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宗羲这一走,京城内关于儒、法、杂家学说的争论算是暂时平息了下来,顽固保守派以为他们取得了胜利,顿觉扬眉吐气了不少,而黄尊素被派往湘西那个穷山恶水,更是令那些被黄尊素狠狠的骂过人心里大大的舒畅,认为皇上还是圣明的,更加加强了他们维护礼法纲常的决心,而魏学廉等人也相继被遣往外地为官,凡是站在黄宗羲这边的读书人,有功名的够得上做官的都被吏部遣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全都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顽固保守派了,这些呆子中能有几个眼光长远的,朱影龙有心挑起他们之间的争斗,其实就是为了看清楚这人的面目,然后再把符合自己要求的种子散出去,一来是让他们在地方上建功立业,而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人,虽然把这些保守顽固派留在京城老是跟自己唱反调不是一件好事,但最起码这些人在眼皮子底下好看管,还有他们多聒噪一下,也能提醒自己,不能步子迈的太快,大跃进的后果不仅仅是葬送了自己,也又可能葬送了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不过朱影龙已经命令田淑兰悄悄的运作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时代没有出现的新鲜事物——报纸,有了报纸,就有了一个让顽固、求变两派打仗的场所,至少让他们分出一半的精力在报纸上打口水仗,省的都集中在自己耳边聒噪。通过培养一只“喉舌”替自己呐喊,替自己即将发动地风雨助威,士人一项瞧不起商人,这件事要是由商人去运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黄宗羲取道江西拜会了江西学政倪元潞之后由武胜关进入湖广,快马疾驰了五天才到达汉口,然后渡江进入了武昌,这才见到了愁容满面的湖广总督熊廷弼。
半个多月的赶路,尤其是在马背之上颠簸,马术不怎么样的黄宗羲颠的五脏六腑都快要倒出来了。他不过一介文弱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若不是仗着身体年轻,还不等到走马上任,恐怕就要累倒在途中了。
全歼了李琪、李朝钦率领的九万大军后,熊廷弼故意的放走了李琪和李朝钦,李琪是上次兵变地主角,而李朝钦除了拍马匹之外就是一个草包,若是抓住两人的话。估计都难逃一死,倒不是他慈悲心肠或有什么异心,主要是他看得出李朝钦和李琪之间有矛盾,此次兵败之后。李琪必然要推卸责任,那么最好的人选就是李琪了,杀李琪而放李朝钦,不得于帮了李朝钦吗。杀李朝钦,放李琪,魏忠贤定然饶不了李琪。说不定李琪一到南京就下大牢了。两个都杀了。就看不到南京自己内斗了,虽然熊廷弼不愿意涉及政治。但不得已,他要从全盘考虑,权衡利益得失,最后做出了故意放开了一个口子让李琪带着一干庸将和李朝钦逃出生天,有的时候放几个人回去比全歼的效果更好,李朝钦孤身一人,李琪再不济身边还有些亲信将领,李朝钦如果目光长远一点,就应该与李琪同舟共济,把战败的责任一起抗下来,如果他推卸责任的话,那阉党必然与李琪这些军中将领离心离德,李琪投靠魏忠贤是为了富贵荣华,可连性命都快没了,要富贵荣华又有何用,李琪能坐上京营提督这个为止,这一点若是看不出,那他就算倒霉了,魏忠贤杀他,对己方亦有好处,必将加重了原来江南几省迫于魏忠贤淫威下的文臣武将们认清楚事实,魏忠贤的儿朝廷不是他们效忠的对象,战争不过是政治地延续,还是皇上说的好,对内对外应该用不同的策略,逼得他一个统兵的大将也不得不钻研起阴谋阳谋起来。
熊廷弼当然时候就给朱影龙上道折子,细细地解释一下自己的想 法,防小人不防君子,眼下他们父子都手握大军,女儿还是贵妃的身 份,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自己这个外戚呢,熊廷弼没有弄权之心,他与朱影龙早有约定,打下湖广之后就回京,主持京营的训练工作。但那些御史言官们呢,还有那些妒忌地文臣武将呢?那些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儒官们会放过他一星半点的错误吗?
李琪、李朝钦谁死谁活,或者都死都对于现在地熊廷弼没有任何地影响,但左良玉地一份战报却让坐镇武昌的熊廷弼眉毛全都揪了起来。
左良玉奇袭岳州后,论功后被熊廷弼提拔为参将,这样一来,他与那郑南生合兵一处,就有资格做主将了,不然他一个游击怎么可以去指挥一个参将?
他接到熊廷弼地命令后,一路向南,施州卫不战而降,后又接到熊廷弼的军令让他绕过永顺宣慰司和保靖宣慰司,攻打辰州府,但不许对境内的苗人城镇动用武力,一切等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前往辰州处理对湘西苗疆的收服工作,左良玉虽然对熊廷弼的军令不以为然,倒是郑南生熟悉苗人情况,极力劝他不要乱动刀兵,苗人向来团结,不然早就被朝廷剿灭了,虽然手中有数万大军,也不一定是愤怒起来苗人的对手,左良玉自然不信,若是郑南生不去劝他,有熊廷弼的军令在,他自然不会傻到无违抗军令,可郑南生把苗人说的那么厉害,左良玉心高气傲,当然不相信,正好一件事撞了上来,左良玉派出的一队大约三十多人的斥候兵,是去处探查地形的,去了一天一夜都没有回来,偏偏这队斥候兵去的是苗疆边墙一带苗人居住区域。
明朝在镇压湖湘 边苗民大起义之后,特设三藩总督,开府 州 (今怀化市芷江县)。由张岳任总督镇
。 清溪、五寨、永安、石羊、铜信、小坡、冰塘拗、水田营及镇溪所,几十有三哨。每哨以士兵 蛮及募打手等数百人成之。”同时,设参将两员,一驻麻阳,一驻铜仁。两年后,麻阳参将移驻五寨司城(即今凤凰县治)。明初所设辰沉兵备道一员,仍驻 州。
除了14哨、2、1所处,还有两营 。 。 里”(今花垣县地)“生苗”。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 入”“凡生苗轶入府县城或屯堡。擒送帐下。把缚虏囚。置高竿。集健卒乱箭射杀之。复剖裂肢体。烹啖诸将士。罪轻者裁去耳鼻使去。”等一系列的防苗压苗措施。
从以上各营哨的分布形势看,其始初地建筑构想和战略考虑,是以三藩总督和辰 道驻地 州府城,及参将驻地麻阳县城(后移五寨司 城),作为对湘 边“苗疆”和“生苗”军事行动的指挥协调中心和后方依托。并依此将营哨明显的分成二线:一线是西起铜仁、凤凰交界的王会营,南下经小坡、铜信、冰塘坳,往东为水田营、五寨司。再至石羊、龙首、拱辰等营哨,可称后防线;另一线,西起凤凰营,向东南经永宁、永安。又北向经盛华、箭塘,再往东而北,至清溪、洞口、竿 子、强虎、乾州各营哨,达镇溪所。这是前沿线。紧贴“生苗”区的沿边。各营哨均常年驻军屯粮,对湘 边“苗疆”和腊尔山“生苗”形成一种军事封锁态势。
边墙驻军平均下来五千到七千人的规模,到左良玉大军到达之时。凤凰营兵力最多大约有一千五百人规模。其余三营还有哨所加起来也就三五千人。明万历四十三年,明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采纳湖广参政蔡复一的献策,拨“帑金”四万多两,修筑了一条从铜仁滑石亭子关到湖南保靖喜鹊营的“边墙”(今南 》+ + 营”,廖家桥设“后营”,对新寨苗王辖区地苗族进行军事封锁和力量瓦解,十多年过去了,朝廷吏治败坏,各地官僚腐败,去年魏忠贤逼宫立储兵变以来,这里就更加成了三不管的地带,当地的官府就与苗人中领主(土司)勾结,盘剥普通苗众,同时又把罪行都推到当地的汉人和官府身上,更加加深了这里的民族矛盾,加上汉民族一直惯行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对苗族百姓更是苛捐杂税,凡有反抗,则发兵剿灭,明自立国以来,死在汉人刀下的苗人不下数百万,可谓是血债累累。
左良玉也秉承汉人的一贯想法,发现自己的斥候小队不见了,当即派人询问附近各洞苗人土司,苗人一贯仇视汉人,就是有跟汉人勾结 地,左良玉不过是个路过的将军,又有谁把他放在眼里呢,派出去的信使者,无一不是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左良玉大怒,自己可是礼数都到 了,如果不是军令在身,他早就发兵自己去找人了,当即令曹虎率了五千大军扫平了几个洞寨,并且找到了自己斥候小队地大部分尸体,尸体上的致命伤痕更加证明是苗人干的,左良玉更是火起,这三十个人他可是亲自嘱咐过的,自己地兵他还是相信的,不得做出对苗人伤害的事情呢,而且左良玉军纪也非常地严格,他相信自己手下地兵不会把自己地话当耳边风,所以他认为是苗人故意挑衅杀害朝廷士兵,命找到尸体地点的土司交出凶手,否则血洗苗寨。
左良玉地做法也并无多大的过错,就是手段稍微激烈了些,不过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人利用了,在他抓了那些土司苗人的第二天,新寨的吴黑苗又在新寨称“王”,发出“驱逐客民(主要是指汉人的称谓),还我土地”的轰轰烈烈的苗民大起义,起义军很快就占据了苗疆边墙,驻扎在凤凰营的麻阳参将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自己的出路就被人在梦中砍了脑袋,另外一头铜仁参将也成了起义军的俘虏,在吴黑苗的号召 下,一下子湘西生苗纷纷响应,就连归顺朝廷生活多年的苗民也民心浮动,吴黑苗更是提出了“苗人不打苗人”的口号,起义军在三天之内迅速壮大,号称“十万大军”,而起义的导火索就是左良玉贸然扫荡了几个苗寨,并且抓了他们的土司和苗人百姓,以此为由头,打出救出被汉人无辜抓走的同胞,吴黑苗才召集了湘西苗族数十洞的土司,决定起 义。
左良玉这才想起军令让他不能激怒苗人,现在人都抓了,放回去也于事无补,连忙写了军报快马送到武昌,请熊廷弼定夺。
熊廷弼看了左良玉的军报之后,也是大惊失色,左良玉的做法虽然有点过激了,但这也都是军中以前一贯的做法,不能说他做错了,左良玉并没有为难那些土司苗民,只是管他们要凶手,这本无可厚非,但就此激起了苗疆兵变似乎有些夸张了,不等事情有个结果就起兵,若是左良玉还是以前那种作风,恐怕那些土司苗民早已成了刀下之魂了,幸好皇上提醒的对,左良玉也没有直接杀了那些人,这分明是有预谋的叛 乱,这无疑给自己收复湖广一地加了许多变数。
没多久,自己帐下亲兵前来禀告,朝廷派出全权处理湘西苗疆事务的钦差大臣黄宗羲到了,这也是大明朝官职最小的钦差了,从五品的辰州道监察御史加湘西苗务大臣,前面是朝廷加设的,后面的是朱影龙自己给想出来的,朝廷自从有了个江防大臣,现在又多了个苗务大臣,虽然言官颇有微词,但这是皇帝的意思,他们纵有天大的不满,也无话可说,尤其现在的朱影龙更是父凭子贵,罩着一层真命天子的光环!
正文 第十四卷:风卷残云之第九章:少数民族政策(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39 本章字数:3018
宗羲一路过来车马劳顿,人早已疲惫不堪,正想休息 再去总督衙门去见熊廷弼,却不想熊廷弼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见他了。
熊廷弼正一筹莫展,虽说他手握大军,强行镇压也没有多大困难,只不过可能要多废一些时日,而且他不清楚皇上究竟有什么意图,如果出兵镇压的话,如果与皇上本意背道而驰的话,岂不办了一件错事,因此一听到属下禀告黄宗羲已到武昌,立刻就让帐下亲兵去请人来他的总督府了。
黄宗羲刚到官驿,茶水还没喝上一口,虽说不是第一次坐船渡江,但脑子里还有些晕乎乎的,屁股还没坐热的工夫,就接到了熊廷弼的驾帖,请他到总督府一趟。
黄宗羲寻模着走路和骑马都不行了,还好,能坐轿,于是劳烦驿丞给他雇了顶软轿,驿丞不过九品芝麻大的官,黄宗羲本身就高他好几 级,一到武昌,总督大人就派人亲自来请,那还得了,麻利的给上街雇了一顶软轿,恭敬的送黄宗羲上了轿,急匆匆的赶往总督府衙门。
见到黄宗羲,熊廷弼紧蹙的眉毛稍微舒展不少,被阉党迫害过的大臣之后中,就属史可法和黄宗羲两人他是最为看中的,认为两人必将大有前途,熊廷弼虽与黄尊素交情不算太深厚,但都是当今皇上潜邸里的人,黄宗羲见到熊廷弼都是唤上一声“熊伯伯”的。
黄宗羲混迹官场也有些时日,并非那种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了,尤其是察言观色这种做官必备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见到熊廷 弼,他就观察到了这位湖广总督眉角笑容背后似乎隐藏着深深的担忧,联想到他一到武昌。就被急召过来,恐怕是与自己此行有关,黄宗羲不禁心中一突,一股不祥的预感涌向心头。
官场些许礼节之后,熊廷弼直截了当地将左良玉的战报递给了黄宗羲,他是苗务大臣,现在苗民起义造反,自然是他应该管的事情。
黄宗羲只浏览了一遍,就觉得浑身上下透心的冰凉,想不到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剧变。一时之间,揣着皇上秘密锦囊,怀着雄心壮志来的黄宗羲乱了方寸,什么疲劳都已经忘到脑后了。
“发生这样的巨变,本督也有责任。”熊廷弼颇为后悔道,虽然苗人起义早有预谋,但是如果不是自己派了左良玉率领西路大军,本来是想锉磨他一下的,却想不到皇上想到了前面,命令大军不得对苗人采取过激的举动。正是由于这道圣旨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吴黑苗地率领起义的大军虽然与左良玉在对峙,因为被左良玉抓去的几个土司和苗民还没有遇害。所以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还保持一定的克制。
黄宗羲冷静下来道:“熊伯伯,宗羲是辰州监察御史又是苗务大 臣,所以宗羲想明天就启程与左良玉将会汇合。”
“你此去将如何处置?”熊廷弼询问道。
“皇上给我三条朝廷对少数民族新的政策。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大明的百姓子民。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包括教育、科举等等。第三,各民族都必须履行朝廷规定相应的赋税和兵役。凭借这三条。应该可以劝说那吴黑苗放下刀枪,接受朝廷的统治。”黄尊素虽然是这么说,但心里也没底。
熊廷弼听了之后,沉默了许久,这三条不是不好,但如果这个吴黑苗没有起事,或许抛出这三条,还有成功的希望,但现在形式不同了,吴黑苗既然起兵了,那他绝对不会屈居与人下了,而皇上提出地这三 条,估计朝廷中同意的大臣也屈指可数,苗人历来被汉人视为蛮夷,试问等级观念至深的儒家士大夫们怎么会容忍自己跟一个蛮夷总族平等 呢,当初若不是朝中大臣被魏忠贤裹挟一空,皇上乾纲独断之下,才与后金议
现在那份议和书还为天下的士大夫们诟病呢,只是碍 签订,无人出来反对罢了,如果再搞出一个各民族平等地国策来,那将掀起多大的风雨,难以想象,熊廷弼眉头蹙的更紧了。
黄宗羲在朱影龙的影响之下,对封建等级观念地看法不是很重,尤其他本身就有着平等的思想,所以他对于朱影龙提出“各民族平等”这个概念非常的赞同,正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