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京后的贺兰敏之也有许多话要和裴行俭说,这位让人尊敬的长者,可以说是除苏定方之外最让他敬佩和信任的人,许多想法他想和裴行俭交流。
在朝中地位得到巩固的裴行俭待贺兰敏之的态度依然如先前,在听到贺兰敏之来拜访时,亲自迎了出来。
“守约兄,我闲着无事,今日过来打扰你了,扰了你的清静,还请见谅!”看到裴行俭亲自出来迎接,贺兰敏之忙上前笑着行礼问候。
“敏之,在某面前这么客套做什么?快请屋里坐!”裴行俭上前执住贺兰敏之的手臂,笑着将他迎进了房,这亲密的举动让贺兰敏之心里感觉暖哄哄的。
“守约兄,我听说这段时间你的许多建议被太子采纳,陛下和皇后娘娘回京后也盛赞了,你真是恭喜你了,想必再过一些日子,朝廷就会宣布让你进政事堂了”。
贺兰敏之的话裴行俭似乎预判到了,他并没有表现的很惊异,只是笑着淡淡说道:“敏之,这事谁说了也不算,只有朝廷的诏令公布的时候,何人能列政事堂那才知晓!”
“此话不假,但我敢确定守约兄一定能位列政事堂!”贺兰敏之很肯定地说道,但说着又觉得这样说有点不恰当,当下再解释:“守约兄在安西做出的贡献是没人能及的,如今陶大有全凭你的余威统领那一带,你回京后,又向朝廷提了不少好的建议,陛下和娘娘都对你称赏有加,你要不没资格当宰相,那何人有资格?”
裴行俭笑着摆摆手,示意贺兰敏之不要再说此事,并将案上的一份文稿呈给贺兰敏之:“敏之,这是某这几个月所拟的,选拔晋职官员的一些办法,你看看有何想法!”
贺兰敏之面带惊异地伸手接过,翻开了看了起来。
“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这是裴行俭所写文稿的开头几句话,这点让贺兰敏之感兴趣,当然裴行俭那一手非常漂亮的字体也促使他看下去。
这一看他就收不住眼了,裴行俭在这份文稿中写了许多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很少被人提及的观点,就比如开始所写的关于官员晋职的规定:要设立列有候选人名资历的长榜,制定从他们中铃选注授官职的规则:同时还规定州县官升降条例和高低等教”,…有了兴致的贺兰敏之继续看下去。
贺兰敏之来到这个时代多时,他也知道现在之前,唐朝选拔官员时通常要考虑各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官吏的选拔制度一直不太完善,甚至带有相当的随意xìng。虽然唐继承了隋以来的科举制,但它却不是当时最主要的入仕途径,被朝中有声望的人荐举甚至比科举及弟更容易被授官。可以说,在唐初至现在,选拔官员更多的还是考虑候选人的家庭成份和社会出身。而裴行俭制定的官员铃选办法,一般根据身、言、、判,考虑候选人的资历,他们的才学、能力而分别授任官职。
在这份文稿中,裴行俭建议:初授官的人首先集中考试,看法好坏、文理优劣,后再察看体貌是否丰满、言辞是否明白准确、调查品行是否端正,合格的人入选后可以注授官职,但要征询本人意见:准备注授官职的人,要向所有应试人公开宣布。然后分类罗列次序,由中台(尚省)的左右匡政M卜射)选报东台(门下省),给事中填注情况、意见,东台shì郎(黄门shì眺)察核,左相(shì中)审定,对不适当的提出异议。
审定后上报皇帝,司列(吏部)按皇帝旨意授官,分别发给凭信。
司戎(兵部)选拔武官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试的内容为骑马射箭、举重、负重行走等判文考试。因某种规定所限,不能参加上述诠选的,能够通过三篇文章考试的,结合其他功绩也可入选,通过三条半文考试的,即可拔萃入选,入选者可以破格授官。
凡在任官员,按年资考核,六品以下官员,以四次考核为满得”,…等等许多让人震撼的提议。
贺兰敏之惊异的是,裴行俭在这份文稿中还破天荒地建议用“糊名”制来确保选举制度的客观xìng,这样,候选人的身分和社会出身就不大能影响选拔的结果。
贺兰敏之匆匆看完,掩卷沉思了一小会,随即lù出了特别的笑容:“守约兄,你所写的这份选拔人才制度真的让人惊叹,想不到你会考虑的这么仔细,我相信,要是经你手以此套制度选拔人才,被选中者必定是饱有才学之众,哈哈……”说着又lù出一本正经的神态,再问:“真不知道我这样的人,以守约兄所提的制度评判的话,可以算作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授什么官?”
“敏之你打趣我了!”裴行俭也笑了起来,呵呵两声后也变得一本正经,“敏之,依某评判,如你这般文武双才的人,完全可位列政事堂……,哈哈”。
“守约兄你嘲笑我了。”贺兰敏之跟着大笑起来,“我现在当这职,都已经觉得不能胜任,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上,守约兄还说我能入相,如何不让人汗颜!”
“哎……敏之,你如此说就错了,你现在欠缺的只是资历和经验,要论能力和才学,朝中没几人能及你。”裴行俭一脸神秘的样子,压低声音道:“连太子殿下都不得不敬佩与你呢”。
“太子殿下他与你说起过我?”贺兰敏之有点惊异。
裴行俭点点头,“自然说起过,不过某感觉他对你有怨念,敏之,该不会你与他有什么过节吧?真的因为是你妻子杨绮之故?”
见裴行俭如此问,贺兰敏之也没隐瞒,点点头道:“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应该有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想必守约兄也知道是什么。”
裴行俭听了点点头,“唔,那就应该不会错了。”说着叹了口气,“敏之,你与太子关系这般,这不是好事,你要想办法消除与太子间的闲隙才是!”
“守约兄,你别担心,我敢保以后一定没事的。”到现在贺兰敏之对李弘的态度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他对历史上所记载李弘的“悲惨”命运少了些同情。生于帝王家,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亲情因权力之故,变得很淡薄,亲人之间有时候都很残忍地对待对方,他清楚如果李弘当了皇帝,他肯定没好日子过的,要是武则天真的想下手除去李弘,他是不会出手阻止的。
他们母子相残,他自然不会参与进去,也不敢参与进去,一切随他们自己争斗吧,裴行俭听了似懂非懂,但也没再问询什么,而是拍拍被贺兰敏之重新放回到案上的那份文稿,再问道:“敏之,你真觉得某所写这些制度很不错,没有什么要修改的地方?”
“我对这方面了解并不多,只觉得守约兄所写,全都切中要害,肯定有划时代的意义,只去”,…”
“只是什么?”
“只是这制度肯定会招至朝中许多大臣怕反对的,特别是有世家背景的大臣,守约兄你要做好准备。”
听了这话,裴行俭沉默了一会,有笑容lù出来,“这是某想到过的,只是期望能得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支持就可以了,朝中反对的人不少,但支持的大臣肯定会tǐng多!”
“在下觉得,陛下和皇后娘娘肯定会支持”贺兰敏之说的非常肯定。
“如此就好。”裴行俭松了口气,笑容更灿烂了,“敏之,什么时候我们一道进宫求见陛下和皇后娘娘,将此事说说,你觉得如何?”
“当然可以。”
裴行俭再lù微笑,“期望真的如你所说,某所写的这些能得陛下和娘娘认可。”
“一定会的!”
裴行俭再笑笑,没再说这事,而是说起了关于苏定方的事:“敏之,契毖何力将军抵达了部州,接替恩师的职,恩师已经从青海启程回京,再过个月左右,应该能抵长安,到时你就可以正式入恩师门下,我们就成了师兄弟了”。
“那太好了,到时我们一道出城去迎栩”
“那是当然。”(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三章小女子要回终南山了
'··]更新时间:2012103112:45:25本章字数:4274
贺兰敏之喜欢办事高效率,他在拜会裴行俭后,马上进宫和武则天说了关于这位新任司列少常伯不久的才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武则天听了非常感兴趣,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召裴行俭问话。
在听了裴行俭所说的一通言论后,武则天连声称赞,并把裴行俭费了很多心思写就的稿子留了下来,她要细细研读,这让贺兰敏之和裴行俭都是大喜。
其实,连贺兰敏之这个穿越人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则天,都对现今的官员选拔制度不太满意,有意进行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抑制世家大阀的势力。
自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是“九品中正制”,中央派出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因这时期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这是当皇帝的人所忌怕的。
隋帝国建立后,隋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虽然隋朝时候开始了科举。但并未形成制度。再加上隋帝国太短命,科举制并未完全取代“九品中正制”,甚至在唐朝建议几十年后依然如此,朝中世家的力量非常庞大,许多重臣都有世家的背景,他们身后所代表的势力全是世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把持着朝政,其他出身的人在朝中影响力就差了很多。许多人即使科举及弟了,没有朝中高官的荐举,依然没有什么机会当上要职。就如此前的张柬之、狄仁杰等人。
大唐自李世民当皇帝开始,就采取手段逐步抑制世家的势力,李治继任皇位后,依然如此。如今武则天执掌大权。在这一方面的想法也是相似的。武则天出身并不高贵,她自然不会维护世家的势力,而且朝中反对他掌权的大部为世家力量,为了皇权的巩固,为了自己不受威胁,想削除世家的力量是肯定的,裴行俭所提的这一点可以说正是投其所好,也是合李治的口味的。
科举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削弱世家势力的手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许多出生寒门的人因此径而登大唐的朝堂。纵观历史,武则天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不会小视的,裴行俭所列的大部内容都是围绕完善科举,改进官员选拔晋职制度而言,而且写的非常有深度,这如何不让武则天惊喜,并因此对裴行俭的态度大为改观。
“裴爱卿,你所写的建言本宫看了非常欣喜,本宫会将此奏呈给陛下过目,想必陛下也一定会赞赏的!你回去后。有关这方面的事再细细考虑,待过段时候在朝会上提出来,本宫想让众臣朝议一番!”这是武则天对准备告退的裴行俭最后所说的一些话,这些话让裴行俭和陪衬帮和的贺兰敏之都很是欣喜。
裴行俭兴冲冲地去了,原本想跟着一道告辞的贺兰敏之却被武则天留了下来。
“姨母还有事要吩咐敏之?”不知道武则天留下他要吩咐何事的贺兰敏之嘻嘻笑着问道。
“没事你就不能留下来陪姨母一会吗?”武则天横了贺兰敏之一眼。眼中尽是媚意。
因裴行俭求见要说重要的事,武则天身边的人都被屏退了。如今诺大的仙居殿内只有两个有暧昧sī情的男女。两人已经好些日子没在一起颠鸾倒凤了,自然有种渴望,今日sī下相处,一些暧昧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贺兰敏之见武则天眼神如此,胆子也大了起来,走到武则天身边,伸手就在她那饱满的xiōng前捏了一把,在武则天故作的嗔怪声中,还探手进去,捏着她xiōng前的两团饱满把玩了一番,在武则天气喘吁吁了一会后,才恋恋不舍地放开。
“姨母,几日未见,你这儿好像又大了很多,嘻嘻,”贺兰敏之坏坏地说道,“敏之都好些日子没得姨母疼了,还真的想念!”
“你这个坏家伙,天天在府中陪着妻妾,风流快活得紧,哪似姨母这般孤单,也不知道进宫来看看姨母!”武则天话中有点幽怨。
“姨母,哪能呢,敏之知道姨母回京后忙着事,就不敢来打扰,今日都是因为裴少常伯这特殊的事才敢进宫来的!”贺兰敏之凑近武则天身边,依然嘻嘻坏笑着:“姨母,敏之这些天虽然休假,但也没天天在家,做了不少事呢,也想来陪陪姨母!”
“我知道你懂事,不会做以前常做的荒唐事了,这让姨母很满意,你这些天就好好休假吧,姨母也不召你进宫来了,过些日子就有重要的事吩咐你去做了!”
“姨母,什么事?”贺兰敏之下意识地追问道。
“到时姨母会细细与你说的,反正不会是坏事,不会让你去得罪人的!”武则天依然满脸笑容,说话间眼睛一直落在贺兰敏之脸上。在她心中,贺兰敏之的面容越看越俊秀,她每次都想多看几眼,更因为随着贺兰敏之年龄的增长,有一种成熟的魅力在里面,非常的吸引人,让她时常想就这样静静地看一会,贺兰敏之到了她面前,她眼睛就不愿意离开他的脸了。
“姨母,你让敏之去做坏事我也愿意,”贺兰敏之说着,在武则天异样的眼神注视下,蹲到她的身边,抓着她的手,嘻嘻笑着道:“姨母,只是敏之做了坏事,你可要多多包涵,万不要责怪!”
武则天也紧紧抓着贺兰敏之的手,满是爱怜地说道:“姨母如何会责怪你!”
这话让贺兰敏之大喜,马上顺势说道:“姨母,武惟良、武惟运两位舅舅回京后,做了不少让人讨厌的事,要是敏之哪天出手教训他们,你可千万别责怪敏之,好不好?”
随御驾一道朝谨封禅的许多刺史都随御驾回到了长安,武惟良、武惟运也是如此,他们还曾到贺兰敏之的府上来拜访,只是他们来拜访时候贺兰敏之出府去了,没见着,但情景还是听母亲说了,这对兄弟tǐng盛气凌人的,武顺对他们依然很厌烦,甚至对他们再次回京表示了担心。
这对兄弟行事并不低调,他们回京后,四处拜会朝中高官,这让贺兰敏之很担心,真怕朝中有什么高官出来替他们求情,要是这对兄弟再回长安来的话,那就是很麻烦的事,他准备对他们采取一点行动,并想借武则天的势,让他们得到点教训,甚至触怒武则天,再被重处。
听贺兰敏之如此说,武则天收起了笑容,定定地看了几眼贺兰敏之后,轻轻地摇摇头:“敏之,武惟良、武惟运的事你就不要去管了,他们回京后做的事姨母也很不喜欢,姨母会给她们教训的!”
“可是,姨母……他们前几天过府来,还再羞辱了一番母亲,敏之恨不得痛打他们一顿!”贺兰敏之看出来武则天眼中的恼怒,知道他这位姨母不喜欢这对兄弟俩这样的高调行事,马上在武则天的恼怒中添一把火。
“敏之,你别担心,姨母会有一个让你满意的结果的,”武则天伸手抚着贺兰敏之的脸,安慰了两句后脸sè一寒,冷声说道:“你就别去理会他们,就当无弹窗无广告//他们是一堆屎,他们会有报应的!”
“是,姨母!”贺兰敏之赶紧应声,他不知道武则天会如何处置他们,但他知道武则天这样说,这对正想办法回京的兄弟俩,会有倒霉事临到他们头上了。
说起武惟良、武惟运的事似乎坏了武则天的兴致,她眼神复杂地看了一会贺兰敏之后,也以要到李治那里禀报裴行俭的事为由,让贺兰敏之先回府了。
心情还算不错的贺兰敏之迈着轻松的步子出了仙居殿,准备回府。
武团儿、玉儿一行都随武则天去金銮殿了,他想找她们打情骂俏一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