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一切都显得不敢过多的去猜想,怕一个不留神,时间又浪费了五分钟。
成竹的思绪刚才还停留在那个童年的午后,在课堂的这一片笑声中这才回过神来。但是她没有笑,无意识的朝第三排靠窗的位置上看去,依然是空的。这段时间越来越在这种时候,几乎都不用环视其他的地方就能知道那个空位。“维舟一叶听风雨……”一句还没有想完,班主任的话传入耳来:
“——学校已经连续十一年蝉联全市高考冠军,可不能在我们这一界丢了,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这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更是自己的事情——”后面的话就是教导主任在大会小会上强调的“至理名言”。成竹一直盯着班主任的眼镜,透过镜片可以看见孙老师有一双漂亮的眼睛,睫毛很长,只是可惜了,如果长在师娘脸上可能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师娘,只从班主任的言行中知道那是个幸福的女医生,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是一个刚过三十的男人。胡茬刮得很干净,烟抽的很凶,只是从不在教室里抽,但他的办公室整个一个烟熏市场。学生说林则徐销烟的时候就怎么没有发现你啊,原来你躲这儿来了。他说都是这帮孩子害的,老让他操心,头发都要掉光了,就是老林也得给开绿灯。本来挺帅的,这都变成什么样儿了。说着这话的时候,他一直“绷”着脸,可是他的眼睛早把他出卖了。或许是教历史的缘故,他的眼睛里有一种无法穿透的味道,却是常常快乐的。今天他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衬衣,开着领口的扣子,干净而清爽,头发打理得很好,从身边经过的时候,有种淡淡的烟草清香。就是这个年轻的男人,无论什么时候看见他都是一副整洁的样子,即使是在这么样个炎热的天气里,也从不改变。
三十岁,对这一群年轻的孩子来说,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他们的心还只是淡淡的蓝色天际。两年前的今天,就是在这间教室里,快下晚自习的时候,还被学生从他家把已经喝醉了的他千方百计找到了学校。教室里一片漆黑。在窗外的他还以为班里出了什么事情,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顿时间,讲台上的蜡烛点燃了,一盒大大的蛋糕映入眼帘——“生日快乐!”相信那是他过得最感动的一个生日了,是学生们知道后花了一个下午准备的party。透过烛光,有种闪亮的东西在他的眼眶里跳动。那一个晚上,他不到三岁的儿子一直在楼下由师娘陪着等着他回家,执意不肯上楼。三十岁男人的幸福应该就是如此了吧?只是他的眼里还有些许不可琢磨的东西。
这是一堂复习课;分析清代末年西方的经济意识进入中原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变化。中午的时候,成竹就一直在收集各个方面资料,企图通过自己思考,寻找新的突破口。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着如此文明的国家在后来的时间里会有那么多的挫折。庄子曾经推论,如果每一个人都从为别人的利益着想来处理问题,人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和纷争。文明起源的时候,恐怕不会知道他的后代子孙们,会是拿着先辈的精髓做着自己以为得意的事情,最后却是越来越远离了古人的初衷。
这堂课是在繁琐的思考分析中结束的。没有时间来考虑天气正炎热,这就像是在追逐命运的车轮,在正开往另一个殿堂的途中可不能落下了。
可是那个座位已经空了好些日子了。
星期天的下午,按照学校的惯例,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对于知道如何把握时间的毕业班学生来说,更知道如何去充分利用。一改从前只是在教室看看电视、写写作业,到处逛逛的闲散,都变成了体育爱好者,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挥汗如雨。中学这么多年,体育老师要感叹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卖力的场景。发泄!把压抑,烦恼,担忧,疲倦通通抛洒。
我在羽毛球场上来回奔跑的时候,看见肖砚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运动衫往足球场跑去。背上印着白色的10号,“这是必胜的意思!”说着话的时候,他一脸自信的笑着。刚从球场上下来,汗水早已经打湿了头发和运动衫,发梢的汗珠在夕阳火红的余辉中闪闪发亮。
听见周若“哎呀!——”一声叫出来的时候,我正想埋怨她打球不专心,球拍在她头顶划了个扇形,害得羽毛球直直的往她的头上飞去。却看见她的眼睛看向了别处:足球场。顺着她的眼睛望过去,只见本班的几个人拥着一个被背着的身影往校医院赶去。衣服上印着白色的10号。维舟??等我赶到那个狭小的校医院的时候,却没有看见一个人。戴眼镜的“巫婆”没好气的告诉我,“送到人民医院去了!”眼睛都没有抬一下,一直忙着啜饮手中刚泡的茶。因为平时去拿药的时候,她总是一副爱理不理表情,很不耐烦的样子。不管什么病症,都会给你加上一大包消炎药,吃得人想吐,可又不得不吃,谁叫古人说“良药苦口”呢?久而久之,就得了这一绰号。全校皆知,除了她自己。
我在门卫的怒气喊声中冲出了校门。这座一个月才准许出去一次的校园被我重重得甩在了身后,还有那个门卫接下来严厉的“忠告”。
急性阑尾炎。手术。医生,慌慌张张的面孔,焦急的等待。我作为同学和亲属被老师和医院允许留下来照顾病人。
维舟是大姨的儿子,一直都是。他出生在六月,成了我的表哥,只是我从来都没有叫过。我们心照不宣的直呼彼此的小名儿---“维维”和“成成”,从十三岁开始。
大姨和妈妈匆匆忙忙赶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我一早才打电话通知的她们。大姨焦急的向来查看的医生询问情况。“昨天晚上怎么不告诉家里?”妈妈一边放东西一边责备的看着我。“我......”“是我不让她打电话回家的,没事儿,就是割了本来就没有用的东西嘛。现在轻松啦!估计下午就能吃东西了。就是可惜得很,可能要留疤,就没有以前那么帅了。”说完他朝我笑笑。我知道,现在正是他麻药过性后开始疼痛的时候。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不得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每天下午下课以后,我被允许去医院照顾他,偶尔还会有几个跟他要好的哥们儿。“老兄,还行吧?我们可早就说好了的啊,等拿了通知书,咱们可要一起去海南旅游的!你小子可不要坏了我们的大事儿,让我们成了言而无信之人啊!快点好起来,啊。”“有个妹妹照顾可安逸死你啦。”
“……”
窗外,绿树荫荫,知了的叫声穿过医院安静的窗户,显得格外响亮。看见他不错精神,大姨渐渐舒展开了一直紧紧皱着的眉头。“妈,你回去休息一会儿吧。我这里没事儿,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不用每天熬汤了,要不等出院了,我就成胖子了。等拿了通知书,你可不能再打我足球的主意了啊?”大姨温和的看着她这个让人羡慕又心疼的儿子。
三年前,维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这所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在这个城市,该学校是早已声名在外了。凡是有孩子上学的家长都知道,考上了这所中学,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校门,接下来的学习和努力是让另一只脚跨进重点的门槛。如此光耀的事情得到了延续,他一直名列年级前茅。
炎热的夏天。肆虐的阳光,灿烂得让人感到憎恨。生命在这个咄咄逼人的热气下,滋生着,并且生意盎然。穿过烟尘仆仆的环城线,宽广而空旷的休闲广场,环绕着这个热气腾腾城市。大姨的身影消失在众多忙碌的医生、病人、家属中间。显得那么坚毅而刚强,像及了一棵梧桐树——老家院子里那棵蓊郁的梧桐。可是我看见了她渐渐陷下去的眼眶。
知了叫了又叫,丝毫不懈。它似乎是在和我们一起叫劲儿。我看着那个空空的座位过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它重新填满。接下来的日子,是不断的复习,摸底,诊断性考试……直到我们一起毕业。
我五岁那一年。当看见一个漂亮阿姨站在我们家门口的时候,我歪着头好奇的打量着她笑眯眯的表情。这个阿姨怎么显得那么眼熟?
她,就是家里相框中梳着两条辫子的大姨,外婆嘴里从没有停止过挂念的大姨,故事里的大姨……她的身边还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儿。妈妈说,“这是你的哥哥,维维。来,带你维维哥哥去玩儿去!”在大人们的欢声笑语,外婆的眼泪中,我走过去拉了拉他的衣角,然后转身跑开了,跑了很远,看见他默默的跟在我后头呢。
那一年的夏天,河边的小溪里不知道从哪里游来了那么多的小鱼儿。整整一个夏天,我们都和那些色彩斑斓的小鱼儿打交道,当然很多时候是瞒着大人们的。模糊不清的记忆里,只记得我们都晒得很黑,还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抓螃蟹。淹在水里的石块上长满了青苔,踩在上面滑溜溜的,觉着好玩的时候,也成了我跌进水里的最终原因。我顿时愣了,眼泪在眼框里打转,不是小屁股摔疼了,是衣服弄得又脏又湿的,回家不挨打才怪。他,我的哥哥,在我把衣服、裤子脱下来,穿着一个裤头在那里抽噎的时候,把衣服和裤子放进清水里洗了洗,用一根竹竿儿晾了起来——我看见了阳光穿过衣服后呈现出柔和的光线,像极了春天午后的阳光,有一丝温暖的感觉。最后我是穿着干衣服回家的,当然就躲过了那一劫,心里别提有多感激了。
儿时参差不齐的记忆里,这件事常常在那些杂乱的画面里清晰可见:夏天里柔和的阳光。只是在以后的无数个夏日里,我却再也没有遇见过了。
这个记忆一直延续到八年以后。这个个子高高的哥哥跟着大姨再回来的那一天。
那一天的阳光也像世纪末这一年一样:明媚而毒辣。没有一丝情面可讲。我看见大姨站在阳光下憔悴的脸,漂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我所不懂的忧郁。“他负伤了。”看着大人们紧皱的眉头,心里当初因为听说大姨要回来了的欣喜劲儿一下子凉到了脚底:不知所措。站在她身边的那个似曾相识的个子高高的男生就是我的哥哥了吧?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那个的男人——维舟的父亲,几乎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每天大姨家里、医院的来回跑,却从来没有听见她的怨言。这个倔强的女人,该是以怎样的毅力和心态面对这一切的呢?我只看见过一次她的眼泪:回来那天站在家口看见外婆的那一刻,我看见她的眼泪,像看见秋天屋檐的雨水,凉凉的穿过我的视线。
二、山坡开满蒲公英
“你是开在山野的雏菊吗/用那幽香告诉我秋天的颜色/当秋风拂来时/我终于知道/你是一棵蒲公英/虽然你们都曾开着黄色的小花/可你来/却是跟我道别的”
一朵……
和维舟同在小镇的六年时间中,从外婆的故事兜里,我知道了整个情结节——
在小镇的古渡口,终年有一只船来回送迎着过往的人们。因为这是两个不同行政区的边界,所以桥一直没有修起来。有石碑为证,从道光年间这里就开始有专门摆渡的船了。如今渐渐被风化的石碑上还隐隐约约可见当年的碑文。传说中,有一个官员经过这里,渡河的时候,船夫问他要一两银子。他想,这么贵,那百姓们该多么难呢?于是下令由官府出钱请人摆渡,不收百姓的钱。一直沿至了今天。故事的真实度已经没有人去考究了,老人们都这么告诉子孙们的。如今摆渡的老头儿已经白发苍苍,可他还是精神矍铄,可能是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考了学,如今在外地工作的缘故吧,大家都说他好福气。照理他该去享福了,可是一辈子劳碌惯了,闲下来心里反而闷得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自己的摆渡生涯。我的大姨和姨父认识的开始就是在这条船上。
赶集天的拥挤不仅仅是在街上,还在这一只老渡船上充分体现。人山人海不是岸边的事情,反而更是船上的情景。那一天,十七岁的大姨从亲戚家回来,刚好遇见赶集,好不容易挤上船,却又被推来推去的大人们挤到船边上去了。个子小小的大姨紧紧的抓着别人的衣角,怕一个不留神,自己就被挤到河里去了。船上都是些背着背筐,挑着担子的,秤杆子高高的冒了出来。农家人把自己种的蔬菜、粮食,养的牲口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买回生活必须品,肥料,小鸡小鸭什么的,还有家里小孩子念书用的笔和纸。小镇人是俭朴的,他们终年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生活着。但是要是遇见了谁家有红白喜事,他们的豪爽又会充分体现在酒桌子上。如这只船上的情景:背着小孩子的,担着担子的,添补了家什的,卖了东西的,谈笑风生,荡起河面的一圈一圈的波纹。我的大姨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静静的听着那些山间的乐事,随时小心着自己的重心。
靠岸的时候,摆渡老人停止了划桨。其实也不是他亲自在划,两个年轻小伙子在帮着划呢,还有几个跟班凑热闹的小孩子。老人依旧用那根篙,撑着船,缓冲它和渡口石级的磕碰。但是可能是因为小伙子力气大,划得太快了,在惯性的下,船还是重重的磕在了石级上。只听得一片惊呼“耶——!”,因为拥挤,好些人没有把握好重心,前仰后合的,歪歪斜斜的。大姨拉着衣角的那人没有站稳,随着大姨松手的瞬间,她跌进河里了。
惊魂未定的她只感觉到水汩汩得流进耳朵的声音。这时节,一只有力的手一下子抓住了她,把她从水世界里解救了出来。这个人在多年以后成了我的大姨父。
那一年未来的姨父随地质勘察队来到这个小镇做勘察的。因为船上的缘故,在小镇的日子里,外婆常常请他到家里做客。每次都能让他吃到新鲜的江鱼。外婆的细心常常让这个个子高高的北方小伙子腼腆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四年以后。当他再次来到小镇的时候,带走了我的大姨。
可是维舟不是我的亲表哥。
勘察队在四川完成了工作,往北行的时候,途经重庆,正是夏季最炎热的伏天。巴山的雨,因为李商隐而变得忧郁,可是在这样的夏天,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体味他的情趣的时候,却先体验了它的残酷。高山的急雨,带来了泥石流。车被突然来的一小股泥石流击坏了,眼看着就要来下一阵儿更凶猛的泥石流的当儿,一群人投入了抢救勘察器材的工作中。器材还没有被全部抢救了出来的时候,泥石流就又来了……四个参加抢救的队员,永远的留在了这片他们工作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山川……其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的儿子还只有两岁,维舟就是那个孩子。传说中,那个年轻的妈妈是大姨父曾经的恋人。
人世间有很多事是难舍处也得舍。就在那一年姨父遇见了大姨。也许是小镇的情谊让他无法忘却那些痛苦年月里一个女子的温婉吧,最后,他成了我的大姨父。
两朵……
妈妈二十岁的时候,认识了我的父亲,在小镇。因为大姨的离开,外婆脸上多了无数条数不清的皱纹,是岁月的印记,烙在了妈妈的心里。爸爸是镇上水运码头的管理工人。负责来往船只的登记,货物的运送登记,为了让渡口有条不紊的运转。爸爸是在这里认识外公的,然后又认识了妈妈。
每一天清晨的时候都会有远行的船只离开渡口。只听见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