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古代有一种用石灰、泥炭包裹尸体的方法,其作用是吸收尸体内的水份,再用涂料把尸体密封。而科学证明用这种土办法根本不能保证尸体不腐烂。在古埃及,人们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会在死者的腹部开一个小口,取出胃、肝、肠等内脏,防止细菌繁殖,以达到尸体不腐配的目的。而在中国占代根本不可能采取这种方法。中国古人认为,皮肤头都取自于父母,在三国时期,连削也被视为是刑罚。更何况是作为一代帝王的刘备,人们不可能取出他的内脏。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死在夏天的刘备,他的尸体最多也不能30天不腐烂,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着臭气熏天的刘备尸体,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跋涉,把刘备安葬在成都。
基于上述分析,有的专家认为地处牧马山、P城脚下的莲花村才是刘备的葬身之地,而省城的武侯祠只是刘备的“衣冠家”。牧马山依山傍水,是蜀人墓葬的最佳选择之地,这里有5000多座汉代崖墓。尽管如此,这些墓葬的地理位置也不能与莲花村的皇坟相比。牧马乡的莲花村自古就有皇坟的传说。认为是皇坟的区域有几百亩。附近的农民说,他们村里有
80%的人家都姓刘,且一代传一代,都说皇坟里躺着的是刘备。皇坟被周围9座间距不远的小山丘尽收眼底。另据《P城县志》记载:“治北四十里莲花坝有皇陵,并传莲花坝有皇庄。墓依山势,封土呈覆斗形,传此为刘备坟。”
古代风水先生还把这一带叫做“九龙回头望”。如此好的风水宝地除莲花村以外,在我国还有北京的十三陵,这种“九龙回头望”只有封建时期的帝王才能享用。而且牧马山又是刘备的养马场,刘备手下的文武百官中有四名心腹都是P城人。
“因为没有很好的尸体保护技术,刘备的尸体不能运到成都安葬,而P城牧马乡莲花村离成都骑马也就大半天的时间,难道刘备的尸体运到莲花村就不会腐烂吗?”蔡颖言反应极快,立即便提出疑问。
“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是一个无法证实的谜题。这个无法解答的疑问又使人们想到了传说中刘备埋葬奉节的说法。”王学笑了起来赞许道,“不过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刘备是一个乱世之君,为了防止盗墓,刘备出殡时是四路同时进行,目的是迷惑那些企图盗墓的人。其次,省城到
P城仅需半天时间,水路交通十分达,加上九龙回头望的格局,所以刘备的皇陵在这里也极有可能。”
“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长满了各类杂草和树木,被村民挖出来的墓砖四处散落,随处可见。还有几个六、七米的盗洞,这些可能都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痕迹。沿着洞口往下观察,全是一层三合土,
一层黄泥土夯筑起来的,靠近皇坟的地方还曾现一块数10
吨重的灌县石。这里地底下全是由石灰,黄泥和这种灌县石等混合物夯筑而成,而且在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蚂蚁蚊虫之类的东西。”赵杰对蔡颖言道,他现在俨然也是这个方面的半个专家。
“刘备虽然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皇室后裔,但他出身贫寒,父亲早亡,靠卖鞋为生。尽管如此,刘备还是不能摆脱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影响。按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用于修筑帝王的陵墓。刘备在位3年,尽管与魏、吴两国战争不断,但仍有足够的时间去修建坟墓。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哪来那么多本地没有的黄泥?那么巨大的石头又是怎样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运到莲花村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王学接着道,他这段时间呕心沥血,找了很多关于刘备的资料。可谓是史海钩沉,穷心极力。
“只要能这里确认就是刘备的皇陵所在,那么对P城来说就是很大的利好。”沈为笑道,现在把很大精力放在资本运作上的他开口就带着专业的股市用语。
“不错,这里供水能力极佳,自备水源良好,供电能力和供气能力也很优异,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距机场40多公里,距火车站近20公里,距高公路10多公里。通讯便捷,没有无线通讯的盲区。而且地势奇特,周围群山环抱,恰似一朵莲花绽放,墓区周边现大量汉代石砖、石瓦等文物,我们现在还现几座汉代官宦之墓,是研究、开汉代文化的理想之地。确认就是刘备的皇陵所在之后,可与省城联手打造“三国文化游”,修建成为省城市民的后花园,有较好的客源优势。”王学同意道,他的想法也是这样。
“如果真的找到刘备墓,那肯定具有极高文物的开价值,对研究汉代文化将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宝贵研究素材。其产生的轰动效应可以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蔡颖言笑着道,帮着沈为和赵杰算了个简单的账出来,“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平均每人消费100元,年收入可达3000万元。这还是保守估计。”
“这是后话,我们现在先找诸葛亮留下的宝藏。”赵杰笑的有些得意,毕竟通过这段时间的挖掘,事情现在很有眉目。
“一旦找到,小蔡,三妹,你们两个和周丽兰姐凌子她们几个每人在里头选一样物件自己留着哈。”赵杰笑呵呵许下大承诺。蔡颖言才划了一个太阳在他的账上,对着上海滩的女皇他当然是什么都舍得给。
“别忘了还有你们家萱棋;呵呵。”蔡颖言也笑了起来,打趣道。望向沈为的眼神里风情摇曳。
第三百八十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
第三百八十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
众人关于三地争刘备的讨论告一段落,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王学有感触的道:“有人说如果说真相是1,则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永远是0。999。而我以为如果说真相是1,则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能有0。5就算不错了。历史是个好东西,但它已被糟蹋得满目疮痍。现在的历史不过是史上几个政治家们的自说自话,一旦现在的历史真正的成为历史的时候,那也不过是后人根据一些琐碎的线索、动人的故事而得到。应不应该打折?到底该打几折?我以为打个五折一点不算多。”
“是啊,其实,历史就如同多棱镜,每个人处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感受到不同的滋味。所谓各花入各眼,就算美女也有一个判别标准的问题,更莫说历史了。”蔡颖言笑着道,她的知识也极其博杂,什么时候都能融入进去。
“对了,倘要以所谓教科上所灌输的、或以所谓某讲坛上所传递的信息作为历史的真相,那就如同让媒婆帮你说媳妇一样,你是断然难以知晓,在羞花闭月的唾沫星子背后,存在大虫夜叉的极大可能。”一向严谨的王学难得的幽默了一把。顿时把蔡颖言和洛丽颜引的笑了起来。
等众人笑过,王学继续道:“其实我不喜欢历史,但我喜欢历史故事。特别是打小就不喜欢《水浒》,原因是小时候看的《水浒》小人是七十年代出版的,里面满是阶级批判的口号,现在再来看看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但当时却连笑都笑不出来,不懂。说不懂却又不是完全不懂,隐隐约约大抵知道是说宋江是小人混蛋投降派,这就和父亲口中的宋江是英雄的结论有出入,所以那时候很迷茫,关于宋江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问题。到了一定的年龄我终于明白,原来人并不是一个好或坏可以简单定义的。对《水浒》从那时起就有了一种排外心理,无论如何喜欢不起来,一直保持到现在。很奇怪,人的观念总是这么根深蒂固的可怕。更可怕的是以这种观念去直面事物所带来的后果。”
“你这种吃历史饭的人居然还不喜欢历史,呵呵。”沈为笑了起来,打趣道。
白了沈为一眼,王学又道:“我去年搞到一套图鉴版的《中国通史》,没事的时候翻翻,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给历史贴上阶级属性的标签,或者人为的让它带上意识形态。比如提到某人的学术思想总是要对其思想局限性批判一番,比如提到农民闹革命总是要就这种行为的先进性褒奖一番。且不论结论是对或是错,我想说给历史以尊重,还历史原本最纯真朴实的面貌也就足够了。任何人都有对某事物褒贬评价一番的**,不过是一时图个嘴巴痛快。而后果呢?这毕竟是历史啊。这样做严谨么?负责任么?”
“且不说历史,随便说说几个给贴上**属性标签的名词,如“资本主义”、“妓女”、“投机”等等,这些词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辞典里解释都不同,就算在同一时期里,而针对的对象不同解释也不同,且出入颇大。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翻翻。如果一本工具的内容居然会让读者现有常识性的错误,那么我实在看不出这样的工具有任何的价值,甚至会适得其反误导读者。带上了意识形态,一本工具尚且有如此副作用,更何况是历史。”王学的妙论层出不穷,他是考古的人,平日里极少与人交流沟通,今天却是大开话匣。
“是啊,就像我们那边,开关闭关都有讲究。”洛丽颜立即便没来由的联想到滇缅一带的情况,对着王学道。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王学脱口吟出前人大气磅薄的句子。
“这两句有味道,哪个写的?”赵杰一听王学说出的这两句,觉得很合自己的心意,大感兴趣的问道。
王学立时便把眼光投向沈为,似乎沈为知道这些个事情就是理所当然的一样。不仅是他,蔡颖言和洛丽言随着也把视线落在了沈为的身上。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徧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沈为轻声把全诗背诵出来,然后才道:“这是清朝大员李鸿章
于1843年,大清帝国道光二十三年,遵父命赴京时,意气风,途中写下《入都》诗十其中的一,表达了作者渴望参与国事的雄心壮志。李鸿章认为历史是王侯将相写的,他就要做王侯将相这样的人。所以决意出深山、入朝廷,登鳌顶,入凤池,不达目的,誓不回家。而当时正是他出山奋斗的最好时机,不能再等待。李鸿章还用马和燕做比方,证明离开本家故地出外找到引荐的人才有出头之日。其诗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极为雄阔,历年来被广为传诵。”
想了想沈为又道:“我一直以为,男人有两点是不能丢掉的,一是勇于任事,二是敢于担当。在这两点上,李鸿章恰恰属于出类拔萃者,以他的的卓识远见,绝非不明担当危局者,成则流芳百世,败亦不免遗臭万年;然而,他一面无奈的自嘲为“大清国的裱糊匠”,一面苦苦支撑。不幸的是,每每仗他之力度过危局之后,那些国难中缄默畏避的士大夫和所谓清流们,便一拥而上,弹劾唾骂,必欲以物议诛之而后快。
古来凡任事者,必有所失;而缄默畏避,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者,自无所失,亦无所得,此等人大概昏昏噩噩。一言以毙之,不做事,何来过失?国家每有所失,此等人自可推得一干二净,亦可落井下石,尽由任事者担当。昔秦之商鞅,不避车裂之祸,汉之晁错,不畏腰斩之刑,终白其冤于后世。李鸿章之任事担当,虽未至于身败,但确也算是名裂,丝毫不逊于此二公,是很叹的。”
王学等沈为说完,对着赵杰道:“历史在多数人眼中是神圣的,而在少数人手中却变成了政治工具。李鸿章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呵呵,那么到底谁来著史?其实已经很明白了,英雄。历史向来拒绝平庸,所以有一种说法,历史不过帝王将相的家谱,想必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历史必然的沦为制度的奴隶或者是制度下的附属品,那么这将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哀。”蔡颖言感叹道,沈为的朋友还真是卧虎藏龙啊,王学明显是有深度的人。
“不过你们也要清楚,转眼之间,历史的烟尘就会散去,后来者的唏嘘,无改于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沈为还是乐观的道,没有把气氛往沉重处去引。
王学笑了笑,把话题重回正事:“我查了查,武侯祠里赵云武穿文服的事情史都没记载,这个细节值的我们仔细考据,我明天去省城,现场去看。”虽然沈为一到P城与他见面的时候就把在武侯祠拍摄的内容让他看了,但是王学还是想实地考察。
“好,陈勇这几天都归你调配。你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赵杰马上表态。他现在对王学是委以重任,极其慷慨大方,只要王学说须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完全是不计成本的要在莲花坝搞出名堂。那把从这里找到后他亲手交给沈为的“金玉萃山薮”古钥匙,是这个地方有货的铁据,无论是赵杰自己,还是王学,陈勇,宋老五,都相信一定能够在这片莽莽山林中找到诸葛亮留下的宝藏。
李擎苍那辆北京212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带着龙月和苏清泉杨鸿烈来到一座极具历史沧桑感的城市,繁华的街道,涌挤的人流,巨大的广告牌,拔地而起的高楼,使这座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古典雍容中又富有现代的朝气。
说来也怪,在荒郊野地把车子开的肆无忌惮烟尘四起,高公路上也是一路狂飙的李擎苍一进这座城市,就把挂着军牌的北京212的度降了下来,丝毫没有一般开着军车的人带有的牛13气质。不仅是度减到了城里的限,而且还规规矩矩的红灯停绿灯行,标准有着良好家教的世家子弟作派。
一路上闲扯了不少的一大一小已经相处融洽,李擎苍这种男人对看对了眼的人有了共同语言之后并不见得就比女人要少话,何况他和龙月之间聊的还是鹰中之神海东青,皇城根下欺硬斗恶的大号顽主与敢在长白山里头追野鹿撵熊瞎子的女人完全达到了一见如故。眼见到了地头,李擎苍这才停住话匣子略微松懈的得意道:“大侄女,这么远的路叔也是第一次跑,愣是没看过一眼地图,怎么样,方向感不错?”
“厉害。李叔您不愧有擎苍这个名字。”龙月年纪虽然不大,捧人却着实有一套。轻轻一句话便使得已是大老爷们的李擎苍容颜大悦,笑着对龙月道:“等一会儿到了家,有可能见着一大堆子人,除了我给你介绍的,别的一个也别理,记住了没有?”
“今天是元宵节,等一会儿到了家,有可能见着一大堆子人,除了你给我介绍的,别的一个也不理。”龙月老老实实的把李擎苍的话重复了一遍,嘴角勾起一个还带着戏谑意味的笑容。
第三百八十一章 紫禁城 六品叶
第三百八十一章
紫禁城
六品叶
北京,李擎苍驾着那辆寻常人眼中车牌无比拉风的北京212开进一条巷弄,说是巷弄,其实这个街道远比一般的小巷要宽的多,至少并行两辆北京212吉普还是可以,但是今天不同往日,道路的右边早早的没有了车位,挤满了一部部挂军牌或者政府牌照的车子,挡风窗下车证的一张一张格外扎眼,展览会一般。但这些车子大多是三四十万的价格段位,甚至不少都在二十万以下,反而过五十万的并不多见,偶尔几部路虎奔驰s级的好车,挂的牌照也要相对平庸,自小便接受着各种教育的龙月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