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玉刚惋惜的叹了口气道:“以先生的才能怎么能屈居在那偏僻的地方呢?先生如果有意的话,朕可以收回成命,朝中的职位任先生挑选,朕甚至可以让先生代替”
“皇上万万不要再说下去了,您的大恩老臣万死难报,不过臣觉得还是去赣南更加合适。”王阳明知道朱玉刚要他顶替李东阳,于是急忙打断了他的话,他想了想,又说道,“况且圣旨已下,皇上再收回去的话,难免有人会起疑心。”
“起疑心?”朱玉刚一愣,不明白王阳明话中的意思,又说道,“先生再考虑一下吧,朕真的非常需要你。”
王阳明压低声音说道:“皇上,非是微臣谦虚,故作姿态,实是那边放不下啊。”
“哦?”朱玉刚感到很疑惑。
“臣怕那人有异心,民间到处都在谣言,臣不得不防。”王阳明表情严肃,绝非像在开玩笑。
朱玉刚猛然一惊,突然明白了王阳明的良苦用心,他说的就是宁王朱宸濠,这个自己本该时刻挂在心上的人,竟然被忘掉了!据历史记载,宁王将于公元1519年发动叛乱,而此刻才1510年,如果王阳明到达赣南后能够早作防范,相信以他的能力,历史上的那一幕就不会发生了。朱玉刚不由得暗暗佩服王阳明的目光,国家如果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才,大明王朝何愁不能复兴呢?
但是朱玉刚又有点舍不得让王阳明走,他犹豫了片刻道:“先生走了的话,谁来帮朕呢?”
王阳明道:“朝中还有李大人他们呀。”忽然他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指着一旁的戎帅说道,“臣给皇上举荐一人,他一定可以为皇上出一份力的。”
戎帅急忙过来拜见朱玉刚,朱玉刚无奈,只得说道:“先生此去一路小心,那边就多多拜托了。”
送走王阳明后,朱玉刚感到怅然若失,但他还是封了戎帅一个左都御史的官职,戎帅以前就做过谏官,因为不满刘瑾等人才愤而辞官的,此番又有王阳明的嘱咐,因此高兴的接受了圣旨。朱玉刚对他的才能也是欣赏有嘉,他一直以为李东阳等人都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自己应该另找一批贤臣良将才能更好的做一番大事。
正德六年,朝廷在铲除刘瑾等大太监之后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全国各地的学子踊跃参加,令满朝文武感到意外的是,第一名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衣书生夺去了,后来有人泄露风声,原来此人名叫司马明,据说和皇上有知遇之恩,于是众人再也不敢议论了。
殿试的时候,朱玉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考题,满朝文武都望着司马明,都想看看这个书生究竟有没有真材实学。司马明毫不畏惧,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他这几个月来埋头苦读的成果。皇上是问天下大势该如何看待,司马明旁征博引,借贾宜的《过秦论》、苏询的《六国论》鲜明的论述了他的观点,他上举天文,下列地理,纵横历史五千年,把满朝文武听得叹为观止,直呼他为大才子。
朱玉刚也是暗暗佩服,于是点了司马明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状元郎,特允许他在京城骑马游街三日,以为庆祝,并且又授予他翰林院修撰一职,虽然只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朱玉刚相信以司马明的才华,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的。
司马明虽然官职卑微,以常例来说是无法见到皇帝的,但是因为他和朱玉刚的关系,他还是在陈其武的安排下来向朱玉刚当面谢恩。
“你不用谢朕,朕用你是因为你确实有真材实学,证明了朕当初将你带进京城没有做错,希望你以后好好为朝廷效力,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一片期望。”朱玉刚装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他觉得这样才能彻底征服像司马明这样的文人。
果然,司马明感动的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他诚惶诚恐的磕谢了皇恩,慌慌张张的退了出去,生怕在皇上面前失了应有的仪态,朱玉刚看着他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切和他预料的一样顺利,他可以放心的睡个好觉了。
第二章 崭露头角
刘瑾死后,朱玉刚又让另一个正德当太子时候侍奉他的太监魏彬执掌司礼监,朱宁自然就失去了他的职位。不过,他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千方百计想讨朱玉刚欢心,重拾昔日的宠信。但他没有料到的是朱玉刚早就看穿了他,如果说以前留着他还有制擘刘瑾的因素在内,那么现在刘瑾已死,而他朱宁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臭名远扬,死无其所的权监,朱玉刚希望找个机会早日除掉他,以免产生祸患。
机会终于来了,原来刘瑾当政的时候,企图提高摊派给军户的定额,这使得一些士兵离开他们的驻地,和当地的盗匪勾结起来,在农村四处抢劫。到了正德六年,这股兵匪竟然发展到了几千人,开始攻打起京师北面的一些村镇,战火逐渐向南蔓延过来。当初平定安化王之乱,朱玉刚看到了杨一清卓越的军事才能,于是派他领兵前去剿灭叛党,就在大军即将出征之前,朱玉刚忽然想到一计,可以趁机除去朱宁,于是决定御驾亲征。满朝文武顿时觉得此举太过荒唐和冒险,对付几千个盗匪,竟然还要皇帝亲自出马,那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吗?也显得他们这些大臣太无能了,于是他们纷纷上奏劝说朱玉刚打消此念,并且陈说种种厉害关系。
朱玉刚决定了的事,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他毫不理睬那些迂腐的大臣,仍旧一意孤行,他将古孝天的三千营调了过来,并且让他也同行,这样他才觉得万无一失了,当然,他想对付的朱宁自然也在随行之列。一切准备妥当后,大军就稳稳出了京城,向北进发。
出了京城,沿途随处可见匪军烧杀抢掠留下的痕迹,被焚毁的村镇里已经杳无人烟,留下的只是一具具被凌辱的尸体。朱玉刚暗暗心惊,没想到在离京师不远的地方竟然也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不由得勃然大怒,问杨一清道:“天子脚下,为何盗匪如此猖獗?军队都干什么去了?”
杨一清此时已身居大学士之职,看到皇上盛怒,忙回答道:“这股盗匪因为里面夹杂着一些戊军的逃兵,所以他们对官军的作战方法非常熟悉,而且他们又是四处流窜,飘忽不定,没有一定的据点,所以不易剿灭。负责剿叛的官员曾经几易其人,但谁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能将他们彻底消灭,兵部也对他们招降过,但是又再次反叛,反而从朝廷得到了不少武器,增强了他们的实力。”
“哼,那些官员只会夸夸其谈,对待这些残忍的盗匪只有将他们彻底剿灭一种办法,所谓的招降只是妇人之仁,只会给朝廷留下隐患。”朱玉刚一恨盗匪手段的残忍,二是认为盗匪绝不会真心归降的,所以坚决要将他们消灭。
“皇上,臣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伙盗匪就像那杂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定要将他们连根拔掉,京师才可保安全。”杨一清说到这儿,略显犹豫之色,又说道,“据可*消息,这股盗匪近日将向南方移动,目的是长江一带,如果被他们流窜到了那儿,围剿起来就更加难了。”
朱玉刚的眉头紧皱起来,杨一清说的不错,如果让他们逃到长江那儿,就真的麻烦了,朝廷不仅要劳师远征,而且开销更加巨大。他狠狠的说道:“一定要将他们消灭在京师北面!”
朱玉刚此话一出,杨一清不敢应答,因为他并没有什么好的计策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现在就连盗匪在哪个具体的方向都不知道呢!杨一清不说话,其他将领自然也不敢多言,朱玉刚失望的看了他们一眼,他本来想御驾亲征大显威风呢,那个正德既然能够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难道自己就不如他了吗?
朱玉刚抬眼望着远处烽烟滚滚的村庄,叹了口气道:“要是盗匪就在眼前那就好办了,可惜他们不会据守一个地方。”
“皇上,末将有一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突然在众人身后响起。
朱玉刚一愣,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四十岁左右的骑兵军官,看他的打扮,职位应该不高,但他长得却是仪表堂堂,身穿一副铠甲,更显得威风凛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隐藏着过人的智慧,这人以前从未见过,会是谁呢?朱玉刚暗暗猜测着。
“大胆刘彬,皇上面前敢如此放肆?皇上没叫你说话,你竟敢多嘴!”杨一清大声喝斥那个军官。
“杨爱卿不必如此,听他说说又有何妨呢?”朱玉刚虽然身为皇帝,但是毕竟是从现代来的,对那些森严的阶级观念还是不屑一顾的,于是对那名叫刘彬的军官说道,“你不必害怕,有什么好的办法就大胆说出来,即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的。”
“多谢皇上龙恩。”刘彬谢过后就开始说了起来,众人都仔细听着,大多数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以为他是在哗众取宠。
“皇上,诸位大人,这股盗匪之所以到今日还未被剿灭,并不是说他们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又岂会是训练有素的官军的对手呢?”刘彬说到这儿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众人的神色,见大家都很认真,于是又说道,“盗匪以骑兵居多,飘忽不定,来去无踪,官军虽然厉害,但是如果跟在盗匪的屁股后面追赶,又怎比得上熟悉地形的他们呢?游击战术一向是官军的弱项,但是要战胜盗匪,所缺少的正是这方面的经验。”
刘彬说到这儿,默默的站到一边,朱玉刚细细一想,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一味的跟在盗匪后面,那么主动权永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别提消灭他们了。他看看刘彬,见他脸上非常平静,看不出任何表情,暗想此人在众多比他官职高的人面前还能如此镇定,而且又说出一番很有见地的话来,的确不简单,是个可造之才。于是索性想再问问他,说道:“那你认为该怎么做呢?总不能叫官军都去学游击战术吧?”
刘彬谦虚的说道:“皇上说笑了,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末将认为如果可以将那些盗匪困在一个城镇里,断绝他们的退路,那他们就无路可逃了!”
朱玉刚脑中一亮,欣喜的说道:“你的意思是引君入瓮,然后再瓮中捉鳖吗?”
“是,皇上英明。”刘彬激动的说道。
“皇上,盗匪会那么笨的自动钻入圈套吗?刘将军的想法太天真了!”一员武将站出来一口否定刘彬的想法。
朱玉刚看了那武将一眼,没有说话,转身问杨一清道:“你的看法呢?”
杨一清低头沉思了片刻,方才抬头说道:“臣也觉得刘将军的办法可行,只是具体实施起来有点困难,敌军中如果有厉害一点的人物应该能够看出我们的计策的。”
众人一听杨一清竟然也赞同刘彬的意见,于是纷纷交头接耳起来,朱玉刚眼望远方道:“眼下除了这个办法也没有更好的了,与其和他们兜圈子,不如就将他们困死在一处。当然这要付出一点代价,否则敌人不会轻易上当的。杨大人,你看看附近有没有什么好的城镇,将驻军撤出来,让敌人以为是不战而退,他们四处流窜,粮食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朕认为他们只要觉得没有危险,就一定会进入的,如果城中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只要拖延一些时间,官军定可将他们团团包围,到时候谅他们插翅也难飞了!”
朱玉刚说到这儿,非常得意,他将手一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统帅三军,运筹帷幄的元帅,那些盗匪岂会放在他的眼里呢?杨一清等人连呼皇上圣明,他忙说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去办,这次一定要将这股盗匪彻底消灭!”
“就让他协助你吧,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朱玉刚指着刘彬说道。
杨一清怔了一下,刘彬却是大喜,急忙谢过皇恩,大军继续向北进发。将近天黑的时候,开始按营扎寨,等一切安置好后,朱玉刚看看夜色已深,但他却毫无睡意,想想白天刘彬这个人实在厉害,脑中却没有他的一点印象,他究竟是谁呢?朱玉刚把古孝天找来询问,不料古孝天对刘彬的底细也不清楚。
“皇上,奴才对刘彬知道一二。”帐外一个尖细的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玉刚抬眼一看,原来是朱宁,探头探脑的正在张望。他一定在外面偷听!朱玉刚脑子里立刻闪出这个念头,顿时就想怒骂他一顿,不过他一转念又想到,还是先听听他怎么说的再处置他也不迟,于是就让古孝天叫朱宁进来。
“你和那个刘彬很熟吗?”朱玉刚冷冷的问道。
“不,奴才也是听说的。”朱宁忙辩解道。
“那你就将听说的说一遍吧。”
“是,皇上。”朱宁谨慎的说道,“刘彬的老家在长江一带,他自幼熟习水性,后来当兵为朝廷出力,在军中他刻苦习武,弓马娴熟,且为人讲义气,深受士兵拥戴,也受到上司的赏识。据说有一次在淮河上面围剿盗匪,他曾被一箭射在耳朵上,但他毫不畏惧,立刻拔出那箭,就像没事人似的又投入了战斗,因此人人都对他万分敬佩,现在他已经在骑兵部队中担任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了。”
朱玉刚细细体味着朱宁所描述的关于刘彬的每一句话,他心里感到十分矛盾,对于这样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将领该不该重样呢?朱宁此举分明是想来为刘彬说话,难道他俩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朱玉刚决定先看看再说,于是挥挥手就让朱宁退下去了,今天先便宜他了。
第三章 扬名立万
第二天清早,杨一清来向朱玉刚禀报军情,朱玉刚见他神色之间闪现出一种喜色,情知必有好消息,于是赶紧让他免礼,问道:“那股盗匪有下落了吗?前方有何军情?”
杨一清略显犹豫,但是看到朱玉刚迫切的眼神,急忙说道:“这股盗匪虽然仍旧不知踪影,但臣认为应该就在周围不远的地方躲藏着,因为探子发现了军马留下的足痕,而最近官军并没有从此经过。”
盗匪竟然就在附近!朱玉刚压抑住内心的激动,表面上尽量装得很平静,说道:“哦,既然这样,就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一个都不准放过!”
杨一清依旧很冷静的说道:“在前面不远有座城池叫做霸州,里面粮食充足,水源充分,这对于一直流窜的盗匪来说是个绝好的补充机会,所以臣想依照皇上的计策,不如就以此城为饵,引那帮盗匪上钩?”
朱玉刚大喜,拍掌道:“好,就这样办,将霸州城里的官军尽快撤出,不过一定要装出是逃跑的样子,千万不能被他们看出破绽,另外,撤退时命令他们粮食不准带走一颗,水源不准毁坏,否则盗匪是不会来的,只要将他们困住,一切就好解决了!”
“是,臣就依皇上的指示去做。”杨一清匆匆退下了。
具体的军务自然不用朱玉刚去操心,杨一清在军事上是个好手,而且还有那个刘彬在帮他,朱玉刚担心的只是那股盗匪何时才会来到霸州,而自己的大军也该隐蔽起来才是,就像当年国共交战时,总得给敌人留一道进来的口子,不然的话,伏军先被对方发现了,那就谈不上什么歼灭战了。
朱玉刚显然低估了他手下这帮将领的能力了,就在他的大军撤出原地,进入伏击圈后不久,杨一清就派人前来通报说前方离霸州500里的地方发现盗匪的踪影,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霸州进发。并且他们前进的方向正是官军预先留下的口子,朱玉刚暗喜,急命古孝天密切注意前方的敌情,随时向他报告。
到了晌午,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杨一清派刘彬亲自过来汇报军情,朱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