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朝江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谢旻等监修。《江西省志》创於明嘉靖间参政林廷《木昂》,其后久未纂辑,旧闻放失。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巡抚安世鼎始续修之。康熙五十九年,巡抚白潢又增修之,名曰《西江志》。其体例条目,虽多本诸旧志,而广蒐博访,订舛正讹,在地记之中号为善本。雍正七年,巡抚谢旻奉诏纂修省志,乃与原任检讨陶成等开局编辑。其规模一本之白《志》,而间加折衷。文简事核,釐然有序。其志人物,如宋之京钅堂、章鉴,一则以其身为宰辅而依附权奸,一则以其位列钧衡而弃主私遁,俱削去不载,亦颇有合於大义。
惟元刘秉忠,其先世虽瑞州人,而自辽及金,北迁已久,乃援其祖贯,引入乡贤。
将孔子自称殷人,亦可入中州志乘乎?是则图经之积习,湔除未尽者矣。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通行本)
国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兼管浙江、江南总督嵇曾筠等监修。浙江自明嘉靖中提学副使薛应旂始辑为《通志》七十二卷,至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总督赵士麟、巡抚王国安复因薛《志》增修,斟酌损益,义例粗备。此本於雍正九年辛亥,总督李卫开局编纂,讫乙卯而告竣。曾筠等具表上进,司其事者原任侍读学士沈翼机、编修傅王露、检讨陆奎勋也。总为五十四门,视旧志增目一十有七。
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列出典。其近事未有记载者,亦具列其案牍,视他志体例特善。其有见闻异辞者,则附加考证於下方。虽过求赅备,或不无繁复丛冗。
然信而有徵之目,差为不愧矣。
△《福建通志》·七十八卷(通行本)
国朝浙闽总督、兵部尚书郝玉麟等监修。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而亦不免阙略。又自明立福建布政司,分建属郡,以福、兴、泉、漳为下四府,延、建、邵、汀为上四府。国家德威远届,鲸海波恬,台湾既入版图,而福州所属之福宁亦升州为府。
泉州所属之永春、漳州所属之龙岩,又各析置为直隶州。建置沿革,多与昔异。
以旧志相较,每与今制不同。且福建三面环海,港汊内通,岛屿外峙,一切设险列戍之要,旧志亦多未详。雍正七年,承诏纂辑《通志》,因取旧志之烦芜未当者,删汰冗文,别增新事。其疆域制度,悉以现行者为断。至乾隆二年书成,玉麟等具表上之。自星野至艺文,为类三十,为卷七十有八。视旧志增多十四卷,如沿海岛澳诸图,旧志所不载者,皆为详绘补入,足资考镜。於体例亦颇有当焉。
△《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迈柱等监修。楚中舆记,见於前史者,如盛宏之《荆州记》,庾仲雍《湘州记》,《汉水记》,梁元帝《荆南地志》,郭仲彦《湘州记》、《湘州副图记》,陶岳《零陵总记》,韦宙《零陵录》,范致明《巴陵古今记》、吴从政《襄沔记》,类多湮没不传,即传者亦残阙失次。魏裳《湖广通志》、廖道南《楚大纪》、陈士元《楚故略》,出自近代,又往往阙漏冗杂,不足依据。是《志》成於雍正十一年,乃迈柱及湖北巡抚德龄、湖南巡抚赵宏恩奉诏纂辑。以湖南、湖北合为一书,与《江南通志》合上江、下江为一者体例相同。大致据康熙甲子旧志为本,而以类附益之。其目或增或并,总为三十一门,又附见者十三门,人物门内又别为四子目。条分缕析,按籍可稽。惟长沙远隔洞庭,当时开局武昌,采访未周,故所载稍略,不及湖北之详备云。
△《河南通志》·八十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河南山东军务、兵部右侍郎王士俊等监修。河南之名,宋代惟属洛阳一郡。故宋敏求作《河南志》,仅记西都典故,而不及他州。自明初设河南布政司,所属八府,实跨河以北。封疆於古稍殊,故郡邑虽各有偏记,而未有统为一书者。嘉靖中始创为之,亦仅具崖略而已。徵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能精确。
国朝顺治十八年,复加续修,条理粗备。黄之隽谓康熙中尝颁诸天下以为式。后阅六七十年,未经修葺。郡邑分并,与新制多不相合。雍正九年,河东总督田文镜承命排纂,乃延编修孙灏、进士顾栋高等,开局蒐讨。文镜殁后,王士俊代为总督,乃成书表上。考古证今,体例颇为整密。惟书成之后,陈、许二州升为府,郑州改隶开封,卢氏改隶陕州,南召复立县治,因刊版已竣,皆未及增改云。
△《山东通志》·三十六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濬等监修。初,明嘉靖中,山东巡按御史方远宜始属副使陆釴钺等创修《通志》四十卷,为目五十有二,附目十。本朝康熙十二年,巡抚张凤仪、布政使施天裔重为修辑。大抵仍旧文者十之八九,新增者十之一二而已。此本乃雍正七年岳濬奉诏重修。延检讨杜诏等开局排纂,至乾隆元年始告成,后任巡抚法敏表进於朝。中间体例,於旧志多有改革。如宦绩人物,旧志於列国卿大夫缕载无遗。此本则以经传所有者概从刊削,而断自汉始。
又田赋、兵防,旧志疏略不具,运道、海疆,则并阙如,此本悉为补辑。又《人物》之外,旧志别分《隐逸》、《孝义》、《儒林》、《文苑》诸目,往往配隶失宜,此则悉从删削。又如以北兰陵为南兰陵,以今济阳为唐宋之济阳,以复旧之新泰为两设之新泰,皆沿讹之尤甚者,此本均为辨明,亦多所考证焉。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觉罗石麟等监修。山西之有《通志》,始於明成化中督学佥事胡谧,后嘉靖中副使周斯盛、万历中按察使李维祯,皆踵事排纂。至本朝康熙壬戌,督学道刘梅又因旧本重编,凡五易稿而始成。分类共三十有二,所增辑甚伙,而讹复者亦颇不少。雍正七年,石麟等奉诏纂辑,乃开局会城,因旧本续加增订。旁咨博访,广其类为四十。凡遗闻故事,比旧加详。其发凡起例者为原任庶吉士储大文。大文於地理之学颇能研究,所著《存砚楼集》,订正舆记者为多。故此志山川形势,率得其要领。其特立《经籍》一门,乃用施宿《会稽志》、袁桷《四明志》之例,亦有资考据云。
△《陕西通志》·一百卷(通行本)
国朝署理陕西总督、吏部尚书刘於义等监修。陕西旧《通志》为康熙中巡抚贾汉复所修,当时皆称其简当。而阅时既久,因革损益,颇不相同。雍正七年,敕各省大吏纂辑《通志》,陕西督抚以其事属之粮储道沈青崖,青崖因据汉复旧本,参以明代马、冯二家之书,斟酌增删,釐成百卷,分为三十二类。雍正十二年,於义等始表上之。陕西省治本汉唐旧都,故纪载较多。如《三辅黄图》、《长安志》皆前人所称善本,而卷帙既繁,异同亦夥,至其隶辖支郡,若绥、葭、凤、兴之类,则又地近边隅,志乘荒略,不免沿习传讹。是编订古证今,详略悉当,视他志之撦挦附会者较为胜之。书中间有案语,以参考同异,亦均典核可取云。
△《甘肃通志》·五十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容等监修。甘肃所领八府三州,明代皆隶於陕西布政司。至本朝康熙二年,始以陕西右布政司分驻巩昌,辖临洮等府。
后又改为甘肃布政司,增置甘、凉诸郡,设巡抚以莅之,於是甘肃遂别为一省。
雍正七年,各直省奉敕纂修《通志》,抚臣许容以甘肃与陕西昔合今分,宜创立新稿。而旧闻阙略,案牍无存,其卫所新改之州县,向无志乘,尤难稽考。因详悉蒐采,择其可据者,依条缀集,分为三十六类。乾隆元年,刊刻竣工,文华殿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等具表上之。其书虽据旧时《全陕志》为蓝本,而考核订正,增加者十几六七,与旧志颇有不同。其制度之系於两省者,如总督学政题名,及前代之藩臬、粮驿各道俱驻西安,兼治全陕,不能强分。则亦多与《陕志》互见焉。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廷桂等监修。《四川通志》在明代凡四修,惟《艺文》出杨慎手,最为雅赡。而其他则未能悉中体要。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巡抚张德地又续事纂辑。以兵燹之后,文献无徵,亦多所脱漏。是编乃雍正七年廷桂等奉敕重修,凡分四十九类,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为详备。其中沿旧志之误,未及尽汰者,如唐韦昭度征陈敬瑄,无功而还;宋岳云为忠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乃总制全蜀,应入统部,不当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师南诏,新旧《唐书》所载甚明,乃反以为忤国忠被贬,载入《人物》。此类尚不免地志附会缘饰之习,然其甄综排比,较旧志则可据多矣。
△《广东通志》·六十四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广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郝玉麟等监修。岭南为炎海奥区,汉魏以还,舆图可考。然如《南方草木状》但志物宜,《岭表录异》仅徵杂事,而山川厄塞,或未之详。明代有戴璟、郭棐、谢肇淛、张云翼诸家之书,大辂椎轮,又不过粗具崖略。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始辑有《通志》,视旧本渐具条理。此为雍正七年玉麟等承命所辑,采掇补苴,较为赅备。开局於雍正八年六月,竣事於九年五月,告成视他省为独先。故中间或沿袭旧文,失之冗蔓;或体例不一,彼此牴牾,皆未能悉加订正。然全书三十五门内新增者四,葺旧者三十有一,大都首尾详明,可资检阅。至《外番》一门,为他志所罕见。然粤中市舶骈集,韩愈所谓“东南际天地以万数”者,莫不瞻星戴斗,会极朝宗。裒而录之,足见圣朝声教之远,亦《通典》述边防而兼及海外诸国之例也。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广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鉷等监修。自桂林、象郡之名著於《史记》,厥后南荒舆志,渐有成编。其存於今者,如唐莫休符之《桂林风土记》,段公路之《北户录》,宋范成大之《桂海虞衡志》,明魏濬之《峤南琐记》,张凤鸣之《桂故》、《桂胜》,皆叙述典雅,掌故可稽。惟其间郡县沿革,前代既损益不一,而本朝版图式廓,建置周详,若泗城、镇安、东兰、归顺、宁明诸府州,皆已改土归流。凡昔所称羁縻州者,无不隶王官而登户籍。与前代半隶蛮獠者,形势迥殊,未可执旧文以谈新制。此书成於雍正十一年,亦当时奉诏所纂集。
其遗闻故事,虽颇以诸家遗籍为凭,而於昭代良规,分析具载,指掌厘然,尤足为考稽之助。固不比《骖鸾录》等仅主模山范水已也。
△《云南通志》·三十卷(通行本)
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云南在汉本属益州,后为南诏所据,至元代始入版籍。其有地志则始见於唐,然传於今者,仅有樊绰之《蛮书》,所纪皆六诏山川。历年既久,旧迹多湮。证之於今,相合者十无一二。《明史·艺文志》载太祖初平云南,诏儒臣考定为《志书》六十一卷,今已散佚。他如杨慎之《滇程记》、《滇载记》诸书,掇拾成编,不免挂一漏万。谢肇淛所辑《滇略》,号为善本,然所述止於明代。本朝康熙三十年始草创《通志》,稍具规模,犹多舛略。雍正七年,鄂尔泰总督云贵,奉诏纂辑,乃属姚州知州靖道谟因旧志增修。凡为门三十,门为一卷。乾隆元年书成,后任总督尹继善等具表进之。其间视旧志增并不一,如图之有说及府州县题名,皆补旧志之所无。《大事考》、《使命》、《师命》诸目,旧志所有而冗复失当者,则删去之。又课程原附盐法,闸坝、堰塘原附城池,今皆别自为门。纲领粲然,视原本颇有条理焉。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通行本)
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其书与《云南通志》同时纂次,司其事者亦姚州知州靖道谟,继之者则仁怀知县杜恮也。其视各省《通志》,成书最后。至乾隆六年刊刻始竣,总督管巡抚事张广泗奉表上之。贵州僻在西南,苗蛮杂处,明代始建都指挥司。后改布政司,分立郡县,与各行省并称。而自唐、宋以前,不过羁縻弗绝,尚未能尽辟狉榛。故古来纪载寥寥,最为荒略。明赵瓒始创修《新志》,其后谢东山、郭子章及本朝卫既齐等,递事增修,渐有轮廓。终以文献难徵,不免阙漏。惟田雯之《黔书》,笔力颇称奇伟,而意在修饰文采,於事实亦未胪具。此书综诸家著述,汇成一编。虽未能淹贯古今,然在黔省舆记之中,则详於旧本远矣。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炎武撰。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上起伏羲,下讫於元,仿《雍录》、《长安志》体例,备载其城郭、宫室、都邑、寺观,及建置年月事迹。前为总论二卷,后十八卷则各按时代详载本末。徵引详核,考据亦颇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此书写本不一,浙江所采进者,仅总序二卷。而较之此本则多唐代宗时广德元年十月吐蕃犯京畿,上幸陕州一条;元顺帝至元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京路、北京路为武平路、西京路为大同路、东京路为辽阳路一条。盖旧无刊版,辗转传钞,讹阙异同,固所不能免尔。
──右“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四十七部、二千七百五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类二
△《水经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后魏郦道元撰。道元字善长,范阳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迹具《魏书·酷吏传》。自晋以来,注《水经》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时犹见之。
今惟道元所注存。《崇文总目》称其中已佚五卷,故《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洛水、泾水,皆不见於今书。然今书仍作四十卷,盖宋人重刊,分析以足原数也。是书自明以来,绝无善本。惟朱谋《土韦》所校盛行於世,而舛谬亦复相仍。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案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错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馀字者。其道元自序一篇,诸本皆佚,亦惟《永乐大典》仅存。盖当时所据,犹属宋椠善本也。谨排比原文,与近代本钩稽校勘,凡补其阙漏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删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神明焕然,顿还旧观,三四百年之疑宝,一旦旷若发蒙。是皆我皇上稽古右文,经籍道盛;瑯嬛宛委之秘,响然并臻。遂使前代遗编,幸逢昌运,发其光於蠹简之中。若有神物捴呵,以待圣朝而出者,是亦旷世之一遇矣。至於经文、注语,诸本率多混淆。今考验旧文,得其端绪。凡水道所经之地,《经》则云过,《注》则云迳。《经》则统举都会,《注》则兼及繁碎地名。凡一水之名,《经》则首句标明,后不重举;《注》则文多旁涉,必重举其名以更端。凡书内郡县,《经》则但举当时之名,《注》则兼考故城之迹。
皆寻其义例,一一釐定,各以案语附於下方。至塞外群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