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益州的周瑜已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刘备却开始动手了,或者说,益州是送来的,张松法正这两位益州官员暗通刘备,劝说刘璋借刘备的实力抵御张鲁和正准备向汉中动手的曹操。这可正合了刘备的胃口,于是带兵入益州,此时的入蜀部队并没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他们都留着守荆州。而刘璋对刘备也不错,给刘备增兵增给物质,刘备的军队得以扩张。而且刘璋还亲自来迎接刘备,此时庞统等人都劝说刘备将刘璋等荆州要员一网打尽。但是刘备没有同意。
  关于刘备的说法,是:“此大事也,不可仓卒。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这是为何呢?按理说,庞统等人的意见也没错,只要刘璋等骨干被抓,益州就可能兵不血刃得到。不过刘备的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刘备对益州是新来者,假如刚进来就夺其主,难免人心不服,而且此时刘备军力不足,一旦有人借机作乱,很难压制,而从刘备之后得到益州的情况看,他对益州已经是全局性的控制了,以刘备一向以人心为本的战略来说这样也没错。但是,我还是认为假如用庞统计,那更好一些,至少可以得到一年多的时间,汉中也能先于曹操取得。
  总之,刘备得到了刘璋的支持,在葭萌驻扎,随便收买人心,本来一直这样下去,刘备或先攻打汉中,外王内圣,得益州人心取刘璋而代之也可,或先树威德,策反益州人士,收其民,再取刘璋而代之也可,不过此时却出了一事,孙权受到曹操攻打,求援刘备,刘备以这个为借口向刘璋要钱要人,刘璋心情不爽,心想打张鲁我给你钱,荆州江东是你的事,也要我给吗?也不好不给,只给了部分。这到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张松写信给刘备要其入成都:“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事泄。此时才不得不发兵攻打,又要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入川,两面夹攻。
  结果大家都知道,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张飞的表现,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张飞的戏份最少,而且还常为别人的过错抵罪,不过从历史角度看,张飞在演义中的篡改倒是最少,尤其是来荆州之后。
  自徐州那次守城表现不佳,张飞就不再被唯以大任,刘备大都把他放在身边,不象关羽那样可以独当一面,而且战功也小的多,知名度也不高,但是长阪一战使得威名重立,再度受到重用,等到自荆州入益州,他已经开始自领一路,而且义释严颜,每战必克,表现上佳,等攻克成都后封赏,“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诸葛亮此时的地位已经确立为文臣第一,外加入川带兵,而法正为入川谋主,才智过人,不亚于诸葛亮,入川第一功,至于关羽虽然入川无功,但是作为守荆州的封疆大臣,而且荆州为刘备根据地,封赏也是正常,至于张飞就是依靠此次作战的功勋,成为川中第一武将。(关羽在荆州不算,)
  假如蜀中只是碰巧,那对张郃则是实打实的成功了,张郃为河北名将,自投曹操后屡立战功,自后三国时代也是抵御诸葛亮的魏国大将,在曹军中乃是数的上的名将,但是在巴西惨败于张飞,此时的张飞功勋已经鼎盛,同时,也标志着之后的张飞没什么大作为了。
  张飞没大作为倒不是他作战的问题,而是刘备征伐汉中,没有用上张飞,不过刘备所用的黄忠也是一举而胜夏侯渊。(此时的刘备已经不用亲自对战敌方的大将了,派自己的手下大将足以。)而当曹操亲来,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没见到就跑了。二十四年,刘备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果然,曹操自关中南征,屡屡不顺利,终于退兵,刘备得到汉中。
  刘备得到汉中,但是汉中却不如益州富裕,一来是本来益州就远比汉中富裕,二来是曹操用兵,不利也不让你占便宜,之前的荆州,现在的汉中都是如此,一旦退兵就将民众和物质带走。而且汉中险要,这就需要一大将守卫,本来作为武将中的第二人,张飞是首当其冲,但是刘备却任命了魏延,并问魏延,我任命你做这么重要的官,你怎么做呢,而魏延的回答也很有意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比当年刘备还厉害,刘备也就是说曹操之下的大将无人是我对手,但是对曹操还有畏惧,而魏延此言比刘备又高了去了。之后魏延果然为蜀中第一大将。
  刘备得到荆州部分,益州,汉中,已经基本实现了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接下来就要攻占天下了。在此事,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群雄夺取天下的路程,秦是自关中兼有巴蜀而得天下,汉高祖刘邦是自汉中偷袭关中,以其为基础夺天下,汉光武帝是以中原为基业,而得天下。刘备之前就这三代,其中汉光武帝就不能学了,中原在曹操手里,而秦汉倒是可以学习学习,尤其是刘备一向仰慕的高祖刘邦,以汉中偷袭关中,以其为基业,而得天下,这是一好例。只是这个例子不好学,汉中到关中地势险要,守军只要坚守,便不易攻下,(之后的诸葛亮就是好例子,)而当年汉高祖依靠千古奇才韩信的暗渡陈仓,外加项羽不暇顾及,才得到关中。(之后魏延也想暗渡,不过他做不了韩信,诸葛亮也不是刘邦。)所以诸葛亮提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招是和当年楚汉战争的情况一样,当年齐国兵乱,项羽无暇顾及西面,韩信才从容收得关中,不过当年是齐国造成,现在就要刘备自己造成了,所以荆州这点是不能少的,也就是有了关羽这位上将的北进。
  确实,以关羽的身份,是最适合做这北伐名将的,关羽在荆州驻扎多年,根基深厚,不单在荆州,在中原也派了许多奸细,所以关羽北上,中原各地纷纷响应,曹操也预备迁都。(迁都不是小事,一般也就是敌军将近才会迁都,可见当时中原情况危急程度。)而且派兵支援,假如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刘备乘机自汉中偷袭关中,那确实是汉高祖的基业了,这样也形成了对曹操的包围。(而假如曹操取汉中益州则是对刘孙的包围了。)
  假如历史这样发展下去,汉室再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孙权却出来搞乱了。
  前文说过孙权的性格,象一土财主,一方面想着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占别人的东西,当初刘备取了益州,他就想要荆州。(这点怎么说呢?孙权应该不是白痴,别人的东西怎么会平白无故给你,那种许诺怎么能当真,要说许诺当真,他老哥孙坚就要一直在袁术手下做事了,也没现在江东的基业了。不过刘备那话也真狠,什么取了凉州就给荆州,实着刺激了孙权。)于是孙权一举动兵,刘备也不含糊,两军对峙,要不是曹操入汉中,刘备也不会休兵,让出三郡了。(不过说实在的,真应该在当时就开一战,最好灭了一家,否则还是落得被吞并的下场,只剩下一家反而好办事。)孙权这人也当真是很可爱,当初还动兵来着,一得到三郡就喜滋滋的打曹操了,只是在张辽那碰了一鼻子灰。
  现在看刘备关羽这样闹的欢,他心里也不爽了,你想象一个土财主的心理,原来他救济的一个雇农现在生意做的好,反而比自己还发达了。而且看到刘备的益州汉中,孙权的心里就疼啊,原来那可能是自己的啊。反正这样的心理,孙权越看刘备越不顺眼,尤其是关羽。
  其实,本来要换一个人来,孙权也不至于如此,孙权这脾气,捧捧他,拍拍马屁,也就舒服了,但是关羽这脾气,火暴的很,孙权要和他结亲,按理说国事为重,嫁了就得了,何况孙权一方霸主和你结亲也不委屈啊,但是他把别人骂走。那孙权这样要面子的人怎么受得了气。(本来假如结亲,就算兵败了也不至于身死这么绝啊。)而且一直支持联合的鲁肃已死。(随便说一下单刀赴会,并不象演义那般关羽威风的紧,鲁肃窝囊的很,鲁肃和关羽应该是说各执一词,想罗贯中大概是以他那时的标准衡量汉末的鲁肃了,以为就是一儒士,却不想那时的儒士可不是元末的儒士,都是知兵的,不然怎么能当大将。)
  接下去的事很简单了,荆州偷袭,关羽被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原先的战略就是以东吴没来插手制定的,关羽的兵力对曹孙两家中一家都有余,单对一家就难说了,而要北上,就不得不冒险。而且孙权这样做实在是很危险的,取得荆州后直接和刘备联盟破裂,而巴结曹操却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这样做,就算真想维持现在的局面,不想刘备太强大,只需要陈兵荆州就可以了,那关羽自然不敢北上,或者乘关羽北进,也挥军北上占地盘,都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确实不是明智之举,完全是一种疯狂的行为,看孙权后来的动作,也是相当后悔的。
  随便为关羽做个结尾吧,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危难时不背弃,离散后又投奔,确实当得上忠义两字,至于名将,虽然演义中加了诸多关羽虚有的功劳,但是作为大将,斩颜良,水淹七军擒于禁,(随便说一下于禁,于禁作为曹操多年的爱将,投降是曹操没想到的,一来是于禁怕死,另一方面也有当时形势对曹操不利的情况,因为象张郃这样的名将都是在不利的情况下投降,这也很常见。)他作为大将是公认的,不过也不能说是千古名将。刘备对他也是很信任的,将荆州交给他镇守,一直以来是刘备阵营的第一名将,后世对他是有点过于褒扬了。
  刘备失去了荆州和关羽这位大将,不气才怪,但是又不能马上复仇,毕竟曹操仍在,危险仍在,直到曹操死去,曹魏篡汉,内部要整顿,顾不上刘孙两家,刘备才又动了伐吴的心思。
  关于伐吴,虽然很多人弊病,但是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东吴取荆州,杀关羽,与公与私都应该讨伐,从国家利益上说,有哪个国家被人破坏盟约杀了人夺了地还巴巴的求和的,这样要被人耻笑,自然要打,最好是灭了东吴,这样荆州益州江东汉中连为一体,对曹魏形成大包围圈,再不济也要逼得东吴求和退荆州,不敢再犯刘备。而且按诸葛亮的战略,荆州是一定要回来的,而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全,东吴这个背盟小人也要教训的。(所以并不见诸葛亮对此太过阻拦。)从私人感情上,关羽和刘备,关羽和现在的第一大将张飞,都是亲若兄弟。(张飞是敬关羽为兄,实打实的,地位也相同他们两结拜倒是很可能。)为关羽报仇自然应该。
  于是刘备东征,但是此次东征是有限度的,除了张飞要报仇一定要去,黄忠已死,象马超赵云诸葛亮魏延都留在益州,为的是防止曹魏,所以猇亭兵败后蜀汉很快恢复了元气。
  可惜出师不利,张飞被部将暗杀。
  张飞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虽然早年有徐州失守之事,但是吸取教训,在长阪再显雄风,平蜀定巴西,有名将之风,论功不亚于关羽,确为刘备手下大将,不过脾气过于暴躁,不善于变通,也是很大的缺点。(和关羽一样,关羽对上层人物看不起,张飞是对下层人物看不起。)
  张飞虽死,但是刘备还是要东征,随便说一下,诸葛亮之前,大多是刘备亲征的多,所以诸葛亮来不来和胜负无关,刘备打仗可不是吃素的,前不久还胜了曹操呢。果然,不久孙权就求和。(这也是因为从曹魏那得不到援助,现在孙权也应该明白当年背盟的后果了。)假如按演义的说法,现在求和正好下台阶,夺得荆州就可以了,但是考虑到现实原因,自然不会这么简单,荆州就算要回,但是孙权先例在先,刘备退兵后马上就可以再抢回,这样荆州北上不行,还要受到牵制,所以必须打一仗,使得孙权不再拥有进犯荆州的实力和想法才行,(其实也是要灭孙权啦。)何况从经济上说,我带兵这么多,还有少数民族兄弟帮助,是白带的啊,荆州本来就是我的,你至少要割我几个郡才行。
  不过孙权这个土财主怎么会轻易割让自己的土地呢,于是就豁出去了,再之后就是陆逊的成名之作猇亭之战。
  猇亭之战,蜀汉的军队绝对没有七十万,否则三国就有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了,实际上蜀汉的军队估计也就几万,可能还不及东吴军队的数量。(三国规模最大的军队应该是赤壁时期的曹军。)蜀汉实力未大损,所以当刘备到白帝城号称要不惜一切将战争进行到底时,(估计还说就算和曹魏联军也要灭东吴)孙权也担心不已,(曹魏是靠不住的,我还在和刘备打,你看他就上来想占便宜了,后悔当年背盟了。万一刘备真来一个不惜一切也不好。)所以两国就再度修好了。
  此时刘备也到了最后时刻了,临死前托孤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也实在是明智的选择,刘备识人之术可见一斑,假如真有不臣之心的人,刘备这样一说,就有借口了,老皇帝说我可以代而取之的呢,但是诸葛亮之后为刘家确实鞠躬尽瘁了。
  不多说了,快点结尾吧,这篇实在拖的太长了。
  刘备有识人用人之才,战术征杀之策,有仁者之风,无奈出身受限,道路坎坷,敌手曹操都当世英雄豪杰,非江东项羽可比,故求一立基之地而不可得,前半生流离失所,后半生寻得鼎足之势,气势大涨,然时不我待,毁于江东之手。刘备有高祖刘邦之风,才略又远高于高祖,但是运势不如,但刘关张三兄弟之义,却为千古传誉。
  10煮酒话古人之张居正
  余幼时看历史演义,喜对其中历史人物两极化评论,不是好便是坏,如三国演义中刘备诸葛亮,那自是好的,曹操,那定是坏的,以后长大,开始读些教科类的史书,以前的史书也还算简单,大都两极化发展,偶尔如曹操等人,也做个优秀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文学家,即是总体上还算好的,当然,这和小说上有些矛盾,但是不妨碍理解,毕竟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嘛。
  但是每每读到明朝万历那段,就有些混乱起来,万历皇帝,自小聪慧,能分辨错对,又在张居正这位明相的指导下,按道理说怎么也不应该成为一位著名的昏君。而张居正更是,他励精图治,十年将国家整顿的井井有条,国富民强,这应该是明相吧,但是他喜招摇,好美色,有时还收点贿赂,专权,任用亲信,还和一向被认为是坏人的宦官合作。(假如说张居正在小节上还有些风范,那冯保绝对是贪婪之徒了。)这怎么看都是奸臣所为。
  所以每到看这段历史一时间迷糊起来,直到年纪稍长,没了非黑即白这样的两极思想,才能重新看这段历史。
  张居正其人,借用梁公评李鸿章一话而改之“张居正必为明朝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张居正必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梁公评李鸿章,称之为一人物,我觉得张居正,不单为一人物,而且乃独一无二的人物。
  先说其权:明朝废宰相,皇权做大,虽有首辅一职,但终不能独擅大权,有时甚至沦为代笔书匠,还不如那“下面没有了”的公公那般有内相威仪。然张居正这位首辅大人,其权之大,大到皇帝还畏让三分的地步,神宗做了错事,母亲慈圣太后拿《汉书》要神宗看《霍光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