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参差荷叶舞连塘
浮隐白鹭栖碧荫
几池泓香千般酽
不落九天明月心
一旁押送他的人,忠实地纪录下他们四人的一言一行,然后一并上报到刑部备案。
望着详细的备案,小朱差点气乐了,这个刘重日,连绝命诗都写的这么隐晦且狂妄。又是九天,又是明月的,生怕皇上不杀他似的,整个一天生的反叛者。
还有洪承畴的千机谋断,他的阴毒狠辣,令人不寒而栗,这家伙的肚肠,弯弯绕的,怎么没把他给绕死?看把他能的,又是诱杀,又是暗杀的,还成心饿死几万人,这他妈叫什么事儿?
再有,他留着张献忠这些朝廷上下最熟悉的人不杀,偏偏把底下的骨干全灭了,这样,分明就是在告诉小朱,‘皇上,小的这么干,可全是为了您啊!’奶奶的,不赏,内阁九卿言官群臣都不会同意,赏,一个任意揣测君上的臣子,怎么赏?赏来赏去,提拔来提拔去,他早晚有不臣之心。
为此,小朱和张彝宪两个一起琢磨了三天三夜,之所以想到了张彝宪。是因为谋外臣之心,是连温体仁也不能商量的,否则,温体仁的心亦会冷的。
“启禀皇上,洪大人曾与小的共事红白薯一事,其人文采斐然,志向高远。待下以厚,待人以宽。筹谋断事,屡有前瞻。秦晋两地,民望极高。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虽说庆阳之事,洪承畴偏于机心过矣,但也有替万岁开脱之意。{奇}于今天下人皆知,{书}国策招抚,{网}惟圣心一意欲剿。是以洪承畴此心,实在忠君体国之心。”
“看来,大宪对洪彦演的印象很不错嘛!”
“小的不敢,洪承畴久镇山陕,劳苦功高,若能调入京中,供职兵部,可谓完全!”
呵呵,一句话,张彝宪知道皇上已经对洪承畴产生了防范心理,但身为内臣,并不是一味的拍马屁,而是要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参考意见的。因此,他出了一个主意,调洪承畴入京供职,由地方入朝为官,即便品轶下降,也是升官之举。因此,只要在兵部或者户部给洪承畴找个位置,仍然是重用的安排。
……
“若洪承畴入京,那山陕之局,谁人可替?”
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于文华殿的内阁会议上了。
因为洪承畴符合这个时代主流的欣赏水平。书香世家,少年家贫。寒窗苦读,处事老成。琴棋书画,样样俱佳。谨慎小心,兢兢业业。爱民若子,整治有方。在陕西一带享有‘洪盐酒’这样的隆名,在全国舆论中,还能替皇上和国家担下恶名。乃文乃武,长得还精神。这样的士子将军,不入朝实在太可惜了。所以内阁九卿都同意皇上调洪承畴入京供职的提议,大家伙还都挺高兴。
小朱这边呢,因为第一印象中,对洪承畴的印象很差,所以对他一直很排斥,这点,在对待吴三桂问题上,也是如此。吴三桂这几年功劳不小,但小朱始终不敢把他放在独当一面的领军位置,这样的顾虑始终存在。
不过小朱又有一种担心,把洪承畴调离山陕,万一这是一招臭棋,陕西来之不易的初定局面,如果这么稀里糊涂地被破坏掉,是小朱不能接受的。所以,选择洪承畴的继任者,就变得异常重要!
“陈奇瑜可当此任。”
温体仁倒也干脆,直接就表明态度,陈奇瑜作为巡抚山陕的人选,的确最佳。温体仁现在是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他的意见,小朱是尊重的。于是,就想这么定了下来。但刚想拍板,就听一声清朗的声音说道:
“启禀皇上,陈奇瑜于洪兵中,多为参谋之职。于今匪患初定,兴民生,复农业,置府衙,方为上计。臣敢请吾皇,撤山陕总督一职,分设三职以为周全。”周延儒。
周延儒的这番话,表面上听不出什么怪异来,议事嘛,大家自然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实话实说俺是崔永元。但问题是,在明代的政局中,首辅的意见如果频繁被否,时间久了,这首辅也就悬了。
之所以周延儒要绵里藏针的跳出来,根本原因还是在这届内阁首辅的任命环节。为了给温体仁顺利升首辅腾出空间,周延儒被皇上发到蓟辽那边,当了半年多的监军。不想,竟然连番胜仗。加上他于士林中很有影响,毕竟是状元郎出身嘛!如今又与辽东军系的关系非常融洽,因此,他现在已经半公开的与温体仁成为政敌了。政治嘛!没办法滴!
“周先生言善,但不知,先生可有人选?”
他提的这条,也算中肯,七都督的设置,是当时为了稳定国内的权宜做法,只要国内平定,省与省之间,还是要分人管理好一些。
周延儒是兼理吏部的,他对整个大明各级别官员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加上他实在想找机会展现一下自己的理政才华,因此,见小朱发问,这小子竟然慷慨陈词,演讲了整整一个时辰,把山陕的文武官员全给翻了个遍:
山陕:
命陈奇瑜巡抚陕西总理军务,
吴?巡抚山西总理军务。
曹文诏,巡抚山陕都指挥使。
陕西、
甘学阔陕西布政使,
起招吏部验封郎中孙传庭为巡抚陕西都御史,
虎大威陕西总兵指挥使。
山西、
杨文岳山西布政使,
范复粹巡抚山西都御史。
左良玉山西总兵指挥使。
这样安排之后,等于将山陕全然分开,曹文诏虽说仍是两地军界中的最高将领,但仍要同时受到陈奇瑜、吴?两人的节制。各地的三司都有干吏兼任。
无形当中,洪承畴的能力得到了印证。想想也是,有洪承畴在,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不太操心山陕的人事问题,现在洪承畴一走,大家立刻冥思苦想对各级官员的任命与安排。可见洪承畴的能力。
借着这项安排,大明内阁人选的调换,也正式摆上了日程。
自去年钱谦益春闱辞职之后,如今已过去一年。
现在的内阁,温体仁、孙承宗、杨鹤、成基命、周延儒五个人,按说配合的也算默契了,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折腾,他们几个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老徐大病风波,让所有人看见皇上对老臣的情谊和友谊,左右盘算后,孙承宗、杨鹤、成基命竟然相继提出了致仕的表奏。一时间,致仕成为了流行风尚。
其中:杨鹤年龄太大,的确到了退休的年龄。在钱谦益的带动下,成基命也上表递交了请求致仕的报告。不过成基命动机多少不纯,有沽名嫌疑。
孙承宗的年龄确实不算小了,再怎么不舍得,也到退休的时段了。
这时候刚好是崇祯八年刚开年,春二月,一众君臣开始了下届内阁的讨论。
徐光启原本是最热门的人选,但老徐一病惊人,小朱也不敢再使唤人家了。而且身子又留下残疾,大家也就放弃他了。
最后的内阁及九卿名单如下:
内阁(由低到高)、
梁廷栋,兼理兵部,东阁大学士;
贺逢圣(48岁),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郑三俊(57岁),监理吏部,东阁大学士;
周延儒(42岁),兼理工部、刑部,武英殿大学士;
温体仁(62岁),兼理户部,文华殿大学士,首辅
九卿(由高到低)、
吏部尚书,孔贞运,54岁,孔子63代孙,39岁中榜眼;
户部尚书,何如宠,四年前他家乡桐城北靠山易旱,何如宠上奏请求小朱由国库拨银修渠引水。当时国库空虚,小朱没答应。何如宠奏道:“老臣只请修一茅叶宽的水渠,请皇上恩准”。小朱当时心说‘茅草叶能有多宽?也花不了多少银子’便准奏了。却不想何如宠让人从山上采来一片最长的茅草,少说也五六尺宽。小朱后来知道,也只好一笑置之。水渠放水那天,何如宠也去了。沿途百姓感谢他,都匆忙杀鸡宰羊,想做点好吃的给宰相尝尝。时间仓促,烧焖炖都来不及,只好水汆,主要是取新鲜的鸡鱼肉等物料,现宰杀后,猛火急氽而成,没想到却汆出一道名吃。
小朱为了不让他盛名独占,急慌慌的赐名“水碗”,结果还被大家讥笑皇上与良臣争名,搞得小朱这叫一个晕!不过凭这份心思,可以说何如宠是善于理财的,因此就放他到户部去了。
其兄何如申此时是浙江右布政使;兄弟同朝为官,也算佳话!
兵部尚书,洪承畴,42岁,上调入京供职;
刑部尚书,熊明遇,56岁,曾任兵科给事中,以《黄帝内经》中歧伯的“地在天中,大气举之”之说,来印证西方的‘地圆学说’在中国早已有论,汗!他赞同就赞同嘛!找这个理由干吗?什么都是中国人第一个发现的,有意义吗?呵呵!
工部尚书,徐光启,73岁,因身体原因,由孙元化(43岁,徐光启门生),作为分担老徐工作的助手,分别担任西学院司业,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工部侍郎等职;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王应熊(45岁)、刘应周
大理寺卿:毕自肃,户部太累,给他换个位置,60岁;
通政司使:余煌(41岁,31岁中状元);
礼部侍郎:陈子壮(左侍郎,39岁,22岁中探花)、黄士俊(右侍郎,左52岁,24岁中状元);
南京六部(由高到低):
史可法,南京礼部尚书,33岁;
李邦华,南京兵部尚书,兼参赞机务、南京守备和提督南京军务。61岁。
南京吏部尚书;王永光75岁了,所以就让老潘接替老王,呵呵。
毕自严,南京户部尚书,66岁;
潘汝帧,南京兵部尚书,60岁;
文震孟,南京刑部尚书,61岁;
薛国观,南京工部尚书;原大理寺少卿,温体仁哥们,54岁。
史可法是名义上的南京主政,但实权全在李邦华这边,
另外两府府尹:
顺天府尹,张三谟(50岁),之前老张是福建那边熊文灿的助手,曾上《按闽辞阙书》,中有“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辅和御史官,宰铺是担当治国家大事的,御史官是议论和纠正国家政令得失的,皇上要有意兴治,就应选贤任能,并对他们推心置腹,予以信任”一段话,说的中肯又中正,为人且刚直不阿,公开对温体仁做出过很多的指责,这样的人去南京当地方官,是最佳人选,
应天府尹,凌义渠(44岁)。原来的礼部给事中,在言官行列中,属于比较知轻重的,他的谏言基本上都言之有物。与张三谟一起都在福建干过熊文灿的助手,熊文灿很会为人,贪财的送财,清廉的颂名于君上。再加上熊文灿与皇上的关系很好,张、凌二人的仕途也就都属于比较顺的。
而且凌义渠还有一个爱好,收藏书籍,并亲自动手做雕版刊印,只是在刊印的时候,如果有不合他老人家心思的文字,他会用方括号给括出来,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加上去,有点像裴松之注陈寿《三国志》的意思,只是符号上更讲究罢了,也可以说,这老小子是中国第一位标点符号专家,汗!
升迁四年探花郎颜胤绍为中都凤阳知府。
另外提拔杨嗣昌加(兼)太常寺少卿(协助宗庙祭祀,正四品)、卢象升加太仆寺少卿(兵部在地方设立的牧养军马机构,正四品)、熊文灿加光禄寺少卿(主管宴享,从五品),此三人以前就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上这次的安排,就已经为他们将来的仕途做好铺垫了。
这样,在八年初,小朱的新一届政府班子正式搭建。这个班子的组成,正式对大明国度内的政府做了工作分工:北京主兵、政;南京理财、文。
南京六部,除史可法之外,都是跟着小朱改革政经的老班底,尤其以毕自严、李邦华为首,他们对小朱的经济改革,深有体会,所以,南京将来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为大明的经济腾飞做出必须的贡献。
南京六部原本属于闲职号称吏隐,甚至多为政治失意者的集中地,因而浪费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
但现在,整个大明上下,都清楚了解到,小朱对这届南京班子,寄予了极大的政治希望。那就是为大明理好财。
最后要说的,就是老钱这家伙。
老钱退休到现在,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田家还真给他找到一个小岛,有山有泉,有海有林,土人不多,民风淳朴,又敬仰大明,很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
因为慈?年纪还是太小,所以老钱的事儿还不多,他跟皇上请了一年的假,去南洋安顿希亚娜去了,为了老钱自己的清名,也为整个大明的体面,小朱特意交代田家,给希亚娜一个督抚爪哇的头衔,也就是说,大明海外殖民地上,多了一个女性的法国裔总督。这件事儿很多人都表示理解,毕竟这么多年的通商海外了,老外那边连女王都能选出来,何况一个小岛的总督呢?这个总督是世袭三代的封诰。');
第一章:借机出游
在江水流入大海之前,每一滴我都不想浪费!
―――――――…一位佚名的著名君主。
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江河之水,由西向东,蜿蜒流长之后,最终汇聚于大海。所以,作为英雄,莫要浪费生命;作为国家,莫要浪费水资源;作为人类,莫要忘记历史。
根据小朱的腹考,这段饱含哲理的话似乎是亚历山大说的。但灵异事件出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净在沙漠中、草原上、山地内、丛林里连年征战呢!他为什么会提出对水的感慨?
连年征讨,长途跋涉,期间结婚生子,而后离婚再婚,如此传奇的远征,在游吟诗人的口中,变幻得无比荣耀与浪漫。但是,在普通士兵的心中呢?
亚历山大殡天的消息传来,底下的将士们又哭又笑险些集体崩溃的表演,颇具耐人寻味的地方。
哭,是因为多年经战,即便一名普通小兵,都与大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更何况他们那里还比较推崇同性之谊。
笑呢?则是因为从故乡出征开始,到大帝辞世于万里之遥,时光已经过去了好多好多年,生生把黑发人熬成了白发人,如今君主走了,大家终于有借口回家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位大哥的武功,是西方少有的能与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稍稍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
至于说明代的太祖、成祖两位大仙,呵呵,因为现如今是明代!所以,亚历山大先生只能屈居下席,但他的位次降低,也仅仅是这个原因。
因此,小朱就不能否定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喽。既然这大哥如此牛叉,那么对于一生之中,没玩过几次海的他来说,能说出利用水利的话,其实也不算灵异。因为,天才都是触类旁通的嘛!
也不知是谁,将这段话翻了出来,并且言辞凿凿的向小朱禀告:
“我大明之所以连年干旱,全系罔纵江河之故。”
瞧瞧,好像江河湖海都应该是人类手中的玩具似的,但不论怎么说,兴修水利,历来是积德行善之举,因此,在国家现在出现复兴态势之后,急于做出政绩的内阁,开始了兴修水利的议案。
对了,另外还有两样善举是:修桥、修路。
肋尼等人一门心思的想在小朱面前买好,进而争取到更大的工程订单,因此,对于北京周边地区,做的功夫很足。他们提出了无定河和北京城内各海的连通工程。
北京的井水,多是苦的,传说当年徐达、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吓的北京当地的龙公龙母,连夜搬家,龙公背的是甜水,龙母背的是苦水。夫妻二人直奔玉泉山而去,快到的时候,刘伯温属下高亮,刚好游击到此,眼见两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老夫妻,竟然一人背着一个大背篓,健步如飞,不由得心中起疑。
催马上前,用手中长枪一挑,刚好挑破了龙母的背篓,水势汹涌,水势滔滔,吓得高亮转身便跑,因为是他挑的水头儿,因此,高亮往那里跑,苦水便跟着他往哪里跑,结果,跑到西直门的时候,战马疲惫,栽倒在地,高亮也被苦水淹死。但正是因为高亮的牺牲,才使得北京城有了水源,虽说是苦水,但保证百姓的生活却是足够了。
因此,后人为了纪念送水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