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年时代的五个主题-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天微微发亮,寒气从车窗往里面吹进来。我们十一个人挤在车里吃面包。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漂浮。这种微妙的感觉是我乘车回家,和乘车回工作岗位上才有的。但是现在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了。我对整件事情没有一丁点兴趣,我来到这个车上,和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是被迫的,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也知道如果我不来会有什么结果,我还不想这种结果出现,所以我来了。有几个同事显得很兴奋,聊着许多有趣的事情。我让这些声音在耳边演奏,没有加入,倒是为了避免晕车,有时候闭目养神,有时候朝车窗外张望,想起过去的一些事情。我尽量放松,想些愉快的事情。比如,大学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个时间,我们一个班级包了校车去周庄旅游,那时候心情是多么轻松愉快呀。而现在,这辆车要拉我去培训,把我培训成一个材料推销员,与我要成为工程师的目标一点关系也没有。当我还在要成为工程师还是为了赚钱(当然我在金钱上是匮乏的)什么都去做而挣扎时,我们的老板已经把全部心思放在赚钱上了,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并把这种理念传达给了我们,而且通过今天的事情加以强迫性地灌输。我只好等待我的命运。三个小时后,我们的汽车进入了南京,在街道上拐来拐去,我的思维转不过弯来了。
在办公楼里那个有些拥挤的会议室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经理人开始讲课。我们每人拿到一套资料。我们打开资料,一边看一边听经理人讲课。老板在旁边看着。当时我有多窘迫呀,我干坐在那里——这是上学时养成的习惯,其他同事都在认真地做笔记——这是上学养成的好习惯。我害怕老板的目光。我实在不想做笔记,因为没有这个习惯,但我又不想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一直很紧张。我装作在听,努力去听,似乎听进了些什么。其实只是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我窘迫了两个小时。经理人要我们提问,他作答。有两个同事提了问,他作了答。然后经理人要我们每个人谈谈学习后的体会,用简短的话说说刚才经理人说的是怎么一回事。经理人宣布十分钟后来问每一个人。同事们开始相互交流看法。我从资料上找到了一个答案,这是我的良好习惯:问的问题书上肯定有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答案,经理人很满意,老板也在点头微笑。我的答案因为是书上的,所以经理人说,非常精辟。老板愣了一下,随后微笑。
轮到我那位有私家车的同事。他说:“这个嘛,啊,今天王总(指我们老板)带我们来参加标美彩石的培训。刚才嘛,听了许经理的讲课,感觉这个标美彩石满好,也很有市场。”
不知怎地,我对他的神情和语气感到很滑稽。他说话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忍不住笑。为了不被发现,我几次背过脸去。当然,在这种场合,微笑意味着赞许是适合适宜的,但我的偷笑中隐藏着复杂的成分。
这次短暂的讨论和以前我经历过的许多讨论一样,在我看来是相当无趣的。我们的同事却似乎把气氛搞得浓烈起来。讨论结束,我们被安排去中餐。中餐后去参观工地。
为了表明此次学习达到了目的,我向工作人员问了几个很正规的问题,这些被老板看在眼里,于是接下来我与那位有私家车的同事开始闲聊。那一天实在太冷了,又刮了干燥的西北风,一阵接一阵,我们的鼻子和手都冻得通红。为了取暖和消遣,我们一块儿抽烟。
本来在与人交往上我是很笨拙的,可是由于共同的爱好,相同的年纪,相似的职业生涯(我们都是刚刚踏入职业生涯),我们闲聊的气氛一直很活泼轻松。有话就说,没话就抽几口烟,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位同事的车当然不是靠他自己的实力买的。不过,由于这车的魅力,他轻而易举地在本地一个大学找到了一个在读本科生做女朋友。在商业街的餐饮连锁店能够经常见到他们成双成对。听另一个同事说,他现在的工资水平连一个月开车都不够花。这个当然令人信服。
我们都对这次学习表示了轻蔑。也就是说,我们对这种事情并不热诚。而老板说,他和经理人联系有半年多了,目前正在积极努力开展第一个项目,要积极合作。后来从老板的明示和暗示中我知道这第一个项目就是我在的这个项目。而我想的非常简单,我的目标是工程师,不是去做材料推销。我有理由对这种仅仅为了钱而忙碌的工作表示反感。我的那位同事对此事的反感有不同的理由。他说,这样的事情就像上学时老师规定某篇课文一定要背诵一样,对他来说是一种有趣的经历:要他做的事情,他不去做,从而引发老师的忧心,对这个富家子弟头痛不已,或者,他仅仅当成一次无聊的经历,和他过去那些无聊的恋爱一样,仅仅用来打发时间。我却认为这样的经历越少越好,每次有这种经历之后,我对自己的不适应,对被迫去生活苦闷就加深一层麻木不仁。这次培训后来成为心烦的开始。
我理解这个四十岁、发福的男人:这个年龄不为了钱拼一拼,等老了就没有保障。我在这个职业上努力下去,我的将来就是老板现在的样子;而老板从我身上看到了当年的他的奋斗和茫然。他说,当年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无奈,那些想法没有办法实现。我理解:他现在可以放开手,大胆做他想做的事情了。
我想象我的将来:年轻的时候为了理想,沿着理想中的道路投入职业生涯,到了中年,发现钱的魅力,于是为了钱可以把头发掉光,为了钱可以牺牲睡眠和家庭生活。总之,为了钱开动智力。我对自己这个将来报以苦涩的一笑。
那个拥有私家车的同事不久也离开了公司。老板告诉我,是开除了他,原因是他不努力,不适应公司的发展。说这句话的时候,老板以犀利的目光盯着我,他把那句话重新又说了一遍:不努力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做就要被淘汰。我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我与老板对视了一分钟。我幻想着我有个有钱的父亲,这样,我就可以活得很自由洒脱,不为生计所迫,投入职业生涯只为了寻找生活的乐趣。可惜我的父亲是个残疾,我要为生计所迫,被老板纠正我的性格。在金钱面前,我的信念消散的无影无踪。我,卑劣地生存。
我的职业生涯就是在这种对金钱和利益的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开始的。我希望利益可以分得清清楚楚:我为老板工作,得到我应得的工资。对于老板在我的劳动中要实现最大利润的做法倾向,我表示理解和默许。我想到,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那种角色。为了生存,为了钱的道理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的兴趣并不大。可惜,生存这回事不需要兴趣的参与。
第十七节 B6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追求理想中的生活。我理想中的生活无法建立在一个具体的社会形式之中,我的理想生活仅仅是凭想象捏造的。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教育使我相信理想生活可以在这个时代实现。当然我也知道,我的理想生活其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我无法说出它的形状。
诗人会这么说:那理想的生活,由神引导,我不知道它到底在哪。
我心中有这个念想,然而没有它的具体形式。我深知理想的东西一旦付诸具体的形式,其丑陋和弊端就是无法忍受的。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具体的东西总有缺陷的一面。
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形式,我在这种化为具体形式的理想生活中生活得自在惬意,每天睡得安稳,心情愉悦畅快。关键是,我得找出理想生活与现实得壕沟,然后想办法填平壕沟,达到我理想中的境地。
我就是夹在理想生活和现实之间那个可笑的幻想狂,一边啜饮生活的酸甜苦辣,情感备受折磨,一边对虚有之乡展开狂热的追求。我是造成理想与现实有紧张冲突关系的那个智慧生物。
大学三年级,我读到《金阁寺》,被它的美学深深迷恋。金阁寺是阻止结巴“我”通往壮烈美的障碍,金阁寺的千年存在和金壁辉煌刺痛了我的心,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我”终于火烧了金阁寺,先准备自杀而后又决定继续活下去。“我”生活的理想不是循规蹈矩,任人摆布,所以我“采取”种种方式反抗既有的生活。但是世界并不因此改变,依旧循着它的轨道运转。“我”火烧金阁寺,终于从痛苦中解脱,获得重生。千年存在的金阁寺是我达到理想的媒介。
我凭着记忆回忆并评价这本书,当然是在冒着很大的危险,我最有可能误读了这本书。可是我情愿这样理解这本书,当时我就是被这种美给击败的。
三岛由纪夫是我所阅读的作家中少有的能带动我无比激动的作家,尽管有些段落冗长无趣,在我看来是为了拉长篇幅,记录那些只有历史学家和史诗才关注的东西,描述了电影可以描述的东西——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不足。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为什么要客观地去写呢?客观的东西在艺术世界里(我以为)是不真实的东西。在人的想象中,在艺术中,世界脱离了原来的面貌,变了形。我要的是变形后的世界。也不是那种公认的变形,而是主人公想象中的独特的变形。
另外还有谁呢?我尽是在做些无聊的阅读,忍受文字带来的痛苦。可是我继续忍受着,就像我继续忍受我的生活一样。我无法乐观主义地生活,仅仅将它当作一场痛苦需要忍受。我彻日彻夜浑身乏力,无精打采,颓废而堕落。我越是堕落,越是想在经典作家那里找到支撑的力量,又越是失望。我的浮躁使我无法进入文字的感情,匆匆忙忙使得阅读成为肥猪的裹腹之食。我消化不良,每晚做着恶梦,过一段时间就要以感冒发烧,浑身肌肉和神经酸痛的形式大病一场,以为自己就要死去。一段时间以后,我又奇迹般活过来,重复着既往的生活。
为了理想中的生活,我付出了神经衰弱的惨重代价,甚至失去了记忆力。过去的记忆在我面前模棱两可起来,过去二十几年的生活像发臭的垃圾一样被扔进了时间长河的垃圾筒。我忘记了我还可以有理想。
我还有什么追求呢?我希望过得舒畅,不再失眠。这可不容易做到。理想使我失眠。神经衰弱使我失眠。我要不再失眠,我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收效甚微。我的生活一塌糊涂,危机重重,绝望而疲倦。
可是我根本不相信这是全部:一定有秘密藏在这种生活的背后,就像但丁的旅行,经过了地狱,达到了天堂。这是我在一塌糊涂的生活中唯一能够在生存受到威胁时支撑我的信念,于是我又开始努力。我气息奄奄开始发问:什么是不竭的动力?
我试着回忆过去的生活,收起浮躁而狂妄的情感,在麻木和凝滞的思维中水滴石穿般一次又一次徒劳地撞击。
我看到我那个少年时代的感情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横冲直撞。我躲在角落里听音乐,跟着高声唱。让沉寂领教我的噪音,让黑暗领教我的持续发烧般的力量冲击。我累了,睡了,安详而沉稳。
第十八节 C6
    我给华回信,我写道:
离开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完成了它的任务。职业生涯一开始,自我教育成为再教育的主要方式,这时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你的来信中有提到你想考研的事情,不知道后来怎么就没有考研,选择工作了?对于考研,有段时间我也考虑过。想到考研之后就业门槛高,相应的收入也要高,我就动了心。只是我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我继续留在学校打发日子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继续深造意味着向学者型转变,我没有这个意向,对仅仅以高学历来获得高收入的传统路子没有太大兴趣。我想我应该踏入社会去了,学校的生活不适合我。如果要锻炼成材,只有在职业生涯中去锻炼了。
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步是生存受到考验,认识到金钱的力量,认识到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君子爱钱,当取之有道”的古训我会终生恪守,我也不会至少现在不会成为拜金主义者。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积极影响我还是认同的。当然,踏入社会后,现实的东西接触多了,难免会有些动摇。在这一关的考验之后,在迷惘中我会考虑理想的问题。这个理想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因为十几年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影响,这种观点一直没有变。我毫不羞愧地谈到这个理想,尽管我的周围没有一个人再谈到这些。
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我在社会供职,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我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就像13亿中国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一样,不同的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在同样的时间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不一样。在这里我想着重说明两点,以解开心中的疑团: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如何通过我在社会任职的方式统一起来的。我在社会供职,这是社会应当给与我这个劳动者的权利;我通过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养活自己,同时,我的劳动成果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投入职业生涯的。
出于个人的无知和鲁莽,我也抱怨过工资,抱怨老板的苛刻,抱怨社会的潜规则太多,抱怨种种不公平。现在我总算冷静下来了。我通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这种抱怨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嫌工资低,我完全可以更加地努力,自己创业,赚想要的那么多钱。虽然这是很艰难的,不过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赚钱,那种种难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尽可以和我们老板一样,心中围着金钱谋划。等到这么一想,我就发现,如果为了赚钱,仅仅为了钱,就会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就会在钱的驱动下背弃原来的理想,也就是可能做些与社会发展不利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实在太天真了。你看,一个老板,他的驱动力是什么?比如我们老板这样的人物,这个社会一定有很多,他们的目标就是利润。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他的出发点是利润。而我们在为他工作。想想吧,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我只不过是某个利益集体的小成员而已。因此,我对自己通过职业生涯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方式产生了怀疑。通过职业生涯的这段时间后,我几乎悲观地认为,自己只不过是集体利益的爪牙而已。
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要找工作,每年都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待业,做无业游民,靠父母养活。我只不过是这个庞大数字中的一个而已,我能找到工作已经相当不错了。庞大的数字使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的看法是,高校培养了过多的这种劳动力,所以我们大学生越来越廉价。就业压力的形成源于供求关系不平衡,劳动力过剩。国家要想办法创造就业机会,安置这些劳动力。真是不幸,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从这两个方面考虑,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就值得怀疑了。如果没有工作,就是社会的负担,个人价值不能通过有效途径实现,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那些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每天都心安理得地待业在家呢?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要付出多少呢?养育一个人,一个家庭要付出多少呢?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投入进去了,造就了大学生,可是这个大学生竟然待业在家打发时间!这支股票成了ST股!);如果工作了,就为了一个小集体的利益,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小集体的利益在伤神费脑。对社会反展的贡献体现在哪里呢?而且是在经济持续增长,而薪资水平却在下降的今天,增加的财富到哪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