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基础上组建一个中央集权的欧洲政府。
能够说,这是欧洲在未来国际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如果维持不统不独的局面,松散的欧洲国家联盟根本无力与级大国抗争,也就不可能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以至能够说,再过几年,欧洲不但不会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还会完全沦落为三流国家的联合体。在中美全面对抗的时期,松散的欧洲联盟根本不可能维护欧洲的根本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算是打醒了欧洲人。
像印度这种拥有大国基础、而且得到了级大国支持的地区强国,在另外一个级大国面前都脆弱不堪,那么各行其道的欧洲国家肯定很难捍卫自身利益,只有统一的欧洲才有足够的实力与级大国抗争,也才能够捍卫每一个成员的根本利益,同时实现共同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第一百一十二章和平
第一百一十二章和平T!~!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未来战争
第一百一十三章未来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牧浩洋变得愈加忙碌。按照黄瀚林的授权,他全权负责驻印军队的部署与安置工作。从九月份到十月底,牧浩洋去了印度十多趟,主要就是调查各军事基地的基本情况。
等他把驻印军队的事情忙完,新的工作由交了过来。
黄瀚林似乎没有打算让牧浩洋轻松过几天,十一月初把他叫了过去,让他参与由政府主导的印度战后重建工作。当然,不是让他参与工作,而是为重建提供意见与建议,即印度的战后重建必须符合中国的军事需求。
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军事需求,制订印度交通基础设备的重建规划。
也就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收到了由陆雯提交的一份技术演讲。
在这份演讲中,陆雯明确提到,由衡泰集团为“未来地面战平台”开的燃料电池的量产能力提高了一倍,而且成品率过了百分之九十,生产工艺已经成熟,而且新一代燃料电池的开工作已经取得了严峻进展,估计能量密度能够达到每千克八百伏安时,即相当于汽油热值的百分之六十七。如果能够把系统总质量降下来,新一代燃料电池基本上达到了取代内燃机的技术要求。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突破性的科技进步。
要知道,只需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每千克一千二百伏安时,就与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持平,配合高效率永磁电动机,电池的能源利用效率远高于内燃机,因而电动系统的驱动效率过了保守的内能系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只需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千克八百伏安时,电动系统就能媲美内燃机,并且取代内燃机。到时候,电动系统的应用领域就不仅仅是地面平台了。
为此,牧浩洋专程前往陆雯的工作单位,询问了相关情况。
衡泰集团能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严峻突破,除了巨大的科研投入之外,也与军方的巨额投资有关。说得间接一点,“未来地面战平台”为衡泰集团提供了足够大的动力,也使衡泰集团找准了展方向。别的不说,仅在二零四五年的前十个月,衡泰集团就在该项目上投入了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而这些经费全都来自“未来地面战平台”的利润,而且衡泰集团还打算加大投资规模。
只是,情况没有陆雯说的那么理想。
代号“X2”的新一代燃料电池的开工作才刚刚起步,即便资金充裕,也要几年之后才有可能量产。至于更高级别的燃料电池,衡泰集团还没有找准展方向,主要就是在基础领域的研究还严峻不足。
当然,这已经对牧浩洋产生了影响。
要知道,如果“X2”能够研制成功,那么电动平台很快就将取代内燃平台,在对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军事装备对性能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绝大部分武器装备对度都没有过高的要求。
比如,运输机等支援类飞机就对度没有特别要求。
十一月中旬,牧浩洋就跟衡泰集团签署了一份协议,由军队为“X2”项目,以及后继燃料电池项目提供三分之一的科研经费,军方具有有限采购权,而且不再向衡泰集团支付专利使用费。
如果从纯商业的角度看,衡泰集团肯定吃了大亏。
别的不说,即便没有军方投资,衡泰集团也有足够的资金完成“X2”项目,而专利使用费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巨额收入。
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衡泰集团也占了大便宜。
在“未来地面战平台”尘埃落定之后,北方重工与南方机械也进军燃料电池领域,而且利用国营企业的优势,获得了国家的专项科研基金扶持,初期科研投入就高达上千亿,大有越衡泰集团的态势。通过与军方合作,衡泰集团至少保住了最大的用户群,大大提高了在下一代电动装备项目上胜出的把握。
要知道,军方的巨额采购,足以让衡泰集团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签署了这份合同之后,牧浩洋又去了西飞,跟中国最大的大型军用空中平台生产商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即由军方提供项目启动资金,西飞自筹部分资金,合作开电动大型空中平台。
因为有军方牵桥搭线,所以西飞与衡泰的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把这两件事搞定,牧浩洋才着手规划印度的基础设备重建工作,而且间接把重点放在了机场建设上。
虽然从运输能力上看,空运远低于铁路与海运,但是在运输度上,空运绝对第一。
说得间接一点,如果能够降低空运的费用,或者说提高空运的消费比,空运很有可能取代铁路与海运。
当然,没有技术革新,空运永远也无法取代铁路与海运。
在使用内燃机或者外燃机(涡轮动机)的情况下,即便使用最先进的动机,空运的费用都是铁路的十倍、海运的二十倍,而且大型运输机的造价也远远过了火车头与大型运输船。受此影响,空运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度上,即只承担紧急与快运输任务,大规模运输能力非常有限。
比如,把十万吨货物运送到五千公里之外,只需要一艘十万吨级的货轮、耗时十天,或者动用五列挂五十节车皮的列车在十天内往返跑四趟,如果进行空运,同样在十天内完成运输工作,则需要动用一百架载重五十吨的运输机每天飞两趟,或者五十架载重一百吨的运输机每天飞两趟。不管是运输的消费比,还是平台的采购价格与维护成本,空运都远远过了铁路与海运。
如果能够把空运成本与平台费用降下来,空运必然越铁路与海运。
明显,电动平台就是最佳处理方案。
先在空运消费比上,电能的价格远低于化石燃料,在可控聚变核电站开始普及,特别是在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大背景下,电能几乎没有成本,而石油再便宜,精炼成航空燃油都需要巨大投入。比如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方采购航空燃油的出厂价就为每吨七千多元,加上运送到战区的费用,每吨在八千元以上,一架大型运输机在五千公里的航线上往返飞行一趟,将烧掉七十吨燃油,仅此就高达数十万元,相当于运送的每吨货物仅燃油成本就接近一万元。如果使用电能,能够把这个成本降低百分之九十,以至能降到零。
其次在平台费用上,电动运输机也具有明显优势。别的不说,一架四大型运输机的出厂价中,动机占了百分之三十,而大功率永磁电动机的价格还不到大型涡轮动机的四分之一,仅此就能把平台采购价格降低百分之二十以上。在长期使用中,平台的维护费用也极具优势。比如大型涡轮动机的使用寿命都在一万小时左右,好一些的能达到两万小时,而大型运输机的机体设想寿命都在五万小时以上,因而一架大型运输机在使用寿命期间,往往需要提高三套动力系统。船用永磁电动机的寿命都在十万小时以上,部分以至达到了二十万小时,而且维护成本非常低廉,一些先进的永磁电动机以至能够做到终生免拆维护。综合这些因素,电动系统的综合效益比是涡轮动机的好几倍,能够把大型空中平台的效费比提高两倍以上。
当然,电动平台也不是没有缺点。
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度了。
虽然当时,已经有人根据燃料电池的展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喷气式动机,即内热式动机,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力驱动涡轮机压缩空气,然后以电加热的方式提高压缩空气的内能,最终**压缩空气做功。但是在二零四五年,这种动力系统仍然存在于理论研究当中,别说适用,连设想图纸都没有,就算能制造出来,性能也不会先进到哪里去,根本无法取代涡轮动机。
较为成熟可靠的,只有电动螺旋桨动力系统,即由电动机取代涡轮机驱动螺旋桨。
明显,这种动力系统只适合于低平台,无法使用在高平台、比如战斗机上,而且度性能肯定不如涡轮动机。
受此影响,电动运输机的飞行度肯定不是很快。
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本来运输机就是低平台,没有人要求运输机必须具备音巡航飞行能力。
重要的是,只需运输机的使用效益大幅度提高,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面貌。
说得间接一点,仗怎么打,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由后勤保障能力决定,即有多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就打多大的仗,而后勤保障能力本身就是物资运送能力,空运的度效益远远过了其他运输手段,如果空运能够取代其他运输手段,那么物资运送能力就将达到一个崭新的级别,战争也必将引此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地面战争中,如果地面部队不再需要依靠公路、铁路与港口获得补给物资,只需要在前线建立一座机场,就能通过空运获得全部作战物资,那么地面部队就完全没有理由继续沿着公路线与铁路线推进,而地面战争的面貌必将完全改变。
这是一个美好的设想,要将其变成现实,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第一百一十三章未来战争
第一百一十三章未来战争T!~!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战略项目
第一百一十四章战略项目
作为军人,而且是高级将领,牧浩洋有非常敏锐的直觉,也非常清楚技术**产生的长远影响。
按照他的规划,除了必须控制的四座港口,需要控制的就是大型空军基地。
当然,牧浩洋不可能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空军基地,终究中国早就许诺不在印度长期部署军事力量,租借的军事基地也非常有限。为此,他就得做另外一件事情,即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利用印度的军事设备。
十一月底,牧浩洋向黄瀚林提交了一份演讲,提到与印度签署同盟条约。
对此,黄瀚林并不反对。
到这个时候,中国与印度签署同盟条约已经不是什么悬念了,因为印度已经答应把维沙卡帕特南等四座港口租借给中国,并且把南安达曼岛的租期延长到二一四四年。在大部分人看来,如果印度不与中国结盟才是怪事。
当时,黄瀚林已经责成杜小蕾与印度进行结盟谈判。
为了这件事,黄瀚林还邀请巴基斯坦总统访问北京。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印同盟的主要障碍就是巴基斯坦,因为这会削弱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地位。
问题是,中国绝不会为了印度而疏远巴基斯坦。
虽然在南亚地区,印度有能力取代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主要盟友,但是作为唯一与中国结盟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不是纯粹的**国家),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同盟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得简单一些,中国在与**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巴基斯坦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战略上看,在控制了印度洋之后,中国肯定会向西进军,不然也不会在二零三七年支持埃叙挑战以色列。也就是说,中国必须与**国家搞好关系,才能以中东地区为跳板对欧洲产生影响。
这样一来,巴基斯坦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能够说,当时黄瀚林面临着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让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敌视了近百年的国家和平共处。
当然,这是政治家的事情,与牧浩洋没有多大关系。
在牧浩洋看来,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不管印巴关系走向何方,在未来数十年之内都不会反目成仇。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在经济展与国家安全上都需要中国的协助。
现实上,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韩国与日本都是美国的盟国,虽然两国有世仇,以至能够说是水火不容,但是同样在美国的协调下,和平共处了几十年。只需中国在南亚政策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印巴保持和平并不是难事。
当然,与印度签署同盟条约也不是什么难事。
从杜小蕾那里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牧浩洋没再迟疑,在印度基础设备建设规划上把机场放到了要位置上。
按照牧浩洋的设想,接下来,就应该重点展电动运输机。
毫无疑问,这不是战术决策,也不仅仅是装备建设问题,而是关系到队未来作战能力的战略决策。
以至能够说,牧浩洋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
如果电动运输机项目没有搞成功,或者没有达到牧浩洋的预期目的,队的作战能力肯定会大受影响。
当时,牧浩洋这么做,也是出于长远考虑。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来自海军。
只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似乎觉得海军与电动运输机完全不沾边,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作为总参谋长,牧浩洋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军兵种,而是整体军事力量。
当时,事力量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海军。
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迸前,中国海军已经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全球第二,舰队规模相当于美国海军的百分之七十,但是,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区域也只有美国的百分之四十,因而在部分地区,中国海军的实力过了美国海军,但是海军本来就是战略军种,而且具有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实力上的差距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在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多少优势。
更重要的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中国海军的舰队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一。
能够说,这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
要知道,海军的建设周期非常漫长,即便中国海军已经过了积累期,进入了高展阶段,但是要想在短短几年之内追上美国海军,仍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就拿舰队来说,中国根本不可能在几年之内造出足以追平美国海军的战舰,也就不可能在舰队规模上过竞争对手。
作为海军将领,牧浩洋非常清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在第三次世界大战迸的时候,中国海军依然只有八艘航母,那就没有丝毫胜算。
当然,到时候肯定不止八艘航母。
“C3”项目已经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获得批准,第一批四艘“C3”级航母将全部在二零四五年底之前开工,估计在二零四八年下水,在二零四九年底到二零五零年六月底之间服役。此后,中国将以每两年四艘的度建造“C3”级航母,到二零四九年底之前开工建造十二艘,而“C4”型航母估计在二零四九年底完成设想,在二零五零年底或者二零五一年初开工建造。也就是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五五年迸,中国海军将拥有二十艘大型航母,另外还有八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