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秀仍不放手说:“俺知道你忙,俺也知道你是谁。”
权利匡一惊:“你说我是谁?我是王先生啊!”
秀秀就哧哧地笑了道:“别耍俺了,你哪是什么王先生啊!俺一眼就看出,你是俺们县的… …”
权利匡也笑着道:“是吗?姑娘好眼尖啊!可不要胡说啊!”
秀秀认真地说:“您就放心吧,这种事情哪能乱说啊!”
权利匡说:“秀秀真懂事。”
秀秀帮着权利匡系好纽扣,在权利匡脸上一个飞吻:“你什么时候再来呀?”
权利匡从裤兜里拿出一张百元大票,唬着脸说:“任何人不许说,就是冷士贵也不要告诉他 !”
秀秀喜滋滋地收好票子应答:“你情管放心就是,俺懂。”
第十章
甄维民一路打听来到“高人”家时,袁知名正在挥毫作画。见甄维民突然而至,慌忙扔下笔迎上前来,忙不迭声地说:“啊!是甄记您啊!也不来个电话,我好到门口迎您啊!”
“我没您电话啊!忙着作画?”甄维民不等“高人”让座就在椅子上坐下说,“袁老师,多日不见您了,想和您聊聊,有空吗?”
袁知名说:“有空有空,没有别的,就是有空。哈哈。”
甄维民在“高人”倒水的当儿,仔细观看了“高人”的住处。这是三间比较旧的平房,甄维民落座的这间是书房兼客厅。客厅里布置得很文雅,一张宽大的写字桌靠窗摆放,文房四宝置于其上;书橱上摆满了古典的名著和现代的书籍;墙壁上挂满了字画,字与画多是袁知名自己所作。尽管甄维民对字画没有研究,但是甄维民十分喜欢字画。他从墙上的字画中感到了袁知名学问的博识,那苍劲有力的隶书和那淡雅清逸的山水画,足以折射出袁知名是一个品位十分高的学者。
袁知名斟好茶,在甄维民的对面坐下,说:“甄书记来到寒舍,袁知名十分荣幸,只是没有准备点好茶,将就点儿吧!”
甄维民收回目光,望着袁知名说:“老师不用客气,我没打招呼突然造访望袁老师见谅才是 。”
袁知名哈哈笑着道:“哪里哪里,书记大驾光临是我求之不得的呢!我这个茅舍,接待您这样级别的大官还是头一遭儿呢!”
甄维民也笑着说:“要说呢,我这个级别也算不得是什么大官,在旧社会也就是一个芝麻官嘛!”
袁知名说:“不然。你这个县委书记可是了不起呢,怎能是旧社会的官吏所能比的啊!” 甄维民说:“是啊,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干部。我不同意有些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是某个地方的父母官。我认为,这正是本末倒置。谁是父母?老百姓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老百姓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离开了老百姓我们能做什么?”
袁知名说:“对呀,我就听到许多人说,你甄书记是一个办实事的好书记,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好书记呢!”
甄维民说:“这话未免过早,是孬是好有待后人去评说。我呢,是一个注重过程的人,在这沂东呆几年也好,总想做出点事情,对组织对群众也有个交待。当然,对于结局我也不是不在乎,谁愿意身后留个骂名呢!”
袁知名说:“但凡做大事的人,第一要有博大的胸怀,第二要心中装着民众,第三要无私无畏。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凡是勤政为民的,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而那些不为民众做事的也必然留下骂名。”
甄维民说:“咱一个小小的县委书记,不能和那些帝王将相相比。”
袁知名说:“我和你的看法不同,将大比小是一个道理。你把沂东县治理好了,这个功劳就非同小可。我的意思是,历史可以为鉴,历史人物也有许多可以学习效仿的东西。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有熊氏,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都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帝王,都是坦荡君子,公而无私。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把帝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禅位于禹。这两位帝王治理期间,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到了夏朝开国君主叫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 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当然,历史上留有骂名的暴君诸于夏朝的桀、商朝的纣,他们带给人类的是灾难,是朝代的灭亡。从夏桀和商纣的灭亡中,我们也看到了由于他们都不行仁心,因此老百姓和臣子们都纷纷背弃了他们。由此可见,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样一个道理是多么的千真万确。”
甄维民听得津津有味,袁知名对历史人物烂熟于心使得甄维民佩服之极,他频频点头。 袁知名继续道:“我说这些并非是卖弄学问,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纵观历史,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无不有其原因和道理,这就是个人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利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您说得太好了!袁老师。”甄维民越听越兴奋,激动地说,“我们虽然不能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比,但是,我们有我们的追求,有我们的社会责任。按照我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就是应该提倡一种奉献精神,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人类的奉献精神。与人民的利益相比,个人的得失算不得什么。”
袁知名说:“所以说,我们的个人行为准则一定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
甄维民说:“您这话的意思我明白,我们想问题做事情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袁知名道:“对,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世界民族文化村这个事情是对还是错?最近社会上的一些言传袁老师是否听到过?”
袁知名说:“我略有耳闻。我个人认为,你不必去计较这些言传。相信你会有这个肚量,会大度地去对待这些言传。还是那句话,是对是错是功是过让后人去评说嘛!”
甄维民说:“袁老师,这个项目面临着许多困难。我心里非常清楚,有不少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包括有些领导干部。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要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气可鼓而不可泄。我睡不着觉时就琢磨这个问题,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一种责任,我们就要克服种种困难,不辱使命,有所建树。”袁知名说:“甄书记如果不反对的话,我赠给你一幅字。”说完就铺纸提笔泼墨,不大一会儿,浑厚有力的隶书跃然纸上: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凭生。
袁知名录苏轼句
甄维民拍手道:“好!我喜欢这种精神。”袁知名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堪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比肩。文学史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而起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正所谓‘江山代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东坡是当之无愧的。”
甄维民沉思了一会儿说:“苏东坡在密州做过知密州军州事,抱负宏大,踌躇满志,他填的那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成为千古绝唱。”
袁知名说:“看我还能不能背下来。”遂一字一句地背起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甄维民称赞道:“袁老师真是好记性。”
二人兴致浓厚,谈过苏东坡,又说起郑板桥。袁知名说:“郑板桥在做潍县县令时写过很多著名诗句,他的‘难得糊涂’被很多人所崇尚,一个封建官吏在那种环境里可谓是看透世事。我以为,郑板桥这种难得糊涂的心理是他当时的一种心境写照,他的糊涂在脸上,聪明在心里。”
甄维民说:“我非常赞同您的见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被压抑的心境,大智若愚才是根本所在。不过,我很不赞赏现在有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家里或是办公室里公然挂着郑板桥的这一条幅。在今天,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应该是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该断章取义效仿古人。”袁知名说:“难得糊涂对一个做官的人来说,也不妨是一种保护自己的策略,锋芒过露往往会遭致过多非议,事事明白往往掩盖着许多不明白,而有时装作糊涂却是再明白不过。当今社会,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大有人在。尧尧者易折,佼佼者易污,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哲理说起来都是一个意思。”
甄维民说:“我明白袁老师的意思,我尽最大努力去做吧!”
袁知名说:“不然,人各有志并非别人所强难。恕我直言,以你的禀性,难得糊涂不可能。你是一个坦荡之人,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只要大事不糊涂,有些小事让他三尺又何妨?”
甄维民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袁知名的手,激动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至此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袁知名真诚地说:“我是把甄书记作为知己才说这些话,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落魄秀才,一生做人无非就是个真字,我有许多陈腐的东西,还望甄书记见谅才是。”
甄维民收回双手,极其认真地说:“袁老师过谦了。您的博学多识,您的正直为人,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对沂东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言尽可提,您是沂中市政协常委,可以写提案,也可以直接找到我这个县委书记说。”
“谢谢你,甄书记。”袁知名感到一种激情在涌动,他极力克制自己。“今天我们是谈学问,我再送给你一幅字,是早就写好了的。”
等袁知名把写好的字摆在桌子上,甄维民便一眼看出了那龙飞凤舞的行书上写的是什么。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大丞括》
甄维民兴奋地说:“太好了,袁老师的行书隽逸潇洒,所题内容寓意深刻。郑板桥的这首诗,是激励我们这些小小的县吏要倾听群众的疾苦声,要关心老百姓,爱戴老百姓。我一定把这作为我的座右铭。”
……
不知不觉,天色将晚。袁知名老师非常歉意地说:“老伴去了孩子家,我现在是孤家寡人。你稍坐,我鼓捣几个小菜,咱俩喝上几盅。”
甄维民看了看表说:“不忙,今晚我请您。咱找个僻静的地方撮一顿,聊他个痛快。”
袁知名老师说:“别破费了,酒店那菜我吃不来。”
甄维民笑着说:“咱一不到大酒店,二不用公款,您乐吃什么咱就点什么。”
“那,恭敬不如从命了。我还有瓶好酒,咱带上。”袁知名老师说完就去取酒。
甄维民说:“行啊,袁老师有啥好酒就带上,也省下我的酒钱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