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乐方面。能够用电子琴弹奏简单的儿歌,指法要基本规范。能够至少用两个调进行弹奏,记熟音阶的位置,尽量减少对眼睛的依赖,并慢慢过渡到盲弹。
绘画方面。绘画的水平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上一个台阶。能画5—10种动物的图形,做到结构完整,比例基本正确,表情富于变化。决不因为追求“形似”而丢掉生动和有趣。想象画的内容比较丰富、比较独特。
棋艺方面。要让星星学习一种棋类,及时让她感知棋理的奥秘,培养棋艺思维。
我在希望什么,我不知道。
我在创造什么,我不能言。
但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天道酬恒!天道酬智!
(请阅读我另一篇爱情心理小说《既恨又爱》谢谢)
四十九 计划和行动
星星刚满4岁,我们就给她买了一副跳棋教她下。但我和李雪莹教了几次,星星还是不会下,这让我大惑不解并且感到非常失望。
星星走棋时,既不知道走直线,而且也不知道“跳”。为了让她理解“跳”的概念,我在星星前面的地上放上一个玩具盘子,让人充当棋子,来进行直观教学。
“这个盘子挡住了你的去路,”我解释说,“你只好跳过去哎!”我让星星跨过去,星星就跨过去了。然后我们再回到棋盘上来,继续讲解“跳”的含义,但星星还是弄不明白。
我又简化了下棋的方法。我在棋盘上只摆两颗棋子,让星星看它们是怎么跳跃的。这样星星稍稍明白了一点,但仍不时出错,不是没有等距离的跳,就是没有走直线。等星星跳得比较熟练的时候,我就逐渐增加棋子的数量,但棋子一多,这颗也可以跳,那颗也可以跳,星星就不知道该走哪一颗了;即使我们告诉她该走哪一颗,她的反应也很迟钝,往往不能连跳到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星星这样的年龄下跳棋还不具备智力条件?但不对啊!要知道,有些象星星这样年龄的小孩子已经可以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了,而且还下得相当不错了,这可是比跳棋要复杂得多啊!
但不得不承认,跳棋的规则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它的棋盘孔坑密密麻麻,线路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副让人眼花缭乱的“天网”,一看就有点让人头晕,不知怎么走也是很正常的。也许对星星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初次学习下棋,头脑还没有多少棋艺细胞,这方面的智力思维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象一张空白的画纸,往往那第一笔是比较难画的,而一旦落墨,下笔就如有神了;也象百米赛跑一样,起跑的瞬间速度接近于零,但一旦出脚,在加速度的推动下,就会越跑越快;好象信天翁飞翔一样,离地是相当笨拙和艰难的,但它飞起来后,甚至不用扇动翅膀翅就可以优雅地“我欲乘风飞去了”……
我还记得自己开始下棋是在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出差到重庆去,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副浅绿色的塑料小象棋。父亲是能够下象棋的,而且以他的水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是卓卓有余的。但可惜的是,父亲没有教我下棋在我的记忆中,他甚至连一盘棋都没有好好地教我下过。我的棋是和小伙伴一起下会的,所以水平相当低下。举一个例子,那个时候,在我们小孩子中间流行一些小小的棋局陷阱。有一种是这样走的(以红方为例):第一步,炮2进2;第二步,炮2平3;第三步,炮3进5打象将军抽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棋艺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以后虽然也断断续续自己下棋和看别人下棋,但进步都相当有限。我看着有的同龄伙伴棋艺发生了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但这种飞跃一次也没有在我的身上发生过。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父亲的“零教育”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古人有四样必备的技能:琴、棋、书、画,它们在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事实证明,棋艺思维是和数理思维紧密相连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现在数理思维低下也和那几枚小小的棋子大有关系呢是啊,一个教训不能误了一代又一代!
这一个多月来,星星的生活还是很有规律的。白天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后玩耍,晚上学习训练。每天下午放学后,星星一般都是上项玉家去耍,她和项玉很耍得来,耍得来经常忘记时间,不到吃饭时间,大人不大声呼喊,她是不会回家的。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所以,我们并不制止星星去和项玉耍。但是,最好的学习并不是只有耍,因此,晚饭后的辅导我们还是要按照计划进行。
我们又把早已丢掉的识字教学重新捡起来。由于有以前的识字基础,加上又新识了一批汉字,后来,我们在识字方法上也作了较大改进。在次序上,我们不完全是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有时侯我们也反其道而行之,由词语和句子到生字。我们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和句子,里面的字大部分是星星认得的,然后再学习词语和句子中不认识的生字。比如,“拿饼子”,“拿”字和“子”字星星已经认得,现在我们就只教“饼”字,“饼”字认得后,“拿饼子”这个复合词语也学会了,在句子中学习生字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有点象数学里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关系一样,文字题主要是为了学习知识点而设计的问题,而应用题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我的“宏伟计划”中,学习生字的近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阅读“短句、儿歌、故事”。我欣喜地看到,这个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一个月来,星星已经学会了“拿饼子”、“吃东西”、“幼儿园”、“化奶粉”、“近视眼”、“坐自行车”、“爷爷的水壶”、“小鱼游泳”、“爸爸看花”、“妈妈写字”等词语,还学会了“洋娃娃弹电子琴”、“小熊找到妈妈了”、“我洗手,拿碗吃饭”、“进幼儿园要问老师早”、“妈妈在床上睡觉”、“自行车有两个轮子”、“春天来,花儿开”、“我去放风筝”等句子。实践证明,在词语和句子中学习生字比单纯地学习生字更能够激发星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方面,我们已经开始由心算向列式计算进行过渡。第一步,我们让星星学习写阿拉伯数字,现在她已经能够从1写到10了。第二步,我们让她认识加、减法算式,让她认识“ ”、“…”、“=”等符号的意义和“加上”、“减去”、“等于”等名词概念。第三步,我们正式让星星列式计算。开始,星星对算式比较陌生,不知道列式计算和平时我们教她的数数以及心算之间的关系。通过三、四天的领会,星星就慢慢开窍了,可以借助手指和实物进行计算了,但速度仍然显得比较慢。
心算和列式计算其实只是方法不同,但方法不一样,思路也就不一样,这种思路转化,也许需要从零开始。比如,象“2 2”这样很简单的列式计算题,如果用心算,星星一口就能回答出来,但一进行列式计算,星星就非要借助手指头或者实物才能完成计算过程。星星对直观的依赖性还相当强,她计算的时候甚至要把用手指或者实物摆在相应的加数上,然后相加减。这说明,星星的计算模式、计算能力还停留在相当低级的形象水平阶段。本来,加减法也是有口诀的,但我觉得教星星用口诀算题可能并不好,过早的依靠口诀只会使大脑机械和僵化。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次序的问题,我可以把次序改一下,先通过数数计算,然后再在其中去体会和总结出口诀,我想,这样发展起来的计算能力要比口诀计算扎实得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领会和理解,星星的列式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样,我们便引导她用心算算列式计算题。
除了晚上的学习辅导外,我还在白天安排了一点时间来让星星学习计算。我要求星星每天中午放学后先到我办公室里做几道列式计算题,然后再到外面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因为现在星星仅仅是“会”列式计算了,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我必须要对她进行一段的强化训练,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形成基础、转化为能力。又过了一段时间,星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已经相当熟练了,算出的答案很少出错。
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电一下子停了。不一会儿电来了,但没到5分钟电又停了,这样停停来来,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停了3次电。这样,我干脆就把电视关了不看了。好象小孩子对黑暗天生就比较兴奋(但也有害怕的一面呢!),星星在凉板床上不停地跑过来跑过去。我怕星星掉到地上了,就把蜡烛点上。
“星星,我们来算几道题哎!”我提议说。
“要得嘛!”星星很爽快地答应了。
为了让星星注意力更集中一点,我就让她把双手背在后面。我出了10多道10以内的加减法,星星都算出来了。在算一道比较难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星星偷偷回过头在看手指,她的手指还在一弯一弯地动。原来,星星虽然双手背在背后,她还在暗中动她的手指头辅助计算呢。不得不承认,从数数计算过渡到心算也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星星动手指也只是暗数,这比起明目张胆地数数也是一种小小的进步哎。星星不是有比较强的“看数”的能力吗,我想,只要我注意引导,把思维转变过来,星星很快就能够抛弃手指头。
算过10以内的加法,我突然觉得应该让星星突破“10”。于是我给星星出了一道加法题:7 4=?
可惜,星星没有算出来。
“你可以用嘴巴大声地数哎”我只好给她讲解。“7加1个是多少?”
“8。”星星轻轻地说。
“7加两个是多少?”
“9。”
“7加3个是多少?”
“10。”
“7加4个是多少?”
“11。”
我注意到,“10“这个关口已经不知不觉地就跨过去了。
“7加一个是8,”我就开始做总结了,“加两个是9,加3个是10,加4个是11。这不,刚才我让你算7 4等于多少,就是等于11哎你听明白没有?”
星星点点头。
我想,如果“10”这个关口星星自己能够冲过去,那是多么完美啊她完全是有这个能力冲关的,但为什么她办不到呢?我想,原因可能还不在她的能力上,而是在她的状态上。星星学习的坚持力似乎不是很强,时间稍微长一点,她的精力就不集中了。
然后,我又给星星出了几道得数是15以内的加法题,她有的算对了,有的算错了。很明显,星星算这些题依然是靠数数这个笨办法进行计算的,但这毕竟是她第一次冲击进位加法,能够数出来已经不错了。
我对“年度计划”的实现很有信心呢!
(请阅读我另一篇爱情心理小说《既恨又爱》谢谢)
五十 谁人无过
有一天中午我煮好饭后叫星星洗手吃饭。这个时候,星星在楼梯口正和小朋友们耍得起劲。
“莫慌,莫慌”星星敷衍着。
我和李雪莹已经在端着碗吃了,星星还没有进来。这期间我和李雪莹多次招呼,星星都是只应不动,到后来连答应也懒得答应了。这样,我只好出去,用手把星星提了进来。
但这下就把星星得罪了,她居然不去洗手吃饭,只是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我们。
“快去洗手吃饭哪!”我大声地对星星说。
星星不为所动。
“你是啷个的哎,”李雪莹也感到很奇怪,“不想吃饭吗?”
“不吃就是不吃!”星星撅着嘴说。
我们暂时没有理她,继续吃饭。我已经吃完第一碗饭了,星星还是那样站着。李雪莹说了一大背兜好话,星星反正一个油盐不浸。
“还不快点动嘛,”李雪莹威胁说,“等会儿你老爸生气了,一脚把你踢下楼去!”
“我把他一脚蹬下楼去!”星星针锋相对地说。
“你还犟,”李雪莹继续施压,“等会儿你老汉把你一把提起来丢到河里去喂鲨鱼!”
“我把他一把提起来丢到河里去喂鲨鱼!”星星一点没有感到压力的存在。
这段时间星星的自主意识又表现得突出一点了,往往对大人的话语不屑一顾。今天这种事在半个月前我们也遇到过一回。那次我们吃中午饭的时候,外面楼梯口还有不少小朋友在玩耍。星星往碗里夹好菜后,就准备端着饭碗到门口去,一边看小朋友玩耍一边吃饭。我不准星星去,但她支吾着就出去了。我打了多次招呼,星星都不回到饭桌上来。于是,我就走到门口,抓住星星的衣领,强制性地把她提了进来。我把星星提到饭桌旁放下,她就哭了起来。
“你还要哭,本来就是你不对哎!”我给星星讲道理。“我们以前多次给你讲过,吃饭的时候不能玩耍。如果你想去和小朋友们一起耍,就好好的吃饭,吃完了再出去耍,就没有人来限制你了哎!”
李雪莹也批评星星:“你看那些在外面耍的小朋友,哪个端着碗在吃饭?
星星哭了一会儿就停止了,一直到吃完了饭才出去。
在那次较量中,我和李雪莹获得了胜利。
“呃我们星儿是个听话的孩子哎,”今天,李雪莹使用的是她惯用的老办法捧。“你看嘛,她脚在动了,在慢慢地往前走了今天爸爸炒的菜好好吃哎,快点来吃哦要走拢了对,把肥皂拿起来”
在李雪莹的引导下,星星就一步一步地挪到洗衣台边上……
我们可以初步来分析一下这个时候星星的心理状态她知道如果硬要和我们对抗下去,最后可能犟不过我们。现在,李雪莹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她从台阶下来,既顺从了我们的意志,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谁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占据完全的心理优势,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达到了个性、纪律、技巧的较好统一。当然,在看到它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它消极的一面。毫无疑问,这种随机应变本质上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引导,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性格上的一大弱点。
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过星星这样顶嘴了,所以,听到她这样顶一回,我心里感到非常欣慰。顶嘴是一种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价值的心理特征。根据我的理解,顶嘴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第一种顶嘴我称之为“叛逆顶嘴”,就是孩子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认为事情不能就由我们大人说了算,并不是只有我们大人的说法才是正确的,他们也有话要说。第二种顶嘴我称之为“逆反顶嘴”,这种顶嘴最明显的特征任性和无理,但毫无疑问,它反映的依然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顶嘴,我觉得在家教中,应该大力鼓励“叛逆顶嘴”,而适当抑制“逆反顶嘴”;之所以只是“适当抑制”,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本质上说,顶嘴体现了一种反抗精神,所以它是民主的和自由的,这种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追求的核心理想,我们怎么会忍心将它扼杀呢我最担心的情况是,由于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缺乏艺术,很可能造成为了泼水同时也将孩子泼出去的结局,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我对“逆反顶嘴”历来都是比较好感的。特别是不习惯于顶嘴的孩子,有这么一点苗头绝对是好事。
有一天吃晚饭后,我到卧室准备继续画一个标徽征稿,发现桌子上用塑料袋套着的圆规被人打开了。桌子上只有一个圆规,装圆规的塑料套却不见了,我猜可能是星星拿去耍去了。
“是不是你拿了我的圆规,”我来到客厅去,大声地问星星,“你把装圆规的塑料套子放到哪里去了哎?”
星星看着我,有些胆怯地摇摇头。我不相信星星没有拿圆规套子,就用手指着星星的鼻子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