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她大哥沈湛的计策。沈湛苦于在朝堂上被孤立,梁孝帝也并不扶持沈家,所以想出了这个办法,确保大皇子能当上太子。到时候,他是太子亲舅,沈府是天子外家,还怕没有飞黄腾达的日子?
沈湛告诉她,做人,眼光要放长远点,舍弃眼前利益,争取长远利益。她以宫女之身诞下皇长子,母凭子贵被封为昭仪,早就成了宫中诸妃的眼中钉。她在明处,人家在暗处,哪天一不小心就被人害了,不如把皇子交给皇后,自己也降低份位,这样才能避身远害。
她听了哥哥的话,故意触怒皇上,让他把自己降为才人,然后装作毫不在意,时不时地去亲近他。大哥说,份位低一点不要紧,但千万不能让皇上忘了你,要经常到他面前晃晃,起码混个脸熟,哪天他高兴了,要复位还不是一句话。
其实,她并不是那么在乎皇帝的宠爱,她又不爱梁孝帝,他爱的人,却娶了她最恨的女人。
是的,俞宛秋是她这辈子最恨的人,一个寄居在她家的庶女,凭什么抢走她的心上人,还得到专宠,被立为太子妃?
赵佑熙现在也纳妾了!沈涵净闭上眼睛想象俞宛秋独守空闺,看着孤灯坐到天明的弃妇样子,心里就觉得痛快。
她大哥这次特意带了三嫂南下,俞宛秋不是和她关系最好吗?等他们把她的儿子,最好是连她自己一起绑走,她倒要看看,赵佑熙是不是真有那么爱她,爱到舍得为她放弃江山——那是不可能的,哈哈。
至于她大哥,立下此等功劳,在朝中又多了进身的资本。最重要的是,洗清了沈府和赵氏勾结的嫌疑,皇帝以后可以放手任用沈家人了。
她想得天花乱坠,冷不丁听到燕儿说:“大少爷他们去了这么久,也不知道事情办得怎样了。”
沈涵净这才意识到,沈湛他们已经很多天没音讯了。
同人卷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日之约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日之约
一直到五更天,俞宛秋才在极度困倦中睡了过去。
忽有狂喜的声音由远及近:“太子妃,太子妃,谢长宁来了。”
俞宛秋差点从床上直接滚下去。谢长宁是跟太子一起失踪的,现在他平安归来,赵佑熙也应该没事才对。
水晶帘叮叮作响,接着是太子妃激动的询问:“太子殿下呢,他在哪里?”
谢长宁半跪着回道:“殿下在宜安城,特命属下前来接您过江。”
俞宛秋望着脚上的玉色软段拖鞋:“就这会儿去吗?”
谢长宁笑道:“殿下说,他在那边等着陪您用早膳,您要是去得太晚的话,殿下就只能饿肚子了。”
百福祥云图案的隔扇外面,芙蓉花开得正艳,其间有鸟雀嘤嘤啼啭,俞宛秋心里也有一只小鸟在歌唱,是那样的欢欣鼓舞。原来他还记得那天的玩笑话,一打下宜安城,就立刻派人来接她过去吃早餐。
夫君有所请,敢不遵从?俞宛秋转向兰姨道:“妈妈,我先带尧儿过去,你收拾一些东西随后再来。“兰姨催着说:“快去吧,可不能让殿下饿着肚子。”
俞宛秋随谢长宁上了战船。古代的船只,没有机器动力,全靠人力划桨,但船速快得超过了她的想象。俞宛秋走到舱外一看,水手在船两边整整齐齐地排成两排,一边喊着嘿哟一边奋力划桨,眼前似有无数只桨齐动,她吃惊地问:“总共有多少只桨啊。”
谢长宁回答说:“一边四十八只,总共九十六只。”
俞宛秋更吃惊了:“这么多人划桨,而且占据了船两边的位置,跟敌船对阵的时候,不会碍手碍脚吗?”
谢长宁解释道:“平时船上没有这么多人划桨,太子妃您朝船头船尾看,那几只三个人划的大桨,才是平时用的,前后一共三十六人。中间这六十人是临时上船,专门送太子妃过江的。”
原来如此。俞宛秋站在船中央说:“辛苦大家了,等到了宜安城,让太子殿下请大家吃宜安城的特色早点。”
“谢太子殿下,谢太子妃殿下”,他们的声音也和他们桨声一样整齐划一。
谢长宁说:“就是为了不耽误太子殿下请太子妃吃早点,他们才自告奋勇上船的。”
有这么多“水手”划桨,不过一顿饭的功夫,船已经到了对岸。
俞宛秋回头看了看说:“原来两边这么近。”
谢长宁告诉她:“这里是最近的地方,平时要两倍的时间,今天特别快,还是人多力量大。”
俞宛秋笑道:“长宁这话可圈可点”,毛爷爷的语录哦。
对于身边近随,俞宛秋仿赵佑熙的习惯,一律喊他们的名字,不带姓氏,也不称职衔。
对面码头上立着一群人,站在最中央,身披紫色大氅,腰系玉带的翩翩少年,可不正是她消失了近三天的夫君?这件披风还是她带着丫头缝制的,上面绣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飞鹰。这不是太子礼服,而是战袍。
在她的印象中,除了正式场合,赵佑熙很少穿杏黄色的太子服,在家是寻常装束,出战是战袍。正如她不在乎太子妃头衔,他也没把太子之位看得多重要,甚至希望自己不是太子,省得被太后和皇后堂而皇之地当成种马。
两人隔水相望,目光痴缠,周围的人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子和太子妃的恩爱是出了名的,如今亲临其境,方知传言非虚,光是目光交汇,就热得能烧起火来。
在众人面前,必要的礼节不能省,俞宛秋一上岸就蹲身道:“臣妾见过太子殿下”。
“免礼”,赵佑熙抬手扶住,顺势揽过她的腰。
俞宛秋跟着他走进一间大厅,里面的圆桌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子早点,赵佑熙拉开椅子让她坐下,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我特意请来宜安城最有名的几位早点师傅,让他们各自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你尝尝看,喜不喜欢?”
俞宛秋道:“太多了,就我们两个人,哪里吃得下。”
赵佑熙给她夹了个蟹黄汤包:“尽量吃,吃不完的,算我给你赔罪。”
俞宛秋斜了他一眼:“你也知道自己有罪呀。”
赵佑熙挥退仆人,亲手给她调制酱碟,沾好一个汤包,夹到她嘴边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俞宛秋张嘴接住,咬了几口,才含糊地说:“我不怪你,好歹你还记得我们的三日之约。”
“为夫焉敢忘?”
“少贫嘴了,快吃吧,吃了我还有话问你。”
“是,为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几天不见,嘴巴怎么变滑头了?”
“是不是变滑了,娘子待会一试便知。”
俞宛秋忙朝四周看过去,几个仆人嘴角抽搐,显然在极力忍笑。不由得含娇带嗔地瞪了过去,不肯再说话,免得让奴仆听了去。
用过早点,两人退到里间,赵佑熙把小妻子抱到腿上紧紧搂住,喃喃低语道:“这几天我好想你。”一面说,一面含住她的唇急切吮吻,身体某处已经起了变化。
“别”,俞宛秋一动也不敢动,怕自己成为点火之人,小手捉住伸进衣襟里的大手说:“现在是早上,此其一;这里是敌方军营,此其二;还有很多随我过江来的将领在外厅等着你,此其三……”
赵佑熙失笑道:“别摆理由了,我没打算怎样,就想抱抱你,再给你解释一下这几天的行踪,马上就出去跟他们议事。”
“那你说,我洗耳恭听”,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她从来都是“你我”相称,实在没办法以“臣妾”自居。她是他的妻,不是妾;他们是平等的,不是君臣关系。
赵佑熙握住她的手说:“那天追到城下时,正是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候,我带着十几个护卫悄悄上岸,随着梁国的败军游勇里混入了宜安城。先用一天时间打探消息,了解宜安城的驻防情况,摸清孙恪靖的住处。昨天晚上,孙恪靖重伤身亡,我们便利用敌军失去主帅的混乱时机,打开城门迎进了自己的军队。”
“我还以为你潜进来是为了刺杀孙恪靖呢。”
“本来确实是,但我前天引开侍卫潜入他的房间时,发现他快死了,就让他多活了一天,不然昨天就可以接你过江吃早点了。”
“我不介意多等一天。”手上少一条人命,总比多一条好。
赵佑熙语带感叹:“我冒险摸进孙恪靖的卧室,本该一刀杀了他,可看到他奄奄一息的样子,突然无法下手,杀一个将死之人,胜之不武。“俞宛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我懂,你是习武之人,有自己的原则。”
赵佑熙摇了摇头:“其实不应该这样的,容易贻误战机。他昨夜若是不死,我一样要杀他,因为我跟你约了三日之期,不能再耽搁。留他苟延残喘,也不过一日而已。”
俞宛秋回身搂住他的脖子:“我很开心你能留他一日,做统帅,上战场,整日面对杀戮和死亡,容易变得麻木,变得漠视生命,我不希望你变成那样。让一个重伤之人从容地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很好,真的!你是军人没错,但你首先是个人,是人就该有恻隐之心。好了,你出去见那些将军吧,还有什么我们晚上再聊。”
随她一起过江的,都是从各地军营赶来的陆军将领,这是不是说明,赵国已经改变了战争策略,以后要从防御变成主动进攻了?
同人卷 第二百二十九章 靖帝亲征
第二百二十九章 靖帝亲征
樊城,靖国皇宫。梁瑾瑜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接受百官朝拜,已经提拔为将军的周济出列道:“皇上,赵太子已于昨日午时进驻潞州府衙,潞州知府沈鹄来不及逃走,一家人都被收押了。”
梁瑾瑜笑问:“潞州知府是沈鹄?这可有意思了,赵国太子妃有没有随行?”
周济无声叹息,他家主上,一表人才,英明神武,足智多谋,唯一的弱点,就是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
他真搞不懂,主上明明阅尽春色,早该看透了情情爱爱的把戏才对,怎么会在游戏花丛十数年后,突然祭出了八百年不见的真心,却寄托在一个已婚女人身上,真叫人捶胸顿足,无语问苍天。
俞宛秋他也见过,确实美,比他这辈子见过的任何女人都要美。可那又如何?再美也是人家的老婆,说得难听点,叫残花败柳,跟王图霸业比起来算什么?但愿陛下只在背地里流流口水就好,千万别再为了那个女人做出什么不明智的举动。
像上次,明明已经抓到了她,却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放她离开客栈,结果让她逃脱,用她yin*赵太子入彀的计划也随之泡汤了。再后来,又扮风流才子,拿着帖子上门求见,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让赵太子的人马循着他们的线索提前找到俞宛秋,主上身陷数十人包围中,差点连性命都断送掉。
虽然周济很不想提起俞宛秋,但主上发问,他不敢不答,拱手道:“是的,赵太子妃一直随军,即便赵太子在南都,她也没住东宫,而是住在军营里。”
“他们倒是恩爱得紧”,梁瑾瑜脸上仍然在笑着,下巴却微微抽动,心里酸溜溜的。
下面的众臣面面相觑,不明白皇上何以突然有此一说。他们明明在讨论军国大事,怎么扯到赵太子夫妻的闺房情事上去了?
周济看到朝臣眼中的疑问,忙把话题引向正途:“皇上是想知道赵太子妃如何对待沈鹄一家是吧?”
梁瑾瑜也知道不该在这时候想别的,敛住心神说:“是啊,听说沈湛去了江南,沈家难道要投靠赵氏?”
有位姓张的大臣提出质疑:“不可能吧,沈家女儿生下了皇长子,沈家圣眷正隆,何苦舍近求远。”
梁瑾瑜道:“张爱卿你的消息滞后了,沈家女儿是生下了皇长子没错,但前些日子被贬了,皇长子给了皇后,沈家也许对梁帝失望了,想要另投明主,沈家和赵家是姻亲,以前走动很勤的。”
大臣们心里再次犯起了嘀咕:皇上今儿怎么尽说些题外话,沈家和赵家的纠葛,跟靖国的朝政有什么干系?
梁瑾瑜也很苦恼,他不想这样心猿意马,言不及义,可只要是有关那个人的事。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关注。
算起来,从他回樊城称帝,就再也没见过她了。
靖国新立,朝中尽是他父亲的旧臣,很多人对他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主上持怀疑态度,法不责众,总不能把所有的旧臣全都赐死吧?那样他也会无法立足。
所以他采取了笼络与打压交替运用的政策,笼络为主,打压为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杀了几个死顽固,降了一些不听话的,再把自己的旧部下,如周济、何绍文、陈骅等人安插到重要位置。靖国朝廷经过这一番整改,总算初具规模,各部的运转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一口气纳了几十个嫔妃,但全都在九嫔以下。皇后和四妃位置虚悬,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假以时日,必择有德者居之”,也就是说,让嫔妃极其家属好好表现,能无条件支持新皇,并为朝廷带来利益的,才能提升品级。
真实的理由是,他不愿意让那些女人占据自己身边的位置,不愿意跟她们坐在一起接受百官朝拜。即使有一天为了拉拢某位重臣而升了谁做四妃之一,他也会想办法贬下去。
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原以为只有一两个月就可以把靖王府的旧班底改造成靖国新朝廷。没想到用了整整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里,赵国打退了梁国的多次进攻,然后变被动为主动,把战场由赵国沿线移到了梁国的国土上。他不能再窝在樊城了,再不出击,梁国就要被赵国打下来,他别说吃不到肉,连骨头渣子都落不到一点。
若要追究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
赵氏父子通力合作,一个留守南都,整顿内务;一个领兵打仗,开疆拓土。可惜他没有那样贴心的好父亲,如果让他父亲登基的话,太子就轮不到他做。即使暂时利用他打下江山,最后很可能是梁瑾瑄继承皇位。就凭他父亲听到梁瑾瑄被关后的反应,也知道他有多在乎这个儿子。
事已至此,沮丧无益,梁瑾瑜振作精神,向朝臣宣布:“朕决定,三日后,御驾亲征!”
有大臣出列道:“陛下,吾国新立。百废待兴,若陛下离京,朝中由谁主政?”
既然要亲征,梁瑾瑜自然想好了人选:“朝政由贾相和周相、何相商量着办,遇有不决之处,可以请示太后。”
已被封为枢密院知枢密使的何绍文察言观色地提请:“陛下,不若由太后垂帘,臣等也好有个主心骨。”
何绍文本是梁国大臣,因为跟梁瑾瑜交好,梁瑾瑜称帝后,立刻携家带口前来投奔。现在他妹妹何若歆已是后宫嫔妃之一。
他当初是奉梁孝帝旨意跟在梁瑾瑜身边协助他办案的。何绍文少年及第,心高气傲,一开始很瞧不起这个据说是混混出身的上司。但只跟梁瑾瑜办了一次案,就不再敢小瞧他,办案的次数多了,越来越折服于他缜密的大脑与过人的胆识,竟成了最好的合作者与最服帖的下属。
何绍文不比周济他们,他是文臣,心细如发,最会揣摩上意。梁瑾瑜因为自小的经历,对人极度缺乏信任,要说这世上他还有相信的人,那大概只有他生母了,所以何绍文提出由太后垂帘,他再和两位相爷辅政。那样,梁瑾瑜要放心一些,他们也可以少背些责任,即使某些事做得不如主上的意,看在太后面上,也不至于降罪。
皇帝离都,暂由太后垂帘听政,这在梁国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虽然个别腐儒心里不服,觉得有母鸡司晨之嫌,但皇帝乐意,他们也不敢说什么。这位新主子比原来的靖王厉害多了,惹恼了他,可没好果子吃。
商量了一会后,梁瑾瑜道:“既然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周济,你还是跟在朕身边当副手,陈骅,你是九门提督,要好好守卫樊都。诸位爱卿再无本奏的话,就散朝吧,文渊你留下来。”
文渊是何绍文的字,下朝后。他跟在梁瑾瑜身后去了御书房玄天阁。梁瑾瑜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带几个人便装出城,去潞州找赵太子,双方再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