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十岁撞大运-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知肚明。这三人介绍时,也不时地怒骂厂领导的贪得无厌,喟叹国家和银行白白投进了巨额资金,最后硬是搞的连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

  

看来锦口的企业和龙城的没两样,蛀虫、老鼠太多!方明觉得还是前天齐宇和他在车上分析国有企业时说的对,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其根本问题不是贪得无厌的原因,是因为从开始就没有打好基础,马列设想的公有制在施行的时候就种下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把社会主义经济想的简单了,认为只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人民便能当家作主,便能行使主人翁的权力把企业经营好,只要公有就万事大吉了。可事实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很不完善、很不科学,而且思想僵化认死理,在实践中缺乏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发现问题又缺乏足够的改革勇气!

  

齐宇讲,无论是前苏、东欧和中国,一上来都犯了在既缺乏经验又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还不清晰的时候,在未先完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状况下,在缺乏对公有经济科学有效的监管和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就跨越发展阶段搞起大而全的公有制。结果是公是全公了,可主人却搞不清是谁,工人阶级未能真正当家作主,吃公、喝公、捞公成为心安理得的行为,提供了滋生腐败的土壤,松动、毁坏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齐宇还打了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说全民所有,哪还不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也归大家所有,谁都可以有权利呼吸它,但谁都可能去污染它。你不能过问他人今天吸进了多少空气,也不能干涉他家今天烟囱冒出多少黑烟,因为这属于千千万万大家共有,谁都不管,凭啥你来管?更有甚者,为了个人或局部的经济利益大肆地去污染,毫不理会他人死活,这种恶劣行径只有太严重、太过分、太显眼的,才受到处罚、限制、取缔。

  

公有经济也同样,都是全民的,肺活量大的就要多吸几口,谁的肺活量大?当然是管理公有经济的人比不管理的要大,人家有权有势,当然要多吸。有的不仅要自己多吸,还卑鄙地霸到自家,连家人也要多吸,更卑鄙的不单是多吸多占,还要污染破坏它。

  

方明才不管他是谁多吸谁少吸,只要足够他吸,足够他的家人和他的女人们多吸就行。趁此时正好能收购就收购,以更进一步发展壮大他的个人产业,享受到更多常人无法享受的东西。至于厂里的设备存在的问题,他也不担心,他有技术专家对设备做的技术鉴定报告,不怕厂子在设备上和他们打马虎,现在就等小娄和老周明天带人来商量如何与他们谈判了。
第一二二章 傻人傻福(下集)
    第二天上午九点,方明和小娄、老周他们在宾馆会面了,人家比他还早到半小时。他一夜欢娱,早上又起得早,吃罢早饭困倦的又迷糊了一会儿。

  

方明向小娄和老周讲了昨天听到的一些内情,到十点多,小娄他们一行离开宾馆如约前去锦口市政府。方明没去,市政府不知他也到了,这时还不是他出面的时候。

  

中午市长亲自出面宴请了小娄他们,下午安排其他领导带他们参观玻璃厂。方明坐老周的车也去参观了,他没有表明身份,人家也不会注意他这其貌不扬的随员,都是把小娄和老周视为上宾招呼着。他已与属下定了默契,不用他们管他,他悠闲地与几个技术人员走在一起,听他们讲解和介绍。

  

玻璃厂占地面积真够大的,是他们公司的十倍还有余,位置也很好,位于市区内环。这是个老厂子,当时建的时候是在市外紧贴着市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这里周围已成市区繁华地带。厂子四面都挨着市区的街道,其中有三条街已算市里主街道,比较繁华,厂子早已将临街地皮陆续出售搞了商业开发。厂门这边的街道有一公里多长,可不太宽,街对面也是两个工厂,来来往往多是这三个厂子的上下班工人,过了上下班时间,这条街就变的冷清了,三个厂子暂时都嫌开发价值不大,街道两旁仍是厂院的围墙和挺密的两排高大粗壮杨树。

  

他们的房产开发技术人员上次来考察,挺看好这一片,这条街现在是冷清,可如果他们率先开发,另两个厂子必然也要跟着开发,全部开发后肯定会变的繁华。方明看后也赞成他们说的,尤其厂区的部局在这里正好有商住开发的优势。厂门原本不在这儿开的,这应是厂子的后区,前面和两侧搞了开发才在原来后大门的基础上重搞了一个厂门,进了厂门是一大片空地,很适合商住一体开发。

  

进到厂区,还是过去那种老套部局,分为生产区,后勤办公区,还有职工生活区。他们先参观了生产车间,这里极冷清,因产品积压挺多,春节放假就一直没开工。到这里主要是看设备,方明不懂技术,很多时候是装着认真的样子听技术员跟他“胡讲”。

  

转到办公区,六层高的办公楼包括楼前楼后都修建的很漂亮,他们介绍这楼建的还不到五年。老周靠近方明向他低声感叹,感叹穷讲究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到处是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从政府到厂矿,连有些乡村也都在搞,没钱借上、赊上甚至骗上去搞。像这企业,生存还成问题,可搞面子工程半点不含糊。

  

方明等他感叹完,嘿嘿笑说恐怕还是因为搞工程有油水可捞嘛!老周当然认可。

  

办公楼里装潢的跟星级宾馆似的,这里比起生产车间就热闹了许多,看走廊两边的门大多都透出光亮,能听到稍近处的门里传出欢快的说笑声,还能看到一些衣着艳光的男士和花枝招展的女士出来进去。厂长办公室在三楼东侧,把向阳面占了有七八间,布置的非常气派。如果仅看这里,谁都不会相信这是个濒临倒闭的厂子,倒像是财大气粗的大企业。

  

办公楼后边是三栋五层高的宿舍楼,还有职工食堂、职工礼堂,车库、材料库、产品库等等。生活区那边小一点,仅有几栋家属楼。

  

参观完厂子便由厂领导安排宴席,是到外面的大酒店,方明半路溜下车,自己打车回到了美容厅。

  

这天正好是周五,大妞和二妞从学校接回来了,几个月没见,两个漂亮女孩都长高了。她们也知道方明对她们家的恩情,她们的妈妈和姨姨又常把他的恩情挂到嘴边,见了方明觉得很亲切,开始稍有点拘谨,过了一会儿就伯伯长伯伯短叫的很亲热,方明看着她们活泼可爱的样子又宽心又喜爱。

  

大妞和二妞回来,方明晚上就不能住这了,吃罢饭和灵儿约好明天带她们出去玩,就回到宾馆。丹儿肯定要跟着,方明也早给她和梅梅在隔壁订好了豪华套房,因为他要跟小娄和老周谈厂子的事,让她俩直接到自己的房子先疯去。

  

小娄和老周也是第一次看这个厂子,觉得很满意,收购过来很有发展前途。他们根据技术员的意见,研究后定下不管锦口市开价多少,还价的底价是一亿元人民币,超了就不要。先由小娄他们出面谈,谈的差不多时方明出面拍板。

  

这项收购计划对锦口市也是件大事,很重视,星期天照常安排相关人员跟他们谈。有小娄在方明很放心,他依诺带着她们出去玩。可星期天正是店里业务忙的时候,灵儿和丹儿总得留一个在,方明一说留丹儿时,她马上就噘了嘴。灵儿要让给丹儿,方明最后决定两天都出去玩,今天先是灵儿,明天是丹儿,丹儿这才喜笑颜开。

  

今天是给她们买东西,大妞、二妞感到非常快乐,大妞缠着梅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二妞缠着方明和灵儿,还常在中间让他们一人一只手领着,高兴地一直都是蹦蹦跳跳的。他们三人走在一块,谁都会错认是一家三口,方明虽不英俊但也不能算难看,可灵儿和二妞就不同了,一个是丰姿绰约的美艳少妇,一个是天真可爱的漂亮小姑娘,回头率极高,多数人露出羡慕的眼光。这让灵儿脸上的喜色浓的要溢出来,不时地送给方明温柔深情的笑容和眼神,方明感到开心快乐,花起钱也特别大方。

  

中午把买的东西先送回,又拉上丹儿一块找了个好饭店美餐一顿。坐的时候二妞还非要挨着方明坐,跟他好的就像女儿对父亲那样。

  

方明看着二妞眼神中的依恋神色,想到那会儿有次给她试衣时,灵儿说不太好看,那个售货员想卖出她的衣服,不知情地说道:“多好看的衣服啊!这女孩穿上更漂亮了,不信让他爸爸说好不好?”

  

她当然是指方明,弄的灵儿俏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可心里却甜甜的,柔情似水看着方明,让他拿主意。二妞聪慧乖巧,既不叫爸爸,也不称伯伯,欢喜地对方明撒娇道:“是呀!快看好不好?好就给人家买嘛!”方明只能说好,这称了那售货员的意,可也称了灵儿和二妞的心。

  

想到这儿,方明兴奋地脱口对灵儿说:“灵儿,我越看大妞和二妞越觉得喜欢,干脆我认她俩干女儿吧,行吗?”

  

灵儿激动地怕听错痴住了,丹儿嘴快,马上兴奋地嚷着赞同。

  

灵儿醒悟过来急道:“行!好呀!你认她们干女儿,是她俩的福啊!”她又赶紧问两个女儿,大妞喜欢地羞羞答答说同意,二妞乐的蹦跳起来说好!她们马上改口叫“干爸!”

  

方明多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儿,高兴地连声答应,一顿便宴成了认亲的喜宴,他们的关系一下子觉得更深一层,亲的真成了一家人。

  

方明这两天和灵儿姐妹热乎的心里美滋滋,可小娄他们那边的进展不太理想。

  

锦口这方是以评估书为依据要价,但他们也不敢实打实按评估的要,这价没人会买他的,最初是比评估的价格优惠五千多万,要按二亿五千万卖给他们。小娄拿出专家技术鉴定书,指出他们设备的评估价评高了,细算多评出五千多万元,而且很多设备对方明他们而言是堆废渣。这情况市里领导也心知肚明,便乖乖地又核减下五千多万,剩余不足二个亿。

  

可这还比方明他们的底价多了近一亿元,小娄最后使出杀手锏,先让技术员介绍他们改造这个厂所需资金,改造后的前景。

  

事实上,这些不介绍锦口这方也清楚,他们早就考察过了,知道这是前景极好的项目,改造后每年的税收就有二千多万,没几年就收回了损失。可他们自己想改造却没资金,银行绝对不会再贷他们一分钱的,更没技术,这种技术专利孔斌不会轻易提供的。

  

如果不卖,这厂子只剩倒闭一途,破产更是血本无归,还有三千名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更是麻烦事,最后锦口这方咬咬牙说按一亿五成交。

  

还没有达到目的,小娄先撇开价格谈到职工的问题上,他提出若买下这工厂,原有职工一个不要。这又给锦口这方出了个大难题,最后迫不得已说只要接收一半职工,就再降二千万元,接收全部职工就降五千万。他们也考虑,若辞退三千名职工,补贴差不多也得五千万。这样就快达到目的了,可小娄却提出按这价最多接收一半工人,锦口这方觉得不行,到第二天的下午僵持住了,他们说要向市委汇报,让市委最后决定。小娄也说他们方董明天要来,让最高层做最后的决定吧。

  

第二天锦口得知方明到了,这次是市委书记亲自出面宴请方明,这么高的规格,除了这是个大项目,还因为方明有副市级的官衔在身。席上杯盏交错,气氛融融,可谁都不提实质性的问题,只是官场上的套话你来我往,都好似相识已久的老朋友多年后重逢,显得很亲热。

  

宴请罢,市委书记邀方明下午坐坐,这一坐不打紧,傻乎乎的方明竟以五千万的价格把这厂子拿到手,虽然条件是接收全部在职职工,但也算理想满意地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标。
第一二三章 心生胆寒(上集)
    锦口的市委书记姓米,这个姓少见很好记,看模样年龄接近六十岁。米书记来锦口当市长到当市委书记够十几个年头,在锦口根深叶茂,说话一言九鼎。

  

但方明看米书记这年龄,恐怕也干不了多长时间了,米书记邀他私谈,估计是索要好处。

  

他在未谈判前就想过这问题,仅他所知,现在国企无论是整体出售,还是股份制改造或者是租赁,正是官员们大捞特捞的最佳机会,而且还是“理直气壮”地捞。尤其是整体出售,这售价因企业自身状况和当地发展所需,随意性特别大。

  

这当然不能指现在的凤城,凤城现在对几个国企也进行整体出售,可在准备出售前就对企业的财产和账务进行清点封存,这过程至始至终都有职工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有人想在卖之前大捞一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不仅不可能大捞,还设专门机构对企业过去的账务进行清理,恐怕连以前捞的也要吐出来。在出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公开拍卖形式,个别企业情况特殊,无法公开拍卖时,也要从群众监督组织中的众多备选人员中抽出适当人选,专门组成一个临时的监督组织,专对此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并负责对外发布相关具体操作的信息。这种非常透明又很规范的操作过程,个人是很难搞鬼的。

  

他们这次与锦口做的仍是那种稀里糊涂的买卖,在谈判期间就有个别管事的领导在私底下向小娄透出口风,想从中搞些私人交易,小娄在方明的授意下婉转拒绝。而且方明从那三个老乡那里得到反馈,现在厂领导已开始往外转移东西,但这些方明管不着也无所谓,只要厂子转移不走就行。

  

方明深知在这次收购中大可以与他们玩猫腻,玩玩猫腻少个几千万很容易,但他左思右想觉得不能这样做,在这个收购计划中这种搞法风险很大,说不定到时有人怀疑要举报,也说不定那天上边来个专项检查,如果搞了,肯定心虚理亏,调查起来难免露馅遭殃。虽说这社会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这人的胆子的确不大,“撑死”的事不太敢做,又已有了上亿资产,不用担心会“饿死”,没必要去担风险。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受这次凤城反腐狂潮的影响,他也算间接经历了,一个个他熟悉或认识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这次都无一漏网栽进去了,别说他觉得胆寒,连省委王书记都觉得胆寒。

  

方明前些天到省里开会,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特意去省委拜见了王书记。王书记不接受那套房,令他心里忐忑不安,一直疑心是不是自己啥地方做错了,王书记对他不满才不接受的,想见了面探探实底。

  

谈到房子的事时,王书记感叹道:“现在我没出事真是万幸啊!若不是老苟早死一步,我今天就不可能仍是这身份坐在这儿,你想看我恐怕得到监牢去看了,凤城的风暴令人心生胆寒啊!实际上,我从到了省里就严格控制自己不能再有一丝贪念,如果再稍对自己姑息迁就,今天收你一套房,明天肯定会收别人一栋楼,贪心照样改不了,翻船的可能就会增大,人不吸取教训不行啊!这不?刚有个省领导又落马了,事因很简单,他过去的一个下属事发怕被判了死刑,为立功检举了他。现在这种事多了,好比一根线上串了无数蚂蚱,有一个出事就会牵出一串,你预先根本不知哪个蚂蚱会出事,最好的防范就是及早扯断那根线。我若能平平安安走到退休,就是我最大的利益,其他诱惑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