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绪中华-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7月初时,位于北京城东的证券市场在经过两个月的营业后,总市值已经超过了三亿五千万银元,在市的九十余家企业企业都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效果,由于我暂时还没有放开的缘故,皇室作为大股东的东亚股份公司并没有进入这个市场,而一直肩负着经济政策制定任务的皇储溥夏也获得了一个依照目前规定列入法律的禁令:就是皇族子弟,和政府官员不得以任何方式炒股,以防****。
    虽然这条禁令遭遇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在清政部搜集了几个京官以家人名义介入证券市场证据报到我这里,并都对这些人进行了降等三级的处理,并勒令退出股市后,就很少再有反对声音了。
    证券市场的出现,也标志着北京在经过几十年的扩大后的城市格局的基本奠定,随着数十条新马路的出现,紫禁城以北的内城区域,基本都是军方各部门的办公区域,除了总参谋部因为它的特殊性安排在城西之外,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都设在了内城北部。
    而内阁处理内政事务的各部门,包括国会,都设置在城南的天坛以南的区域。东西两面,西面主要功能定位于一些市政部门,包括顺天府衙门,顺天府法院,自来水厂,电厂等城市生活方面的部门。城东则设计为金融和经济中心,帝国的中央银行,户部的国库等重要经济部门都设置在了这里。
    在夏季来临之前,我也慰问了遍布全城的几个工地,很显然,一个新的城市格局,已经基本奠定。而由于北京城里几乎都是一个大工地的缘故,这种视察几乎成了我这段时间除了军政事务之外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7月25日,约定的每日停战日。这对于交战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契机。
    正文 第三四五章 … 国际新秩序
     更新时间:2009…4…3 16:17:44 本章字数:6132
    这正是一年里最热的季节,哪里都不太适合剧烈的运动,甚至是作战。好在帝国目前涉入战场的地区也就是中东那一片还有数个师需要与英国人对峙,其余的地方都处在肃清治安的阶段,陆军部也征发了部分从日本等藩属国贡献来的治安军来负责新国土的治安维持工作,这些人需要的饷银少,工作还格外的认真负责,有些中国治安部队不忍心干的事情,他们干起来越发的带劲,甚至有些残酷的意味。这也引起了部分当地居民的不满,陆军部和刑部又联合发了文下来,递解了几个闹的太过的回了本国了事,才算堪堪的平息了事情。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两教工作就这么的在当地开了花,这些年在帝国西部和南部的用兵,所取得的新增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有十余万帝国本土派出的两教人员被分配到了各级的工作岗位上去,如今走在暹罗一些不是那么偏僻的城镇里,已经能听到当地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下,用汉语念起“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了。
    借着教皇陛下的恩泽,全世界除了俄罗斯的内战因为有一方是蔑视一切神祗的存在的缘故还在继续着,其他地方的军人们都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拖运同袍尸体回来,自己洗澡写信,擦枪擦炮,感受到什么危机的,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战壕挖得更深些。或者是趁机多储备两天的炮弹用量之类。
    今年的外交界也格外的热闹,美国人的身影越发频繁的在欧洲出现,与教廷的人一道,向着各方去推销着和平,并且受到了几个主要大帝国的欢迎。
    也许是因为战局不利因素的影响,英国首次表现出超越德国的对和平的热心。一改上一次似乎是不情不愿的扯进和平的模样,首先做出姿态,宣布英国正在拟定一个和平计划,第一期的表现就是将从法国撤回他们的远征军,并且推出了一个撤军计划表来,按照这个计划表,英国将以第一个月撤回10万人,其后每个月递减的速度,在一年之内撤回他部署在法国境内的数十万远征军。
    这个计划极其的富有诚意,英国人同时也发出了属于他们自己地和平呼吁。伦敦强烈的吁请交战各方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展开有关停止目前所有战场地和平谈判,以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并且他们也宣布他们已经开始了这种探索——在中东,英国已经正式向中德阿土四方发出谈判请求。希望各方停止前进的脚步,把和平的安宁继续留在圣城耶路撒冷,为了表示大英帝国的诚意,大英帝国决定放弃他们在中东的既得利益,撤回埃及国内。
    “我想我们可以给他们留出一个体面的结束战争的途径。我们也有能力这么做,他们所要的,也正是这个。”尊贵地威谦二世在给我的私人电报中这样表达他的观点。从他的个人情感而言,我理解他的想法。他并没有将英国彻底打垮的念头或者计划。我回复他的时候,也顺便提到了他上次要我帮忙的有关俄罗斯伊丽莎白皇后的事情的进展情况。我的情报人员在莫斯科与皇后殿下进行了接触并转述了威谦陛下的善意,但是骄傲的伊丽莎白皇后显然并不领情,她坚持认为他的丈夫将带领他的臣民一起击败愚蠢的叛逆分子,并且重新将他的国家带领到世界顶尖级国家的行列。
    德皇得知消息后将会作何感想我也不知道,他也许是想让年轻时代的恋人产生出些许的后悔感来慰籍自己年轻时代的那种遗憾。也许是想诚心的去帮助一下年轻时的友人,谁知道呢?他或许已经老了,老得有些走回到天真,他的很多想法已经脱离了政治的允许范畴,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即便他很想放英国人一马,但是他的国家他的军队愿意吗?或者他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他考虑过,但是从他最近越来越多的呆在斯图加特的行宫而不是柏林就能够看得出来,答案也许是后者。
    不管怎么样,他对于英国集团的判断还是正确的,英国人也许要的当真是一个体面的台阶下而已。最开始时的协约国主体的另外两个一个已经被战争弄到了内战的境地中去,另一个已经半片国土沦陷,政府流亡,巴黎随时有可能成为德国人新的边境城市,基本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大英帝国本身也已经因为这场战争而损失了太多的东西,亚洲地区的利益基本已经丧失,即便印度现在仍然在握,但是天知道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非洲的殖民地方面美国已经显露出了非凡的兴趣,特别是南部非洲部分,那里丰富的钻石和黄金的贮藏很容易吸引那些暴发户们。在欧洲大英帝国极力防范了数个世纪之久的噩梦还是出现了——欧洲出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不列颠的安全体系已经崩溃。
    所以1914年下半年世界的主旋律就是和平,尽管各个零星战场的小规模战斗仍然在继续,但是始终都没有再出现如同德国人在五月发起的那种超集团军规模的大规模进攻战,中东方面的战局在边打边谈中实现了形式上的和平结束,帝国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在动用了飞机和坦克助阵的情况下,顺利的实现了战场上的突破,并以此为契机,与德国人取得了新形势下的默契,中德阿土联军接管约旦,英军撤回阿里什——埃拉特一线以西,只是艾拉特港交给联军方面管辖,这是与当初英方提出的和平方案不同的地方。
    战场级别的谈判基本受制于战略层面的谈判,美利坚合众国和教廷主导了现阶段的这场谈判,在1914年圣诞节来临之前,交战各国代表云集到了各方都认可的中立地点——瑞士的伯尔尼,举行本年度最重要的会议伯尔尼和会。
    会谈上倒没什么新鲜内容,说到底还是一个各方的赔偿,和利益分配的分赃大会,中国所处的亚洲也没有什么有力的竞争者敢于与中国竞争些什么。主办方之一的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国的情况类似,美洲已经无可争议的纳入在美利坚合众国的统治体系之下。所以争吵主要集中在欧洲和非洲,德国人坚持认为目前的停火线应当就是未来的边境线地重新划定的依据,并且协约国集团的武装力量应当重新被套上一个限制,特别是海军,德意志不能容忍任何海上地封锁。
    而协约国集团则没有明确提出他们的主要方案,只是根据德国人的条件逐条逐条的据理力争,很快德国人就明白了对手们在打什么主意,很显然英国人似乎在为自己和还有一些能力的法国去争取一些时间去完成新防线的构筑,和一些战争物资比如大型作战舰只等重要军事武器的建造。他们同时从秘密渠道得知了英国正在谋求从美国那里购买一些战列舰去重新构建皇家海军的活动。所以会谈在进行了一个多月以后,德国人给出了一个最后期限,也就是中国地农历新年1915年2月13日为最后通牒时间。如果英国再不接受全部条件的话,德国将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它。
    当然在这个冬天里,德国也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德皇威谦二世陛下宣布了一项新的法令,宣布德国进入新的立宪时代,皇帝陛下将不再负责军政外交事务,从而变得更像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德国的媒体对于原因并没有多说,只是说这是德国的一大进步。继东方地中国之后,德国也将跨入一个新时代云云。但是很显然,兴登堡将军鲁登道夫将军管理下的德意志军队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这对于英国来说更不是一个好消息,德国现在是处在一个军事集权统治下的高效率的军国主义国家,这样的组织形式加上他们庞大的实力,很容易就会让他们的敌人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德国人的条件实在过于苛刻了,按照他们的要求,法国将丧失三分之一的土地。这样的法国将很快沦为德国的附庸国,一个欧洲大陆上的恐怖国家即将形成,不列颠除非全面倒向德国,否则战争不可能结束。
    并且德国希望接管法国在非洲的全部利益,英国在南部非洲的全部,和在北部非洲除埃及之外的全部利益,这更加是不可容忍。正如英国代表在伯尔尼和会上愤慨的发言所说:“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敲诈,我很想请德国的绅士们用心去思考一下,如果你们要使用武装力量来实现这样的目的的话,德意志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是德国人显然并不给他们的面子,“强者为实现目的所花的代价尽管在弱者眼里看来很庞大,但是实际上我们对此并不在乎。”
    英国在最后通牒时间尚未抵达的时候,就已经放出风声来说他们要退出和会。这让教廷很不满意,教皇陛下发表声明斥责了德国人的贪得无厌和英国人的不知进退,并且向美国提出要求,希望美利坚合众国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促使最终和平条约的缔结。
    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按照目前双方各自的要求来看,很多事情根本是谈无可谈的,再说从深层次说,现在主政美国的并不是理想主义的威尔逊,而是秉承罗斯福主义的塔夫脱总统,实际上美国也并不希望战争立即结束,德国人的要求如果英国全部答应的话,那么美国再想谋取一些利益的时候,就必须面对一个狂热的德国,这是一件极其需要勇气的事情。
    所以在和会初期相对并不太出风头的美国和中国走到了一起,美国人希望中国出面一同对德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劝说,降低和平的条件,以给英国一个台阶下。当然,英国人那边也会得到一些默许,使得他们不太可能去答允德国人的条件,同时英国阵营中一些好消息也支持他们做出强硬的姿态,比如巴黎的新防线的构筑,法军在购买了新的美国枪支后完成重新武装,英美有关购买战列舰问题上的良性进展等等。
    帝国也通过中德之间的渠道,与德国目前的最高掌权人兴登堡将军进行了磋商。只是令我意外的是,德国军方也从来不认为这次和谈会达成什么实质效果。在他们看来,这次和会完全是给德皇一个面子和机会,所以他们才会开出一个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条款出来,为继续战争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德国军方仍然希望继续战争下去。
    这其实并不太出人意料,从开始到现在德国军队都是以掀翻英国为目标的,构建对德国有利的世界新秩序。皇帝陛下老念叨着什么不要跟英国闹僵了啊,留条路啊什么的,并不会成为军方制定作战计划的决定性意见。而在现在军方实际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之后,给皇帝留点面子参加和谈,当然要给自己留下余地,万一英国人什么都答应了怎么办?
    到目前为止,双方虽然已经死了不少人,但是他们仍然还有能力继续交战下去。所以过早的和谈并不能彻底实现和平,而且会成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地引子,这是有先例可循的。所以,美国人在找到我们之后,我也在考虑,到底怎样的情况才最符合帝国的利益?
    在我看来,德国现在已经不可能被削弱了,如果不是美国和中国这样级别的国家直接向他开战的话,英国和法国也不可能在近期能够给德国制造太大的麻烦。所以,从帝国目前已有利益来看,德国还不能太过被削弱,因为还需要一个可靠的国家来与美国之间求得一个合适的平衡机制。如果德国变成一个俄国那样的衰弱国家,那么中美两国直接对抗的发生将不会等待太久。
    而德国如果太过强大的话,中德国之间也迟早会有摩擦,届时地世界局势基本上掌握在中美德三家手中,太清晰的和平秩序将会让世界很容易划分出阵营来,就好像过去那样,如果英国与一个国家发生对抗,其他的国家很容易就能够决定自己的脚站到哪边去。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一个模糊的平衡机制才是最合理的。也是最符合帝国利益地。
    所以即管美国人也许还希望欧洲的大流血继续持续下去他们才好实现一些目的,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仍然希望战争在近期结束就好了,留下一个被严重削弱了的英国在欧洲给德国制造麻烦并不是一件坏事,尽管这很容易把英国推向美国,但是这也更容易让美国和德国之间产生不和,帝国就有在三国平衡中立足并且取利的余地。真要把英国灭了,那么德国和美国可能就很快会走向合流,届时的平衡体系中的主角就不可能是中华帝国了。
    无论英国人怎么认为,我们仍然做出了一个足以挽救他们的决定。帝国的除夕夜当天,也就是德国地最后通牒日期的前一天,中华帝国伯尔尼和会钦命全权代表,帝国外交部尚书伍廷芳子爵阁下在伯尔尼发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声明,声明提出了一个新的国际安全体系架构,并以此为由,呼吁英德双方再次之前的各方的谈判立场,重新考虑是否要抓住这项和平的机会。
    这个声明并没有直接对各方的谈判要求做出回应,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一个国际安全体系组织的设想,这是构建在儒家天下责任观和美国的理想主义的综合考虑基础上的一个常设国际安全组织。该组织目前暂定名为国际联盟,英文名字定义为“League Of Nations”也是我提出来的,只是机制详解上,提出了分大洲和大国建立一个国际安全理事会的分支机构,这才是目前和平会议所需要了解的重点。
    按照中国的方案,亚欧美三个大洲,为第一等大洲,各大洲出一个国家作为该大洲的第一等国家,这类国家按照现在格局有中美德三国,三国在安全理事会中享有10倍的票权,各大洲的次等国家可以有两个,亚洲目前由新蒙国和暹罗国出任,欧洲建议和奥匈帝国和英国,美洲由美国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