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道门-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说真实修为与见识,梅清自然拍马也及不上张留孙。但若说逐字逐句,解字说文,辩析古义,梅清却是当仁不让。尤其他当时也曾遍览群经,过目不忘,若说脑袋里的道经,怕是张留孙这样的牛人,也不一定就比他强了。
    其实修行中人,神通既有,自然过目存心。但到得修行到这等境界的人,反倒只肯在自己修行的法门上下功夫,不会再如初入道门者,在最基础的道经中下那般功夫了。便是张留孙这样地强人,当年入门时所见也不并不多。待修行深厚一些,更是日日在自己法门中用功,得了神霄雷法,又将心思全花在这些地方。因此真与梅清辩起这些经典中的道理来,一时却也占不得上风。
    张留孙初时还抱着指点的心态来与梅清论说,不想几句下来,没给梅清说得明白,自己反倒有些理屈词穷。象他这样的修行高人,自然不会为着区区面子受损有所恼怒,反倒觉得梅清所解居然自成一派,颇有道理,更大有超乎自己想象之外的观点,一时心中大感兴趣。
    二人就这么一路辩了起来,凡有不同,便互相说明,讨论究竟。若双方依然争执不下,便且搁置起来,继续向下进行。二人这一说得入巷,早忘了时间。可怜刘六清醒过来,见二人说得浑然忘我,也不敢上前打扰,只得忍了恐惧饥饿,在一边角落中躲得远远的,一声不出。
    “此处定然不会如此”,说到一处雷法之用时,张留孙摇头肯定地道:“你也施展得掌心雷,五行之用,怎么会分裂如此?这一处定然是你错了。”
    梅清说到这里却有些不敢肯定地道:“这却不敢强说,那掌心雷,我却没有炼过。”
    “没炼过掌心雷?”张留孙大为惊讶地道:“学了神霄雷法,不会掌心雷,你是怎么学的?这神霄一门,精华全在掌心雷上。法门为体,掌心雷为用。举凡其符、阵法、施用,几乎都由这一道法门化出。你只见雷法,却是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梅清听了,也只得苦笑,将自己所得乃是一卷残轴,掌心雷法门被烧损一部分的事情说了。
    “被烧过?”张留孙有些惊讶地道:“其中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我却是想不起来。不过刚才看你考验之时,五行球之用信手捻来,这掌心雷应该也有所成才对呀。”
    “那五行球就是掌心雷么?”梅清一听也颇为惊讶。
    “倒不能这般说”,张留孙道:“不过五行球确是与掌心雷法门相通,彼此相成。”
    说罢,张留孙便将掌心雷之法,一一为梅清解来。
    正文 我心中的道 -- 老集有话说
     更新时间:2009…7…13 3:31:03 本章字数:2449
  《天下道门》写了有一段了,其实在写这本书以前,包括我和编辑在内,都觉得可能不太讨好,因为不是很适应起点的潮流。
  但我最后很顽固地要写这个东西,因为确实感觉自己对道非常之向往。希望通过这本书,自己能有些感悟,也希望看我的书的朋友,能借此对中国传统的道门有一点兴趣。
  说实话现在这书的成绩比我想象得要好得多,我本来以为这么枯燥又平淡的东西,没几个人会看得下去呢。当时我还对编辑说:这书……能签么?
  说实话,责编雪夜对我这书费心费力,我觉得好像比我都上心,挺惭愧的。
  上传后看着点击和收藏推荐,老集心里真是很感动。
  在此真诚谢谢朋友们的大力支持,老集这人不太习惯表达,属于标准内向害羞闷骚老男人,各位心里明白就好。
  这本书可能现在有些朋友觉得有些名不符实,和道门关系看来不是很紧密。嗯嗯,故事想得挺大,后边有些东西会一一出现。当然能不能写到老集心中想象的程度,就不敢说了。
  为了这本书,老集可是啃了不少资料,书中许多东西,都是有所本的,不是俺杜撰的呵。
  也有朋友留言中说道对主人公的表现不太满意,大概是觉得不太符合道家清淡闲适的气质吧。老集下边是想说说自己对“道”的理解。
  在老集想来,“道”这个概念是非常大的,包括得也非常多。但有几点,应该是一个修道人必须要注意的。
  一、“道”的最根本一点在于“真”。
  道不可能是虚伪的,也不可能是强迫的。它应该是我们心中最根本的一点性情。
  《庄子》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什么是有情有信呢?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真”字。
  这个“真”不是说任性而为,也不是说无限放大心中的各种欲望与情绪。这个“真”是在洞彻世情与人心,明了道义之后,对天地最根本的规律和自己最根本的“心”的一种认识。
  所以本书修道的人,无论他到了什么样的层次,也不会修炼成冷冰冰的无感情动物。相反,他们会更认识到这世界、人生、亲情的珍贵,更加倍的爱护这份心灵家园。
  所以书中梅清不忌调笑,可能有朋友觉得不象修道人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修道就要板着脸装无欲无求呢?
  夫妻之乐,有甚于画眉者。爱就爱。成天装高深是得不了道的。
  二、“道”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自然”。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要是什么都不做,还修道干嘛?
  《老子》言:“无为,故无不为。”其实这种语言中的玄机并不难窥透。不妨说,道之“无为”就是“不刻意”的意思。
  我看有些书中写修道简直就象打仗。冲个穴什么都要浑身脉络破碎,采个气就如要爆体,凝个丹就得七窍流血,让人很怀疑修道者是不是都是受虐狂。
  修道不是力气活,我倒希望主角一直是在一种平静放松的状态下,一步步走到大道正途。
  当然写书总得有点紧张的时期,不然这书就成白开水了。
  但至少修道的人,应该能感受得到修道带来的轻松与快乐,在正确的道路上,用一种自然的步伐逐步走到其目的地,既不能连滚带爬,也不要狼奔豕突。
  所以本书中不会吃个天材地宝就得道,靠药堆成仙;也不会成天在战斗中成长,一次次杀人杀成仙。
  当然偶尔会有些奇遇,但会尽量符合逻辑,说得过去。
  三、“道”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
  这个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相反的看法,但我坚持这么认为。
  道家和佛家我认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最大的区别在于,道是乐观而积极的,佛是悲观而消极的。
  这里并无抨击佛教的意思,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只是用“乐观”、“积极”这样的词来说明,请朋友们忽视其中的感情色彩。
  不过是二者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这个世界,并不是乐观、积极就比悲观、消极正确。
  道认为人生是无为的——自然随意;佛认为人生是苦的——轮回苦海。
  因此道门在解决问题时,态度就比较主动一些。最简单的说,佛门大多的目的是来世——下辈子投到净土去就好了;道门修炼的目标是飞升——等下辈子干啥,这辈子加把劲就搞定了。
  本书中主人公肯定不会等来世,虽然他头脑中有一个来自后世的影子。
  道就在眼前,看你会不会、敢不敢、能不能伸出手去把它抓住。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等不来。
  四、“道”是简单的。
  大道至简。
  没那么多玄之又玄的东西。
  如果你看着玄奥,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你就知道了。
  ……
  本书也争取写得简单些。
  《天下道门》预计是五卷,每一卷都是一相相对独立的环节。本来想大概每卷二十万字左右。但从目前的进度看,第一卷可能要略超一点了。
  人上年纪了就罗嗦,书好象也是这样。以前看书,最怕看黄易大大写哥俩PK,鸡鸡歪歪先说一通就能侃他几万字,然后你抬下手我动下脚,不过两秒钟的事,书里能翻七八页。好容易打倒一个,对方还得躺地上顿悟进阶突明至理什么的,反正不折腾你个头晕眼花,就别想收工。
  当年一到这地方,我都直接翻过去的。
  因此自己写时,总想紧凑一点,一章里就把能办的事全办了,别P大点事一写三四章。
  但现在看还是有点罗嗦,废话见多呀。
  老了,老了。怪不得老集的自称从“小字”变成“老集”了。
    正文 道门简述——三山符箓
     更新时间:2009…7…13 3:31:03 本章字数:1413
  所谓三山符箓,乃是指龙虎天师、茅山上清、阁皂灵宝三派的别称。
  一、五斗米道——天师道——龙虎宗
  道教初始有两个派别,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创立者为张陵,又称张道陵、祖天师或正一真人。
  张陵在蜀鹤鸣山立教,之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传道,后人称为“三师”。张衡并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其事迹未见记载;张鲁曾在汉中为汉宁太守,后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并作《老子想尔注》,对推动五斗米教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张鲁降曹,与其五子均迁至邺城。张鲁死后,其五子均未再传道统,而其他士族中出现了大量信徒,如钱塘杜子恭等颇为有名。杜子恭传弟子孙泰,孙泰与侄孙恩、孙恩妹夫卢循曾有相当大的势力。
  南北朝时曾有南北天师道并立的情况,但其天师并非张氏。北天师道天师为寇谦之,南天师道为陆修静。其实陆修静虽然上承天师道衣钵,本人实开宗立派,似不宜归于天师道。
  到唐以后,龙虎山渐渐成为张天师传教之地,因而被人称之为“龙虎宗”。据说张鲁曾有一子名张盛,在张鲁降魏时南奔龙虎山嗣教。但此说不见于史册。
  自唐宋以降,天师道逐渐显露声势,各代掌教均称天师,至元时更得政府承认“天师”称号。后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江南道教,位居诸符箓派之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龙虎山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中位列第三十二位,主宫称上清宫,全称为上清正一万寿宫,是天师道祖庭所在。
  二、上清派——茅山宗
  上清派得名于“上清经”。所谓“上清经”并非特指某部道经,而是一批经典,最主要是便是《上清大洞真经》(又称三十九章经)。其开创门派者一般认定为东晋时杨羲及许穆、许(岁羽)父子,奉魏华存(美女!)为开派祖师。
  在上清道法中,对“存思”之法最为重视,而对符箓、外丹相对不太看重。
  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归隐茅山,传道授徒,被世人称为“茅山宗”。
  唐宋两朝,茅山宗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为天下道教之宗,至南宋逐渐衰微。元朝时并入正一道。
  茅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号金坛华阳洞天,又为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主宫为元符万宁宫。
  三、灵宝派——阁皂宗
  灵宝派初建于东晋,因葛巢甫在古《灵宝经》传授基础上,进一步造作“灵宝”类经典而得名。其中最重要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强调劝善度人,受佛教影响颇大。
  灵宝派奉葛玄为开派宗师,称之为“太极左仙公”。葛巢甫为葛洪从孙,而葛玄为葛洪从祖。
  灵宝派特别重视斋醮科仪,体系颇为完整。南北朝时,陆修静对此贡献颇大。陆修静与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均有渊源,但皆无直接的师承关系,自称“三洞弟子”。但其于灵宝经的整理、阐释以及对灵宝斋仪的撰订用力颇多,也为灵宝教派大行于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入宋以后,宋真宗在阁皂山建崇真宫,赐给铜印,许其单独传授法箓,自此与龙虎、茅山三足鼎立,为符箓三宗之一。
  阁皂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三十六福地,主宫为崇真宫,是灵宝派祖山所在。
    正文 上架了。。。
     更新时间:2009…7…13 3:31:04 本章字数:130
  上架了。。。
  回着想想这本书;倒确实有些感慨。
  能有这么多朋友的支持与关注;老集自己都觉得有些惭愧。
  不说虚的。完本是一定的;速度老集会竭尽全力。
    正文 明天出门。。。
     更新时间:2009…7…13 3:31:04 本章字数:140
  本来这两天时间就不多;昨天更是一个字也没写。
  原想公休日加点油。
  但明天单位组织有点活动还得出门。。。
  这几天只得依靠存稿;每日一更了。
  抱歉。。。
    正文 第二卷 第七十章 与君一战
     更新时间:2009…7…13 3:31:11 本章字数:3547
  掌心雷这称呼,其实乃是通俗的称呼。在神霄门中,真正的叫法是掌岳五雷正法。
  掌心雷与世上其他雷法也有不同之处,不别五行,混同一出,这一点,与神霄禁法似有相通之处。金木水火土五行,当雷法之用,即名为五雷。掌心雷则五行混一,并不单发为一雷,恰似刚才五行球一般,成则同出,灭则同毁。
  正因如此,神霄掌心雷的威力也加倍巨大,当年曾在修行界中,声名赫赫。
  张留孙简单讲过一遍,梅清便发现,其实这掌心雷,其实修炼并不为难,真正难的,是在控制与实际使用之中。
  正如刚才攒聚五行球一般,掌心雷一动则五雷俱发,威力自然是大了,但操纵的难度,也大了许多。修真者法术的应用,越是到得高深之处,越是强调精度,力求不偏不倚,不过不及,方才是妙处。
  梅清原本见过掌心雷修炼的残卷,对其中缺失部分,也多有猜测。今日得了张留孙这一讲解,心中登时了然。只是若想纯熟应用,怕还得有些功夫要下。
  现在得了这掌心雷的法门,再对照前边神霄雷法中的修炼之法,细细回想,梅清果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自己的释解或许有些问题。反应到修炼中来,个别字词也许影响不大,但有几处,却是须得尽快改进。
  再将这些地方找出来,与张留孙一一对照着分析几过,有些地方张留孙也表示许可,有些地方却依然无法统一。
  “其实文字这东西,本不是修炼的真正法门”,张留孙说道:“所谓人生识字糊涂始。有些东西,本也不是文字能说清的。只不过世人传承,这些道法不是总能心神传达,只得依靠文字记载这些东西。关键是你能不能透过这些文字表面,明了其中真正含义。过于纠缠字词之间,反是舍本逐末。”
  张留孙这几句话确实大有道理,梅清恍然而惊,知道自己先时有些斤斤计较于文词,确实有些忽视了根本。
  世间修行法门。上古之人传授,最上之途。乃是神念相印,直指本元;次者言传身授,两相映照;而以文字描述其法,却是不得已而之。最是下乘。
  尤其修行之法,比不得直观的物体,说其大小颜色,可以一一表述清楚。有许多修行中事,是没有办法简单阐明的。因此在修行法籍中,大多以各种比喻、象征的文字,来描述那种感觉。这样一来,更是使人难以理解。
  也就是说,某个文字是“龙”是“虎”。是“气”是“华”并不重要,关键是真地明白。这些东西说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梅清精于文字,本是好事,可以让他释得古籍,明了先人之说。但反过来,也更易被文字所束缚,纠缠于文字本身。张留孙在刚才的争论中,已经发现了这个苗头,这才点醒于他,以免梅清误入岐途。
  “不过你也不要为此有什么想法”。张留孙一看梅清若有所思的样子。笑着道:“你有这份能为,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