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当国相的时候就有造反的意思,这一条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孔融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他连北海国相都当不好,哪敢谋反?
  第二条:“后来又与孙权的使者暗中来往,对朝廷进行诽谤。”从官渡之战后到赤壁之战前,孙权一直表面臣服于朝廷,经常派使者到许县来,孔融倒是有很多机会跟孙权的使者接触,但有没有上述问题,这谁也说不清。
  第三条:“孔融身为朝廷部长级官员(身为九列),不遵照朝廷礼仪,经常戴个秃巾,穿着很随便的衣服在宫廷里走来走去(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孔融有大名士的作派,别人开会穿正装打领带,他偏偏爱穿穿夹克和牛仔裤,这种情况完全可能。
  第四条:“跟狂士祢衡在一块胡说八道(跌荡于言),说什么‘父之于子,有什么亲情可言?只不过是情欲的产物而已;子之于母,也是一样,就像一件东西被放在筐里,拿出来以后就没有关系了’。他与祢衡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吹祢衡为‘颜回复生’。”孔融跟祢衡的关系尽人皆知,曹操不喜欢祢衡,但并没有治他的罪,孔融跟他交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人家喜欢互相表扬一下,似乎也不关别人的事。
  上面这四条罪状里,第一条根本已无从查证,推断起来恐怕是子虚乌有;第二条含含糊糊,似有似无;第三条可能属实,但属于小问题,批评教育即可,用不着大做文章;第四条倒是一把杀人的刀,因为它涉及伦理,这是可大可小的事,上升到朝廷律法上来判断,既可以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也可以罚工资、扣奖金,也可以判个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但不幸的是,也可以判处死刑。
  朝廷的律法就是这样,遇到模糊的东西就有模糊的处理办法,司法的量裁区间大得要命,就看你怎么认识了。
  也就是说,孔融如果犯了上面所列的部分错误,处理起来既可以给他来个诫免谈话,让他以后注意;也可以直接砍他的头,让他以后想注意也没有机会了。
  在郗虑看来,孔融的上述种种罪状实在罪大恶极,他建议将其判处重刑,立即诛杀(宜极重诛)。
  曹操正忙着南下,没有功夫细看细审,直接替献帝做主,进行了批示:判处孔融死刑,立即执行。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名动天下的大名士、朝廷九卿之一的少府卿孔融因郗虑的告发而下狱,随即被杀,死时五十五岁。
  其实,曹操早就想杀孔融,因为孔融得罪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另一方面,孔融对曹操也早就心生不满,有意跟他对着干。
  一个是大权在握,碍于对方的名望一忍再忍;一个是大名远扬,仗着自己人气很高无所顾忌。
  曹操曾颁布过《禁酒令》,目的是节约有限的粮食,保证战争所需。孔融给曹操写信非要争论一番,他从尧舜到先贤,到他的祖上孔子,再到刘邦、樊哙、袁盎引了一大堆古人,其中不乏有名的酒鬼,说明饮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纯粹是想搅局。
  他是大名士,曹操还不能不回答,曹操耐着性子给孔先生回了封信,阐明禁酒的现实意义,哪知孔融不让理,一连给曹操回了好几封信,语气越来越不友好(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曹操与袁绍相争于官渡,孔融不出来帮忙也就算了,他还说风凉话,大谈什么和平主义,劝曹操不要兴兵。
  前面提到,曹操想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孔融马上对着干,提出要恢复古制就一块恢复,比如古制中的王畿之制,以天子为中心,千里之内应由天子直接管理,不能封给别人,导致九州制泡汤,曹操的不满可想而知。
  最让曹操不能容忍的是孔融也搞人身攻击,曹操娶儿媳妇孔融也不放过,要嘲讽一番。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邺县后,十八岁的曹丕看上了二十三岁的甄宓,把她娶回家。孔融听说后给曹操写来一封信,却不是来贺喜的。
  孔融在信里阴阳怪气,说了一句话叫“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这一句出自何典、又是何意,连饱读诗书的曹操也一头雾水。后来曹操见到孔融,当面请教这出自哪个典故,孔融回答说:“是根据当时的事情,顺手现编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妲己是殷纣王的爱妾,武王并没有把妲己赐给周公,所以曹操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来这是什么典故,竟然是孔融这小子现编的,把曹操比做武王,曹丕比做周公,甄宓比做妲己。
  武王跟周公是兄弟,曹操跟曹丕却是父子,这里面似乎隐含着曲曲折折的暧昧之意,似乎暗示着甄宓原是曹操所爱,后来给了儿子。在这件事上曹操和曹丕父子不像父子,兄弟不是兄弟。
  而妲己更不是什么好女人,早已恶名远扬,用她来比甄宓,这种话也只有孔融一个人敢说。
  孔融确实敢说敢干,自始自终都是一个标准的老“愤青”,他终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跟孔融一块被杀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子女。孔融有两个孩子,儿子九岁,女儿七岁。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被杀的消息传来,他的儿子、女儿正在玩下棋,听说父亲被害的消息,这两个孩子表现出了成人都少有的风度:一动不动,继续下棋,就好像没有这件事一样。
  别人急了,说这两个傻孩子,你们的老爸都被杀了,你们还不赶快跑?这两个孩子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鸟巢都毁了,鸟蛋哪有不破的呢(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他们当时在别人家玩,那家人家里有肉汤,哥哥想喝,妹妹说:“有今日之祸,还能多活多久,还能知道肉味吗?”临死之前,妹妹对哥哥说:“如果死后有知,我们就能马上见到父母了,这岂不是我们所愿!”
  兄妹二人从容就刑,面不改色心不跳。
  也有史书记载说,曹操本不想把事做得那么绝,想免这两个孩子不死。后来听人报告说这两个孩子在家里突遭大难的情况下如何镇定自如,又说出了“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这样的话,曹操觉得太可怕了,还是把他们杀了。
  孔融被判的是“弃市”,就是在市场人多的地方公开处斩,之后尸体进行展览,不许收尸,不许悼念。
  这时有个人跑来抱着孔融的尸体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文举你舍我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样子十分悲痛。
  这个人是孔融的好朋友脂习,此时担任太医令。脂习与孔融素来关系很好,他看孔融越来越跟曹操对着干,曾劝他收敛一些,但孔融不听,终于被杀。
  曹操大怒,把脂习关了起来,但过了两天怒气就消了,觉得脂习很讲义气,说明他为人正直。曹操一向欣赏这样的人,于是原谅了他,不过罢了他的官,让他迁到许县东土桥一带居住,算是惩罚。
  脂习后来还见过曹操,曹操称他为慷慨之士,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当得知脂习生活困难时,吩咐给他安排新的住所,还进行了赏赐。曹丕称帝后,给了他一个中散大夫的闲职,让他在家休养,八十多岁时死去。
  杀了孔融,曹操总算出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已经率大军逼近了荆州。
  荆州的刘表、刘备在干什么?他们会投降还是会拼命抵抗?曹操不知道,但他已志在必得,既然来了这一趟,就不能空着手回去。
  这一年他五十四岁,虽然还没有到“烈士暮年”,但也正在一天天接近了。因此,他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下去,他要荡平荆州,继而江东、益州,他要统一整个国家。
  这件事秦始皇干过,汉高祖干过,光武皇帝干过,下一个就是他: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历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荆州,你能成全我吗?
  第三部 烈士迟暮犹伏枥
  第一章 兵指荆州
  〔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立即挥兵南下,他要征服荆州,继而统一中国。在上一次艰苦的远征归来后,他甚至没有休整一下,就下达了进军的命令。毕竟年龄不饶人,他有点等不及了。但他或许没料到这略显仓促的荆州战役,将让他的统一大业就此止步。〕
  【一、志在必得】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对曹操来说,有北征乌桓的大胜之喜,也有诛杀华佗、孔融之怒,有痛失首席参谋郭嘉和爱子曹冲之哀,也有迎接故人之女蔡文姬回归之乐。
  但是,这一年真正的大事还没有上演,之前这些都只是序幕。这一年曹操五十四岁,作为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个成熟的年龄,但在当时寿命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这也是一个时不我待的年龄。
  经过十多年拼杀,陶谦、袁术、吕布、公孙瓒、袁绍等人纷纷谢幕,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堪称重量级的人物越来越少。虽然如此,但毕竟还有刘表、孙权、刘璋、公孙度、刘备这样的豪杰,并且势力也在一天天壮大,曹操有点着急。
  有时候事情总是这样的:一着急就容易办错事,曹操也不例外。这一年的七月,在许县处理完有关事务的曹操,来不及让人马做长时间休整,就正式发起了南征荆州的战役。
  在每次重大行动前曹操都会召开军事会议进行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每到这时,往往既有赞同意见也有反对意见。但对于这次南征荆州,曹操身边主要的参谋们却都没有反对。这一点也许跟大家印象中的情况相反,但事实确实如此。
  据《三国志荀传》记载,大军出发前,曹操曾向在许县主持朝廷日常事务(尚书令)的荀征求意见。荀认为:“如今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平定(华夏已平),荆州那边肯定有危机感了(南土知困矣)。可以从大道大张旗鼓地南下,然后从宛县、叶县间的小道秘密疾进,以出其不意。”
  荀不仅同意此时发起南征,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出兵建议,曹操也接纳了荀的建议。
  这实际上是曹操手下参谋们的共识,有人认为贾诩反对过出兵,这其实是误读。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贾诩反对曹操进军的时间是在得到荆州之后,当时曹操决定顺长江东下,一口气灭掉孙权,贾诩表示反对。
  这次南下荆州,曹操最终大败而归,但失误发生在后半程。
  如果能一举拿下荆州,跨江而治,上可攻益州的刘璋,下可攻江东的孙权,将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如此,统一全国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曹操看到了,曹操的对手们看得更清楚,其中不仅包括刘表、孙权和刘备,还有几位虽暂时置身局外,但丝毫高枕无忧不起来的人,比如刘璋、公孙度、马腾等人。
  刘璋接他父亲刘焉的班是在兴平元年(19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死于那一年。十四年来,刘璋作为益州的实际控制者,过着相对偏安的日子,没有遇到大的战事,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兵精粮足,本可以成就一番霸业,但正如陈寿和常璩说的那样,刘璋“才非人杰”,不是个可以成大事的人,白白浪费不少机会。
  刘璋在家里排行老四,所以他字季玉。他的三个哥哥分别是刘诞、刘范、刘瑁,当年朝廷为了控制刘焉,把刘璋以及他的大哥、二哥作为人质留在长安,之所以给刘焉身边还留个了刘瑁,是因为刘瑁患有精神病。
  刘璋后来辗转回到益州,而他的两个哥哥因为卷进长安兵变被杀。刘焉死后刘璋继位,刘瑁虽然年龄比刘璋大,但因为是个废人,所以平时什么事都不管。刘瑁的夫人姓吴,应该是一位国色天香的佳人。刘备入蜀时刘瑁已经死了,刘家的旧部、刚刚投靠刘备的蜀郡太守法正把吴氏介绍给了刘备,成为刘备的吴夫人,这是后话了。
  曹操发起荆州之战时,刘璋判断刘表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派手下人阴溥前来表达敬意(致敬于曹公)。阴溥这个人史书上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他是河内郡人,《华阳国志》说他在刘璋手下担任类似于准将(中郎将)级别的军官。
  曹操应该在前往荆州的路上见到了阴溥,他很高兴,以献帝的名义任命刘璋为振威将军,刘璋的三哥刘瑁为平寇将军。此前,刘璋虽然把事业干得挺大,但头上只有一个从老爹那里继承来的益州刺史的名号。
  阴溥回去复命,刘璋也很高兴,觉得曹操看得起他,现在曹操那边有事,自己总得表示表示,于是派手下人张肃率三百名叟兵携带一批军事物资送往荆州前线,以示对曹军的支持。
  “叟兵”是从叟人中征募来的兵,叟人主要生活在汉至六朝时期今天的四川西部、云南、贵州等地,属氐羌系,他们作战勇敢,是一支劲旅。刘璋送三百名叟兵给曹操是动了脑筋的,送得太多容易引起曹操的猜忌:你是帮场子来的还是想趁火打劫?反正只是个象征意义,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已。对于曹操来说,也乐得接纳,这时候曹军阵营里应该有匈奴人、乌桓人甚至鲜卑人,现在又多了几百名叟兵,更像一支“联合国军”了。
  曹操把叟兵留下,为犒赏张肃,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益州辖下的广汉郡太守。这个张肃,就是被认为日后出卖了益州的那个张松的哥哥。
  刘璋的态度让曹操对西部防线放下一半心来,但西边除了刘璋,还有关中的马腾。在曹操发起并州战役期间,马腾以及儿子马超站在了曹操一边,立下功劳,马腾被拜为前将军,封为槐里侯,以槐里(今陕西兴平)为基地,成为关中最重要的一路势力。
  马腾父子在槐里前后驻守了十多年,根基很深,曹操总觉得不踏实,在南下荆州之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马腾到朝廷做官,让他把军权交给儿子马超。
  马腾虽然答应了,但十分犹豫。司隶校尉钟繇的助手张既恐怕他变卦,命令周围各县储备粮食物资,以备不测,同时发动在关中地区品秩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前往迎送,弄得马腾没有办法,只得入朝。马腾被朝廷任命为皇城警备司令(卫尉),虽然属部长级的高官,但显然只是个名义而已。不仅如此,他在许县上班,家属却被送到了邺县,过起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马腾及一家老小成了曹操手中的人质,这样一来就不怕马超闹事了。
  当时,整个北方地区能够对曹操构成直接威胁的也没什么人了。当然还有一个人颇有实力,但他离得实在太远,曹操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个人就是公孙康。
  就在前不久,公孙康大义凛然地杀了袁熙、袁尚,避免了直接与曹军刀兵相见,曹操以献帝的名义拜他为左将军,地位与马腾大致相当。
  听说曹军主力南下荆州,一向野心很大且善于把握机遇的公孙康觉得这似乎是个机会。他召集手下人讨论,没想到公孙太守手下尽是一群好战分子,在没有仔细评估自己实力的情况下,就纷纷嚷着要趁机给曹操后面来一刀,端了曹操的老巢邺县。
  在一片群情激昂之中只有一个人面带冷笑,表现得十分不屑。公孙康问他是怎么想的,这个人回答道:“现在海内大乱,社稷将倾,将军您拥有十万之众却没有什么作为,为人臣的怎么能这样呢?曹公忧国家之危败,虑百姓之苦难,率义兵为天下诛叛贼,功高德广,天下无双,他没有来问您的罪,您反而要举兵西向,这个事怎么样,将军您好自为之吧!”
  一番话掷地有声,把大家惊醒了。史书记载,众人听了这个人的话,都深感震动,半天没人吱声,后来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