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局,鉴定结果出来了。我还有重大发现!”刘浩再次激动,他说,“三颗弹头,同属一支枪射出的。”
“噢!”
刑警老文在凌厉命案现场找到那颗弹头送到法医面前,刘浩将它同青苹果酒店提取的弹头及从小慧颅内取出的弹头做比较,证明了姚剑的推测,两起命案使用同一支枪。
“是‘公安’式手枪。”刘浩说。
姚剑面目表情严肃,“公安”式手枪的结论出来,公安局长的心里十分不平静。凶手使用警用枪支作案,其性质更加恶劣,消息传出,会造成更大的负面社会影响。他的担心不仅限于此,“公安”式手枪哪里来?两个可能,罪犯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手枪,再一个可能是警察作案,后者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更可恶的。”刘浩说。
姚剑本来翻腾的心,再次强烈地翻腾,快翻腾到了嗓子眼。
“凶手使用了毒弹,罕见的手法。”
毒弹?迄今为止发生的枪击案,还没听说有人使用毒弹。普通一枚子弹足以使脆弱的生命花瓣凋零,用不着毒弹类。假若使用毒弹,目的非常显见,必置受害者于死地。
“什么毒弹?”姚剑问。
“旧社会特工使用的方法,时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汪伪、军统特工暗杀使用毒弹。”刘浩说。
据史料记载:1939年12月12日,汪伪特工总部下达了暗杀上海中共地下党员茅丽英的命令,为将她毙命,特务使用了自制的毒弹。杀手林之江携左轮手枪,晚上尾随茅丽英,向她射出三颗子弹。其实三颗子弹并没击中要害,两颗打中腿部,一颗穿过小肠。一般情况下,切去一节小肠也就没事了,然而3天后茅丽英去世,原因是特务使用了毒弹。
这种毒弹制作极简单,特务在弹头上划开十字,将弹头在大蒜汁内浸泡,此子弹便其毒无比。
“子弹入体后,大蒜和铅加热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剧毒。”刘浩讲了毒弹的原理和厉害,说,“不管击中哪个部位,只要入体,都活不成。”
如此说来,两起命案大大超出普通刑案范围,作案者事先经过精心策划,陡下重手。
“我做法医以来,第一次遇到毒弹案。”刘浩说。
别说刘浩,在公安战线工作近30年的姚剑也第一次听说,以前闻所未闻。用毒弹杀人,全国实属罕见!
“刘浩,你带弹头准备进京。”姚剑做了刘浩去北京的安排,交给他两项任务:请专家和权威部门对毒弹做出进一步鉴定,确定3颗子弹是同一枝枪所发。
“是!”
“发现毒弹的消息暂不要讲,你去北京也秘密走,对家人只说去出差。”姚剑叮嘱。
“我明白,姚局。”
“一旦有结果,立即打电话回来。”姚剑说。
刘浩当日乘飞机进京。
姚剑这样做是为稳重起见,他的大脑迅速闪过一道严酷的式子:警枪=警察=犯罪。如果此式子成立,井东市就出大事啦!事实上,两起命案发生后,他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井东裹着厚厚的浓雾……在刑侦人员调动上,姚剑周密调度。谁谁在哪个专案组,具体任务都考虑到了。两个专案组之外,还有组外特别行动人员,接受他直接领导,有时和专案组工作交叉,大部分时间是独立执行局长命令,老文就属这类人。
老文去追黄毛也处于半保密状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只少数人知道。姚剑有选择地将老文的行动透露给他认为有必要知道的人。于是,张国华知道,柳雪飞也知道。
第一部 第十八节(2)
柳雪飞驾车去找一个已经先更名后撤消的派出所,物是人非,时间过去那么久,老地方——老胡同里,连派出所的痕迹都不存在。
“派出所?这里有派出所?”被问者摇头。
“黄泥坑派出所。”柳雪飞说,他要找这个派出所的目的是找人,那个曾经当过户籍警察的人住在原黄泥坑派出所的后院,找不到黄泥坑后院就找不到要找的人。
“没听说,黄泥坑派出所没有。”又一个人说。
“怎么会没有?派出所应该有。”柳雪飞望眼近处的一栋老式住宅楼,说。
“你找谁吧?”一位自称在此地住了多年的人主动上前搭讪,说,“这儿住的人我认识多啦。”
“蒲松龄。”柳雪飞说。
“呃,蒲松龄,还国民党。”那个人猛然醒悟:“国民党是蒲松龄啊。”
蒲松龄是国民党,国民党是蒲松龄,柳雪飞管不了这些,他朝老式住宅走去。井东市冬季由热电厂统一供热,出于环保考虑,市政府下令拆除大烟囱。蒲松龄这样的楼房烧煤炉子,是鸡立鹤群了。关于蒲松龄,柳雪飞找他之前,了解了他的历史。若干年前,也就是说柳雪飞还没进公安部门工作之前,他给赶出公安队伍。听听犯的错误有多严重吧。一个邻居觉得自己的名字太难认,大多数人认不得:党彧。有人干脆叫他党或。邻居走户籍警察蒲松龄的后门,改了名字叫党国民。不久,党国民出事了,写了一条反标,追查下来,暴露了改名者,蒲松龄给撵出公安队伍,罪状是党彧改成了国民党。蒲松龄喊屈,说是党国民,不是国民党。谁听他的辩解啊!后来,有人戏称他是国民党。
烧土炉子取暖的蒲松龄,还是称蒲松龄的好。还没到取暖的季节,炉筒子袅袅的显然是炊烟。房门一开,扑鼻而来的是水拌煤的气味。
“你找谁?”年老的蒲松龄问。
柳雪飞说:“找你。”
“不是说了吗,我不参加。”蒲松龄没头没脑一句。
柳雪飞不知他在说什么,不参加什么,刚要开口问,蒲松龄说:“就我这身体状况,能扭大秧歌?”
“噢。”柳雪飞终于听明白了,说,“我是公安局的。”
蒲松龄上下打量柳雪飞,得出结论:“你是便衣。”
他们的谈话进行得出人意料的顺利,岁月冲淡了因不公正产生的怨恨,都记在那个时代的账上。没人去讨要,去清算。蒲松龄倒很配合,他说:“凌家收养一个男孩,户口是我给落的籍。”
“孩子的来历你还记得吗?”柳雪飞问。
蒲松龄认真地想了想,也没想起什么,说:“年代太久了,已经记不得。不过,那个孩子从凌厉的户口本上登出去,我还记得。”
“登出去?”
“迁出,解除了收养关系……”蒲松龄回忆说,“户主凌厉手牵着一个男孩来办理的。”
蒲松龄描述了20多年前发生在黄泥坑派出所内勤室——户籍室里的情景。
第一部 第十九节(1)
“前边是田家了。”卓广辉说。
山坡上可见原木杆儿夹起的院落,木杆上爬满青藤,和打碗花开及一串串辣椒,秋天的气息笼罩着田家住的地窨子。
裴菲菲远远地闻到蘑菇的芳香,一个中年女子在院子里,坐着矬凳,手忙活着穿着蘑菇串,她显然是九花继母了。
“老乡。”卓广辉上前搭话。
九花妈转头向地窨子里喊:“来人啦!”
田大巴掌好像一只鼹鼠爬出洞从地窨子里出来,眯着眼睛怕光,用硕大的巴掌遮挡夕阳光线。
“您好。”裴菲菲主动自我介绍,“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我姓裴,他姓卓。”
田大巴掌将大号的巴掌放下,看上去他对警察没什么好感,表情像秋天的早晨凉丝丝。他开口:“裴警察你们找我干什么?”
九花妈手中的马蹄针(缝纫针)煜煜闪光,一双视力不完美的眼睛溜着刑警。
“我们为九花的案子来和你们谈谈。”裴菲菲说。
“人都炼了(火化),还谈啥?”田大巴掌顿然浮上一层阴霾,脸上的秋天朝深处走去。
“案子还没破。”裴菲菲说。
“那是你们警察的事。”田大巴掌漠然地说。
“凶手目前还没抓到,因此……”
“那也是你们警察的事。”田大巴掌说,仿佛九花的死与他们没一点关系。
“难道你们不想严惩凶手,告慰死者在天之灵?”卓广辉说。
“人死如灯灭,告诉啥她能听到啊?”田大巴掌哀伤地说。
九花妈窝下头去穿蘑菇串,一排伞状的蕈子在女人面前有序地生长。
“谁也无权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卓广辉进一步做工作,说,“从古到今,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不是吗?”
“天凉了,到屋子里坐吧。”田大巴掌直到现在,才礼让来访者,淡淡的一句话,是一个良好开端,表明是一种接受。
“谢谢,我们从小到大从来没见过地窨子。”裴菲菲说。
“有什么好看,又潮又黑。”田大巴掌走在前边,到门口,他回身对院中的女人喊:“找(摘)点菇娘儿来!”
地窨子在东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明者是渔猎民族,“夏则巢居、冬则穴处”,这种穿地为穴的屋子,就是地窨子。
田家的地窨子在背风向阳的山坡,向地下掘几尺,房柱上有檩子椽子苇芭草把,两铺火炕,一铺闲置很久,叠放一双花被。
田大巴掌点燃自制的灯,材料很简单,一只钢笔水瓶子,盖是薄铁片卷成的圆筒,里边透着线芯。地窨子霍然明亮起来,刑警闻到柴油的气味。
“坐我闺女的炕上吧,干净些。”田大巴掌说。
刑警坐在那铺闲置的炕上,炕席是苇子的,大小是照着炕量身制作的。
“九花爱干净,她妈天天打扫。”田大巴掌说,他开始琢磨用什么招待客人,指使老婆去摘菇娘儿算其中一个内容。他解释说:“我不喝茶,家里没预备茶,喝白开(水)!”
“不渴,别忙活啦。”卓广辉说。
“那,咱就以实为实。”田大巴掌说。
卓广辉几次瞅那双大巴掌,觉得它也没那么令人生畏和讨厌。
裴菲菲的目光从叠着的花被子移到炕间,见到几片艾蒿叶,干枯的艾叶颜色愈加灰白。
田大巴掌巴掌大心不大,且很细致,他注意到女刑警望艾蒿叶出神,就解释说:“放它驱虫子,九花怕虫子,再说放它气味也好。”
吱呀,木板门缺油润滑滞涩,九花妈走进来,用前衣襟兜着东西,直接倾倒在炕上,说了对刑警的第一句话:“吃菇娘儿,杠口(煞口)甜!”
红菇娘儿,黄菇娘儿堆在炕上。
似乎这样的开头走访就能很顺利,事实不是这样的。说到九花,最先扭过头去的是九花妈,这女人哭有些特别,只听得见抽气,是真正的啜泣。
田大巴掌撅手指,发出咯吧咯吧的清脆响声。
第一部 第十九节(2)
裴菲菲觉着自己的心也给那双大巴掌撅得隐隐作痛,她说:“九花不能就这样死啦。”
地窨子静了起来,只有两种声音,咯吧咯吧的撅手指和低沉的啜泣。
许久,九花妈突然问:“谁杀了咱九花?”
“到目前为止,黄毛嫌疑最大。”卓广辉说。
“黄毛对她那么好,怎么会杀她呢?”九花妈嘟哝。
田大巴掌到青苹果酒店,是九花硬别去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拿鸭子上架!
走进酒店的田大巴掌,有生以来第一次走入这么金碧辉煌的地方。这只在大山沟里呆了一辈子,上过最大的城市是凤凰岭镇,进过最好的饭店是工农兵饭店,吃的最好的佳肴是炖大豆腐。
田大巴掌坐在一桌子菜前发愣。
“咋不动筷子呀?不对口味就让后厨再做。”九花说。
偌大的包房只九花父女两人,十几个菜摆满桌子,田大巴掌没见过,也叫不出菜名。
“爸!”九花叫他,将一只螃蟹夹进父亲的碗里,说,“河蟹,满黄儿!”
田大巴掌用筷子扎了一下蟹身,摇摇头,重新送回盘子里。
“怎么,爸?”
“不烂,我的牙不行啦。”田大巴掌指着牙说。
九花想笑,但是笑不出来。刚进酒店时,她也在吃螃蟹上出过笑话。父亲一辈子吃过带壳的东西,充其量也就是水鳖什么的。他用筷子扎螃蟹试软硬,又不是土豆地瓜……咦!父亲就是当年的自己啊!
“人还没来?”田大巴掌问。
“谁?谁没来呀?”九花奇怪。
田大巴掌以为一大桌子菜是很多人吃的,所以迟迟不动筷,等人到齐。
“没别人,只咱爷俩。”
“噢?我们俩吃得了这么一大桌子菜?”
“吃不了,扔它。”
田大巴掌至今对女儿扔掉那一大桌子剩菜感到惋惜,提起来他就生气,耿耿于怀。
“黄毛给了我们两万元钱。”九花妈说。
“我说不要,她的老板偏给。”田大巴掌说。他不止一次表明钱是九花老板硬塞给他的,将来有钱还给人家,人穷志不能短。戗着他说的大有人在,宋村长便是其中之一。他说:“你别冻死不下驴啦,用这两万元钱把房子盖上比啥都强。”田大巴掌不赞成这样说法,他反驳道:“人不能啥钱都花呀!再说政府不说给救济吗,给盖房子款。”宋村长说:“两年没拨下来,可能要泡汤。你说你有钱,先盖吧。”田大巴掌本打算先用黄毛给的两万元盖房,让宋村长半开玩笑的话说得给改变了主意,房子不盖了,等政府拨款下来。宋村长的话叫田大巴掌很魇心,他说:“黄毛看你长得好看啊,平白无故给你钱?”田大巴掌终于想明白了,宋村长话里有话,还不是说九花当小姐挣的。
“九花早晚要出事。”九花妈冒出句最有价值的话来。
“您怎么知道?”裴菲菲紧紧追问。
“九花上个月送回家里一个本子。”九花妈说。
“什么样的本子?”裴菲菲问。
“是……”
“你胡吣啥?”田大巴掌一把菇娘儿扬到九花妈脸上,责备道:“你嘴是碟子?恁浅!”
九花妈顿时哑了。
第一部 第二十节(1)
小慧的父亲桂老蔫站在夕阳里,周身弥漫着血色的雾气,他家的地窝棚临近河汊子修建,空气总是湿漉漉的。桂老蔫老婆气管干燥,喘气是金属声,需要水汽滋润。
桂老蔫在那个傍晚水浸干菜似地支棱起来,脖梗拔直,如一只了望天敌的土拨鼠,选一个角度,眺望一个院子,站在桂家院子里可看见宋村长家。
“你见天见(每天)盯着村长家,有啥想头是咋地?”桂老蔫老婆埋怨,话里充满不解。
桂老蔫继续他的了望,老婆的话全当耳旁风一刮而过。
“警察到村长家关你屁事?你闲着没事就揉揉脚后跟,挠挠胳拉拜(膝盖),哼,瞅人家干吗?”
“瞎嘚啵(说)!”桂老蔫斥打老婆一句。
桂老蔫老婆不服,说:“你纯粹闲的!”
“你看几个频道啊?我寻思警察是冲着小慧、九花的事来的。”桂老蔫跳下板凳,他一边朝樟子根儿下走,一边说,“十有八九是。”
“你不是问了村长?”
桂老蔫对着木障子撒尿,让尿柱穿过木头空儿,撒到外边去。他说:“村长鬼魔哈眼的,能说实话?”
“我不明白,你怕警察干啥?”她究诘道。
桂老蔫重新踩上板凳,抬起平素不常抬起的头,为使视野宽阔些。乡间有一句老话:扬脖子老婆低头汉子。如此搭配夫妻,这家日子一定过得不错。
桂老蔫整日蔫头耷脑像算计什么,而他老婆腰板溜直脖子挺拔,珠联璧合的最佳组合。
“问你呢,怕警察干啥?”
“凶手还没抓到。”桂老蔫说。
“嗬,你怕警察抓不到凶手,拿你充数啊!”她抢白丈夫。
“小慧跟我说,日后出什么事,都别沾惹他。”桂老蔫说。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