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苍狼-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趟水在洞里走了两圈,暗河的深度并不平均,一脚深一脚浅的,下头有鹅卵石,用手电照水里,可以看到很多小鱼。如果是在南方,这里绝对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可惜在北方就太冷了点,穿着胶鞋都有点刺骨。
    上头的人一个一个吊下来,其他组的人我也有熟悉的,互相递烟,讨论讨论这洞里的情况,具体的工作都由工程兵在做,我们也不用操心,东西一点一点都被搬到皮筏子上。
    在这一段过程中,我们还说起了日本兵的事情,那几年经常有传闻在山中抓到来不及撤退的日本残兵,有的人都已经和野人一样。他们不知道二战的结束,还以为依旧在打仗,不知道这洞里有没有,要是真碰上这样的事情,那就有意思了。
    两个小时后,全员都下到了下面,八只皮筏子也全部充好气飘在了水面上。
    所有人都有点紧张,有些人神经质的不停的说话,整个洞里都很吵,这时候那个大校也吊了下来,他换了野战的衣服,这时候我才认出来,这人竟然是我军训时候的教官,不过显然他已经认不得我了。
    大校给我们做了一次动员,大体是注意安全,然后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之类的,我们都条件反射说有!接着他宣布出发,我们各自深呼吸,穿上雨衣,上了皮筏子,就算正式要出发了。
    按照地质成像照片上的分析,那架飞机所在的地方就是这条地下暗河的一段,不过我们勘探出的垂直距离不等于实际距离,河道在地下蜿蜒,其长度不可获知,但必然是远远长于一千二百米。
    我们是第二组,第一组两艘皮筏子被推下下游的溶洞内一分钟以后,我们也出发了,前面的工程兵打开艇灯给我们开路,我们则举着浆,两边撑着不让艇撞到洞壁上去。
    很快,四周的声音因为洞口的缩小的聚拢了过来,光线也收缩到皮筏四周,这时候用手电照水里,可以发现水已经相当深了,这就是构造洞的特点,洞势的变化十分突兀而且巨大。
    洞并不宽,到了这里只有十米左右,但是相当的高,往上的裂隙看不到顶,让人感觉是开在一道峡谷里,手电照上去,可以看到植物的根系。
    这样的景色还是很壮观的,我们都一时看的呆了,陈落户还拿出照相机打起镁闪光拍了两张。
    往前面漂了三十米不到,就出现了岔洞,我们在这里集合之后,各自分开漂进一个岔洞里,这才真正进入到了紧张的地方,搞洞穴勘探,一只五十人的勘探队和五人的勘探队感觉完全不同。
    我们丢下几个无线电浮标,这样一来前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信号会走样,这样我们能提前预警。
    不过水流很缓慢,看着带灯泡的浮标慢慢漂到前面,我们放心的跟了上去。
    洞穴勘探的危险性,在小说中往往给夸大,其实只要按照程序,谨小慎微,洞穴勘探还是比安全的,最主要的危险是岩石不稳定,在人进入后洞穴坍塌所造成的伤亡,前面的工程兵全部都紧紧的握着手里的枪,这让我们感觉到很滑稽。
    不过,如果没有我们这样常年的经验,看到洞穴前面的黑暗,是人就很难不紧张,这也可以理解。
    最初的四小时,一切顺利,我们很快就漂进去两千多米,水流开始急了起来,出现了转弯,和台阶样的短瀑布,因为这里水下出现了大块的岩石堆积,四周开始出现一些卡在石头缝里的东西,都是当年日本人遗留下的东西,比如说木头箱和锈的全是孔的罐头,上面刷了一些模糊不清的编号,我们看不懂日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在我们的注意力被这些东西吸引过去时,我们遇到了第一次障碍,前面的艇突然就停了下来,好像给什么挂住了,接着我们的艇就一下撞了上去,艇边上的人差点摔水里去。然后我们的艇就顺着水流头尾掉了转,和他们挤在了一起。
    我们都感觉奇怪,在水面上,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两只艇在这里,竟然都挂住了,水下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我们用桨在水里搅了搅,果然碰到了障碍物,用力一挑,竟然从水里挑起一团铁丝网。
    “狗日的小日本,竟然还给我打暗桩。”那班长骂了一生,就让两个工程兵下水,把它给我剪了!
    两个战士随即就跳下水去,咬着手电就潜入水底,水溅上来一片冰凉,冻的我们都一个哆嗦。真是佩服他们说跳就跳的勇气。
    没承想,下去没到三秒钟,两个人全部都浮了上来,班长问他们怎么了,一个人哆嗦着说:“报告班长,铁丝网上挂着个死人。”
    正文 八,一个死人
     更新时间:2010…5…3 14:58:20 本章字数:2697
    副班长也脱了衣服跳入了水中,三个人再度潜水了下去,水面搅动起来,王四川是个急性子,也脱了衣服露出一身黑皮想下去帮忙,被我扯住了,三个人足够了,再下去一个大块头,肯定帮倒忙。
    水下动静很大,牵动的铁丝网都扯的我们的船晃动不已,我爬在上面尽量保持船的平衡。很快副班长就浮了上来,手里拖着一条青色的东西,接着另两个战士也浮了起来,三个人一用力一抖水花,一个麻袋一样的东西一下子从水里给抬了出来。因为他们离我们艇的位置近,这东西直接就被翻到我们的皮筏上,溅了我们一脸。
    我们吓了一跳,一开始都以为真的是个死人,等仔细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就是一个的腐烂青黑色的麻袋,上面给铁丝网割破了好几道口子,里面全是锈了的铁丝,撑起麻袋后很像一个僵硬的人,大概因为就是这样所以看错了。麻袋非常恶心,一摸一手的锈水,一看就知道在水里泡了很多年了。而且重量极沉,一放到艇上艇尾都翘了起来。
    陈落户胆小,当即吓的往后缩,差点就缩到艇外面去了,王四川忙去拉住他。那三个人气喘吁吁的爬回艇上,副班长皱起眉头看了看麻袋,就给了手下两个战士一人一个栗爆,骂道:“什么眼神?死人,你家死人是这个样子?”
    两个战士也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接着又被赶下去剪铁丝网。那副班长显然感觉有点不露脸,对我们解释道:“两个新兵蛋子,胆子小。”
    其实我们也给吓的够呛,才缓过来,那“嘣”的一下东西给扔到我们艇里,非常吓人了,我后来想想,有点感觉这几个工程兵可能是看我们这些技术并不顺眼,在整我们。
    王四川用手电照了照那麻袋,就问我:这些是不是日本人留下的东西?
    我说显然是,我还认得这种麻袋,叫做缓冲包,是爆破的时候,用来当临时掩护用的,以前这麻袋里肯定还有黄沙,现在给水冲的一点也不剩下了,这一袋子可能是当年运送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水里的。看样子小日本在里头有过一次比较大的爆破。
    众人都觉得有道理,我正打算继续解释,突然王四川就给把我打段了,他不知道看到了什么,扯起那个腐烂的麻袋,对我道:“不对,老吴,这真的是个死人。”
    说着他撕开已经酥软的好比腐烂的棉絮一样的麻袋,我们看到,里面缠绕的铁丝之间,束缚着一具骸骨,铁丝紧紧缠绕在骸骨上面,将把他的身体卷成一个茧。那骸骨显然死前经历过一番剧烈的挣扎,所以整个麻袋才会呈现出那奇怪的样子。
    尸体已经半白骨化,显然在死之前,这个人已经瘦的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腐烂,所以到了现在,铁丝还是缠绕的非常紧。而在看到尸体那张极度痛苦扭曲的面孔时,我们都感到一阵战栗。
    时隔将近四十年,当时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这是真真正正的事情,我一点儿也没有夸张,我确实在那个洞里,看到这样一具尸体,那种头皮发寒的感觉,我到现在还无法忘记,而没有亲眼见到的人则根本无法理解那种景象,日本人竟然能够想出把中国人活活的当作爆破的缓冲包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我们沉默了很久,王四川在我们种是最性情的,脸色沉的比包公还黑。
    当时的气氛一下子就给这尸体搞的很严肃,那两个小兵剪断铁丝网后爬上来,看我们的表情,都不知道我们吃错了什么药,莫名其妙。我们把尸体推回水里,才继续出发。
    后面的水路就一路无话,开玩笑也觉得不合适,我们为了转移注意力,都把目光投向一边的岩壁。
    随着地势的越来越低,洞里的地质构造也开始变化,越来越显现出光怪陆离的景象来。石灰岩水溶洞的特点开始替代构造洞的特点,出现石瀑布和渗水现象,我们都带上的雨蓬帽。
    但从表面证据看,现在很难说这里的溶洞体系早于地质构造洞的产生,还是相反的情况,地质构造洞的年龄一般是在亿年以上,而溶洞体系的年龄就在十万年到两亿年不等,弹性太大,没有什么可比性。
    不过,一般来说普通的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大型暗河溶洞,体系好像一个网兜,一层套一层,四通八达,无章可循,绝对没有哪条河道让人观光一样往下走的道理。有理由相信,应该是在亿年之前这里海洋崛起高山的造山运动时候,形成了这个地质构造洞系,接着暗河形成,然后暗河的冲刷这里的石灰岩,溶洞特征才开始出现。
    而越往下走,因为渗水作用,表层的石灰岩质都给带到了洞系深处,下面的溶蚀会更加厉害。但是到了一定的深度,洞穴又会返回到原始的地质构造洞形态,因为地面的压力太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这些是当时我们探讨后的结果,而我们都感兴趣的是,这条暗河的尽头会是哪里?如此大的水量,尽头如果没有一个地下湖的话。很难想象这些水会全部渗透进岩石的缝隙里变成地下水?
    我们也计算了大概需要的时间,按照我们现在缓坡,不计算绕道,算绝对时间的话,我们离垂直一千二百米深处的距离应该是十六公里,如果不出意外,晚上按时休息的话,我们将在明天早上十点到达。当然,前提是我们走的这条岔洞是正确的,且河道没有任何的曲折,否则就是一个x,鬼知道我们会到达什么地方。
    我们的预测在刚开始完美的被事实证明,看气压计行进到大概离地面三百二十米的深度时,大量的溶洞特征爆发般的出现,使得地下暗河两边的岩壁变成一副让人恐惧的复杂画卷,到处都是犹如板骨一样的石瀑布和犬牙交错的石丝。暗河的顶上出现了架空的石桥,有些地方石瀑垂下来,都压到了我们的头顶,我们不得不压低身形才能过去。百万年无人目睹的景色一点一点在我们面前暴露无遗,有一种开在巨兽尸骨堆中的感觉,也不是是害怕还是兴奋。
    在1962年国内有出版过一本小说,叫做《地心游记》,也描绘过类似的场景。
    不过,很快我们的理论推导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我们驶过一块巨大石瀑后,前面出现了一大片巨石,整个河道因为这些石头变得难以通行,石头挡住了去路,激流在这里绕过石头,而我们的皮筏子则卡在石头缝里。
    “地质坍塌。”裴青用手电照着,“这些石头是溶洞坍塌的时候,从洞顶上裂开砸下来的。”
    “谁不知道。”王四川道,“奶奶的,谁搭把手老子上去看看。”
    而等我们爬上了一块石头查看的时候,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景象,前面出现了一片乱石滩,堵塞了河道,水流转而从乱石滩下流过。
    石滩上面全是不规则的石头,大的好比卡车头,小的只有拳头大,极端不平整。而在这些乱石之间的缝隙里,竟然填满了刚才我们从水下铁丝网捞起的黑色麻袋,满眼都是,很多麻袋已经腐烂殆尽,里面的残骸呈现各种诡异的姿势,缠绕在铁丝里面,那场面,简直好像地狱一般。
    正文 九,地下石滩
     更新时间:2010…5…3 14:58:30 本章字数:3681
    这些麻袋有的都累起了五六层高,可以看到底下堆积了好几层。因为挣扎,很多骸骨的手脚都露在了外面,但是他们终究没有能逃出那坚韧铁丝的束缚,全部死在了这里。很多尸体都呈现出自然阴干的状态,表情痛苦,令人不忍细看。
    我们尝试搬动一些麻袋,那些铁丝都绞在了一起,陈落户非常害怕,都吓的都没了谱,要不是来时放过尿,我估计他都会尿裤子。倒是那个裴青,一直都没怎么说话,表情很镇定。
    我们都下了锚,副班长跳着爬过几块岩石查看了一下,发现再往里有很长一段都是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尸体恐怕没有一千也有七八百。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万人坑。
    搞地质勘探不是没有胆小鬼,死人确实是不常遇见的。一下字看到这么多,确实有点发寒。
    我们几个人一合计,感觉这些人肯定是日军当年抓来的劳工,当年运送一架重型战斗机的零件,需要大量的劳力,这样的地势下,没有比人更灵便的运输工具了。当时的情况如此机密,这些人最后被这种方式灭口了。
    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放在日本人身上,却再平常不过。不过我们都感觉到奇怪,为什么尸体会被堆砌在这里,这些“尸体麻袋”不可能有其他用处,肯定是被当成缓冲包,应该会用在爆破的地方,难道,日本人在这里进行过爆破?
    我想到这些坍塌的巨石,难道这些巨石碎裂落下来的地质坍塌是日本人人为制造的?
    但是我们看了一圈,四周完全没有这种痕迹,裴青也说,在石头缝隙的深处,可以看到下面水流中的石头边缘非常光滑,这样的水磨程度,没有几万年冲刷是冲不出来的,这里肯定是非常久之前的地质坍塌现场。
    同样,这种地方也不适合任何的爆破作业,否则容易引起岩层的连锁反应,而且这些缓冲包堆积的方式很混乱,好像是废弃在了这里。难道这些是多出来的吗?
    不是当事人,实在很难想到日本鬼子的诡异想法。这也让我们更加感觉到奇怪,他们到底在这个洞的尽头做什么事情?
    皮筏子无法使用,使得我们章法大乱。副班长让工程兵收起所有的装备,我们也分担了很大的一部分,因为皮筏子放气之后非常的重,搞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负重根本就是超出想象的。
    我们开始徒步跋涉,扶着石头一块岩石一块岩石的前进,简直是举步维艰。走了才没多久,我们就突然明白了日本人为什么要堆砌这些尸体在这里——他们竟然是在填路。这些尸体把这里的巨石和巨石之间的间隙都填满了,这样后面的人走的会快一点。
    我不禁一阵恶心,简直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只觉得脚底像有芒刺在扎,只想快点通过这个区域。
    不过事与愿违,这里的路简直难走得无法通过,每移动到下一块石头,需要花费的精力和做一次特技差不多,而只要踩那些麻袋,肯定是整只脚陷下去,卡在铁丝里,要剪断铁丝才能抽出来。
    我们咬紧牙关走了只有一公里多,花了近3个小时,那班长也累的到了极限了。在一次停下来之后,所有的人都站不起来了,王四川就喘着气对我道: “老吴,这个进度,咱们可能要在万人坑里过夜了。”
    王四川说的没错,这前面一片黑暗,不知道有多长的距离,我们也不可能再花3个小时爬回去。我和副班长对视一眼,心说这也没有办法了,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在这里休息了。
    于是我道:“过就过呗,这些都是咱们的同胞,他们死了这么久也没个安静,咱们就当给他们守个夜,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