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现象使得小朱心中产生了危险的信号,群臣如果抛弃了袁崇焕,老袁的性命堪忧。
小朱连忙让曹化淳找来纸笔,他要亲自分析和推演这一切的一切:
首先是大的背景:
朝鲜那边因为有毛文龙的火器输入,一直在和阿敏等人纠缠不清。丁卯胡乱之后,朝鲜每年给后金送粮送女,同时也跟大明保持贸易往来,最近这一年来,因为朝鲜手中拥有了一定比例的火器,阿敏滞留在朝鲜的军队越来越处境艰难。
而毛文龙退居海上,使得后金后方,不再出现零星危机。后顾无忧正是此次入寇的前提。
其次,这次后金入寇北京有着多重的战略目的:
1。如果撞大运,一口气把小朱给灭了,把北京给占了,他后金就可以再次成就,靖难时,成祖直捣南京的绝世武功。
2。都知道袁崇焕号称国之干城,蓟辽在理论上,都是袁督师的防区,一旦能长驱到北京城下,兴许皇帝能杀了他。事实曾经证明,这点他们达到了。
3。震慑蒙古全境和朝鲜,后金连明的北京城都能打到,更何况你们这些人,从而达到巩固蒙古左翼,巩固朝鲜朝贡事实的目的。事实曾经证明,这个目的他们也达到了。
4。如果纵兵往来无损伤的成绩,是在京师重地完成的,将逼迫大明间接承认清国的存在,起码在今后的日子里,大明不敢与后金交锋,从而达到休养和整备八旗,并且打消关外汉民的返国幻想。这点也曾达到了。
5。为将来彻底征服朝鲜做好一切准备,每次入寇,后金都能抢劫掳掠,大量的物资和汉民被裹挟出关,沿途的明军很难有阻挡和遏制的行动出现。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第三,结论:
从这次的入寇可以判断出,皇太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熟。他先不打朝鲜和蒙古左翼,因为小弟被打的再惨,终究是小弟。大佬没事情,小弟早晚要回到大佬的怀抱中。
一次军事行动,可以重新统合各方面的势力,触动多方的利益,并且五个战略目的达到了四个,可见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
最后,小朱的应对措施:
没有,除了刚才跟廷臣一起发的这么些旨意,他是一筹莫展。小朱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和领导人。想到这里,小朱气恼的骂了自己一句,准备找点人进来一起商议商议。
连喊了两声,曹化淳才跑了进来。小朱一看他这么急促,立刻大怒:
“怎么搞的,你可是内廷重臣,京师大警,你等怎么可以惊慌失措呢?”
“回皇上,刚刚东厂王公着人送来的军情,小的,小的。”
“哦?快拿来!”
但是拿过来,小朱就失望了,老调重弹,后金放了不少风声,说什么袁崇焕放关开门,才导致后金入寇的。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派人送了过来。
“算了,朕不负袁崇焕,元素定不会负朕的。大伴,快拟旨意,朕想知道赵率教究竟是何酋所杀?在何地所杀,这样可以知道胡酋究竟打到那里了。明白吗?”
“奴才明白!”
曹化淳写好圣旨往外跑的时候,恰好方正化举着刚刚盖好章的几道圣旨进来。两人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慌里慌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方正化,你这般从容,是否有退敌良策?”
“回皇上,我主圣孝格天,故莫之为而为,臣不虑也。”
娘的,小朱心中暗骂,说实话,方正化斟字酌句的调书袋,小朱根本没听懂他说的什么。但显然,方正化绝对有料。
“方正化,朕问的是退敌良策!!!”
“回圣上,胡酋初冬入寇,纵深千里,其兵皆骑,必然轻装疾进。粮草辎重势必要在京畿、北直隶、遵化四围来解决。如若万岁爷能再发旨意,号令这几地坚壁清野,不日敌可退。”
“哎呀,对啊,这事居然忘记了,快,快替朕拟旨,坚壁清野。不得留任何粮辎给后金。”
“遵旨!”
等方正化出去后,小朱再次陷入沉思,解决皇太极的问题好办,关键是如何将他这次入寇的影响力给降到最低,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袁崇焕则坚决不杀,这事儿小朱有把握,因为今天阁臣的态度虽然冷漠,但明显也是知道自己的心思。既然有默许的可能,老袁估计死不了了。到时候罚他几年俸禄就是了。
至于其他的政治影响,则必须拿出两全可行的法子出来,否则自己注定败亡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只有在这次便改变走向,小朱才能继续走下去,不仅是继续当皇帝的问题,还是能否活命的问题。为了活命,为了不再重演甲申之难,小朱必须从中找到漏洞。还别说,真让这小子给找到了。
皇太极这次入寇计划中有一个环节,他并没有处理好。这个环节将成为小朱的救命稻草,那就是:赵率教的问题。
按说赵率教只是山海关总兵,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上,都不高。但是他却是袁崇焕的拥趸。袁崇焕曾经信誓旦旦的上书,说辽东有三人即可:祖大寿、何可刚还有赵率教。
为了这个,小朱和内阁特意把满桂抽调出来,任大同总兵,为的就是让袁崇焕的军队上下成铁板一块,不再揉着任何不和谐之音。而且,因为议和事情的整个过程小朱都知道,袁崇焕的确也想把议和的事情完成,所以才搞出很多被人非议的事情出来。
但是,赵率教的死亡,彻底叫袁崇焕清醒过来,现在不是后金要以战促和,而是我大明要以战促和。
想到这里,小朱不仅高兴起来,刚才刚好叫曹化淳去打听赵率教阵亡的详细情况去了。这样一来,自己就有理由实施刚刚想到的计划了,如今这个舞台,小朱即将成为主角。');
第七章:放手一博
接下来的几天里,战报一份接一份,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究竟还是牺牲了。他接到了满桂用箭羽射进城的圣旨之后,面南叩拜,朗声大笑。与推官何天球等人相顾曰:“国不负士,主不责臣,臣又岂能苟全?我大明比臣忠良者多矣,还望国君莫要责罚臣等抗旨不尊之罪。”
之后,连夜在满桂和侯世禄协助下,尽全力转移走了遵化城周边地区的物资和百姓,然后领着自愿守城的一干将士军民,抵挡了两天一夜,焚城殉国。
随后的二十几天里,整个华北平原内,大明与后金展开了物资抢夺战。主持这件事情的张彝宪不愧他抢钱恶鬼的名号,今年境内收成的红白薯,他就近指派,分别分配给蓟镇、山海关、大同、宣府以及北直隶等地,然后在满桂、侯如禄的拼命阻挡下,北直隶境内的军民被悉数转移进到北京和天津。
京城内部,尽管有事先的安民政策,但依然产生了变故,直到李邦华行霹雳手段,连杀了数百人,才勉强把这股势头给压下去。
李邦华的血腥手段,不仅没被弹劾,还罕见的得到群臣的支持。而支持李邦华的行动,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同‘坚壁清野’的政策。小朱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他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于此同时进行的,是皇太极等人也在杀戮夺财,但是在王元雅接旨仍死的刺激下,很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平民都采取焚火烧屋的举动,使得皇太极就地整备粮草的计划遭到遏制。但对于有备而来的他们来说,骑兵的强大机动能力得到体现,一时间,烽烟遍地,后金八旗四处出击,还是被他们存储下了过冬的粮食。
这过程中,渐渐生出了袁崇焕该杀的声音。原因有两个:
袁崇焕诱杀毛文龙不果,致使毛文龙撤兵海上,使得后金不再有后顾之忧。虽说毛文龙有畏战避难嫌疑,但始作俑者确是袁崇焕,理应为这次遭难负责。
这点被小朱强行按压下去,毕竟那毛文龙没死不是?难道因为和袁崇焕有矛盾,就可以弃国家大义而不顾吗?要说有责任,起码也是他们两人都有问题。一下子要处理两个重臣,这问题就大了,因此言官也就不再折腾这条了。
再有,就是宣府、大同的援军早就到了,并且一直在跟八旗苦战、力战。而山海关的援军却迟迟没到。即便山西、河南的勤王援军都已经到了三拨了,甚至四川都有援军派出来了,袁崇焕的援军仍姗姗未到。
这点不止臣民奇怪,连小朱都有些紧张,不过曹化淳打探来的消息,多少平复了一些声音,袁崇焕在蓟镇刘策那里,因为袁崇焕只担着督师蓟辽的职务,真正的蓟镇总督可是人家刘策,不是有‘现官不如现管’这么一句俗话吗?动用整个蓟镇内的军队,还是要看刘策的面子滴。
袁崇焕希望刘策和自己一同行动,并且因为出援紧迫,袁崇焕带的兵马不是很多,只有九千人左右,因此想调蓟镇的一些地方军归他指挥。但刘策因为有死守保定的圣旨,而左右迟疑,所以耽误了袁崇焕和祖大寿的援军速度。
“皇上”一日朝会,忽然小朱觉得周延儒的语气变得阴郁起来。“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疆敌宵遁。”
靠,这家伙,现在忽然提了一个大家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大明江山之所以威震东方数百年,靠的就是铁血政策,无论你是谁,只要不是皇上,犯法之后,必须得死。现在他这么提,小朱估计很多人的脖子都凉嗖嗖的。
“此事容后再议,此刻乃临战之时,不得轻言任何人的罪责。”
“臣等遵旨。”
“传旨,勤王各师均功在忠勇,以到京之序,按勇烈合毅,武英觉真的排次,赐名分赏。赐各军别号忠毅,号忠烈,号忠武…。”
将某支军队赐以特殊的名号,这是惯例了。有了特定的番号,士兵的荣誉感、归属感都将大大增强,作战时悍勇无畏,并形成传统代代相传,真的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之前的先例很多啦!由远及近分别有:细柳军―周亚夫;黑槊龙骧―…冉闵;银枪效节―李存勖;背崽军―岳飞;戚家军―戚继光;白杆军―秦良玉。
不仅是封号上的奖励,各路勤王的援军还得到了很多超额的粮饷,带队将官均官升一级(半品)等等以此类推,要买人心嘛!
接着,小朱拿着曹化淳报过来的战报,特意同内阁交待,
“后金势汹,朕知不可昼旦图之。然朕夜读兵书古卷,中有‘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之语。是故,阿济格所部,龙井关屠关,野战阵殁赵率教,继而屠城遵化,逼杀王元雅。其罪朕所深恨之。晓谕全军,倾国之力,亦要绞杀十三酋阿济格,及其所部镶白旗部,以奠祭死事之将民魂骸。斩镶白敌首者,无论大小,朕皆不吝封赏。斩敌十三酋者,封侯,赐诰命、颁丹书铁券。”
就是说,国家要不惜一切代价,绞杀阿济格一部。这个策略好就好在,难度不是最大,并且师出有名,阿济格的这些罪行足以激怒大明将士的热血。
如果这个策略实施成功,皇太极再无耻,也不敢公开说什么‘出入明境,如履平地’这样的大话了,即便他想说,小朱也不会让他说的。因为大明会第一时间把阿济格整个镶白旗人的首级,传示蒙古、朝鲜,我大明内部的九边传首,就用阿济格的脑袋。
这样的话,皇太极的五个战略目的,就一个也达不成了。
同时,小朱又以‘为赵率教报仇’的名义,潜语告诉了所有人,袁崇焕我这个皇上要保,你们都想好了。
为了达到在北京城下歼杀镶白旗的目的,孙承宗说服了所有人,设计了一个非常惨烈的计划。
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保证大部分物资安全运进北京的前提下,他刻意出昏招,有意拖延了一部分军民的行程,引得各路出击抢劫的八旗军,沿着抢劫的路线,逐步的来到了北京的周边地区。这个过程和代价是数以万计的百姓被杀或俘虏,无数的战略物资被抢走,但顺着诱饵的香味被引来的八旗军也逐渐汇集起来,并且有了打一下北京城的打算了。
“皇上,”曹化淳轻声的说着,现在非常时期,这些人都加着千倍的小心。
“讲吧。”小朱抬起头,仰靠在椅背上,椅子很大,躺在上面都没有问题。
“翰林院编修金声大人,递上来一个疏呈,小的不敢怠慢,请皇上预览!”
“哦?金声?哦,朕去年点的榜眼郎啊!”

“金正希好样的!不愧朕的门生啊!”良久,小朱才看完金声的文章,不是内容有多难,而是他对古文的理解仍然有心理障碍,对于四六骈体的文章,看的是一头雾水,但好在是看全活儿了。
“皇上可是夸这金声大人的方子好吗?”曹化淳一见小朱高兴,连忙出言问询。
金声和同样元年的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刘之纶及寄宿的馆客申甫和尚三人,相与为友,造单轮火车、偏厢车、兽车,刳木为西洋大小?,并且三个人都谈到了如何利用器具,防御骑兵的战法。限于时间和器材造作的原因,他们三个的想法很难实现了,但替各路援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战法还是够用的。
“赶紧拟旨,诏金声、刘之纶、申甫等人,赏银千两,将其三人的心得,尽快刊刻誊写,选些识字的兵丁进行编练,然后分发到各路援军之中,进行阵法和战法的训教。”
“遵旨!”
“慢着!”小朱想了想,连忙叫住曹化淳。
“现在援师的赐号到那里了?”
“回皇上计有忠勇军,参将猛如虎,主官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
忠烈军,参将杨嘉谟,主官甘肃总兵官张士显,
忠合军,参将王国梁,主官大同总兵满桂。
忠毅参将曹鸣雷,主官蓟镇总督刘策。现在该到忠‘武’了。”
“好吧,赐金声通政司奉训大夫,这两天就在武英殿当值吧。再赐申甫千总军阶,刘之纶监军,命其二人于京畿一带招募军勇,定员4000。赐名‘忠武’。忠武归昌平总兵尤世威辖制。”
“臣遵万岁旨意。”
曹化淳连忙跑下去安排了。尤世威的部队快被打残了,有个申甫,总比没有好。至于刘策那边,前两天刚刚把曹鸣雷给派过去,也有增加力量的原因。
陆续到达京畿勤王的援军,每当到达北京城外三十里处时,便会有京三营的人出往迎接,他们都会得到这样的指令:
“奉钦命总理勤王援师孙祖寿大人将令,命你等速往右安门(左安门、广渠门…)外十五里防备。”
“得令,可是将军,吾等远到赶来,这人员…”
“奉协理城防马世龙大人军令,你等选派五百人,与我进城议饷。此三人为工部兵器司的人,他们会随同你等,城外构筑工事,另有新制兵器的使用,也一同教授。”
“好,小官谨尊军令行事。”
“且慢,尚宝监杨公有圣喻传达!”
“臣等(草民)恭聆圣谕。”
“卿等疾驰援京,国难乃知忠良。勤王伴驾,事急功在忠勇。特按驻京次序,颁赐你军享配‘忠觉’军号,其军设指挥,进忠觉将军,领从八品衔。忠觉军守卫右安门外十五里,乃京师西重重地,还望上下一心,杀敌立功!钦此!”
“臣等(草民),哦,忠觉军虎大威谢主隆恩,愿肝脑涂地,粉身碎骨。”
“虎?虎将军快快请起,咱家也是替万岁办差,这京城百姓的安危,全仰仗将军了。”
“杨公言重了。”
虎大威人如其名,长得如同一支猛虎,凛然生威。他一摆手冲手下喊道:
“小成,你快领500人与千户大人入城,杨公,小将这就去右安门外防区了。”
“虎将军,咱家送你一程。还有些私下话语将军哩。”
虎大威辨了辨方向,右安门外十五里离他不远,连忙整顿疲惫不堪的手下军卒立刻前往右安门外十五里处开拔。
一路上,杨春详细告诉他北京城的城防情况,最后,悄声说道:“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大人阵殁,遵化巡抚王元雅大人也纵火焚城壮烈殉国,皇上震怒之下,已经于前日颁下圣旨,后金其他人可以不顾,但这个镶白旗的酋领,皇上一心要除掉,其部众也要剪除干净,皇上特意说了,斩酋领阿济格的人可以直接晋封‘济雪伯’,赏诰命,赐丹书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