灵活与丰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组合报道中的单篇报道之间可以互为背景。组合报道中每个单篇新闻都是一个独立整体,有相对集中的报道中心,说明新闻事件的某一侧面;每篇报道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或密切或松散,组合在一起成为关于某一大主题之下的若干部分。组合报道强调空间上的拓展,使得新闻文本不再是线性平面结构而成为网状多维的立体结构。各部分之间在很多时候呈现出互为背景、相互映衬的状态。
其次,组合报道中互为背景的方式便于媒体从容驾驭繁杂的新闻素材。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头绪繁多、关系复杂,甚至充满矛盾,很难在一篇报道中摆放妥当,有些信息虽与核心主题有关,但放在同一篇报道中显得生硬、不协调。但组合报道却不同,组合报道的各个部分不仅可以有不同的报道视角、不同的引用资料,而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这些有着不同视角和不同观点的报道,能更客观、全面、立体地表现出新闻事件的面貌与意义,让受众掌握全方位的新闻信息。
另外,组合报道的组合方式相当灵活,这也意味着”背景资料”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一个组合报道可以是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也可以是一篇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外加若干篇消息、评论、特写、述评或图表,就是说”背景资料”可以以深度报道、消息、评论、特写、述评和图表的形式出现,相当丰富、灵活。它们互为背景,相互映衬,最后实现整体信息的增值。
第十二部分   “三性”合一写评论
新闻评论在报纸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它针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提出看法、发表议论,是报纸的指导性的重要体现。
通过多年的评论写作实践,笔者体会到:要写好评论,必须在思想性、针对性和艺术性上狠下功夫,力求做到”三性合一”,即在评论写作中做到思想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  一思想性是基础
新闻评论和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要紧密配合当前形势,抓住当前主要问题发表看法。既然如此,思想性就是新闻评论的基础。一篇评论,如果没有思想深度,或在分析问题时,因思想偏颇而导致“南辕北辙”,都会严重影响到评论的社会效果。
正如建筑物的基础千万不能出毛病一样,评论的思想性必须做到正确而且力求有深度,见解要力求高人一筹,力求从新闻事实中揭示出普遍规律。
评论的思想性,具体体现在作者对新闻事实理解的深度上。前段时间,绵阳日报曾组织了一次“看周边学外地”的异地采访活动,从周边县市与湖南、江西、广东写回许多介绍当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通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这些通讯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是细读这些通讯,它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做到了“算大账、谋远利”。
于是,笔者抓住这个特点,写出了评论《登高方能望远》,重点回答怎样才能做到“算大账、谋远利”。文中写道:“你必须站在高处才能看得远,如果你只站在自家的炕头上,你就只能看见一亩二分地;如果你能奋力登上泰山之巅,你就可以‘一览众山小’。这里所说的‘泰山之巅’,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你只有真正弄懂学通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等根本问题之后,你才能转变观念,算大账谋远利。一句话归总:登高方能望远”这样,这篇评论就从各地的经验中总结出了普遍规律,即要努力弄懂弄通邓小平理论,显示出了思想深度,发表后很受欢迎。
在谈到评论的思想性时,邵华泽先生曾提出作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讲得透。
站得高,就是起点要高,观察事物所站的角度要高;
看得远,就是你所评论的事情虽然是当前的,但你要着眼于事物长远的发展趋势,力求过几年回头看看,你这篇评论不仅当时站得住脚,而且还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想得深,就是别人还没想到,你却想到了,别人只想到现象,你却想到了本质;
讲得透,就是你能把你所要阐述的道理,阐述得相当透彻。这些话,既是对评论思想性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评论写作经验的基本概括。
  二针对性是关键
针对性是新闻评论的关键。这是因为评论要对新闻事实发表看法和意见,要引导社会舆论,要提高报纸的指导性。如果你写的评论没有针对性,成了“无的放矢”,或者把针对的对象弄错了弄反了,成了“南辕北辙”,那就不可能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我们强调针对性是评论的关键,是指导性的前提。
要增强评论的针对性,首先要选好题目。
一篇评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选题,题目选得好就成功了一半。
选什么题﹖概括说来,就是选当前的问题,当前在国家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选广大干部群众所关心的、要求得到解决或解答的问题。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和其他议论文不同,它要紧密地配合当前形势,抓住当前的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要增强评论的针对性,作者就要善于从“交叉点”上来选题。
所谓交叉点,就是指既是党和政府所倡导所要求的事,同时也是普通百姓极为关注、与之利益相关的事。由于上下都很关心,你选出来的题自然针对性就很强了。
例如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就是政府以及广大群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属于“交叉点”范围。前年,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断臂写人生》,介绍山区的一位残疾人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立志脱贫,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养羊的事迹,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有志者事竟成》。
笔者在该文的第一段特意写道:“
这是一篇来自农村的通讯,但是我们郑重地把它推荐给城市里的读者朋友”。在剖析了这位残疾人的成功之道后,评论的结尾是:“当前,不仅在农村,即使城市里也不乏下岗者和低收入者,依赖政府显然不是办法,惟有自己立下志向,像唐官明一样,即使是残疾人,却那样勇敢地拼搏下去,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份哪怕小小的份额,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生活就会向你绽开笑脸。”评论发表以后,有的下岗工人主动打电话来,说自己条件再差也比这位残疾人好得多,自己一定要转变就业观念重新创业。
  三艺术性是外衣
我们探讨新闻评论的艺术性,其目的在于增强评论这种政论文体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同一个人,如果他的衣着从颜色搭配到样式都显得陈旧呆板,那肯定难以引人注目,因此我们把艺术性比喻为新闻评论的外衣。这件“外衣”是否时尚而又得体、靓丽而不俗气,是能否吸引读者进而产生阅读欲望的重要因素。当然,任何比喻都不可能十分精确,说到底,评论的艺术性是专指说理的艺术。怎样把道理说好说透说新,说得以理服人,怎样才能吸引大家主动来读你的道理,这实在是大有讲究的,不能认为只要选题好了,就能够写出好评论。
在几年的写作实践中,关于如何写好评论,一直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增强说理艺术。
第一,要想把道理说透,就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切忌肤浅潦草,隔靴搔痒,看了不解决问题。如果你是在批评某种错误思想,那就要批得无可辩驳,让其口服心服;如果你是在倡导一种东西,就要让人觉得确实应该这样做才对头。千万莫弄成那种似是而非,怎么理解都圆得过去的东西。郑板桥有两句诗:“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值得写新闻评论的人玩味。
第二,选用适量的新闻事实和其他信息,使新闻评论显得鲜活水灵。写评论常以新闻事实作为立论的由头,还要用新闻事实来作为说理的论据,因此,选用适量的鲜活新闻,不仅可以把道理说得更透,而且能使评论鲜活,增强可读性,让读者阅读时有一种新鲜感。
第三,适当借用文学创作的一些方法,让新闻评论增加感情色彩和灵动感。例如《为百年长虹自豪》这篇评论,就借用散文写作中直抒胸臆的笔法:“长虹是绵阳经济的擎天玉柱、长虹是绵阳永远的骄傲,500万绵阳人民对长虹的热爱之情,早已深入心灵溢于言表,必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打造百年长虹’的第二次创业。重振雄风会有时,百年长虹,500万绵阳人民为你自豪”文章发表后,许多长虹的职工都称赞它”对长虹充满了感情”。
评论的语言,在确保准确的前提下,也要力求像文学的语言那样形象生动。如评论《登高方能望远》的第一段,就在语句的节奏感和律动感上向赋体靠拢一步:“改革与开放,是当代中国奔向四个现代化的双脚,是当代中国飞向四个现代化的双翅,缺一则不可。遥想汉唐盛世,国门大开,世界各类丰富多彩的物质与文化,与我融汇,为我所用,于是中国成了当时的世界经济大国;及至清朝锁国闭关,夜郎自大,世界变化,充耳不闻,终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以史为镜,当前抓好扩大开放的意义,则不言自明。”见报后,新闻圈内的不少同仁评价说,这种句式比较耐读,有点味道。
此外,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恰当巧妙地借用古诗词、成语、寓言,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方面,新闻评论都可以借鉴文学创作的方法来为自己穿上吸引读者的“外衣”。
第十三部分  模块式新闻:正在流行的新闻写作样式 
以上我们对新闻写作的一些技巧进行了探讨学习。现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正在流行的一种新的新闻写作样式:模块式新闻。
模块式新闻是近几年在国内新兴起来的一种引进“模块”概念进行采写的边缘型新闻报道形式。
说它是“模块式”,是因为它的结构类似计算机模块,通常由几部分构件组成:新闻事实+背景材料+资料链接+专家评点,在写作时可依据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分项和有机组装;    说它是“边缘型”,是因为它可以集纳纯新闻、解释性新闻、新闻评论甚至现场短新闻等新闻体式的特点于一身,使人很难从形式和内容上划分它属于哪种传统体裁形式。这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媒体所接受和广泛使用,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受到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新兴的报道形式作以了解。
1、组合性、非线性与灵活性是模块式新闻结构上的最大亮点
模块式新闻由于引进了“模块”的概念对选用的材料进行编排组合,使得它的结构表现出迥异于其它新闻文体的特点。“模块”是一个常用于电子技术产品的术语,其功能特点表现在:一个模块完成其特定的技术功能,若干个模块组合,共同完成设定的指令任务;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自有其特点,又离不开其它模块的支持与配合。
模块式新闻按材料的功能,将其组成部分划分为几大构件:新闻事实叙述模块、背景材料介绍模块、资料链接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