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辆汽车,几百匹军马在归绥的大街上奔驰,高欢这厮竟然出动了一个加强团来保护赵书礼,这阵势弄的也太大了。自己不过就是回个家吗,至于如此隆重吗。回家后,发现自己家门口更是热闹,这里足足一个警备旅在防卫,门口同样也围拢了一群人,但是却没有司令部多,更多的是记者在蹲守。
跟群众打了招呼,一步不停的走进了家门,随着大铁门哐当一声关门响声,终于和外界再次隔离了。赵书礼长舒了一口气,他想起了西游记中龙王的一句话,他出门必是沾风带雨,自己这不也是沾风带雨吗,太扰民了,看来以后白天要少出门。
“司令,这学生怎么办?”杨强突然走上前问道。
“啊!”这时候赵书礼才发现自己放松的早了,还带回来一个学生。
于是立刻有笑容可掬的走向了在护卫严密控制下的女学生。
“你叫梅琳芝对吧!嗯,你姑且先在我家住下,等我有时间跟你详谈好吗?”
梅琳芝努力点了点头,在仆人安排下去休息了。
梅琳芝这一夜是如何也睡不着,这几年来赵书礼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变了又变。他是从塞北军跟英国人的对抗开始认识赵书礼的,当赵书礼跟英国代表在上海谈判的时候,他们学校里的热血青年们组织了请愿团,到上海去声援。当时她第一次站在了赵书礼面前,第一次她就激动的不能言语了,虽然从报纸上知道赵书礼的年龄,可当真正看到跟自己年纪仿佛的赵书礼还是相当震撼。军阀背景,英雄身份,这第一次的见面就在一个少女的心里留下了刻骨的印象。
接着他围堵了赵书礼很长时间,终于在他要离开的时候在他入住的宾馆门外堵住了他,并且让赵书礼答应了去他们学校做演讲。当她把这消息带回学校后,同学们都非常崇拜她,她的的虚荣心小小的满足了一下。可是之后赵书礼来演讲的消息去没有后文,慢慢的有人说她是骗子,这又让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她不是骗子,她觉得她是被骗子骗了。
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极力维护赵书礼,后来中央军开始跟塞北军打舆论战,南方报纸上到处是抹黑塞北的消息,可她始终不相信。她不相信赵书礼会和苏联人勾结出卖外蒙利益,不相信赵书礼跟日本勾结把新疆的权益出让给了日本。可是证据确凿信誓旦旦的媒体宣传却让人不得不信,她内心当时是嫉妒矛盾的。
终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塞北军进入东北与日军交战,一切谣言不攻自破。他们学校的学生会再次组织活动,开始是去南京请援,可却被强行送回,接着他们要北上给张学良施压,第三站才来到了归绥。塞北整府的立场一直很鲜明,那就是不遗余力的拱卫国家权益,因此他们这些学生来到塞北后,只剩下了欢庆。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她再次见到了赵书礼,她本来以为人家早把她这个普通的女学生给忘记了,可没想到对方竟然还认得自己,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中要接受采访,把自己成为学生代表。
尤其是当这一切都发生在成百上千的同学面前的时候,她临走那一刻还刻意回头看了看跟自己同来的几个女同学,这几个女同学一直对自己跟赵书礼见过面的事情充满敌意,并时常质疑,当她临走看到那几个女学生脸上嫉妒的表情的时候,她别提多爽了。为此她心中对赵书礼心生感激,以前是崇拜,现在又带着感激,她不知道的是崇拜感激这种情绪极易发展成为爱意和痴迷。
当第二日赵书礼再次找她的时候,尽管一晚上没有睡觉,可是精神亢奋丝毫没有疲累的感觉。她兴致勃勃,却不知道要问什么,见面后支支吾吾十分尴尬。
最终还是赵书礼先开导她了。
“小姑娘不要紧张吗,如果没什么想说的也没关系。好好在塞北玩几天,你们这些南方的孩子,大概没看过北国的风光吧。现在已经是秋季了,所谓秋高马肥,古时候可是打仗的好时候啊。现在虽然不会在打仗了,但是那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壮阔也是值得一看的。”
梅琳芝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她此时一听赵书礼说话,脑子就嗡的一团迷糊,只剩下了拼命点头表示同意了,至于同意的什么东西,还真是没怎么琢磨。
见如此,赵书礼笑道:“那好吧,明天我安排人带你去,如果没有别的事的话,那你就去休息吧。”
梅琳芝继续点头,点完头才想到,这是要让自己走啊,颇为失望。
但是没办法,她也明白赵书礼应该是很忙很忙的,他每天应该有做不完的事情,昼夜不得休息,为国为民操劳不休,想到这里她只能默默离开赵书礼的书房。可在就要关门的那一瞬间,她又鼓起了勇气问道:“你会一起去吗?”
这话让赵书礼愣了愣,然后微笑道:“好吧,我就陪你去吧,反正我好久好久都没去过草原了,可能都要骑不了马了,就这样,我带你去骑马。”
梅琳芝再次努力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才不甘心的离去。
打发了执着的梅琳芝后,赵书礼叫进来已经等着的田子华,他想问田子华对目前全国各地学生大批聚集塞北的看法。
“见过司令!”
田子华一身军装,现在已经是上校了,任职军队宣传教育部门的长官。
“嗯,礼毕吧。你看到了,刚才出去的那个是安徽大学的学生,这次从全国各地来了近万名大学生,你想过怎么应付吗?”
“这个到没有,不过他们一直还都是很克制的,比较遵守我们塞北的法律。所以也就没有刻意限制他们的活动,而且前段时间都忙着军队的事情也确实没有精力。”
“嗯,你就关心他们有没有害处了,有没有想过变害为利呢。这么多大学生,可都是精英啊,就是太过年轻冲动了一些,不过这也不是坏处。我们塞北缺人才啊,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田子华是个聪明人,塞北的宣传部门由他一手创立,军民监管。从他一个人开始,到从社会上搜集各种人才,说书的,看相的,走江湖卖艺的,甚至清倌人各种阅尽人间人情世故的人物不伦出身高低,都被他搜集到了一起,另外还办了许多报纸来引到舆论。一直从事这种行业跟各种人精打交道的他,如果不明白赵书礼如此直白的表达,那就是奇迹了。
只见他点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会留住他们的。”
“这就好,那你有没有具体的想法?需不需要我给你提点意见。”
稍加考虑田子华心中就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沉着道:“我想可以用我们实业救国的理念感染他们,带他们去我们的各个工业企业参观,这理念可是深入人心的,就是这个口号,每年都有上千名留德学生选择来塞北发展。另外还让他们参观参观军营,组织一些战斗英雄给他们讲讲为国奉献的精神,不怕他们不感动。这些都是年轻人,为了一个信念完全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
赵书礼听完后,点点头,发现根本不需要自己补充什么了,话说手下自主能力强的人还真不多啊,这个田子华算一个。
“你大胆去做吧,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赵书礼请女学生梅琳芝去骑马的事情没来由的传到了妻子傅青荷的耳朵里,第二日她主动早期准备好了一切,还非得跟随而去。
赵书礼不作他想,倒是很感激妻子,他觉得女人来做这些事倒也合适。女性温柔的一面有时候更能收拢人心,这次傅青荷不但备好了汽车,还请来了梅琳芝这次一起来的几个男女同学一起到了草原。
众人先是从归绥坐火车到了包头,然后南下经过修通没几年的黄河铁路桥进入了河套草原。看到草原景观的学生们是相当激动的,在火车上就颇有些按耐不住的样子,尤其是时不时一群骏马飞驰而过,他们就欢呼起来。虽然不是没见过马,但是大草原上骏马飞驰的场景却是真的没见过,而这种场景才是马这种动物最撼动人心灵的地方。
列车到了鄂尔多斯才算是到了重点,下了火车早有当地整府安排好了汽车,众人稍加休息,赵书礼跟当地官员聊了些工作问题,第二日一早众人就出发往草原而去。
已经是十一月多了,河套地区一片秋风瑟瑟,吹着枯黄的高草刷拉拉作响,尽管还没有下雪,又给每人发了一件军大衣,可是这群南方来的孩子还是瑟瑟发抖,但是热情高昂,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他们的目的地是北方库不齐沙漠,现在的库不齐大草原,那里赵书礼有一个私人草场,原本是一个小绿洲,随着黄河水的引入,现在已经是草原成片了。
~《》~
一百九十节 骑马(2)
~《》~一百九十节骑马(2)
河套地区是赵书礼最早立足的地方,可以说条件相当差,北方的库不齐和南方的毛乌素沙漠占据了黄河以南河套地区的大部。后来幸亏是有水利专家苏芳出手,从甘肃上游的黄河引了一条长达千余公里的干渠工程,将黄河水引入了这两个沙漠,并冲沙漠中间贯穿而过,之后再次回流进黄河水道。
经过大力开发,以河套为中心的绥远地区人口现在两千万,是塞北省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尤其是原本荒无人烟的河套地区,现在就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口,很多就是原本的沙漠地带的移民。河套的沙漠此时还不如后世那么严重,绿洲更多一些,并且沙漠也没有流沙化,有相当多的荒漠地带。这给引水移民带来了可能,但是困难也是相当多的。就说当干渠的水刚进入沙漠地区,顿时原本的施工方案都不适用了,上午挖开的沙漠,下午可能就溃坝了。好在中国人干工程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灵感,很快有人想到了主意,先在干渠方向打桩,打上两排木桩,然后把木桩中间的沙土清掉自然就成了渠道了。
等渠道修好后,仍旧是困难不断,这里是沙漠地区啊,贫瘠无比,旷古以来就没听说过那个国家的人在沙漠中种出了良田,这似乎是个死结,一度甚至有干扰甚至直接让移民计划破产的趋势。还是老农民想出了办法,几个陕西渭河边的老农民用上了他们在家乡的经验,原来渭河也是常年阴晴不定,时常发水。当地的农民长久以来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当打水退去露出河滩后,在上面种西瓜,这泥沙混杂的河滩上虽然种不出庄稼,可没想到种出来的西瓜确实各位的甜,沙瓤多汁,在当地颇有盛名。
于是这项技术就被引入了塞北,沙漠地带只有有了水,一些条件甚至还要比河滩要好很多。加上河套地区纬度较北,这里的原产的西瓜要在九月才上市,而南方的山陕河北河南等省份这时候恰好西瓜退市,一时填补了这个空缺,所以塞北沙漠中的西瓜种植非常成功。但在成功也不可能一直用几千万亩土地种西瓜啊,谁吃的完,滞销是难免的,那几年甚至农民们用西瓜喂猪。种植上一两年西瓜后,任由瓜秧烂在地里,就慢慢形成了一层腐殖层,这时候可以种菜,在经过一两年这里的土地就跟别的地方没有两样了,小麦土豆玉米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塞北军地区相当数量的更低就是这样出来的,河套地区除了平白增多了五千多亩可耕地外,另外草原面积也随之扩大了,基本上可以说成片的消灭了盘踞此地千余年的沙漠。
塞北的经验现在已经在新疆推广了,那里的移民们也使用起了,西瓜——蔬菜/树木——粮食的改良方法。新疆主席盛世才信誓旦旦表示,要把新疆苦寒变粮仓,塞外变江南。但是新疆又有新疆的特殊问题,他遇到的麻烦多着呢。
赵家在库不齐的马场规模很大,有十几万亩大小,同时这里也有十几万匹的好马,平时放出去让附近的牧民帮忙放牧,剩下崽子跟牧民平分。牧民也乐得空手得利,而且这里的马确实是好马,都是从苏联或者其他国家进口的好马,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新马,最开始的选育工作由德国人帮助,后来才由塞北地区有经验的牧民和畜牧业专家接手,现在他们把这种比蒙古马高大,比顿河马爆发力强,比阿拉伯马耐力好的马种叫做河套马。当然也不光只有优点,拉出每个单项却又比不上他的母系了,应该算是一种综合素质较好的马种。但是有一个优点却盖过他们的母系,那就是繁殖能力,比起阿拉伯马或者金贵的欧洲马种繁育力十分强,母马可以一年到头都怀孕,这应该算是杂交的优化吧。
只可惜数量还太少,现在也就是第一军中的骑兵有资格装备这种马,至于骑兵最多的部队,外蒙的骑兵军现在还只能使用传统的蒙古马。但是赵书礼这些人骑乘还是足够的,他们一行人到了马场后,相当多年轻人都已经迫不及待的去马厩挑选自己心仪的坐骑了。只有梅琳芝和几个女同学却还赖在赵书礼身边,文文静静的似乎是等候主人的安排。
把她们带到这里后,傅青荷就不热心了,也懒得在招待她们,也呆在赵书礼身边不动。
这时候赵书礼总算是看出其中有不妥了,但是他问心无愧,几个女学生他还没什么想法,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倒是大大方方的安排了起来。
“好了,跟我去挑马吧!”
带他们到一个最好的马厩边后,赵书礼让她们随便挑选,这个马厩是赵书礼私人的,里面都是自家的马,有二十几匹,全是耐力速度兼顾且温顺的马儿。
几个女孩子不在压抑自己的激情了,纷纷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马儿。梅琳芝挑了一匹白马,这匹马赵书礼也最常骑,算她有眼光。可是很快就出问题了,当马倌把马牵出来后,让女孩子们骑上去的时候,却每一个人敢先上。
见到此情况,傅青荷再次主动了,她来到梅琳芝身边,热心的跟她讲解骑马的要领,然后是半主动班强迫的把梅琳芝送上了马鞍。
赵书礼也找了一匹马,跟她们一起。
起初这些女孩叽叽喳喳还挺兴奋,可随着傅青荷使坏,在梅琳芝的马屁股上拍了一下,那马儿撒欢奔跑后,结果就变了。几个女孩子的马也跟着跑了出去,她们以前可没有骑过马,根本不懂怎么控制马匹。现在只敢死命抓着马鞍子,连缰绳都不管不顾了,大喊大叫着任凭马儿自己奔跑。
赵书礼一看这阵势盯了妻子一眼,不有笑了,然后自己催马向前赶去,开玩笑倒没什么出了事可就不好了。
岂料追上这些女孩子的时候,他们的脸都吓的煞白,尤其是梅琳芝,已经哭了。
~《》~
一百九十一节 嘎嘎梅林
~《》~一百九十一节嘎嘎梅林
“哈哈,别怕,我这马都很温顺,不会把你摔下去的!”
赵书礼赶上梅琳芝后,看她哭了,顺势搂起了她的马缰绳,让马停了下来。
可是这女孩子就是止不住的哭声,此时连下马她也不敢了,还是在赵书礼的扶持下才下了马来。等到了平地上,双脚一软歪坐在地上,哭的更厉害了。
青荷也追了上来,她看梅琳芝坐在地上,赵书礼坐在她旁边一个劲的安慰她,便也下了马走了过来。
“到底是个女孩儿啊,就是爱哭!”
傅青荷感慨道,岂料她这一说,梅琳芝顿时不哭了。
傅青荷继续道:“我们塞北啊地方太大,这女孩子也得会骑马才行。”
“青荷,去看看其他人怎么样了,别逗她了,她是南方来的,那里骑过马啊。”
赵书礼看势头有些不对,女人在一起不是唱戏就是斗嘴,把妻子支走了。
等青荷走了后,赵书礼才对梅琳芝道:“看来带你们来骑马是个失败的决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