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玫曾记过博陵崔氏各嫡支的名字,知道此人进士出身,已经出仕,有一位曾身居中书令高位的祖父,去年年初便已经过世了。不过,她记忆中的名人实在少之又少,不知此人在唐史上有何声名,心里不禁有些不安。想了想,她又问:“他到底为何要对你下杀手?”举凡思维正常之人,做下这等杀人放火之事,总须得有原因、有动机。她相信,即使崔渊再傲慢、再狂恣,也不至于得罪别人到恨之欲死的地步。
崔渊回想着当时叔父拍案而起的模样,笑道:“我原本亦是不解。不过,以叔父推断,只因我名头盖过了他,让他在崔相面前一直难以出头,所以才恚恨在心。”
“嫉妒?”王玫虽有些惊讶,却并不难理解。想后世物欲横流,因这种虚名争夺而杀人者还少么?崔渊自己不在意虚名,并不意味着旁人不在意。
“叔父告诉我,崔相一心想着公务,疏于教养儿孙,几个儿子都寻不出好的来,便只能往孙辈里去找。那么些孙子争宠,欲得崔相重视,也只能靠着进士出身与才名了。我性子虽狂恣,但早就闯出了少年才子之名,又得圣人青睐有加,崔相也多次称赞,他可不是会怀恨在心么?”
“你……挡了他的路?”
“我们博陵崔氏一门,二房显赫,其他房支必然受限。圣人虽欣赏才华出众者,却也容不得一姓揽权。我多少算是受圣人喜爱,又与他年岁相当,如今还有阿爷、叔父、叔母在后头撑腰——若是入仕,必然会将他压制得抬不起头来。他安平房若想接续崔相在时的荣光,自然只能先除掉我。”
王玫闻言,长长一叹:“心性狭窄之人,真是自寻烦恼。你对入仕不感兴趣,哪里又会挡住他们安平房的青云之路?”
崔渊笑了起来,在她脸颊上轻轻啄了啄:“九娘怎知我不会入仕?他又怎知我不会改主意?不过是未雨绸缪而已。”停了停,他又笑盈盈地道:“他既然不愿我入仕途夺了他的风光,我便偏夺给他瞧瞧,也不枉他嫉恨一遭。” 他本性虽是干脆利落、不拘小节,但若是惹恼了他,也定会睚眦必报。崔泌想取他的性命,他偏活得好好的,且在名声、仕途上均压制着他,将他翻弄于股掌之中,再除掉不迟。
王玫怔住了:“你想入仕?”他分明只对书画之道感兴趣……却不得不以此自保?
崔渊颔首:“不错……我必须入仕。”
他握住她的双手,凝视着她闪动的双眸:“九娘,我并非被逼无奈,而是主动为之。崔泌必须除掉,唯有入仕才能亲手解决他。且……民生多艰,济世与书画之道也并不违背。”
王玫抿了抿唇,搂住他,在他耳畔道:“不论你做什么,我都随着你。”踏入官场也罢,遨游天下也罢,只要他想去何处,她便随着去。她也相信,不论在何处,都有她能做之事。只是,还须细细打算一番才行。她记忆中那些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又是否能带来些许先机呢?
作者有话要说:卡卡卡卡文了……泪牛满面……
☆、第一百零三章 见过族人
随后几日;崔渊又带着王玫走访了居住在长安附近的族人。因先前他为崔简、崔会寻找先生时;已经拜访过这些人家,心里早便有了亲疏远近之分。另又有些人家看着尚不错,婚礼时却对王玫流露出不善之意;他也懒得再费心思;直接略过不提。见他们二人的态度如此明显;诸族人自然也清楚嫡支的意思;私下各自懊悔、补救、忿恨。但嫡支蒸蒸日上;他们都仰仗其势,又哪里敢轻易得罪;只能百般思索缘由,再找机会赔礼道歉了。
两人来到崔泓、崔沛家中时,特地带上了丰厚的节礼;也算是谢过兄弟俩那日尽职尽责地当了傧相。因去时崔泓依然在官衙中;崔沛也仍在崔府中住着;他们的父母便做主收下了节礼,又以长辈的身份给了王玫见面礼以示往来之意。
离开之后,王玫特意回首望了一眼,心中盘算起来。虽是分支,但两位长辈皆有礼有节,风度修养都十分令人钦佩。且他们一家住着三进的宅子,处处修得精致风雅,在长安城中也是中等宅邸了,家境应当算是殷实。崔泓明经出仕,外貌性情也皆很出色,若得自家阿翁提携,前程应当也不错——算来算去,这应该是位上好的夫婿人选罢。
王十七娘、卢十一娘皆是嫡支嫡女,但以她们的性情,对分支嫡子应当也不会那么在意罢。改日不妨问上一问,若是放跑了这么一位才学、相貌、人品都出众的少年郎,连她都觉得有些可惜呢。
“九娘,在想什么?”回到崔府后,崔渊见她有些出神,便问道。
王玫微微一笑,斜了他一眼:“你可别忘了,答应过旁人什么事。”
崔渊略作思索,自然知道她在考虑什么,于是笑道:“我早便瞧中八郎了,过两天他休沐,我约了他过来,先问他一问再说。”
王玫见他似是早有打算,忍俊不禁:“你如今可真是忙得很。又须准备五月的县试,又须当媒人,还须谋虑算计。”
崔渊怔了怔,细细一想,也叹道:“可不是?连静心作画的时间也抽不出来了。不过,陪你四处走一走却是使得的。”
王玫摇首道:“你且忙去罢。我自有打发时间的法子。且做媒之事不妨多交给我,我也好与十一娘传话。另外,十七娘也托了我,你可还有什么好人选?”
崔渊挑起眉,笑道:“哪有因旁人的事,耽误了我们俩相处的道理?我先前答应带你走遍长安各大里坊,品尝美食美酒,自然不会食言。至于做媒之事,姻缘天定,应当也不会生出什么波折来。”他自觉看人还有几分眼光,崔泓若是不成,还有崔沛呢。只是,换了崔沛,卢家那位丈人恐怕等不及他进士入第罢,说给王家应当也使得。
王玫接道:“那些食肆、酒肆,什么时候都去得,也不急于一时。不过,你若是忙得累了,算是去散散心也好。横竖这些地方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走完,这长安城里,足足有一百多个里坊呢!”就算是一天能逛两三个里坊,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罢。
崔渊道:“你便随我安排就是。”他自然知道哪些里坊需要待得长些,哪些里坊随意看一看也就罢了。
两人照旧来到内堂拜见郑夫人,说了些族人托他们问好的话。郑夫人正与小郑氏、清平郡主理着各种帖子,道:“这几日你们也累了罢,总算是全了礼数。原本大房、安平房、三房也不需你们再认亲走动,不过,如今恰好有了时机,就去认一认人也好。”
博陵崔氏二房早便举族搬迁到雍州境内,老宅、宗庙都已经不在故乡了。安平房、大房的嫡支也迁到了长安,老宅、宗庙却仍然在定州安平。三房因转京官的缘故,也来到了长安,却只有一家一户而已。这四房作为博陵崔氏的显支,彼此间关系却算不上太融洽。大房家风严谨,很是瞧不起二房自降身价尚主,安平房与大房又因同视读书贡举为上进之途的缘故生了相争之意,三房相对势弱各不相帮、冷眼旁观,也算是错综复杂了。只是,平常往来之时,这些矛盾都被掩盖得严严实实,瞧起来也是一派花团锦簇的和睦之状。
王玫经崔渊细细讲解过一遍之后,心里也有了些底,便接道:“可是哪家有什么喜事?”若不是喜事,而是寻常的宴饮,想来郑夫人也不需要特意带着她们走上一遭。毕竟,彼此只是面上情,又何须委屈自己?
“后日正逢大房的卢太县君生辰,又恰巧是他们家嫡曾孙百日。”小郑氏接道,“毕竟是嫡支长辈的喜事,便是叔母,恐怕应该也会去罢。”大房虽然认为二房尚主有攀附之嫌,却也只敢暗讽几句,不能明着对长公主无礼。因此,真定长公主待他们也是寻寻常常,不会太过失礼。
卢太县君?王玫知道,这位卢太县君虽只是五品诰命,论辈分却比崔敦、郑夫人还长一辈。长辈做寿,晚辈自是不得不去。金枝玉叶又如何,郡夫人又如何,叙家礼之时,晚辈只有尊崇、服从长辈的道理。“儿明白了,到时候,儿尽管跟在阿家、嫂嫂们身后就是了。”
郑夫人颔首,又道:“阿郎、大郎、二郎怕是不得空,四郎也去罢。说不得子由也会去,你们兄弟俩正好一道。”
崔渊闻言,却是笑了起来:“阿娘,此话当真?我和子由一道,可说不准会生出什么事。”一个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一个随性无比的书画狂士,他们俩若是不想应酬,便懒得给人留什么面子。
郑夫人蹙起眉,微嗔道:“只有你们不想做的事,哪有什么你们做不成的事?便算是看在你阿爷和叔父的份上,别丢了他们的脸,与那些长辈、平辈们周旋片刻就是。”她多少也了解幼子与侄儿的脾性,又叮嘱道:“大房的饮宴,少不得作诗作赋,应付一二便是,也不与他们争什么才名。就让安平房的几兄弟与他们抢去罢。”
崔渊眉头一挑,心里却是有了主意。崔泌几人也过去凑热闹,那他当然不能眼睁睁看他们兄弟出什么风头。想到此,他便又道:“只得我和子由二人还是太单薄了些,不若将十二郎带去,也让他增长些见识。”他一人对付一群人毕竟艰难,拉上崔沛便好多了——至于崔滔,不提也罢。
郑夫人心里也喜欢内敛的崔沛,笑道:“也好。先生都去了,那便将阿实、五郎都带去。”
小郑氏神情微动,清平郡主望了她一眼,点头接道:“英娘最近身子也好些了,正好带她走一走。”小郑氏便道:“蕙娘也有好些日子没见族中的姊妹们了。”她笑得一如往常那般明艳,仿佛方才那瞬间的不快只是其他人的错觉。
翌日上午,用过朝食之后不久,崔府的马车队便缓缓驶出乌头门,在胜业坊坊门附近汇入了真定长公主的仪仗卤簿当中。因真定长公主相邀,郑夫人去了她的金顶朱轮车中;王玫带着崔简也去了李十三娘的翠盖朱轮车里。崔芝娘、崔韧也都在车中,崔简见了他们很是高兴,立即坐在一起嘀咕起来。李十三娘、王玫爱怜地望着他们,一路闲谈着,过了许久,才到了大房所在的休祥坊。
休祥坊在长安城西北,与东北的胜业坊隔得实在太远,崔府、公主府的内眷们才不得不早早出门。然而,赶到大房的宅邸时,时候也已经不早了。真定长公主的车驾自是长驱直入,停在内院门前,几位装扮素雅的贵妇忙过来迎接,口称世母、叔母。
虽是小辈,真定长公主、郑夫人待她们却很是亲和,任她们扶住,漫步前行。又有两人优雅而不失亲近地过来与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叙话,顺便好奇地打量了王玫几眼。
王玫朝着她们笑了笑,唤了两声嫂嫂,便安静地随在后头,牵着崔简的小手,缓步前行。她是新妇,做得多了、说得多了容易被人挑出错漏,倒不如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得好,也能挣得一个娴静的名声。
大房亦是三路五进的大宅邸,较之胜业坊崔府多了些许文雅灵动之气,亦少了厚重沉着的武人之风。偌大的正院中遍植花木,移步换景,构思十分精巧。不过,二房的内眷们都已经见惯了真定长公主别院的迷人风光,并不觉得这般景致有多出众,只赞了两句便罢了。
当她们到得内堂后,里头姿态端方的贵妇们倏然一静,便都朝着真定长公主跪拜行礼。连坐在长榻上满头银发的那位贵妇人也颤巍巍地起身,作势欲拜下去。真定长公主慵懒地扫了她们一眼,笑道:“还不赶紧将世母扶起来?今天可是世母大寿的好日子,叙什么国礼?真是折煞我了。”
那卢太县君仍是躬身略拜了拜,这才直起身道:“贵主谦仁,我等却不能有违礼法。”说着,她又退后两步,让出了长榻上的尊位:“请贵主上坐。”
“世母何须如此?”真定长公主作为难状,快步走到长榻前,亲手扶着她坐下,“我和阿嫂都是来给世母祝寿的。若是世母再坚持礼法,便是不将我们当成亲厚的晚辈了,往后我们又哪里敢过来向世母讨教呢?”
郑夫人也上前搀着仍然坚持站起来的卢太县君,温声道:“贵主说得是。我们这一房已经没有几位长辈了,遇到大事还须得依赖世母指点呢!世母这般生分,却是伤了我们的心了。”
妯娌俩亲亲热热地让卢太县君坐下,这才在长榻前备好的短榻上坐了——原本这短榻上坐了其他贵妇,但早已经不着痕迹地让出了两个位置。毕竟,位卑者坐在位尊者之前便是大不敬。当然,她们调换位置也是无声无息,让人挑不出任何礼节错漏来。
王玫随着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在真定长公主、郑夫人身后坐下,心里却禁不住笑了起来。以二房两位长辈如今的身份,便是再高傲一些,也无人能挑出什么错处。她们在二房主持的宴饮上,素来亦是高高在上的,无人胆敢冒犯其尊严。但就是这般高高在上之人,偶尔折身侍奉长辈一回,姿态放低,却更显得品性出众。
大房私下再如何腹诽二房尚主一事,也不得不承认,郑夫人与真定长公主都是手段难得的掌家之妇。二房的崔敦、崔敛兄弟能走到如今,靠的自然不止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也有过人的眼光。再看二房的小辈,小郑氏、清平郡主、李氏、王氏,虽然暂时都没什么太过出众的表现,但若只单论家宅和睦,便比大部分聚居世家好得太多了。
王玫尚是头一回出现在博陵崔氏的宴饮活动当中,感觉到不少视线都似有似无地在她周围流连,更是垂眸正坐,显得十分娴静。
“九娘,且去给长辈们见见礼。”郑夫人便道。
王玫遂立起来,先向卢太县君跪拜:“值世祖母大寿,儿愿世祖母安康长寿。”
卢太县君眯着眼睛望着她,忽而一笑:“这便是子竟娶的新妇?瞧起来确实性情很不错,好孩子。”她吩咐侍婢给了王玫见面礼,王玫又谢过了。接着,她就在小郑氏的带领下,一一给大房、安平房、三房的长辈们行礼。见过了长辈,便是平辈了。在内堂中的都是嫡支之妇,论起来也有几十人,香鬓华裳,珠翠环绕,令人眼花缭乱。认了一遍之后,她也只记下了十几人,且格外牢牢记住了崔泌之妻裴氏,便退回了原位。
作者有话要说:…w…
下一章,咱们四郎要出手拉仇恨了……
昨天卡得那么厉害,今天一下子就顺了,好感动QAQ
☆、第一百零四章 寿宴之中
却说崔渊、崔滔、崔沛三人目送真定长公主的卤簿进入通往内院的甬道后,便徐徐下马;走进了外院正堂。盖因今年并非卢太县君整寿,大房也并未大肆操办,只给族人与亲戚朋友们下了帖子。不过;博陵崔氏四房都在长安;族人本便人数众多;又与诸高门大姓都沾亲带故,故而正堂内早便已经坐满了宾客。
“原来是子由与子竟。”大房嫡支唯一的嫡孙崔渲迎了过来。他身着芽绿色圆领大袖袍;气度温润优雅如玉;看似随和无比;实则刚强不阿、傲骨铮铮。他素来欣赏崔渊的书画功底;面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朝着他们便叉手一拜:“不知这位小郎君……”
“伯染;许久不见。这是我们的族弟;名沛;唤他十二郎就是。”崔渊介绍道,崔滔、崔沛随着他一同行了叉手礼。崔渲便领着他们走到专为崔氏子们所设的席案边。不出崔渊所料;崔泌正带着嫡亲弟弟崔泳与人谈笑风生。他眼尾一勾,颇有兴味地扫了一眼绕在他们兄弟二人周围的一众年轻儿郎,施施然地便在旁边坐下了。
崔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