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的新的局势的合法性。英国大使在递交抗议之后就被召回伦敦向政府报告(那就是说,他的被召回并没有使政府在与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问题上承担责任)。法国大使同样也被召回,虽然在巴黎人们有点怀疑这一步做法是否明智。17日晚上张伯伦在伯明翰作了一次演说,他在演说中发出的调子与他二天前在议会中的声明完全不同,他直率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对一个小国的最后一击,或者是不是……朝着试图以武力统治世界这一方向迈进的一个步骤?”
在巴黎,3月17日早晨,内阁同意达拉第的建议,鉴于需要为战争作好准备,应向议会要求给予政府在一定期间广泛的特别权力;这个请求在那一天晚些时候在议会的财政委员会以二十六票对十七票通过。在这一天和下一天的议会辩论中(结果同意给予政府所要求的权力),博内又受到他的批评者们的猛烈攻击,达拉第警告他的听众,现在一切都要服从于这个国家的安全,他重复了1月26日他在议会讲话中说过的那句话,意思是他不会向暴力或狡诈放弃法国的任何一项权利或者一英亩法国领土。
3月18日,亨德森和库隆德勒在柏林亲自到外交部递交他们的政府对最近几天事件的正式书面抗议,抗议声称这些事件为“完全抛弃慕尼黑协定和否定这个协定的缔约各方必须为和平解决而相互合作的精神”。他们分别得到国务秘书魏茨泽克的接见,据亨德森报告说,魏茨泽克显然由于希特勒对抗议的反应而感到惊恐,他恳求亨德森劝英国政府撤销他们的抗议。魏茨泽克也作了尝试劝说库隆德勒撤销法国的抗议照会。他提到,在1938年12月6日法德宣言签字时,据他说,博内曾向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作过口头保证,“按照这个保证,将来将不把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巴黎和柏林之间交换意见的主题”。如果德国政府认为不是这样,“他们就不会在12月6日的条约上签字”。库隆德勒回答说,不论在宣言本身中还是在随同它一起的广播声明中都没有法国政府将终止对捷克斯洛伐克事务关心的任何保证的痕迹。魏茨泽克最后同意,虽然极为勉强,接受了这两份抗议,“就好象(它们)是由邮局寄来的”。
苏联政府在同一天(3月18日)送交德国政府一份书面抗议,宣布他们不能“承认把捷克并入德意志帝国或者,以一种形式或另一种形式,吞并斯洛伐克是合法的,是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和正义的,或者是符合民族自决的原则的”。美国的舆论由于3月15日事件而受到深刻的震动,美国政府以一系列的步骤表示他们的不同意,从3月17日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声明要修改中立法开始,直到3月20日一份拒绝承认德国对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保护权的照会的递交而达到顶点。华盛顿政府不能与伦敦和巴黎采取同样召回大使的行动,从柏林召回休·威尔逊,因为作为对德国反犹太措施的抗议已经在1938年11月把他召回来;但是大使的返回任所行期在即将启程时被推迟了。
这时,正如哈利法克斯在3月15月告诉迪克森的,和张伯伦17日在伯明翰所说的,德国下一个可能的目标的问题,已经由于这第一次肯定地背离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所宣称的使第三帝国的边界与德意志“民族”的地理范围相符合的原则,而以一种严峻的形式被提了出来。事实上,德国的意向问题在过去三个月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焦急的猜测;因为到1938年末的几周中,在德国的很多观察家,包括新到任的法国大使库隆德勒,已经明白,西方国家从慕尼黑协定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点喘息的时间,不需多久就必须期待德国“劲头”的进一步的表现。
库隆德勒倾向于认为,德国的下一步行动将是向东,但是德国向西进犯的危险,在1939年的头两个月却是笼罩在巴黎和伦敦人们心头的最大愁云。这部分是因为波兰外长贝克上校决定把德国为了但泽和走廊对他施加的使其就范的压力的程度秘而不宣的缘故。据外界的观察家看来,波兰此时似乎并不处于立即危险之中;甚至似乎还有一些理由要担心波兰与轴心国家搞合作。而且,对乌克兰局势的不安心情在冬季有了一些减缓;在1939年3月以前罗马尼亚也还没有登上这场戏的前台。不管1、2月间流传的谣言是由于纳粹计划的情报外泄,还是只不过是些试探气球,这一时期,对法国来说,占控制地位的是,意大利的殖民地要求和报纸上的反法宣传,对于波兰和德国和解、共同反法的恐惧,以及盛传的希特勒向西进攻的计划。
这时法国政府看到并有充分理由担心的西线形势发展是,德国会鼓励意大利以武力来实现它对法国的要求,而德国自己也会以意大利盟国的身份参加这场战争。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比利时被认为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巴黎的人们认为同时攻击荷兰、瑞士和突尼斯却是可能的。对英国政府来说,德国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其殖民地要求,以使英国突然陷入危机,或者它也许会甚至不找借口、不预先警告就进行空袭或突然攻击舰队,以使英国瘫痪,这些似乎也都是可能的。为了防止轴心国家也许会认为它们能够在英国不干预的情况下与法国清算旧帐,英国政府同意法国2月5日的请求,表示要重申它与法国的“绝对的团结一致”;2月6日张伯伦在下院回答一个问题时作了一项声明(解释1938年12月13日的声明),大意是“把法国和本国联合在一起的利害关系的一致,就是当法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不管来自何方的威胁时,必然会引起英国的立即合作”。
不过,在1939年的最初几周,人们最担心的危险,至少在伦敦,就是德国可能入侵荷兰,因为控制了荷兰海岸就能使英国屈服于德国的条件并使法国瘫痪。声称这就是希特勒的打算的报告在1月底引起了罗斯福总统的注意,迄今对这类谣言采取漠视态度的荷兰政府也开始显露焦急的心情。在1月底以前英国政府已经作出结论:德国入侵荷兰,如果遭到荷兰人的抵抗,将不可避免地被当作宣战理由的事件对待。到2月10日英国政府开始采取这样的看法,即“德国以武力或武力威胁来控制荷兰的任何企图”也将不得不被看成是对联合王国安全的威胁;在同一天法国政府给予保证:它将支持英国,如果后者由于德国入侵荷兰而卷入战争,同时英国政府给予法国对应的支持保证,如果因德国入侵瑞士而发生战争。与此同时,英法政府决定,他们的参谋本部之间的对话必须“比过去范围更广,性质更加亲密”。
到3月初,对轴心国在西面进攻的担心已经有所减退,但是即使在占领布拉格之后,当张伯伦和达拉第政府已认识到他们必须把他们的政策建立在德国正计划进一步行动这一假定上时,纳粹是否更有可能向东推进,还是转向西方,仍旧被认为是一个未决问题。很多法国人仍旧担心,德国也许会决定以其全部力量(在意大利的帮助下)一举击溃法国以巩固它的后方,作为向东推进的准备;很显然,对法国的一次直接攻击的可能性,必须时刻记在心头。但是,把各种可能性加以比较,特别是当美美尔的危机(它以德国于3月23日的占领而告结束)正趋于最后关头时,看来更有可能的是,希特勒将使用他的新基地向东推进,而不是掉转头来先对付西方。法国驻柏林大使在布拉格被占领几天之后发给他的政府的一份电报中列举了西方政府现在必须考虑的几种可能性。
德国(库隆德勒3月19日写道)将认为有必要暂时停下来观望一下吗?还是利用它已经获得的势头和中欧国家的麻痹状态,继续向东推进?还是它又想掉转头来把干涉德国在东方的行动自由的西方国家的反对消灭掉?换句话说,元首仍想回到《我的奋斗》著者所表示的想法吗……即除非法国被击溃和英国因此被削弱以致在大陆上无能为力,否则德国就不可能完成它在东方的崇高命运?……假定事实上不可能向英国的制海权挑战,纳粹领袖们认为有两条路可走。或是不间歇地继续进行征服东欧和东南欧,也许还有斯堪的纳维亚,这样,就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为德国获得这些国家的资源,使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应付封锁。或者在法国和英国在美国的帮助之下赶上德国的军备之前就攻击这两国。……这第二个可能性目前不是比较更有可能。但是我们必须估计到德国采取这样一种行动的危险。这个危险甚至可能由于我们加强和加快重整军备而增加。
即使向东推进是需要考虑的最大可能性,但是哪一个东欧国家最可能成为希特勒的下一个牺牲品仍然不清楚。3月15日后有几天,据伦敦和巴黎的解释,迹象似乎是指向布加勒斯特。就是因为据信是罗马尼亚处于危险之中,才促使西方政府开始作出努力,设置了一道阻止德国进一步侵略的障碍。
第二章 对罗马尼亚的明显威胁
认为必须立即采取某种步骤来支持罗马尼亚,是由于得到报告说,德国正在施加压力,迫使它签订一项听从德国支配的经济协定,另外还有消息说,匈罗边境的形势险恶,看来很可能德国打算利用匈牙利来对付罗马尼亚,或者把它作为德国进行侵略的一个基地。
人们知道德国和罗马尼亚为缔结一项新的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已经有一些时候,并正在考虑一项对德国有利的发展罗马尼亚经济的长期计划。这项谈判在接近1939年2月底时,因德国在布加勒斯特的经济代表团团长黑尔穆特·沃尔塔特去柏林听取最后的指示而告中断。沃尔塔特于3月10日回到布加勒斯特,但谈判在15日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前并没有结束。
匈牙利部队于3月14日得到德国的许可后越过边界进入喀尔巴阡…卢西尼亚,到16日晚上他们实际上已占领了这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最东面的省份的全部。罗马尼亚与匈牙利之间的交换照会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罗马尼亚愿意接受在大部分卢西尼亚的既成事实,如果它在东面尖端部分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那里有一些罗马尼亚的村庄和一条连接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铁路线。不过,匈牙利人拒绝讨论罗马尼亚人的要求,直到他们已推进到罗马尼亚边界。两国之间还有一项更大的争论,即特兰西瓦尼亚的地域范围。因此,罗马尼亚人自然要关切匈牙利人的意图,他们在3月14日派出军队到匈牙利边界,以应付对特兰西瓦尼亚的可能入侵,而匈牙利人也沿着他们的整个东部边界部署了军队。3月15日,有七个德国军团穿过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并有一些部队开进斯洛伐克,从那里他们能够穿过匈牙利,迅速进入罗马尼亚,如果希特勒想这样办的话。这样,罗马尼亚可能受到的危险就不能等闲视之了。不过,如果不是罗马尼亚公使蒂列亚向伦敦外交部叙述了罗马尼亚的困境,西方国家也还不至于把局势看得如此严重。蒂列亚的叙述引起了人们的忧虑,担心德国将得到进入黑海的通道和进一步活动的基地,并担心它控制罗马尼亚的油田(这是英国海军部特别关心的事),也许还有乌克兰的小麦。
蒂列亚于3月14日访问外交部,对最近的形势发展表示关切,并要求英国作出一些公开的表示来表明它对东南欧的关心——特别是宣布一个英国的经济代表团不久将去罗马尼亚。16日,他告诉外交事务助理次官奥姆·萨金特,他的政府“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几个月之内德国政府将使匈牙利沦为附庸,然后象它瓦解捷克斯洛伐克那样,进而瓦解罗马尼亚”,他还以私人资格探询,罗马尼亚能够依靠英国的支持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不得不面对(和抗拒,因为它肯定将这样干)一次这样的德国威胁。他说,由于德国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军火工厂,罗马尼亚将受到特别沉重的打击,因为罗马尼亚主要是从那里得到它的军火的,他于是探询向英国借款一千万英镑以便购买军火的可能性。
3月17日,蒂列亚又访问了外交部,这一次是由于他自己的迫切请求而会见哈利法克斯的。他又询问了军火贷款,这时他还谈到德国“几乎是立即”入侵罗马尼亚的可能性。他说德国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部队已超过了控制该国所需要的数量,这也许会引诱他们去利用这种局面。最近几天,他们曾要求垄断罗马尼亚的出口贸易,和对罗马尼亚的工业生产实行有利于德国的某些限制,并答应保证罗马尼亚的边界以作为交换。蒂列亚在说到这些要求时,使用了“最后通牒”这个词。他然后请求英国政府最紧急地考虑,他们是否能够作出一个明确的表示,表明如果一旦罗马尼亚成为德国侵略的牺牲品时,他们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以英法为后盾的包括波兰、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和)南斯拉夫在内的牢固集团,那么,预期局势也许还可以挽救。
蒂列亚建议,首先可以要求波兰和罗马尼亚援用它们的互助条约于德国侵略这一事例,巴尔干协约国各成员则宣布它们“保证相互边界的共同决心”。蒂列亚留交给哈利法克斯一件从布加勒斯特发来的电报,电报指示他提请英国政府注意:一个正在不断增强的信念可能产生的巨大后果,不仅影响中欧,而且将遍及整个欧洲大陆,这个信念认为欧洲只有一个主宰者,他决定各国的安全、和平和独立。然而,西方国家却没有任何声明和行动来消除这一信念。
来自布加勒斯特的其他消息,并不能证实蒂列亚的德国对罗马尼亚的经济施加压力的可怕叙述。蒂列亚在巴黎的同事塔塔雷斯库告诉博内,蒂列亚所讲的德国要求,是过去的事,而且是夸大了;3月18日在英国报纸报道了德国向罗马尼亚发出经济上的最后通牒并经伦敦广播之后,布加勒斯特发表了对这个报道的官方否认。同一天,罗马尼亚外长加芬库告诉英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雷金纳德·霍尔,蒂列亚在“过于热心”的情况下“错误地陈述了局势”。德国与罗马尼亚的经济谈判“正按完全正常的方式进行”;并没有试图“把政治引进这个谈判中去”;从3月15日起德国有了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和解。加芬库事实上是“绝对肯定”,并不存在对罗马尼亚政治或经济独立的立即威胁。
霍尔在第二天,3月19日,得到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的亲自保证:虽然德国的许多要求的确很不是滋味,但决没有过任何最后通牒的问题。罗马尼亚政府在20日拟了一个致西方国家的备忘录,说明他们自己觉得受到威胁,但没有立即受到攻击的危险。
与此同时,沃尔塔特与罗马尼亚人的谈判仍在继续进行,但因最近形势的发展和捉摸不透匈牙利的意图,公众深感忧虑。一项以普通的词句拟定的、适合于发表的经济协定,和一项进一步阐述协定的条款使其更加确切的秘密议定书,终于在3月23日下午签署。经济协定于3月24日发表(关于秘密议定书当然只字不提),产生了德国人所希望的效果。它使舆论界相信,特别是在英国,蒂列亚所断言的并非是事实,虽然罗马尼亚确实将变得更加依靠德国,但它并没有丧失经济自由。这项协定事实上明白地提到了罗马尼亚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以及它的国内的需要,和德国需要分到它的产品的一个较大份额。
然而,在德罗协定签订时,对于罗马尼亚会遭到匈牙利单独或与德国人联合的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