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简灿烂地笑了起来。
两人并未注意到,崔渊已经悄然立在不远处注视了许久。看着那两张无比纯粹的笑脸,思及回家后需要面对的种种事情,也似乎并不那么厌烦了。他微微地扬起嘴角,唤道:“阿实!”
崔简和王玫都循声望去,见他已经背起了一个布囊,显然将行李都收拾好了。
“听阿实说,崔郎君打算家去?”王玫问。
“也是时候回家了。”崔渊答道。
“敬祝崔郎君阖家团圆欢喜。”王玫遂行了女冠的拱手礼。
“希望王娘子日后能过得更惬意舒适。”崔渊回了一礼,意味深长地道。
崔简有些依依不舍地告了别,一步三回头地跟在崔渊身后走远了。
王玫目送这父子俩远去,有些怅惘地叹息了一声。今日一别,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会了。偌大一个长安城,想要巧遇也并不容易。
走了一段路后,崔简突然皱眉道:“阿爷,我好像忘了什么。”
“噢?”崔渊笑了笑,“莫不是你又忘了告诉王娘子我们家在哪里?”
“是啊。”崔简有些懊悔,“王娘子还是不知道我们的身份,以后要是遇见了,她会不会生气?”要不是阿爷一直不愿意说,他也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都是阿爷的错。他决定,祖父和祖母生气的时候,不会马上就帮着他说好话了。
“王娘子像是会为这种事生气的人么?”崔渊用力地揉乱了儿子的头发,笑了起来。
“阿爷,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王娘子?”
“用不了多长时间,耐心等一等罢。”
作者有话要说:阿实,你确实是你阿爷唯一的情敌没跑了~~
☆、第四十二章 回到家中
因紧邻皇城、宫城与禁苑;长安城东北角早便成了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王侯府第、高官宅邸比比皆是,一排排乌头门内;戟架上长戟森森林立;象征着至少三品以上的品阶地位。每日上朝之时,服紫配金鱼符者几乎尽从这些里坊而出,权势一个比一个更加煊赫。而这十来个里坊也因主人的缘故;不必严格遵守宵禁之策,不论朝暮;皆是车马辚辚、宾客如云。
在这些人家当中;位于胜业坊西北角的崔府其实并不算引人瞩目。就如同其主人;时任兵部尚书的博陵崔氏二房嫡支家主;崔敦崔礼之一般;实在而又低调。比起圣人身边那些赫赫有名、满腹才华的名臣;崔敦确实有些不起眼。李靖、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哪个不是才华出众?哪个不是深得圣人宠爱垂青?这些名垂青史的人物便如同拱卫在圣人身边的明亮星辰,衬托得夜空其他星子皆是黯淡无光。然而,崔敦却也有旁人不能比的长处——他深识突厥、铁勒、回纥等诸蕃之情,精通蕃语,频繁奉命出使安抚诸部落,数度化兵戈之乱于无形。从灵州都督转任兵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书,足可见圣人对他的信重。若在后世之人看来,他也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崔敦出身博陵崔氏高门,娶荥阳郑氏女为妻,膝下有三嫡子一庶子。嫡长子崔澄崔子尚,门荫出仕,时任户部郎中,性情端方,略有才具。他娶表妹郑氏为妻,生有二嫡子一嫡女一庶子。嫡次子崔澹崔子放,因武艺不错且美姿仪,被圣人提拔为千牛备身(高级禁卫武官)。他娶了徐王之女清平郡主,生有一嫡子一嫡女。庶三子崔游崔子谦,门荫出仕,外放为畿县县令。他娶妻赵郡李氏女,生有一嫡子一嫡女一庶女。嫡幼子便是名动京城的山水画大家崔渊崔子竟,娶妻范阳卢氏女,生有一嫡子。卢氏女生子时难产,损了身子,及嫡子一岁多便去世了。
这一日下午,守在乌头门后阍室中的门子照旧迎来送往。家中郎主已是服紫显宦,大郎君亦是服绯高官,前来投文拜帖的文士、客卿不知凡几。因郑夫人管家有方、赏罚分明,他们倒也没有养成什么恶习,不管看起来如何落魄的士子投的文书都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也赢得了不错的名声。
只是,眼下,门子瞪圆了眼睛看着面前这个身量高挑、衣着寻常的虬髯汉子,不得不张开手将他拦在外头。“且慢!这是兵部崔尚书府邸!不得乱闯!”
那汉子噗嗤地笑了一声,有些轻慢地瞟了一眼正门外摆放的戟架。象征着三品大官的十根长戟威风凛凛地插在上头,幡旗随风飞舞。寻常人见了,胆子小的怕是连腿都要软下去了。但他却像是见了十根竹竿似的,完全不放在眼里。
“你可是新来的?”他问道。若是资格老些的门子,哪里会认不出他来?难道留了几个月的胡须,果然是有奇效么?那他该不该转身便走?
门子略作犹豫,心底担心自己得罪了贵客而不自知。但仔细一看,眼前这位哪有什么贵客的样子?光是脸上那一片络腮胡子,就不知道几个月没打理了,蓬乱得无法直视,一身牙色圆领袍也落满了灰尘。于是,他抖了抖胆子:“若持有拜帖,请取出拜帖一示。”
回自己家哪会拿什么拜帖?汉子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头道:“阿实,咱们还是走罢,连家门都不让进了。”
就见那汉子身后转出个四五岁的小郎君来,俊秀可爱的脸上满是迷惑:“阿爷,咱们没走错地方吧?”他认真地打量着眼前略有些陈旧的乌头门,和里头修缮一新的正门楼,又抬头看了一眼自家阿爷,立刻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都是阿爷你的错!你这付样子,连祖母都认不出来,下人哪里会放你进去?”
汉子哈哈大笑起来,揉乱了他的头发:“这岂不是说明这法子很有效?”
“阿爷,赶紧去洗个脸把胡子剃干净!”
“阿实,你可是嫌弃你阿爷了?唉,儿不嫌父母丑……”
“这不是小六郎么?!”正送了几位客人出门的大管事崔顺瞥见这父子二人,老眼发亮,连忙连跑带走地赶了过来。他看着崔简,几乎要老泪纵横了,抬首又仔细地端详了那汉子一番,还有些不太敢认:“……四……四郎君?”
“大管事来得正好,把我和阿爷放进去罢!”崔简见了他便欢喜了几分,“我想念祖父祖母了,他们可在家里?”
“郎主还未回来,夫人就在正院里呢!”崔顺抹着眼泪道,忙在前头引路。又见方才那拦路的门子已经麻溜地滚到一边去了,笑骂道:“敢将四郎君和小六郎拦在门外,自个儿去领罚!!郎主和夫人不知道已经盼了多久,要是又给四郎君寻得了借口跑了,又该如何交代?!”
被大管事一言戳穿的崔渊抬了抬眉,牵着儿子继续往里走。
得知要回家的时候,崔简还觉得紧张。如今熟悉景物皆在眼前,他又满心雀跃起来。他抬头看了一眼自家阿爷,发现他又不知道神游到哪个角落去了,他也并不在意。只是,见崔顺直接将他们往正院内堂里带,他想起昔日祖父的教导,立刻拉住父亲,道:“大管事,我们这样去见祖母实在是太失礼了。不如先让我们回院子里换身衣服?”尤其是阿爷的胡子,必须在见祖母之前便处理干净!
崔顺回头笑道:“夫人哪里会在意这些!真恨不得早一刻见到四郎君和小六郎才好哩!”
崔简听了,也颇觉犹豫。让长辈久等,肯定也是十分失礼之事。横竖都是失礼,也只能随阿爷怎么办了:“阿爷,先去见祖母要紧,还是换身衣衫要紧?”
“当然是见你祖母要紧。”崔渊回过神,笑道。他还颇带几分潇洒地摸了一把自己的胡子:“你阿爷我从未蓄过须,也好教你祖母瞧一瞧,是不是有你祖父当年的样子。我同你说过罢,当年你祖父去西域,蓄了一把胡子回来,把全家都吓了一跳。”
崔简嘟哝道:“祖父蓄的胡子,肯定比你好看。”阿爷这满脸的胡子,肯定不管谁见了都吓一跳,还曾经吓哭过路边的小儿呢!青龙坊那些百姓,刚开始都当他是凶神恶煞,见了他便瑟瑟发抖。也只有王娘子,好像从来都不觉得奇怪似的。
父子俩刚到了内堂外,得到消息的郑夫人便已经快步走了出来,眼圈微红,喜得连声唤道:“我的儿!!可把祖母想死了!!”眼睛余光一扫,她倏然停了下来,望着台阶底下那个风尘仆仆的虬髯大汉,用软帕按了按眼角,温柔地道:“这是哪里来的军汉?还不赶紧带下去安置?”
崔简正要欢快地扑进祖母的怀里,闻言硬生生地停下了脚步,道:“祖母,那是阿爷……”原来祖母竟然真的认不出阿爷了,不然又怎么会是这种反应?
郑夫人伸手将他揽进怀里,横了底下的大汉一眼,笑道:“我哪里不知道那是你阿爷?他可是我生的,就算是化成灰我也认得。只是,堂堂博陵崔氏子,竟然如此不修边幅,真是愧对咱们家的名声!别说是军汉了,就算说是绿林强盗也使得!”
崔渊苦笑着跪拜下来,行了稽首大礼:“惹阿娘动怒了,是儿子不孝。”
“我哪里敢动怒?先前我怒了多少回,你不是照样我行我素么?”郑夫人牵起了乖孙子,瞥了瞥他,转身往内堂走去。
崔简偷偷地往后瞧了一眼,崔渊冲他使了个眼色。
父子俩已经相当有默契,他想也没想,便按着肚皮道:“祖母,我和阿爷一早便往家里赶,午食都没来得及吃呢!一路上,阿爷的肚子都响了好多回了,大家都盯着他看。”
“……”崔渊暗暗无奈:他家的儿子也算是很有急智了,只是为何给他额外安排了这么一出?听起来他这做阿爷的岂不是更不靠谱了么?
这一招苦肉计自是使得不错。郑夫人听了,顿时心疼极了:“你阿爷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将你带出去!可怜我的儿,祖母天天担心你不是冻着了就是饿着了!”说着,她又忍不住看向心爱的幼子,嗔道:“还杵在那里做什么?赶紧回去洗刷干净再来见我。”
“是,阿娘。”崔渊立刻站了起来,大步往后走去。
崔简看着阿爷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轻轻地拉住祖母的袖子,认真地道:“祖母,将围墙四周都看好了,一定别让阿爷悄悄地跑了。”他担心阿爷将祖母的话记在心里,干脆抛下他自己去云游。比起在家里受尽祖父祖母的疼爱,他宁可跟着阿爷风餐露宿。他也仍然记得,阿爷在潼关时就说过,他绝对不会再丢下他。但是,阿爷忘性那么大,他总担心他没过几天就忘了自己的承诺。
郑夫人心中酸涩,抚摩着孙子的脸庞:“放心,祖母心里有数呢!”
因家中人口不少,崔府虽然建得宽敞,但每个院子也都住得满满当当。孩童欢笑嬉闹之声将家里衬得热闹无比,唯独四郎崔渊的院落总是格外沉寂。卢氏在时,多少还有些人气。自从卢氏去世后,小六郎崔简就被抱到了祖母的正院中抚养,这偌大的院落便因失去了主人而渐渐衰败起来。
崔渊回到自己的院落“点睛堂”之时,崔顺已经吩咐仆婢备好了热水。因知道这位四郎云游四方惯了,不喜下人服侍,便让那些侍婢退得远了些。他自己拿着趁手的工具,进去帮他剃胡子。
“老管事,手不抖么?”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走起路来也颤颤巍巍,剃胡子这种事情还是换个人妥当罢?
“给四郎剃胡子就不抖了。”老管事中气十足地回应道,眼明手快地下了第一刀。
“……”崔渊只能闭上眼睛,任他动手。
刷刷刷十几刀下去,那遮住大半张脸的胡须便不见了踪影。老管事又给他抹了些澡豆,继续将那些青青黑黑的胡渣都剃得干干净净。剃完之后,他很满意地端详着这张脸庞:“都说二郎长得像郎主,要我说,四郎更像哩!郎主年轻的时候,走在大街小巷上,附近的小娘子都赶过来看,又是投瓜投果又是投花,足足能拉一车!”
崔渊微微勾起嘴角:“都说看杀卫阶,阿爷当年岂不是险些就步了后尘?”
“可不是?”崔顺继续唠叨,“郎主后来便不上街了,把书都丢下,练起了武艺,晒得黑了不少。小娘子们都喜欢肤色白皙的少年郎,哪里能看得上郎主那般英武的样子,便没有人痴迷他了。”
崔渊摸了摸脸,笑道:“嘿,傅粉何郎……”他觉得自家阿爷真是再聪明不过了。他叔父便是肤色白皙、俊俏非凡的美男子,后来可不是尚了公主?本朝的驸马都尉,除了本身便是开国有功的那些将军、名臣之外,便都只能担任闲职而已。阿爷文武双全,自然不愿如此委屈自己。为臣者,出将入相才是最为风光。而今,他可不是离宰相就差一步了么?
作者有话要说:崔敦此人有个原型,是博陵崔氏崔敦礼^_^
他是高宗朝的宰相,所以我也不打算让崔老爹很快当宰相啦~~
唐朝三品服紫五品服绯,是官场上的两个坎~服绯就已经是很难得的高官了,服紫更是难上加难
一家里能出一个服紫一个服绯的非常不错啦,二郎也是六品,三郎是个畿县县令,正七品。王老爹要鞠一把辛酸泪了,除了没出仕的四郎,个个官职都比他高啊,又是实权官!!
PS:京县、畿县、望县,相当于上县、中县、下县,中县县令很不错啦,上县县令那可是正六品的好职位~王家大房二房那群也要泪奔了有木有~~
☆、第四十三章 崔氏一门
崔渊这头正听着老管事津津有味地忆当年;崔简那头却是比他滋润多了。
郑夫人将他带进内堂后,不待她吩咐;便自有贴身婢女将杂事都准备妥当了。叫了小丫头倒热水的、准备澡豆香料的、捧着一色新衣裳的、出去传唤厨下赶紧做了吃食的;十多个人进进出出,却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跟着你阿爷东奔西跑的,都瘦了一圈;也晒得黑了。”郑夫人摩挲着孙儿的脸,叹道。幼子幼孙;本来便是老人家的眼珠子。何况她又亲自带了小孙子将近三年;看他从一个尚不怎么会说话的小婴儿长成了如今这般早慧又贴心的性子;再怎么疼爱他;她都觉得不过分。
崔简倚在她怀里;双眼也有些涩涩的:“祖母。”他觉得有些愧疚;之前怎么会觉得祖母祖父会忘了自己呢?就像他会时常想念他们一样,他们也一定是经常思念他和阿爷的。
“好不容易回来了,祖母可得把你养回来。”郑夫人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若是没养好,便不许你阿爷带你走。一走就是大半年,连冬至、元日(除夕正旦)也不回来。眼看着便是你五岁生辰了,幸好你那阿爷还记得此事,将你带了家来。”
崔简眨了眨眼睛。他阿爷连自己的生辰都忘了,只记得遥祝祖父、祖母生辰,真的记得他的生辰么?祖母恐怕是想多了吧?但是,光只是这样想一想,就算不是事实,他也觉得很高兴了。
一切杂事都准备齐全后,一个十*岁的婢女过来,朝着祖孙二人行了一礼,唤了声小六郎,便上前要替崔简脱衣裳。年方五岁的崔小六郎脸涨得通红,揪着自己的衣襟,闷声闷气地道:“祖母,我自己来。”
郑夫人看得有趣,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你才多大一点?就想着避嫌了?便是再讲究的人家,也是七岁才男女有别呢!”更别提如今胡风汉俗融合交汇,即便是五姓七家这样的世族高门,也不会完全按照古礼行事了。
“我自己会!”崔简坚持道。他可不想被自家阿爷笑话。当初阿爷带着他离开家,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穿戴、束发。阿爷每次都胡乱地给他裹了一身、随便给他扎个小圆球髻,出去的时候总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他不像阿爷那样什么都不在意,又羞又愧,不得不渐渐跟着学会打理自己。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