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绣外慧中+番外-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位部属齐声道:“少爷和少夫人礼贤下士,是我等之福。”
说说笑笑间,红豆院的管家兼帐房郑通过来问“是不是摆饭”,赵延昌点点头,朝儿子看了一眼,赵佑熙忙说:“今天在坐的不是长辈,就是师傅,我和少夫人就叨陪末席吧。”
赵延昌含笑道:“这话在理,以后行军打仗,少夫人作为准军需官,少不得随行,军中不比别处,大方点更好。”
赵佑熙和俞宛秋闻言,忍不住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王爷这是准许她以后随军出征了。
她为军衣的事奔忙,原本只是抱着为夫君分忧,为那些即将上战场的军人做点实事的想法。没想到却有意外的收获,让王爷戏称她为“准军需官”,公开许诺她随夫出征。对王爷来说,这是对她的赞许,也是对她身份的进一步肯定。
席间,俞宛秋一直注意听他们谈论时事和战况,对普兰和梁国边境的安宁前景越发有了信心。
饭后她把郑通找来,准备跟他商议,何时派他出境考察普兰市场,以及在普兰开分店的事。没想到郑通说:“老爷让小的把帐目报给刘大人,以后少夫人的成衣作坊。一切开销统归在刘大人的二司三局。”
俞宛秋在云州军营时,也曾听赵佑熙提起过,为了保持隐秘性,军中事务下设的四司六局,统统只称数字,比如四司,就是厨司,掌军中炊事;二司则是财司,掌管军中财务。三局就是衣物局。
俞宛秋便交代说:“那你以后把公私帐目分开,成衣作坊的单独做帐,别跟其他生意混在一起。”
郑通笑谓:“都是一家人,何必那么麻烦。”
俞宛秋正色道:“家事是家事,国……公事是公事,不能胡混的”,她想说国事是国事,临到口边又觉得不妥,虽然郑通也是自己人,但既然大家公开场合仍称呼老爷少爷少夫人,她还是注意点比较好。
她不知道王爷是怎么跟郑通交代的,但无论如何,她不会把自己的帐目合并到王府的公帐上去。她会一直保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的账簿。
这天晚上,赵佑熙在前院议事到很晚才回,见俞宛秋在灯下做针黹,不悦地抢下道:“你怎么自己动手?身体本来就不好,还这般劳神费力,要是为个孩子把你的身体弄差了,我情愿……”
俞宛秋忙截住他的话:“我很好,真的。”
“头晕症最近还犯吗?”他自己虽然没法回来,却几天派人探视一次,就是担心她头晕摔倒,酿成憾事。
“没有”,俞宛秋想了想,还是把颈上的小香包拿出来,告诉他说,“你走后,我去玄觉寺上香。那里的住持告诉我,我会头晕,是因为思虑太多,以致神魂不属。他开解了一番,又给了这个香包,后来就慢慢好转了。”
从玄觉寺回来后,她放开心怀,不再追忆过往,努力将自己投身到“生意人和准军需官”的事业中去。人一忙碌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晚上也不再整夜整夜地做梦,头晕症已经好久没犯了。
赵佑熙还是劝着:“你现在不能太累,孩子的衣服,就交给她们做,何必自己亲自动手?不是我说,你的女红又不好,做出来歪歪扭扭的,小心把咱们美美的孩子穿丑了。”
俞宛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我做的可不是小衣服。”像变戏法一样,她不知从哪里捣鼓出一件金线滚边的黑色战袍,在赵佑熙面前抖开,赵佑熙惊喜地问;“这是给我的?”
“本来是的,可现在我后悔了,怕有人说,歪歪扭扭的,把本来美美的他穿丑了。”
“谁说的,我家娘子做的衣服最好看了。”说话间,已经一把抢了过去。
衣服的式样并不复杂,只在领口袖口处比较讲究,但却暗藏玄机,赵佑熙一穿上就摸着胸口问:“这里面是什么?”
“就是用你们的金丝软甲做成的内衬。那金丝软甲好是好,贴身穿着,总是绑在身上,别说夏天受不了,冬天也不舒服。我让她们做成战袍的衬里,这样就跟穿一件寻常的衣服差不多了。”
赵佑熙站在原地瞅了她半晌,最后什么也没说,把衣服脱下,把人抱到床上。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四章 年前琐事
第一百八十四章  年前琐事

农历二十三是小年,若她们此刻身在北方,坐在暖炕上还得抱个手炉,兰姨举起手里的针在头发上抹了抹,第一百次发出感概:“还是南方好啊,天气和暖,果菜丰足,姑奶奶在这里养胎,定能生个水灵灵的小郡主。”
她已经接受了自家姑奶奶怀着女儿的事实,尤其在俞宛秋给她分析了生儿生女的利弊后,更是天天念叨。
素琴笑着说:“小郡主要长得比姑奶奶还美,只怕将来长大了,少爷舍不得她出嫁。”
兰姨睨她一眼:“你傻啦,小郡主是招驸马,用不着嫁到别人家。”
素琴点头如捣蒜:“对对对,是我糊涂了。”
俞宛秋静静听她们议论腹中的宝贝,嘴角弯出了一个小小的弧度。
纹绣正在外间据案裁衣,咔嚓一剪刀下去,知墨惊呼:“歪了歪了。”
纹绣把俞宛秋画的草图拿来比对,然后笑着申明:“不是我剪歪了,姑奶奶画的就是这样。”
俞宛秋停下手里的笔给她们解释:“衣服穿起来的样子,相当于右衽,只不过……”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里的人穿衣都是开襟,不管是对襟还是左衽右衽,一律用腰带管住,不用纽绊。她创造不出扣子,但用布做成的纽结也许可以试试。
怕人说标新立异,这样的衣服即使做出来,她也只敢放在柜子里,或拿到普兰的分店试销。她准备在普兰多开几家分店,梁国内乱期间,在普兰开店反而更安全一些。
茗香端来一杯人参蜜饯茶,非要她趁热喝下,嘴里劝着:“喝完茶躺下歇歇吧,今儿是小年,少爷说不定会赶回来的。”
俞宛秋接过茶杯说:“少爷前几天才走,再要回来,恐怕得等过大年了。”最多能提前两三天。
兰姨蹙起眉:“小年也不能陪你?今晚还要祭灶神呢。”
俞宛秋不觉道出了真情:“能安安稳稳过个年,已经不容易了,你们就知足吧。”
几个人同时停住了手,面露疑惑地看着她,俞宛秋赶紧埋头喝参茶。
赵佑熙上回告诉她,王爷原本还担心,朝廷会等不及过年就派兵下江南,让安南王府措手不及。只是后来发生了三位世子同时被刺的惨案,让皇帝焦头乱额,忙着叫人查案,忙着安抚几位痛失爱子的藩王,一时间顾不上来。
所以,此次事件,虽然给安南王府惹上了嫌疑,也着实赢得了一点时间,有利有弊。幕后凶手对安南王府而言,亦敌亦友。经过王府诸位军师谋臣分析,多半是哪位藩镇派人干的,目的是阻止朝廷剿灭安南王府的脚步,因为安南王府是他们的屏障,只要安南王府在,皇上便不会对他们出手,因为怕安南王府趁乱取事,跟他们结成联盟。
不管内情如何,他们总可以过个太平年了。
俞宛秋衷心地希望,能让她生完孩子,再开始打仗,要不然,真的很麻烦。
郑大娘率领几个仆人,手里拿着扎着竹竿的笤帚,头上裹着包头,站在阶下请示:“屋里要除尘,少夫人是到院子里坐坐,还是移到前面的正房去?”
俞宛秋已经走了出来:“院子里就行了,我正想散散步呢。”
晚上的祭灶,因为男主人不在,她便做了主祭。
祭灶的地方在厨房的北面,墙上预先留了个窟窿,称为“灶王龛”,里面供奉着灶王爷的神像。两边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幅为“灶君司命”。
等她到时,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下方的供桌上,中间摆个红线捆着的猪头,两边是大块的羊肉和牛肉,还有鲜花素果,和一种专为此日制作的灶糖。其实就是麦芽糖,沾上芝麻做成葫芦和圆球状,又称“糖瓜”。其寓意,据说是为了贿赂灶神,让他上天汇报时嘴甜一点,多说好话。
所谓的祭祀,也就是奠酒三杯,然后进香,叩首,祈祷。
小年过后,一家人更忙碌了,杀猪宰羊打豆腐,人人脸上都是喜气。
几日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俞宛秋在起坐间里跟郑大娘合计过年的各种事宜。郑通已经基本上抽身出来忙着成衣作坊的事,以及在两国之间往来,按俞宛秋的要求考察市场和选址,俞宛秋准备过完年后就在普兰开一家铺子,交给郑通打理,郑大娘等于接替她丈夫成了红豆院的管家。
郑大娘走后,俞宛秋坐在原处发怔,听见兰姨说了一句:“姑奶奶,这都二十八了。”
和知墨一起整理博古架的素琴道:“那边事情多,姑爷能在年饭前赶回来就不错了。”
一向咋咋呼呼的茗香也变得懂事起来,低声嗔着兰姨:“您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姑奶奶已经够着急了。”
兰姨朝姑奶奶望去,果然满眼愁云,她不知道,姑爷走时,曾许诺她家姑奶奶,腊月二十七回来。
直到这天深夜,赵佑熙才带着一身风尘一脸倦容出现在俞宛秋的床前。
俞宛秋惊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军营里出什么事了?”
赵佑熙勉强挤出笑容:“军营没什么事,就是父王病了。”他连着几天几夜侍疾,所以形容有些憔悴。
“啊,不是什么大毛病吧。”这个节骨眼上,王爷可不能病。
“营医说,父王就是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一阵子才行。”
“那他怎么不回这里来?家里现供着三个大夫,肯定比营医强,家里也比军营住得舒服。”
赵佑熙为难地说:“大战在即,如果我们父子俩同时离营,到山下来过年,士兵们就算没意见,我们自己,也失去了一次笼络人心的机会。”
“该让父王回来休养,你留在那里的。”她是很想自己的相公没错,可王爷的身体好坏,可是关乎全局的大事,千万马虎不得。
“父王说,这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新年,你又怀着身孕,我怎么着都该陪着你。”他比父王更为难,一边是爱妻,一边是慈父。
俞宛秋很快有了主意:“你陪着我,不一定非要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去军营。我们在那里陪着将士们过春节,换你父王回这里养病。”
赵佑熙不放心的是:“你的身体行吗?”
俞宛秋连连点头:“行!以前都到处跑了,何况现在。孩子已经五个多月,早怀踏实了。”
于是就此商量妥当,第二天清早,他们乘上马车去了绵远的军营。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庆新年
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庆新年

这个春节,王爷父子都没有回红豆院。一起在绵远的军营过年。
赵延昌其实没什么大病,就是累过了头。尤其年尾那两个月,因为担心朝廷会很快发兵,他长驻营中,白天忙着练兵,晚上忙着议事,有时通宵达旦。赵佑熙年轻身体好,还不觉得有什么,赵延昌到底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等三位世子遇刺的消息传来,知道朝廷近期无暇理会安南王府,心里那根紧绷的弦一松懈,整个人便垮了下来。
起初几天,病势真的很严重,高烧不退,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幕僚部将们急得要送下山去求治,赵延昌坚持不肯离营,赵佑熙也劝不动,只好守着。怕晚上有什么变故,在病房里打地铺,一夜数度探视。
高烧退后。赵延昌整个人瘦了一圈,营医建议静卧休养,赵佑熙想带他回红豆院,结果却是父亲把儿子劝走了。
如今见儿子媳妇一起到来,赵延昌心里自是高兴,病中之人,更需要亲人的关怀。嘴里免不了假意抱怨几句:“你们怎么不在山下过年?世子妃是有身子的人了,哪里经得起路途颠簸,幼安你快给她看看。”
营医向幼安依言给世子妃诊脉,过一会向王爷禀道:“不碍事,世子妃很好,胎儿也很好。”
赵延昌明显松了一口气,对向幼安说:“既然世子妃在此,你以后每天请一次脉吧。”
“是。”
何洛绘在一旁笑道:“向大夫这名字取得好,幼安,幼安,有向大夫在,王爷您就放心好了。”
绵远大营的统领陆满仓是个大嗓门,老远就在门外喊:“听说世子妃在此,末将特来拜见,多谢世子妃赐衣。”
俞宛秋这次随车带来了长胜成衣坊做出了第一批军袍,数量不多,只有十几件,自然先分发给了各级将领。
长胜成衣坊在靖兰城招了几十名女工,因为去内地收购的棉花还没运到,第一批成衣都是单袍。俞宛秋事先找人打听了一下绵远军营各位将领的基本情况,比如身高身材。性情喜好,以及平日的着装习惯,然后才开始制衣。
给他们的战袍都是普兰粗布染成的深蓝色,但细节上各有不同,有的滚边为黑色,有的为青色;有的圆领套头,有的开襟;胸口的图案更是不同,比如陆满仓,他是这里的老大,所以胸口绣了一只老虎,他弟弟陆满屯则绣着一只老鹰,主管财务的刘明仰绣着一只蝙蝠,取“福”字寓意。
至于王爷和世子,胸口绣的是四爪金龙——据说皇帝是五爪,亲王是四爪。等王爷称帝后,他的龙袍肯定要重制,现在只是随喜众位,不能营中将领人手一套新衣过年,独王爷没有。
陆满仓和陆满屯是前代统领陆云的双生儿子,这绵远大营最开始就是陆云占山为王而建,后来被赵承祖招安。十年前陆云去世,赵延昌便提拔陆云的大儿子为统领。
俞宛秋闻声回头,就见一位光头黑脸汉子向自己抱拳,她脑海里立刻反应出“鲁智深”的大名,不知这位剃光头是纯粹图凉快,还是有什么讲究。本想敛衽为礼,想到自己的身份,只是微笑颔首道:“陆将军不必多礼。”
他弟弟陆满屯跟在后面说:“世子妃赐给他的那件衣服,他喜得什么似的,说长这么大还没穿过这么讲究的衣服。”
“陆将军喜欢就好。”
为了笼络这位统领绵远大营十几万将士的陆满仓,俞宛秋可谓煞费苦心,那衣服上面的老虎是她亲自画出,再劳动纹绣费了三天功夫绣成的。纹绣很不乐意,一面绣一面鼓着嘴说:“有这功夫,可以给小郡主绣一套漂亮的裙子了。”
此刻见陆满仓那样开心,俞宛秋也感到很欣慰。要笼络人心,不见得非要赏赐很多东西,有时候,一件温暖可心的衣服,胜过一堆金银珠宝。陆氏兄弟早年丧母,父亲十年前也去世了,他们又没家室,撇开统领的身份,其实就是两个光棍,并没有人精心为他们缝制衣衫。
靖兰城这边礼佛气氛想当浓重,老百姓家的孩子,长到几岁就送到寺院,剃光头,穿僧衣。在庙里修行。修行就得念佛经,念经就得先识字,所以到庙里去,除了看到男女混杂诵经的场景,就是一个老和尚带着一群小和尚识字的画面。这里的寺庙,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公立学堂。平民子弟,家里请不起教书先生,也读不起私塾,就把孩子送进寺庙礼佛,几年后还俗,便成了识文断字的人。
不知道陆氏兄弟小时候,是否离开营地去庙里住过,从他们剃光头和不娶亲的行为,似乎有修行的痕迹。偏偏这样的人,却准备投身战场大开杀戒,让俞宛秋觉得有些费解。
等两个人从王爷的病房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门上已经贴好了对联,屋檐下还挂着几盏红灯笼,小福子和兰姨迎出来说:“是一帮兵勇挂上去的,说这灯笼是他们自己扎的,扎得不好,请世子和世子妃勿要见笑。”
俞宛秋看着八盏新糊的灯笼。左边是恭贺新禧,右边是早生贵子,明显不对称,但配上笨笨的、大小圆扁不一的灯笼,却出奇的和谐。
将近五百里的路,他们的车不敢卯足马力,在路上用了两天,到军营的时候就已经是大年三十了,在王爷的病房逗留了小半个时辰,再回来休息了没一会,王爷就派人传他们过去吃年饭了。
军营处处留有山大王的痕迹。大厅的匾额为聚义厅,里面摆着几排大圆桌,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