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夹葱拧B杪璧牟∏楹米谜缘绺夹雌鹦爬矗芯⑼罚行判模∷耄郝杪璧牟∏槎寄芎米业陌橥苣孀�
――尽管袁芳没给他回一封信。
四月十八,二哥结婚,赵电回家庆贺,并给家里人帮忙。
那天下着小雨。
傍晚,新娘来了,打着一把红色油纸伞,伴娘是她的小侄女。新娘进了洞房,村子里的妇女、小孩纷纷挤进来看新娘,家里一片喧闹。
婚宴在新建的楼房里举行,母亲不能行走,独自坐在老屋里。吃晚饭时,赵电怕母亲孤单,就没有陪客人,到老屋陪母亲。有几个客人发现赵电不在,就跑到老屋喊:“赵电,你怎么不来陪我们喝几杯?”
赵电去了,在餐桌上,客人们对赵电说:“赵成已经完婚了,现在临到你了――”
赵电说:“我不到三十岁结不了婚。”
“那不行!这么大的村子,就你一个大学生,全村老少都关注你的婚姻,你要是拖到三十岁,人家不仅在背后说你,也会说你父母的。”
赵电说:“问题是:我想早就能早吗?早不了啊!”
这时赵电的堂兄赵海问:“今天你的女朋友怎么没来?”
“她在北京上学,不得回来。”赵电不想提袁芳和他分手的事,他觉得在二哥结婚的日子里,说自己分手的事,会大煞风景的。再说,在他心里,是不接受分手这个事实的。
客人当然是随便问问,但赵电却往心里去了。那晚,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婚姻,在思考和袁芳的事。以前,别人问及他的婚事,他总说先让二哥完婚,现在,二哥完婚了,该自己了!历史把他推到了最前沿!无法回避,无法退却。和别人谈婚没兴致,自己最爱的袁芳又提出了分手,以后的婚姻道路该如何走呢?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走向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是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的了。有的人的人生,会因为有了十字路口而绚烂多彩;有的人的人生,会因为有了十字路口而支离破碎!
赵电现在就到了十字路口,他的人生是绚烂多彩,还是支离破碎呢?谁也不知道。
妈妈的病有所好转,但没有根本性的好转,病情时好时坏。脑血栓是不治之症,就是总统患了这种病,也无法治疗的,何况普通百姓。
妈妈不能行走,吃饭要人送,入厕要人扶着,梳头洗脸都依靠别人。父亲以前还能做点农活,现在农活放下了,专门照料母亲。
赵电颇有孝心:以前母亲没病时,他一般情况下是两个月回家一次,甚至半年回家一次。现在母亲病了,他不放心,要么一周回家一次,要么两周回家一次。而且每次回家都买许多食品给母亲补身子。回家后,总要给母亲梳头,洗脸,洗脚;给母亲倒便桶;把母亲抱出来晒晒太阳,透透气;握着母亲的手问寒问暖。
母亲本是个能言善道的人,患了脑血栓后,言语能力基本丧失,口齿不清,说话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每次赵电握着她的手时,她就怜爱地看着赵电,支支吾吾地说:“我赵电,心是最好的――”
赵电回家,父亲常常唉声叹气,毕竟照料一个全身瘫痪的人,太不容易了!这比干农活要累十倍,何况父亲已是个七十六岁的老人了。
六月中旬,赵电到省城有事,他知道母亲喜欢吃荔枝,就顺便在省城买了些荔枝带给母亲吃,母亲还是小的时候吃过。到家时,父亲告诉赵电:“家里的锅灶开裂了――”
赵电看看锅灶,真的有点缝隙,但不影响做饭。他说:“这没事啊。”
“不是影响烧饭,这是个兆头。”
“什么兆头?”
“古人说:灶分裂,人分家。”
“怎么要分家?”
父亲说:“要分家的人当然是你二嫂。这不是明摆着吗,她是不想和你瘫痪的母亲在一起生活。”
“如果她想分家就答应她,不要和她争吵,也没什么。你们三个一家,她和老二一家。爸爸,你放心,分家后,我保证你们吃的用的不比以前差,需要什么,我买,不依仗赵成夫妻俩。”
分家后,赵电几乎包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用品,他怕母亲热,买了个新电风扇,原有的给了赵成,还给母亲买了副躺椅,让她在外面躺着,见见阳光,透透气。
赵电为瘫痪的老母,可说是付出了全力!他对得起自己的母亲。他不光对得起母亲,也对得起袁芳。无论白天多么忙,晚上他总要给袁芳写信!他发过誓,坚持每天一封信。他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尽管袁芳没有任何回音,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意志,他从没有打退堂鼓!一开始,信比较长,后来信越写越短,写到第二百封的时候,话已讲尽了,从第二百零一封开始,他在信中只写三句话:好好学习,保重身体,时间会证明一切。信的内容固定了,但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每一封信的信封都互不相同,每一封信的信纸都不一样,每一次信纸的折叠都有新意,每一次贴的邮票都不一样。
袁芳见到信后会怎样处理呢?是看,是撕,还是扔?还是把邮票撕下来作收藏,而把信扔了?他不知道,也不去想。赵电只有一个念头:不管袁芳怎么处理,我都要写!
赵电投信,时间不固定:有时白天投,有时晚上投。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西林投,有时到下面的县办事,就顺便在县城投,如果到省城办事,就把信带到省城投。邮箱也不固定,西林市各个街道的邮箱他都投遍了。
由于他是分散着进行的,所以别人没发现他的异常之处,他的生活一直保持着正常,大家都在过着平常的日子。
在没有袁芳的日子里,赵电日思夜想着袁芳。在不见袁芳踪影的日子里,他竭力找寻着袁芳的影子。从1997年开始,赵电的心中萌生了一个计划,就是:他要重温和袁芳一起去过的地方。
正月里,他独自到新竹县城,只是这一次不是去袁芳家拜年,他知道袁芳在家,但是,在没有得到袁芳回复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去袁芳家找她的。他来到城外的那片树林,即袁芳的心情森林。去年的此日,他曾和袁芳共同认领了一棵爱之树,他找到了那棵爱之树――桂树。看到爱之树,赵电受到莫大的鼓舞,心想:我们的爱情依然蓬勃着,依然旺盛着,一点没有衰竭的迹象!因为那棵桂树长得非常好!在桂树前祈祷了一会,赵电带着万分希望回去了。
阳春三月,他来到西林市郊的桃花坞,两年前的一个晴日,他带着袁芳逃课来到这里,两人还在这里合影。今天,桃花依旧,但袁芳不在!脑子里蹦出两句唐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赵电在灿如云彩的桃园里,回想着当年和袁芳赏花留影的情形,那温馨的一幕幕,浮上心头。他记起当时袁芳给他照相时说的一句话,袁芳说:“我是你那一根枝条上的花,我怎能离开你呢?即使离开,也会有返枝的时候,你没听说过离花返枝吗?”赵电想,既然袁芳说过离花会返枝的,那我们的婚姻说不定会起死回生的。
赵电回家看望母亲,在村前的河滩上,赵电找到两年前和袁芳沙滩藏宝的地方。他扒开河沙,里面的鹅卵石一个没少,依旧是两个心形。赵电仿佛看到袁芳的心在跳跃!看到两心相连的样子,他告诉自己:虽然袁芳和我分开了,但我相信她的心依然连着我的心,她的心依然贴着我的心――对此,我坚信不疑!
重走爱情路,赵电跑得最远的就是杭州了。8月底,他到了杭州,就住在两年前和袁芳一起住的那个宾馆。他再度踏上断桥,不禁回想起当时曾和袁芳在此接吻的事。他还记得当时自己做的一首小令:“晚风轻,湖波留梦痕,多情柳丝系离人。白堤上,更销魂,断桥接吻。”当时断桥接吻,现在呢,只有蚊子在叮他――赵电想,断桥不断,我相信和袁芳的姻缘也没有断!
重走爱情路,走得最多的是三乐河堤。当年赵电给袁芳辅导功课时,每天晚上袁芳都把他送上这条路,两人不知在这条路上走过多少次!三乐河堤,对赵电和袁芳,是名副其实的情人之路。两人都喜欢河堤漫步,每当走上这条路,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看不完的风景,说不出的缠绵悱恻和深情缱绻。这条路,在赵电心目中已然成为“试金石”,判断一个姑娘和他有无情缘,是不是同路人,到河堤上走一下就知。感觉很默契,很惬意,就是人生的同路人。感觉很别扭,很败兴,就不是人生的同路人。
在袁芳和赵电分离的三年多时间里,报社里有两个女孩一直对赵电青眼相加,先是王绘,后是张小会。
王绘为了和赵电发展关系,可谓想尽心思。1997年7月1日,报社为庆祝香港回归,集体到南京旅游。到了南京就自由游玩,晚上到宾馆集合。王绘说:“赵编,我俩一组吧。”
赵电说:“那就我俩一组吧。”
在明孝陵,王绘故意身子一歪,倒在赵电怀中,赵电怕她跌倒,一把抱住,王绘顺势也把他抱住,抱了好长时间,引得游人观望,赵电尴尬。王绘可不管这些,她抱着赵电不放,还轻轻的说:“抱着你好幸福!”
种种迹象表明王绘对赵电有意,说严重一点她是爱上了赵电。但赵电并不认为王绘与自己真的有情缘。有无情缘,到试金石上试试就行。那天晚上,王绘请赵电喝咖啡,从咖啡店里走出,赵电说:“我们到三乐河堤上走走吧。”结果,一上河堤,王绘就牢骚满腹,她喋喋不休地说:“你怎么喜欢走这儿?这不就是一条河吗?有什么啊?而且路还不好走,这么多石头和沙子!”
就这样,赵电坚定地认为:王绘和自己绝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我们俩绝对不是人生同路人!
从此,赵电便和王绘拉开了距离。
除了袁芳,没有第二个人愿意陪他走那一段情人之路――三乐河堤,赵电只得一个人走在那条路上。
那是一段不短的路,明知在这条路上不会再遇上袁芳,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那条路,又走回来,就这样重复着情人之路。
他痴痴地梦想能够遇到她,然而,如若真的遇到她,恐怕自己承受不住那种心跳、慌乱和胆怯。
1998年4月4日,袁芳和他分手两周年,赵电又踏上三乐河堤。
这一天,天空下起密密细雨,赵电撑伞独自在雨帘中穿行,任雨水淋湿自己的心,执迷地悉心地去回味和袁芳共同走过的那一段馨香的里程。
潇潇春雨,轻轻敲打着赵电身上情梦的外衣。他失神地漫无目的地走着,再也回忆不起袁芳清晰的形象来,这时的袁芳像一首朦胧诗,似是梦做的,又如山岚中云气做的,一片朦胧迷蒙,成了一个有点透明却又看不清的影子,浓浓的情感冲淡了记忆,单相思的人常常记不住对方的面容。
整个世界都在下雨,赵电费力地用小伞撑起一片小小的天空。幻觉中,,远远地有一朵水仙花飘来,依稀变成了袁芳!又倏忽飘去,在风中旋转消失在雨幕中。
赵电的思绪越来越纷乱,他在追忆、回想、探究,往事如潮袭来又退去,他竭力借雨丝洗刷自己落尘的记忆,于是一缕缕的记忆又开始清亮起来,可关于袁芳的记忆却无法用雨水洗亮,越来越混沌、渺茫、隐约、依稀,若即若离。
风中的花、雨中的草都在动,而赵电的目光却定定的,没有游移,目光如网,在生活的水面上打捞所有关于袁芳的琐忆,可撒下去的都是空网。
赵电在雨中穿行,洒下一路的心情,他想在生命的路程上拾起那一片美丽的叶子,而那叶子又被风吹到那渺不可测的未知世界,令他心意阑珊。
眼前有雨淅沥下着,心头有雾飘渺。路侧的楼房静谧而安详,雨中的树带着文静的神韵在承受风雨。花儿昂立枝头,或娇美,或凄艳,一切都是肃穆的,在赵电的心中又都是有灵性的,它们都在风雨中凝望着他。
赵电恨不得用血写一封信,一表挚情,放飞心头的鸽子,在风雨中飞行。
整个世界都在下雨,生活总是凄迷吗?我的命运注定是压抑吗?心灵的歌音悠悠扬扬,可谁能听见?心瓣的清香幽幽袅袅,有谁欣赏?美和快乐总是在虚空中短暂显现,眸中的纱帐和青雾却时时翻飞飘渺。
赵电扎一纸花,抛向水中,在细雨阴霾的天气里,静伫水边,看流水把纸花送向远方。心灵的河流于是波涛汹涌起来。
雨点带着心情飘零。
晚上,赵电辗转反侧,千百次地呼唤袁芳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把袁芳的芳名放在嘴里咀嚼,想用梦造一栋世界上最华美的房子让她住进去于每一个夜晚。
每当深深地想起袁芳时,心就不由得发跳,咚咚!像生命之钟被重重地撞响,又像感情的弦被狠力地拨动,赵电痛苦地体验这种心跳的感受。
他想到袁芳那里去表白一切,然而总鼓不起勇气,真正爱一个人,就会莫名其妙地怕她,发自内心的爱往往是一种莫大的畏怯,真正的爱情是严师,在她面前,你永远是战战兢兢的学生。
梦乡总是甜蜜,因为梦中有袁芳!可一到清晨,打开眼帘,那轻柔的梦便被不备的放飞,美梦难留,如轻烟不知飘向何方!
啊,袁芳的迷蒙的美是赵电忧愁凄清的海。袁芳的捉摸不透的形象,是赵电无边无际的沼泽。赵电在生命的丛林中彷徨,袁芳就是一片云片。
情人如花隔云端。
赵电在读书时,龙城师范的四舅经常带报纸给他看。现在,赵电自己编报纸了,反过来也带报纸给四舅看,并请四舅提点建议。
1998年的圣诞节,赵电带着下半年的《西林日报》来到四舅家。四舅看到了非常高兴,他拿出最近的几份报纸浏览了起来,特别留意了一下赵电负责的第三版。
看了一会,四舅放下报纸,笑笑,说:“赵电呀,报纸编得不错啊!有相当高的水平!一定要保持下去,不要虎头蛇尾。”
赵电说:“四舅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您可以说说,也许对我办报很有帮助。”
四舅抹了下脸说:“我已经老了,思维跟不上了,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你现在只要保持下去就行了。”
四舅看看赵电说:“赵电,西林的新闻,我当然关心,但我更关心的是你的新闻,婚姻方面的新闻――现在谈婚有进展吗?”
赵电叹口气,说:“四舅,没进展。袁芳和我分手已有两年半时间了,到现在都没给我回信。”
四舅说:“赵电,你已经是三十岁的人了,比你大的,比你小的,比你强的,比你差的,都结了婚,生了子,就你到现在还是一个人过活,还在打晃荡。你就不感到急吗?还要拖到什么时候呢?你看你都不如你二哥,他是小学毕业,结婚已两年多了,孩子都两岁了。而你是个大学毕业,工作也很好,马上就要升为副主编了,竟然到现在还单身。你不用和别人比照,你比照比照二哥就行了。”
赵电低头不语。
四舅接着说:“你要是个根本就找不到对象的人,我们也不会去想这事。问题是你并不是个平庸的人,在某些方面还十分出色,找对象很容易。”
四舅叹了口气:“人世间的事很难说,过于容易的事情反而难以完成。赵电,由你谈婚,我想到了我乘车的经历。有时乘车,车子上的空位很多,我不知道坐哪个好,结果犹豫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