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茅元仪在他的奏折中详细讲述了迁址的缘由。他说现在崇明岛还不稳定,根据当地的老人家讲,崇明岛现在仍旧在移动,是南塌北涨。若是将船厂建在崇明岛的南岸,用不了多少年船厂就会浸在海里。而它旁边的长兴岛跟横沙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土质坚实,海岛的面积也没有什么变迁。看完茅元仪的奏章,我又找来徐光启,跟他一起商议了一阵,最后决定批准茅元仪的方案,至于崇明岛就用来以后建设水师基地。
  转眼间来到崇祯六年四月,又是到了一年一度夏税的日子。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粮食跟白银从京杭大运河送往京师,现在黄河仍旧夺淮入海,使得漕运的有些河段变得淤塞。从南京运粮食往北京,路程遥远,据统计,运一石大米到京师,各种消耗就要费掉十八石粮食。虽然这个数据不是我统计的,但我相信这里边的损耗是极为严重。因为漕运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制度变迁,主要分为民运跟兑运,民运就是朝廷征召百姓运粮,路上的伙食也是自己负担。朝廷虽然有补贴,但绝对不够数。来回三个月,又极大的浪费民力。一般而言,明朝末年民运十年的人家纷纷破产卖家!
  兑运则是由南京一带卫所的士兵负责运往京师,但对卫所伤害极大,因为朝廷法制规定,所有漕船制造维修卫所也要出钱。卫所没钱,只能让士兵分摊。不少军户卖儿卖女来补足船钱,实在没钱的军士,就大量逃亡。而兑运途中耗费就更大了,每年有官军十二万护送米粮。不说别的,就光养这十二万官兵就花费朝廷不少钱。
  当然这些事情我都知道,漕运总督孙居相已经给我上过很多次奏折,要我拨银子修复运河;又问我要银子补贴漕运的役户。但我暂时也想不到有什么办法解决。毕竟我发明不了火车,也没有飞机,所以只能先拖着。
  虽然漕运的事情不能一下子解决,但税银的事情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的。今年南京送税银的卫所算是有福了,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提着几箱纸币押送回京就行了。根本就不必象以往那般雇用几百人,然后再带上几千人做护卫,浩浩荡荡的押解银子进京。因为我已下旨给户部,今年江南三百多万的税银不用直接运往京师,而是跟南京银行互换后,运送纸币过来就可以了。至于国库的银子,等纸币到了京师后,再从中央银行提取出来就可以了,而江南的税银则直接用来支付造船厂的费用。
  这样就省去了不少事情,毕竟护送税银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船厂又需要大量银子,一来一回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纸币的运用。为了进一步的推广纸币的作用,我又打算在扬州府推行新的赋税交纳制度,作为一个试点。
  因为现在扬州是李邦华在那里任知府,陈文一又在南京,有他们两人在,应该不会惹出乱子来。按照我的打算,准备在扬州府内,允许百姓用纸币缴税。而且缴税的税额就是按国家律法所规定的,不需要增加火耗,成色的换算。用纸币缴税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也可以避免地方官员借用火耗来贪污。而百姓见此可以少交税银,必然接纳使用纸币。
  此法之所以没有以一下子在大明治内全部实施,是因为本人也没有什么经济知识,如果将纸币大量投入市场,通货膨胀是肯定的,但接着会引起什么后果我无法预测,所以才逐渐一府一府的实行。等百姓们都将纸币纳入生活,朝廷的诚信也建起来的时候,全国才统一使用纸币。而我最终的目标是建立金本位,以黄金作为储备,而用纸币取代掉白银。这样的货币体制大抵跟现代的相同。为什么要以黄金作为储备呢?一是价值高,二呢,黄金比白银容易保存,存储的时间也长,不用担心它被严重氧化。
  虽然我用中央银行作为转接,免去了今年税银的押送,但户部尚书毕自严仍旧颇有微词。因为现在入库的税银实际上是京师百姓存入银行的存银,毕自严担心我把人家的存银用完了,以后仍旧要用国库来填补。面对他这样的问难,我只好信誓旦旦的跟他说,如果大明中央银行的钱不够百姓支取,我就用内库的银子来补足。话说到这个地步,毕自严当然不敢再有什么意见。
  当我要做的大事已经决议好后,其他的政务都好办了。各地方上来的奏折分批到六部,由六部尚书处理后,再交由内阁商议。地方的政务就全倚赖各省巡抚,他们的任务就是刷新吏治,恢复生产。我虽放权到地方,但不意味着我是个二楞子,听着下边的臣子怎么说就信他怎样!
  对此我自有计策对付,在乾清宫西暖阁我改了一下里边房间的结构,原先这里也是作为皇上的寝室,但我废除了。现在我只留下东边暖阁的房间。西面就给我改造成一间宽敞的密室,里边存放着捕风营以及下方官员递上来的密奏。我让方正华按照各省各府各县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方便我随时查看。
  我看中的是官员的情况,吏部递上来的任命我都要参考捕风营的情报。一个官员的清贪足以决定一个地方的好坏,一个吏部官员的良莠更是决定了一片官员的好坏。为了给官员们一个下马威,我特地找了几个官员的麻烦,敲打敲打他们。
  这一日直隶东昌府知府出缺,有一个叫王远的吏部主事推荐临西县知县陆文声补任。我当日就把奏折打了回去,然后叫吏部重查。吏部尚书李长庚不敢掉以轻心,连忙从考功司查来一看,这临西知县陆文声在全国各县考核上名列前茅,按照规矩他可以补任知府一职。
  我拿到他们的考功纪录奏报后,在文华殿召见满朝文武。可能我进去的时候面相不善,官员们都低着头不敢说话,整个大殿都静得可怕,甚至有些官员已经在抹额头上的汗了。终于,我拿起了那些奏折,当着他们的面,我将纪录一把扔在了堂下,冷声喝道:
  “这就是朕吏部的考功司嘛?!里边写的是些什么!”
  百官见我发怒,全部都跪下。吏部考功郎中更是战战兢兢的跪下堂下,将考功司捡了起来。
  “你们自己看看,这个知县考评中排在首位的陆文声,你们知道他是个什么人?朕来告诉你们,他在任临西县三年来,私收九分的火耗,收受当地劣绅的贿赂高达两万两,他收了钱后做了什么呢?就是帮着那些大户人家强买强卖百姓的农田!告状的给他在县衙门口枷死了三个,还有其他横行的罪状一大把!你们居然把这个朕要杀无赦的人放在首位作为大明知县的表率,你们是不是收了他的昧心钱,所以才替他说话!”
  “微臣不敢!”
  此刻吏部的人冷汗都出来了,全部跪着不敢接着应话。我继续训道:
  “不要以为朕身居内宫就不知道外边的情况,地方官员如何朕心里有数。魏忠贤这阉党祸害朝廷,给朕留下许多蠹虫破落户。不是朕不处理,朕登基之时以辽东陕西为重,才没有腾出功夫来收拾他们。现在大明已无燃眉之急,难道他们还能继续耀武扬威的横行乡里?这陆文声不是单个情况,还有前几名的何俦,他在任内抢了人家几个闺女做妾室,你们这些考功司给他的评语是‘爱民如子’,这就是所谓的爱民嘛?还有一个叫程玉奇的,私下跟商人一起做买卖,然后打压其他百姓商铺,已达到一家垄断的目的。这样的官朕还可以举几个给你们听!朕将政务交于你们,你们难道就是瞎子?”
  话说到此,李长庚不得不出来说话:“启奏皇上,吏部考功司考评官员靠的是下边地方官员报上来的资料跟御史们回报的情况,还有就是一干政务完成的程度来判断。有些事微臣属下不能亲见,只能凭借递上来的文书。皇上怪责臣下,微臣不敢辨白甘愿领罪!”
  我冷笑道:“领罪就好!御史呢?去过临西县的御史们还敢躲在朝臣中?!”
  说着,又有三个人爬了出来,磕头如捣蒜般的求饶!我厌恶的一挥手,殿前侍卫就把他们拖了出去等候处置。我站起身道:
  “御史们所肩负的责任难道还要朕在这重讲嘛?出了这样的事情朕不能还容忍着!这件事刑部给我严查下去,凡是参与考核陆文声的官员全部缉拿归案,查清楚了再说!吏部出了事,李长庚你总要担待着,朕罚你半年禄以示惩戒。”
  “微臣谢皇上恩典!”
  “考功司郎中偏信误听,朕降你为主事留用,再有什么纰漏朕严惩不怠!”
  “微臣谢恩!”考功司郎中伏在地上,总算松了口气。
  “主事王远收受贿赂,妄自推荐贪官几乎害一府之人受灾。朕安能再用之,不严惩不能明律法!来人,将他拖出去,杖责五棍,削职为民!”
  马上几个侍卫利索的把王远架起来往外拖,那王远没有想到我会如此重罚他,大叫着冤枉出去!刑部右侍郎范景文嘴巴动了动,最后还是没有出声,大概他是想帮王远说情吧!其实我何尝不知道王远的惩罚重了,只是现在是杀鸡敬猴,不得不雷厉风行!
  “其他人查清楚了再做处置,但那几个御史是一定要削籍的,不仅如此,朕还要抄他们的家,他们若是没有收人家的贿赂,为什么连朕都知道的事情他们会查不出来,分明就是有意包庇!御史出在督察院,这事督察院要引以为戒,御史们都要修身养性。朕这几年对官员还算有礼,但不意味着朕就会容忍你们的欺瞒!你们以后跟朕打起精神来办差,想在朕面前打马虎眼就小心你们的脑袋。”
  “是,微臣谨听皇上圣训!”百官们都齐声应道。
  大臣们下朝后都出了一身的冷汗,他们里边多少都参与了一些事情,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想不到皇上明察秋毫,大臣们心底的那根神经又紧了起来。他们以为皇上取消掉锦衣卫跟东厂后,对外边,特别是对大臣的事情应该没有那么了解才是,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各人怀着不同的想法,回衙门办公去了。    
    第六卷 攘外先安内 第一百四十六章 辽东换帅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7:07 本章字数:6232
         第六卷 攘外先安内 第一百四十六章 辽东换帅    
  虽然这次皇上是对着吏部跟都察院训斥,但同时对百官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至少他们知道,皇上取消了锦衣卫之后,又有一批人在为皇上打探消息。以前到地方的缇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能避就避,能骗就骗!而现在这些人更是难防,也许身边的亲近同僚就是其中的探子。唯一让大臣们感到安慰的就是,这些探子没有了锦衣卫捉拿审讯犯人的权力。想起崇祯以前的历朝是缇骑四出的情况,大臣们也就释然了。当然还有些官员仍旧提心吊胆,大概是因为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张惟贤是没有受到波及的官员,他管的是兵部,地方上的事务跟他都没有关系。百官散朝出来后,他没有理会其他同僚的相邀,而是去了兵部找傅宗龙。
  傅宗龙对于张惟贤的到来有些吃惊,因为自从傅宗龙入主兵部后,这还是张惟贤第一次来兵部堂部。虽然经过皇上调整后,六部尚书跟内阁大臣的地位接近,但实际权力上来讲,内阁大臣仍旧是六部尚书的半个上司,更何况官品上高了一级。
  傅宗龙收起心中的那丝惊讶,快步到门口迎接道:“下官参见国公大人!”
  “哦!”张惟贤似乎才看到傅宗龙,他咳了一声后,一边抬脚进去,一边笑呵呵道:“傅大人不必客气,咱们里边坐着说话!”
  两人分好主次坐定后,傅宗龙欠身道:“不知大人过来有何见教?”
  “本官过来是想跟大人商议下辽东的事情,前回辽东督师孙大人已经上过几次折子,都追着要红衣大炮。你也知道,这辽东乃防御的重中之重,所以过来商量个妥当的法子回奏皇上。”
  傅宗龙心中更是诧异了,这火炮的事情是由兵部右侍郎梁廷栋分管,红衣大炮则是由挂着兵部侍郎衔的孙元化接洽购买,怎么英国公会为这事找到他这本部堂官呢!
  “这事还得请梁大人过来,他是分管火炮这一项,比下官熟悉其中进度!”
  “哦!”张惟贤语气顿了一下后恢复正常道:“这事跟傅大人讲是一样的,本官想着在西澳铸炮,离辽东路途遥远,所以过来跟你商议,若是这大炮铸好后,能从海路运往辽东,便可节省不少时间。”
  傅宗龙听了这话不禁来了兴趣,若按照张惟贤的方法确实可以快点将红夷大炮输送到辽东。因为走旱路的话,至少要半年才能到辽东。只不过问题是由谁来运这批火炮呢?大明如今能够走这么远的航程,而又不怕海寇夷人偷袭的只有郑芝龙的福建水师。
  “大人所言极是,此事当奏明皇上。不过下官担心郑芝龙的水师要护卫南洋的商船,难以分身来运送火炮!”
  张惟贤笑道:“无妨,无妨。以佛朗机人铸炮的速度,一年能够产三十门合格的红衣大炮。全部加起来不过几万斤罢了,本官听说郑芝龙的巨舰可是自带的火炮就有几十门,他们分几艘船来运火炮有何不可!”
  “大人说得是!”
  张惟贤又道:“孙老大人为国守卫辽东不辞辛劳,咱们在朝中总要出份力,能帮的就帮。”
  傅宗龙从怀里拿出份公文道:“不瞒国公,下官接到祖大寿发来的公文,他里边说孙大人如今已是病重!”
  “孙大人病重?”张惟贤连忙接过傅宗龙手中的公文,仔细看了一遍才将公文放到桌面。他敲了敲桌子道:
  “里边有马世龙的签名,这份公文是辽东几个将领联名发来的,可以说孙大人病重是确凿无误了!”
  傅宗龙接着话道:“恩,下官也是这么想,方才皇上召集百官之时,我本想出言禀明此事,但不想皇上今日龙颜大怒。大人来之时,下官正要写折子上奏天听。”
  张惟贤闻言站起身道:“这事要尽快让皇上知道,你就继续写奏折吧,本官就回内阁了!对了,若是孙大人召回养病,你以为用何人为帅最好?”
  傅宗龙也站起身道:“下官以为用生不如用熟!”
  “嗯!”张惟贤点点头,并没有再说什么就走了。
  出了兵部,张惟贤并没有回内阁,而是直接去了大内。他在乾清宫门口拉过一个太监问道:“皇上在乾清宫嘛?”
  那太监见他是内阁大臣便道:“还在,皇上刚回来还没多久,还在披阅奏折!”
  “你去帮本官通传一声,就说本官有事求见陛下!”
  那太监应声就走,这让张惟贤略有些吃惊。在以前要想太监们帮你通传,不给银子是根本就不可能的。现在的太监居然连银子都不敢要,看来皇上也用了不少手段将他们整治好。他心里正在感叹的时候,突然另外一个太监出来喊道:
  “宣英国公入宫觐见!”
  张惟贤忙整理了下官服,中规中矩的步进乾清宫。我有点诧异这个时候张惟贤进来求见,都快要到用午膳的时间了,难道他有什么机密事情要向我报告嘛?
  “臣张惟贤叩见皇上!”
  “张爱卿起来说话,来见朕有何要事?”
  张惟贤躬身道:“微臣求见确实有一件要事禀告皇上!微臣方才去过兵部,看到由辽东发来一封公文,里边详细讲述了辽东的情况。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孙承宗老大人今年来一直带病练兵,此时已经病重。下边的将领都极为担心老大人的身体,所以才联名上书!傅大人已经知道此事,正在写奏折,今晚应该可以递上来。微臣觉得此事不容耽搁,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