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押着垂头丧气的禁军集中起来收编。
“孙大哥。你怎么来了,放心得下城防?”石青随口问了一句。
“城防?兄弟想偏了,邺城城防向来针对的是内忧不是外患。”
孙威大咧咧笑道:“何况,既然知道石祗所谓的里应外合只是虚张声势,还用担心城防?哥哥自然是来西苑为武德王助阵了。。。。。。”
石青恍然,有城防军可用,石闵手上会多出不少人手。霍然,他双眼一凝,向邺城仓盯了过去。。。。。。
那里,一员年青将领在一帮马弁的簇拥下,正向石闵帅帐行去。年青将领眉角轻挑,嘴唇微扬,高傲之气,跃然而出;此人一身白色征袍,经历鏖战依旧整洁;在一帮血满战甲的将士中,如鹤立鸡群,格外地显目。
张遇!
这人给他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一见之下,石青忍不住脱口呼出对方名字。
听石青喊出张遇的名字,孙威想到了什么,在旁隐晦地提醒道:“毒蝎兄弟。休要莽撞。今次,张刺史立下大功,很得武德王重用。你需当心,若得机会,要向张刺史多多请益。”
孙威清楚石青和张遇之间的恩怨,他更清楚,在悬瓠城、在明水寨,石青所作所为,对张遇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事后张遇异常恼怒,只是拿石青没有办法,这才隐忍不发。
“哦。”石青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这时,张遇似乎感应到什么,扭头望了过来。他的目光在石青脸上稍一停留,就转到孙威身上。
孙威暗自推了把石青,随即急忙扬声对张遇道:“张大人。好久不见,晚会小将去大人军营专程拜见。”
石青刚刚意会到,孙威是在暗示自己,要先开口和张遇打招呼时,张遇对孙威稍一示意,已转身进了石闵帅帐。
望着张遇的背影在帅帐门口消失,孙威叹了口气,嗔怪地瞪了石青一眼。
石青不置可否地撇撇嘴,好奇地问道:“张遇到底立了什么大功?如此得武德王重用。”
“张刺史此次来邺,带来一万二千兵马,豫州郡兵几乎倾巢而出;他对武德王的这份心意可不是毒蝎兄弟能比的。。。”孙威如此说,石青只能暗自叹气;新义军大部没来邺城,不是他舍不得,他是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邺城内部,冉闵、李农足以应付,新义军倾巢而来,除了能表现忠诚外,并无太大的作用。
“。。。张刺史率军前来,行动非常隐秘;大军一直驻留在安阳亭,昨夜抵达城北,今晨石成刚一发动,他们出其不意从城外杀进来,一举剿灭了石成部,几支蠢蠢欲动的禁军全部镇住了。嘿嘿。。。你说,这功劳大吗?”
原来石闵还有这支奇兵可用。石青点点头,孙威继续说道:
“。。。张刺史的身份很贵重。他是南和张氏嫡长子,虽说被张太尉逐出家门,。。。嘿嘿,这血肉至亲说掰开就能掰得开吗?不瞒你说,武德王一直想结纳张氏和中原各地世家,听说,张太尉屡屡暗算悍民军,武德王都未计较,这次平乱,武德王担心张太尉不肯服软,参与进去,特地将他调到讨逆军中,以免当面冲突。呵呵,有这个缘由在,张刺史肯定会被武德王大用。。。”
十三章论兵
听孙威说了一阵,石青莫名地涌起一阵烦躁。 !中原世家!注定不会被石闵所用,石闵为何一定要结纳他们?这是养虎为患!
令石青烦闷的是,明知如此,他却无能为力,他得到了石闵初步的信任,可距离真正的心腹还差得远,没到可以毫无顾忌进言劝谏的地步。
无奈地摇摇头,石青突兀地对孙威说道:“孙大哥。你说,引导历史潮流是否比创造历史更艰难?”
孙威愣怔了一阵,认真地回道:“不懂!毒蝎兄弟。什么是历史潮流?”
石青咂咂嘴,又道:“这么说吧,孙大哥以为,将一间旧房子拆掉再盖新房,是否比在旧房之上修补改造更容易?”
孙威想了一阵,答道:“若是有钱有料有手艺,盖间新房自然好,就怕打烂了旧房,却盖不起新房,两头落空。至于哪个更容易些,赶明我问问工匠。”
“孙大哥的话真有哲理。”石青扭头上下打量孙威,仿佛不认识似的。
“哲理?那是什么东西?”孙威追问不休。
凌晨一战,西苑禁军原有建制全部打散,尽被编入石闵嫡系部属麾下。抗命者,不是被斩首诛除,就是去职退位。至此,石闵、李农大获全胜;邺城上下无不侧目。
作为胜利者,新义军获得了荣誉,也付出了代价;九十七名士卒战死;两百多轻重伤号。回到明光宫大营后,石青任事不理,一心为伤员治伤。
石青以前所学以西医为主,在缺乏西药和器械的情况下,他的学问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好在他还精通护理,要知道,战场上的伤患只要护理得当,伤残率会大大降低。
不眠不休忙碌了两日一夜,新义军伤号有七人成为残疾,其他人稳定下来,伤势一好,便会生龙活虎。石青一松劲,倒头大睡了五六个时辰,直到次日午初才醒来。
洗涮一番,亲卫送来麦粥、窝盔,石青拿起一个窝盔啃了一口,一抬眼,发现今日当值的是荀羡和诸葛羽。两位难兄难弟送上饭食,随后屏声敛气,在旁垂首侍立,严整中略略有些拘谨。
石青见了心生感触,诸葛羽且不说他,荀羡可以史上赫赫留名的人物。按照原有轨迹发展,褚衰去后,二十八岁的荀羡接过褚衰大半职责,此时已任徐州(侨郡)刺史、使持节、监徐、兖、及扬州晋陵诸军事。乃史上最年轻的方伯——当然,他留名史上的都是名望异事,赫赫功绩却是半点也无。
呼噜了一大口麦粥,石青含糊说道:“二位可知,庚惜、何松等诸位公子已私自潜回江东?”
荀羡、诸葛羽一齐摇头。
连啃几口窝盔,石青嘴里鼓鼓囊囊地说道:“江北疲蔽经年,百废待兴;缺的是任事实干,不是风流儒雅。不愿在此教化民众,抚育地方,强留无益,他们去了也就去了。二位呢。。。若是有意回转江东,明日有军帅府通联小队到,二位可与他们一起回青兖,转道南下。”
荀羡、诸葛羽对视一眼,荀羡上前果断地回道:“荀羡二人暂无南下之意,愿追随新义军,在邺城做番大事。”
石青一推粥盆,站起身来,点头道:“能做此想,配称大丈夫。”荀羡、诸葛羽上去收拾碗盆,石青踱到帐外。被暖烘烘的冬阳一晒,顿时神清气爽,几日来得疲劳不翼而飞。
癔症了一阵,石青招呼荀羡、诸葛羽道:“走。二位陪我四处转转。”
荀羡、诸葛羽一个欲去牵马、一个要去拿枪,都被石青阻止了。“就在附近转转,勿须过于严整。”
左敬亭欲待招呼人跟上,也被他挥手止住,交代了几句,带着荀羡、诸葛羽出了大营。
三人沿着营外巡守士卒踏出的小道缓步而行,石青在前,两人落后半步,分列左右。走了一程,石青突兀地问道:“二位愿意带兵么?”
荀羡、诸葛羽俱是一喜,荀羡文绉绉答道:“固所愿耳,不敢求耳。”
石青闻言一笑,慢悠悠道:“二位有心为新义军出力,石某自然不会怠慢。这样吧,辎重营的一千青壮补充战损后,还有八百余人,两位就任军司马,一人统带一半,暂时归入亲卫营下辖。”
依这二人身份,若在大晋,军司马就是芥末大的官,谁也不会放在眼里;特别是荀羡,他早已是驸马都尉、吴国内史,赫赫一方的大员;奇怪的是,得到石青的任命后,两人显得异常振奋,笑视一眼,一起上前,对石青行礼叩谢,齐声道:“谢石帅拔擢,羡(羽)必不负石帅所托!”
“嗯。起来吧,勿须多礼,这是你二人靠真本事挣来的。。。”正说之间,迎面走来一群宫女,石青斜刺踏上一条草径,回避开去。荀羡、诸葛羽连忙起身跟上。
“石帅。可否指点荀羡带兵之法。”荀羡紧走几步,开口请求。亲身经历过鏖战的荀羡、诸葛羽显然成熟了,亦知真正的战场与无聊闲谈时的截然不同。
“带兵之法!?”乍然听闻,石青怔了一怔;他平时很少考虑这些,大多时候,是凭直觉经验行事,很少系统地概括过。
思索了一阵,石青斟酌着说道:“以石某看来,带兵首要之道不外乎两条。其一:军纪需严。特别是平日操演,必得严格贯彻,要让军中士卒养成不折不扣服从命令的习惯。如此,临战之时,即便有人畏缩、有人恐惧;号令之下,他们仍会不由自主地服从执行。。。”
荀羡若有所思,附和道:“号令之下,如臂使指,诚如是也。”
“。。。其二:为将者需指挥简明。战事一起,动辄上万人马搅成一团,逢此乱局,胜败不仅在于士卒平日操演如何,更在于为将者临战指挥能力如何。值此时刻,指挥号令一定要简单明了,士卒听闻,勿须思想,能直接做出正确反应,便为上佳。另外,指挥将领让士卒完成的攻守动作愈简单愈好,攻就是攻,疾如风火;守就是守,不同如山。最忌的就是号令繁复深奥,变阵、换阵等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
说到这里,石青顿了一顿,回头望了眼疑惑不解的诸葛羽,道:“。。。你二人大概读过不少兵书;其实,以石某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世间兵书,大多是没上过战阵的文人凭空想像出来的;那些复杂多变的阵势,带上玄妙奥的解释,无事时读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一上战阵,统统无用。敌我交战之初,战阵出于混沌状态,简单直接的攻杀,才会给对手造成威胁;若是如书中所言变来变去,那是找死。会将己方士卒变得糊涂,无所适从;将己方战阵变得松散,出现破绽;接下来就是战败。。。”
诸葛羽有些懵懂,下意识地问道:“以石帅所说,若是做到这两点,就能百战百胜?”
“不!做到这两点,只能算是一直强旅,离百战百胜还差的远。”石青断然否定。
荀羡插口问道:“以石帅之见,如何才能百战百胜?”
“除了适才说得两点,一支军队,若想百战百胜,还需要很多因素。譬如将士勇敢,为将者身先士卒,为卒者悍不畏死;譬如顺天应势,上有朝廷支持,下有民众拥戴。。。不过,除了这些,还需要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说到这里,石青倏地住口,抬头遥望着天际。
天空中灰灰白白的云彩变幻来去,时而化作高山峻岭,时而化作战马长戈,石青双眸随之变换,仿佛看到了历史上那几支百战百胜的雄师英姿。
“不知石帅指得是什么?”荀羡顺着石青的目光看过去,却没看见什么异常,于是小心地询问。
“军魂!军有魂魄,便是无敌雄师!”石青慨然而答,随即悠悠道:“历史上曾有一支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所向无敌;他们拥有军之魂魄,那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历史上还有一支军队,挽狂澜于即倒,百战百胜;他们也有军魂,那就是‘直捣黄龙,洗靖康之耻’。。。”
“等等。。。石帅。这个‘直捣黄龙,洗靖康之耻’出于何典?”诸葛羽纳闷地问了一句。
石青一滞,随即笑道:“呵呵。。。这是野史,老人口口相传下来的,石某也不知出于何处。”
诸葛羽唔了一声,又问道:“石帅。新义军有军魂吗?若有,又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石青一阵沉默,他迫切希望新义军能拥有自己的军魂,可惜,短时间内,这是不可能的。
荀羡暗地横了诸葛羽一眼,怪他让石青难堪了。荀羡北上有段日子了,新义军上下作战勇敢,悍不畏死,他是知道的。但如石青口中的军魂,他敢确定,新义军没有。一群来历不一、被石青依靠血性、胜利、前途等等强行聚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怎会拥有让人沸腾战栗、不惜为之抛洒鲜血的军魂?
过了好一阵儿,石青才开口回答诸葛羽的问题。“新义军应该有也一定会有军魂,只要石青不死,总有一天,新义军人会明白自己的职责,会为这个职责拼搏战斗;新义军必将无敌于天下。”
十四章偶遇
荀羡、诸葛羽互相看看,没有再询问新义军的军魂到底是什么,各自低头想着心事。
三人默默地踱过一片空旷的荒草地,激烈一通后,石青心情开朗了许多,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顾自笑了一声,随后带着玩笑的口吻说道:“二位若是带兵,石某别的不担心,只担心二位过于聪明,喜欢用计。”
诸葛羽听了有点犯傻,摸摸脑袋,纳闷道:“石帅如此说,好生奇怪。用计不好吗?”
“西蜀诸葛武侯出自琅琊诸葛氏,也算是你的先人。听说,昔日诸葛武侯以空城之计,保住西蜀主力安然退返。是真的么?”石青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反问诸葛羽。
提到诸葛武侯和空城计,诸葛羽眼中闪现出憧憬兴奋的光彩,口不应心地替先人谦逊道:“确实有此一说,不过也是野史,并无佐证。”
“其实,石青以为,诸葛武侯此举甚为不智。”
石青兜头泼了诸葛羽一盆冷水,其他的好说,这种指摘,诸葛羽说什么也不会服气,他一扭脖子,便欲争辩,石青一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西蜀得以抗魏,是因为有诸葛武侯在,并非因为多了几万兵马;由此可见,诸葛武侯安危远重于几万大军安危;以石某之意,宁可大军尽覆,也要保得诸葛武侯安全。武侯自陷险地,保护重要性次之的大军,岂非不智?”
诸葛羽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反驳;石青显然对族中先人极为推崇,即便指摘其不智,也似乎是出于关切,并且他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荀羡对此却不以为然,道:“荀羡以为,诸葛武侯此举最妥不过。大凡智者,胸有丘壑,自有两全其美之策,既护得自己安全,又保的大军安然回返。正因如此,才得以流传千古。”
诸葛羽一听,连连顿首,道:“对!对。。。令则说得透彻,羽也是如此认为。”
“果然不出我所料!世间尽多聪明人。”石青哈哈大笑,荀羡、诸葛羽脸色赫然,有点不好意思;他们直以为石青是在考校,看到石青笑得这么畅快,便以为自己通过了考校。
石青笑了好一阵,随后收起笑容,正色道:“实不相瞒,如万牛子哥哥这般憨直之人带兵,我不担心,我反倒担心你等‘聪明’人带兵,只怕聪明反被聪明误。”
荀羡、诸葛羽齐齐一呆。
“你等须知,世间事很多非人力所能夺,大凡智者,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便是诸葛武侯,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敢事前断言必成?施空城之计,乃为仁心所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事成,却有极大侥幸。岂是你等以为的胜券在握、安如泰山?”
说着说着,石青冷哼一声,语气愈发严厉。“哼!这世间偏生有许多聪明人,以为满腹锦绣,智殊在握。却不知事到临头,悔之晚矣!”
荀羡、诸葛羽听出石青语气不善,有些着慌;一起躬身告罪道:“属下受教了!”
石青摆手示意,淳淳说道:“以石某之见,用计有两不好;其一,意外因素太多,殊难把握;稍不留神,反给了对手可趁之机。其二,用计是为取巧,一支军队过于依赖取巧,不知觉就会丧失攻坚力,还会丧失坚韧。此为得小失大。须知,坚韧、顽强才是衡量军队的标准。”
“石帅说的是!”荀羡、诸葛羽恭谨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