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元帅之谜-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闇公说:“这是何等真切、何等真诚哟!比起那些因情而动、随波而靡的人来,高出万万倍。此后拟设法使其人从本方向走,若能达到目的,又多一臂助。”他甚至赞赏说:“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
  2 九死一生之谜
  刘伯承一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在险恶的环境中,他与天斗,与地斗,与敌斗、与错误路线斗,数度出生入死。虽身体九处负伤,但都化险为夷,其大难不死之谜何在?
  2。1 右眼是怎么失去的
  关于刘伯承失明的右眼,曾有许多种传说。有的说是被蒋介石用枪打瞎的,有的说是犯眼病瞎的……众说纷纭,莫衰一是,其实都属不实之词。
  1917年8月,“讨袁之役”失败后的刘伯承逃到上海,在上海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改组的国民党(改组后称“中华革命党”),并受到孙中山先生所派特使的召见。孙中山的特使在召见他时曾谆谆告诫:“窃国大盗袁世凯经过两年多的苦心经营,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打出了洪宪皇帝的招牌,正式宣布明年登基加冕,复辟封建君主制度。革命党本部决定,全党同志全力以赴,组织武装、兴师讨袁。本部决定你速返川东,组建川东护国军,起义护国,川东是你长期战斗过的地方,人熟地熟,相信你能不辱使命,马到成功。”
  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托,回川后刘伯承立即联络旧部和奉节的“哥老会”,并策动涪陵的警备队等武装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了一支革命武装——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
  1916年3月中旬,为了配合护国军主力在川南与袁军作战,刘伯承率护国军第一支队准备攻克长寿县,以牵制敌人兵力。
  刘伯承根据长寿易守难攻的特点,积极争取长寿城内的警备队起义,警备队在护国军的策动下准备起义,但当刘伯承率队攻击时,警备队却发生变故,护国军伤亡很大,只好转向和长寿位置相似并很重要的丰都前进,准备夺取丰都。
  丰都,是袁军从水路入川的必经之道。历史上被文人墨客称为鬼城。刘伯承率队行至丰都三十里的马口垭时,派人进城侦察敌情。当时,丰都守敌总数两个团,不论从装备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护国军,按正常情况,护国军没有取胜的可能,但侦察员歼敌心切,就谎称城内只有守敌两个营。经过研究,刘伯承决定以“鬼”克鬼城,派康云程进入城内,里应外合,消灭守敌。
  三月三十日子夜,丰都城内万籁寂静。一群“鬼”出现在城门附近,守城的北洋军哨兵眼见判官、阎王、小鬼步步逼来,吓得魂不附体。于是,“鬼”们顺利地收缴了哨兵的武器,打开城门。刘伯承率领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袁军虽然人多,但混乱中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护国军,纷纷掉头奔逃,护国军很快占领了丰都城。
  逃出城外的袁军从枪声断定护国军人数不多,便伺机掉头反扑。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过了一会儿,刘伯承苏醒过来,他试图站起来继续指挥战斗,却又重重摔倒在地上,他匍匐爬行,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一家水烟店前。这家水烟店的学徒是一位很有正义感的青年,他从刘伯承的军服上辩认出伤者是护国军,二话没说,就把他扶入店内,抓了两把水烟丝捂在伤眼上,说是水烟可以止血,然后又找了块净布将伤口裹好,为防不测,他将刘伯承藏在了店内的一间小屋里。
  不知过了多久,刘伯承在昏迷中感觉到浑身火烧火燎,他用手擦去眼睛上的淤血,发现屋子被敌人的炮火击中燃烧起来,房顶上的木料正带着火苗往下坠落,他急忙使尽全身力气爬出店外,终因伤势太重,又一次昏了过去。
  昏迷中,刘伯承听到一个象是老板的声音吼道:“丘二,来、来、来,快把这人拖到别处,莫要他躺在我的店门口。”
  被叫做丘二的人应声而来,这时,刘伯承的两只眼睛看不见东西、又动弹不得,只听到成群的苍蝇在耳边嗡嗡飞,争先恐后爬到他眼睛上舔血。他心里很紧张,心想,要是他们把我扔到哪个阴沟里,那就非死不可了。这时,他的手在口袋边触摸到三块硬硬的东西,不禁萌生出一线生的希望。当那个丘二来到跟前伸手拽他时,他一边将身上仅有的三块银元往丘二手里塞,一边说:“好兄弟,手下留情,将我送到新庙场,一定重谢!”不料,丘二是个深明大义的青年,他推开刘伯承递过来的钱,背起刘伯承就向城外走,一面走一面说:“打北洋军的都是好人,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约摸走了三五里路,迎面突然响起了枪声,很快有一群人来到了他们跟前,只听其中一人说:“这不是刘队长吗?你把他往哪儿背?”丘二说:“他要我送到某某场。”
  来人说:“我们知道了,你回去吧,你这样背他走,碰到北洋军,不整死他才怪呢?我们来送他吧。”
  原来,这几个人是化装进城做内应的胞哥,当下,他们用一件皮袍子把刘伯承没头没脑包起来,用一根竹竿抬起来走了。就这样,刘伯承算大难不死,逃了出来。
  刘伯承负伤后,川东军第一支队也就随之瓦解,刘伯承成为北洋军通辑捉拿的对象。他不得不一面东躲西藏,一面医治眼伤。
  后来,在群众的精心掩护、照料下,刘伯承改名换姓潜入重庆,在临江门外一所教会医院——宽仁医院医治眼伤。给刘伯承医治眼伤的是一位德籍医生,人称阿大夫,他医术高明,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对病人态度却出奇的恶劣,常常辱骂训斥。
  由于在来重庆的途中几经波折,中断了治疗,到阿大夫诊所时,眼眶里的肌肉已严重腐烂化脓,阿大夫看过后,决定立即施行眼眶手术,剔除眼眶里的腐肉。鉴于刘伯承伤势严重,阿大夫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对刘伯承施行全身麻醉,并做好输血、输氧等各种准备。
  刘伯承从阿大夫口中了解到,施用麻醉药,有可能对大脑神经带来不良影响,他静静地凝思了一阵,坚决地向阿大夫提出,给他做这次手术不用麻醉。
  一听说不用麻醉,阿大夫连声嚷道:“不行,不行,不麻醉,这种手术我是不敢做的,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
  刘伯承态度诚恳地说:“阿大夫,请你放心,不管发生什么意外,都不要您负责任,请你不要怀疑,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阿大夫想了想只好让步:“刘先生,不全身麻醉,就局部麻醉吧,不然你会痛得受不了的。”
  “不用,一点都不用,不管痛得怎样厉害,我都忍受”,刘伯承毫不相让地坚持着。
  无奈,阿大夫只好让刘伯承的胞弟刘叔禹做劝说工作,刘叔禹刚一开口,就被刘伯承粗暴而焦虑地顶了回去:“老三,你怎么这样糊涂呢?你们的好心我是完全理解的,不用麻醉做手术当然痛苦得多。但是,一个人用了麻醉药,无论如何对他的大脑会有这样那样的后患。你想过没有,要是我这次因为麻醉伤害了脑神经,失去了智慧,失去了思维能力,成为一个只能吃饭穿衣、不能为国家、为黎民百姓出力效劳的废人,还算什么人?是行尸走肉,是社会蛆虫”,刘伯承越说越激动,脸上和鼻尖都冒出了汗珠。
  稍停片刻,刘伯承感慨地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战国时的孙膑被断了双足后,由于他身残志坚,又有韬略智慧,后来还是能率领千军万马,布阵用兵,克敌制胜,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这次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我救国救民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脑壳里的东西还在,今后,我还要为民出谋划策,带兵打仗。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用麻醉药的。”
  刘伯承的伟大抱负和坚强意志深深感动了阿大夫,他终于同意了刘伯承不用麻醉药物的请求。
  手术前,阿大夫来到刘伯承的病房,赞叹不已地说:“我从欧洲到亚洲,为白种人、黄种人做过成百上千的手术,可是,象刘先生这样不用麻醉的,我还从未做过呢?”
  刘伯承微微一笑说:“那就请你在我这个中国人身上做试验!”
  手术开始后,阿大夫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腐肉割去,然后将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后再将断裂的血管缝好……。
  手术台上,刘伯承死死捏住手术台的木脚,咬紧牙关,强忍钻心的疼痛,任汗水从额头和全身的每个毛孔迸涌出来,透过身上的衬衣、外套,把铺在手术台上的毯子全浸湿了。阿大夫忍不住说:“痛得厉害,哼一哼会好受一点。”
  但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手术中,刘伯承始终未呻吟一声。手术结束后,阿大夫小心地将刘伯承从手术台上扶起,问道:“感觉怎么样?”
  刘伯承笑着回答说:“区区七十余刀,算不了什么”。
  阿大夫惊诧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刘伯承回答说:“你每割一刀我就暗暗数一下,一定不会错的。”
  阿大夫禁不住赞叹道:“了不起!了不起!您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您不是军人,而是‘军神’,中国有您这样的军人,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阿大夫又给他的右眼安上了一只假眼球。刘伯承又重登征鞍,继续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了。
  2。2 险失右腿
  1923年6月,曹锟贿选,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举行示威,反对曹锟上台。同年十月,孙中山先生自任讨贼大元帅,兴师讨曹,他命令四川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在四川反抗北洋军伐吴佩孚侵川,这就是当时的“讨贼之役”,也就是发生在四川境内的南北战争。
  刘伯承当时任熊克武统领的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他虽是团长,但旅长张冲不大懂军事,所以,一到战时就给他安个总指挥的名义,让他指挥全旅。军伐刘湘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他经常告诫部下:你们不要小看这个团长,他厉害得很,过去熊克武打了败仗,常常让刘伯承给他收拾烂摊子。“
  当时,北洋军伐曹锟为了扩大地盘,征服四川,派驻扎湖北的杨森为前锋,川边镇守使陈遐龄及刘湘为内应。命令赵荣华等大举侵川,情况非常紧急,熊克武急令驻扎万县的刘伯承前去增援一师。
  刘伯承接到命令,一路与军阀鏖战,战杨森、救万县、屡战屡胜。刘伯承的军事才能使他不得安生。正当刘伯承夺回万县,准备联络一师的时候,邓锡侯等军阀又准备联合攻取成都,熊克武又急电刘伯承西上解围。
  刘伯承鼓舞士气,在累战后又一鼓作气击败成都守敌,夺回成都。然而,吴佩孚又调整部队继续进攻成都,驻守在简阳的赖心辉吓得打算放弃简阳退至龙泉驿,龙泉驿是成都的门户,如若再放弃,成都必将失守。
  无奈,熊克武又命令正在追击敌军的刘伯承援助赖心辉,刘伯承不顾数日行军的疲劳,亲自到龙泉驿查看地形,步署兵力,一举击败了北洋军于学忠的部队,保住了成都,这就是有名的“龙泉驿大捷”。
  由于赖心辉指挥失当,黔军一万多人又重整旗鼓与讨贼军在荣昌、隆昌、资中、内江一带形成拉锯战。
  刘伯承在收回隆昌进军大足时,由于友军不做配合,致使部队伤亡很大,而且使大足复而又失。
  这种拉锯战使刘伯承异常愤慨,他看到街面冷落,百姓呻吟,一种屈辱感涌上心头,他一次次自问:“我不是立志仗剑拯民于水火吗?可是仗打赢了又怎样呢?无数次的胜利并没有拯救人民出水火,而是给人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祸兵灾,这是为什么?第二混成旅的士兵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等待救援时却无人顾及;战时我被推上前线,是指挥一万多人的将军,战后依然是个团长,仗打胜了,功归他人,仗打败了,归罪于己;在关键时刻,各打各的算盘,丢下烂摊子不管,宁愿牺牲友军,不肯相互支援。身为军人,扶困济危,拯救中华之心何在?”痛苦之余,他愤而写下辞呈,但未被批准。此时,刘伯承怀着讨伐国贼,救民于水火的崇高责任感留了下来。
  为尽快拿下大足,刘伯承亲赴前沿阵地观察地形。一天,刘伯承吃过午饭后,由向导带领来到百灵湾上面的白脚岩,刘伯承一面用望远镜观察地形,一边听身边的向导介绍情况,忽然,从前面的和尚坡脚下来了三个人,刘伯承一惊疑,在放下望远镜的一瞬间,一颗子弹从对面射来,打穿了他的右腿。
  随行的副官和士兵一边还击、掩护,一边背起负伤的刘伯承撤回张家大院。
  刘伯承伤势严重,回到张家大院后一直昏迷不醒,医生给他施用了各种止血针、止血药,但稍一松绷带,立即血流如注,生命危在旦夕。在大足前线的但懋辛当即命令送刘伯承去内江的二混成旅野战医院。
  在内江野战医院,医生们采取了各种抢救措施,但刘伯承仍处于昏迷状态,熊克武得知情况后,派人把成都北门外一家法国医院的院长艾毓梅接到官邸,电话指示抢救。艾毓梅一一询问了病人状况、医生用药和注射部位等情况后,告诉对方立即在尾椎骨注射一针,终于,刘伯承大叫一声苏醒过来。接着,熊克武急令士兵护送刘伯承到成都继续抢救。
  刘伯承到成都后,住进艾毓梅的医院,经多方抢救,才脱离危险。但此时伤口已严重感染,整个右腿又红又肿,艾毓梅认为刘伯承必须进行截肢手术,否则血液中毒将危及生命。刘伯承听说要截肢,执意不从,和院长吵了起来,艾毓梅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不做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伯承的伤腿竟慢慢好了起来。一天正常换药时,艾医生称奇不已,对刘伯承说:“病情不如君者往往锯腿,岂非上帝降福,创此奇迹?君当不忘上帝之恩,终生祝祷。”刘伯承听后微微一笑说:“上帝岂爱我这个不信上帝的人?我的伤慢慢见好,是我终日凝精聚神暗暗往伤处鼓气并心里想着:”你要好!你要好!‘才克制了病情。“艾医生虽不完全信服,但内心非常钦佩。
  伤势略有好转后,刘伯承执意出院养伤,临行前,艾医生前来送别,并带来一副拐杖送给他。告诉他说:“你腿上的伤不久即愈,但腿上肌肉已缩短,愈后必成曲腿,所以送你这只拐杖做为你的终生之侣。”刘伯承听后大笑说:“世上哪有柱着拐杖行走的斗士?请留下送给别人吧!”艾医生听了刘伯承的话,只好无可奈何地耸耸肩。
  刘伯承出院后,住在成都刀子巷一位朋友家中静养,伤口愈合后,右腿果然伸不直,怎么办?就这样在家静养一生?
  然天下汹汹,军人岂能坐而视之,他诙谐地对看护他的人说:“我这样又瞎又跛才不是回事哩。”
  于是,刘伯承每天坚持做牵引,开始效果比较显著,到脚尖着地能行走时就很难再有进展。一天,刘伯承一着急,就把脚放在凳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命令士兵压自己的伤腿,开始士兵也很怕,但经不住刘伯承的强令,不得不坐下。结果,刘伯承惨叫一声,痛昏在椅子上,伤腿也随之肿了起来。
  后来,一位老中医用中药给他包敷伤腿,不久,他的腿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功能。
  腿好后,刘伯承徒步去艾医生医院感谢他,艾医生一见大吃一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