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这个企业就是甘肃东部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句朴实无华的歌词,好像就是给“东运人”写的。东运集团在创业发展的历程中,风雨兼程,在这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里,上至高层决策者,下至普通员工,发生着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2003年10月,那时平凉汽车运输公司已陷入困境,负债累累。一声令下,以胡高晓为首的新领导班子选拔出来了。他们必须做平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功改制平凉汽车运输公司,组建以民营为主,国有参股的集团化实业运输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消化、清理繁冗的旧帐;以最快的速度安置原运输公司的在岗、退休、下岗人员,解决他们的工资、医疗费、养老金等;以最快的速度开创出综合经营的新格局……
胡高晓,一名有着三十年职业生涯的老交通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八十年代初期,千里青藏运输线,曾留下过他和平运司创业者奋斗探索的足迹,八十年代中期,单车承包、联产联利,他也曾和职工师傅们一起,品尝过改革带来的喜悦,初识过市场竞争的严酷。他有过事业成功后的欢欣,也有过欲进无路的困惑和思索。正当他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之际,他原来曾为之奋斗和不懈拼搏过的平凉运输公司,没能经受得住市场经济的洗礼,陷入了困境。他临危受命,坚定地挑起了这个明知风险将永远大于功绩的重担。满腔热血,昂扬浩气在胸中翻卷,注定了他做为—个优秀企业家永无止境的追求。凭着他灵敏的嗅觉和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力,一个新的东运蓝图在他的脑海中酝酿而成。
抱团打天下的东运人
东运人的生活状态与故事里,有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有大人物的梦想和追求,也有“东运人”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更有“东运人”点点滴滴与东运集团荣辱与共的特写。
2003年冬天,寒气袭人,但胡高晓与他的同仁们创业的心却火热着。这把烈烈地火,至今整整烧了13个月。这13个月,东运集团从一条随时有性命之忧的“小蛇”,快速进化、飞跃,成为 “陇东旱码头”上一条不动声色疾驰猛进的蛟龙。这个过程,没有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就自己去摸索总结;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后盾,他们就自己去寻找、去发现;没有明确的信息和方向,他们就自己去实践、去探索。
初创企业,没有人才,怎么办?借来的要还,抢来的不长,只能用耐心和诚信去培养、去引进;
各分公司没有稍微像样点的办工场所,没有规范化经营场地,集团要生存、要发展,经费紧张,那一头都等着要用钱;原来吃惯大锅饭的职工们需要进行素质、业务培训,要建智能化快客大厅,要修机动车交易市场,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要筹建物流中心……
就这样,一群站在时代潮头的平凉汉子凭着甘愿吃苦受累、只盼早日建好企业的心愿,在13个月时间里,建起了现代化智能候车厅、增修了规范化的机动车交易市场,为救援中心采购了国内先进的设备,通过了北京专家的全面“体检”与国际接规,担当起平凉道路运输物流中心项目“执行官”的重任,更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他们办企业的快节奏、稳妥与速度,多次受到有关领导的赞扬。
物流通路看东运
为了让自己钟爱的“东运”在消费者眼里成为一个响当当地品牌,东运领导班子真正是呕心沥血。他们将经营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安全第一、质量兴企”贯彻落实的淋漓尽致,13个月如一日,为旅客和货主提供“零缺陷、人性化”优质服务,旨在发扬东运精神,追求东运品质,做好东运人,打造东运品牌,这就是东运全体员工竭诚奉献的共同目标。
现今的东运集团,就是一张庞大的现代物流网。是整个陇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它为东去庆阳、西安,西到兰州,南下宝鸡、天水,北上宁夏、银川提供着更加便利的物资运输条件,从这张四通八达的“网”上可以看到东运集团的勃勃生机和气象万千的变化,可以看到东运集团的繁荣旺盛的企业生命力。
东运集团的一位领导曾说,“我们东运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是的,东运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科学前卫的经营水平,成为平凉不可替代的物流文化中心,提升着整个城市的竞争力。
对于一个以“物流服务”为最终卖点的企业而言,东运集团对此的要求相当严格,始终认为做好服务是荣誉是效益,更是企业的生命。
由于服务的档次和质量直线提升,东运集团成了平凉人人认同的品牌。可以看得见,东运集团的物流通路愈加宽广坚韧。“陇东旱码头”上的这条蛟龙发出强劲的吼声了。
东运集团的发展如日中天,但公司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在自己领域里耕耘着、拼搏着,并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前方,蓄势待发。创业者的语言,往往用沉默的劳动来表达;开拓者的故事,常常由辛劳的汗水来述说。
当今企业打的是人才战争
生存的竞争和发展的竞争都是严酷的。
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其关键在于管理的水平和人才的培养。
东运集团一开始就实施新的管理模式:规范到岗、责任到人;实行连带责任,员工出错,领导受罚。这—连串措施推出后,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员工操作规范化了,效率提高了,消耗和浪费降低了。公司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受到众多行家的一致好评。
今年,东运集团为使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跟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开始导入和实施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中心双项权威认证,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磨合、运行、修改、再运行,2004年10月29日,东运集团一次性顺利通过北京恩格威质量认证中心双项权威认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无不追求更高更好的新型服务。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变化无常的市场,东运集团董事长胡高晓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
东运集团自成立之初,就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用人唯贤”的选人、用人理念。
公司在选拔人才时,一开始就强调“进入东运,要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胡高晓常常提起“好服务源于好人品”和“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的理念。他还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一生的高度。”公司给加盟东运的人员提供着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工作环境。一直以来,东运集团都努力了解员工的需求,并想办法让他们满足,以激发他们蕴藏在心底的事业心、成就感,充分发挥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佳节里,公司为员工举办联欢晚会,给大家分发礼品。同时,公司还不断为改善员工现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努力,兴建新办公楼、增设培训室和娱乐活动室,用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公司还投资整修职工楼,使大家住得安心、舒心。公司经常组织普通职工、一线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时不时请来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员工授课;并且鼓励员工参加专业对口的函授学习。这样—来,东运集团学知识便蔚然成风,而一批学有所成的人才便脱颖而出。对于人才的使用,公司还规定凡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必有重奖,不仅有重奖,而且让他们有名有位,提拔抽调少不了他们。在东运集团,人才机制得到良性循环.
每一次优质服务就是一次绝好的广告
南来北往的旅途中人,只要和平凉有关,就会和东运有关。每一辆东运集团的客车都流动着的“平凉形象窗口”,在这个窗口里面,一年四季都发生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冬日里车窗外漫天飞雪,车窗内暖意融融;夏季车窗外炎阳如灸,车窗内温润清凉。在这个特殊的“流运之家”里,无论什么样心境的旅途中人,都会感受到具有东运品牌的优质服务。用一名东运普通员工的话来说,“对旅客的每一次优质服务,就是我们东运集团一次绝好的广告机会”。
东运集团在“陇东旱码头”尽显风流,除了凝聚创业者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外,还有什么“秘诀”?
公司注重“诚信服务”四字,优质的服务本该有优质服务的附加值,但东运没有,东运与平凉同行业的服务价位保持一致,东运集团提供的超值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由衷信赖。公司领导一直严格要求各分公司的服务必须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旅途服务上,更体现在每一次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上。东运集团之所以蒸蒸日上,主要是它有了一个好名声。
公司领导还有超前意识,把目光瞄准陇东以外的市场,把客运这一“流动的广告”做进北京、做到深圳、做去新疆。
中国的物流市场为勤劳、勇敢的东运人敞开了广阔的胸怀,蛟龙腾飞的梦想也将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回顾一年来的征程和“东运人”走过的脚印,真可谓有喜有忧,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发生在静宁的惨痛车祸,改制后因遗留问题部分职工上访,平华路上的罢运风波,关键时期营运资金吃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胡高晓和他的团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运集团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把握住了历史发展机遇,与时俱进。
东运集团随着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高、社会的影响,已多次被有关部门授予种种光荣称号。
一张张奖状、一只只奖杯、一面面锦旗,标志着企业的成就,展示着声誉的风采。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为此,甘肃东部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创新、务实奋进,打造强势品牌,让未来的东运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物流主力军。
目标已经确定,任重而又道远,但睿智、刚毅、勤勉、奋进的“东运”人充满信心,他们正在为实现理想大踏步地前进。
他们已开始着手准备,他们正在培养一批批人才,他们正在形成自己更加强劲的东运品。
是的,敢闯敢拼的东运人付出着努力,东运集团也将以“陇东旱码头”为大本营,以中国、乃至世界为舞台,真正实现蛟龙腾飞的梦想。 在2004年的最后一个月里,记下“陇东旱码头”上这条蛟龙灿烂的飞驰轨迹,将它献给敢闯敢拼的东运人!
第14篇 崆峒分站成立的风波
东运集团计划新建城南汽车分站
为配合我市的“村村通”工程,为解决平凉汽车西站发出的客车换单、补票不便等问题,东运集团拟新建“平凉站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平凉汽车站崆峒分站”,新站地址选在东郊蔬菜批发市场临街处。
据了解,崆峒分站的成立,除了可以给平凉汽车西站发出的客车提供一个落脚处之外,也可以将街道上的零散客车归入车站,彻底根除崆峒运管所和东郊交警最头疼的“三乱”问题:即一小部分客车“乱停、乱放、乱拉客”现象。当然,这仅仅只是眼前可预见的益处。从长远来看,崆峒分站的目标走向是“城乡公交一体化车站”,给发往各村镇的客车一个落脚处,也给市内的公交车一个停靠站,这对来往于平凉城与各乡镇之间的乘客而言,无疑是一个可以奔走相告的喜讯。对我市耗巨资打造的“村村通”工程而言,最重要的一环被妥善连接。这样以来,“村村通”工程真正将“人流·;客流”串为一体,真正做到每一乡、每一镇、每一村的乘客都有一个可遮风避雨的等车处。也才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归站,车归点”。
提及崆峒分站成立的一番波折,站务公司经理翟满由衷的说:“这还得感谢平凉市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省上有关领导、行业管理部门对这个新改制企业点滴发展的高度重视!”
崆峒分站成立的风波
东运集团是平凉最瞩目的一颗新星,也是平凉人最该引以为傲的自己的本土企业。
从运输公司的急待“救治”,到政府痛下决心“改制”,到东运集团一年来可喜的成就,这一路走来,无论是“东运人”,还是政府,无不竭尽全力,才有了今天的东运,才有运输公司几千人可以吃得饱的“饭碗”,何其不易!
近几日《平凉日报》《兰州晨报》《甘肃每日新闻网》上,竞相转载着“车站试营业引发斗殴闹剧”这样一篇报道,起因就是由于崆峒分站的成立。
的确,崆峒分站的成立使东站不明真相的职工们有了危机感,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都想知道崆峒分站的成立会不会影响到平凉东站,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站务公司经理翟满。他的答复是这样的:“成立崆峒分站是为了配合‘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西站发出的客车换单、检票有个落脚处。我们不会把东站的客车撤往崆峒分站的,这是两个层面的服务,没有矛盾。崆峒分站的成立对平凉市的交通服务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是为政府分忧的。如果就象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成立崆峒分站是为了与东站争利益,那就不是给政府分忧,而是添乱了。但事实上,东运集团是一个政府全力扶持的改制企业,是不会给政府添乱的!”
对于为什么《平凉日报》《兰州晨报》《甘肃每日新闻网》上会转载那样一篇报道,翟经理的答复是这样的:
这是个别记者不负责任,不讲职业道德所致。我说过的话,他没有完整的报道,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我没说过的,他臆测、想像,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篇短短的报道,失实之处却有10处。
失实1:没有任何凭据的说平凉汽车西站2004年是亏损的。如果真的亏损,年终我们拿什么给广大职工多发一个月工资?
失实2:说崆峒分站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这是不可思议的,100平方米对一个车站而言充其量能修一座象样的厕所!事实上崆峒分站占地2200平方米。
失实3:说崆峒分站有两间房,这得有丰富的想像力才能写得出。作为一个车站,即便是中转站,基本的硬件设施不可能只有两间房。事实上房子共有13间。
失实4:说崆峒分站10多人围殴东站1名职工,事实上东站有32名职工进了崆峒分站,而且动手锁了崆峒分站大门,并将大门用8号铁丝上上下下拧住,禁止我站工作人员出入。那位写报道的记者自已都没法从大门进去,是翻墙进入崆峒分站的,这些他为什么不报道? 失实5:是东站32名不明真相的职工,赶到崆峒分站院内跟崆峒分站的职工动手的,崆峒分站的职工没有打东站的人。
失实6:东站与崆峒分站即使有分歧,有矛盾,自有行业管理部门协调,吴金录有何瓜葛?吴金录凭什么指征东运集团非法经营?吴金录居然强调说“东运公司崇信县分公司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重新建设客运车站”。这是什么意思?又说我们非法,又说有当地政府协助,是指责当地政府不廉政?在崇信建站是当地政府竭力引资为民谋利的举措,东运集团在原老站各项资产70余万的基础上再追加投资70多万,才建成崇信客运车站,有关崇信站的一整套合法经营手续,我们在与该记者交涉时全提供给他了。
失实7:报道说我办公室墙上挂的牌子是“扩展图”,纯粹无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