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有机会扮演调解人与和事佬的角色。这种处境还使许多美国人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某些人,尤其是持自由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的人,认为俄国同英国的政策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两者都表现了强权政治的根深蒂固的本性,在几个大国中,看来只有美国能真正体现联合国宪章中大书特书的新体制。
安理会中的激烈的辩论,仅仅是1946年头三个月里大国关系的一个方面。在进行宣传战的同时,还保持有范围不大的合作与一致,这几乎是幕后的事情。如同我们知道的那样,在中国或多或少就是这种情况,在德国也是如此。
柏林的盟国管制委员会一开始工作就不顺利,由于当初没有邀请法国政府参加波茨坦会议,它不接受会议关于德国问题所作出的决议。因此,在管制委员会中,谋求成立德国中央行政机构的雏型的努力遭到法国的反对。到1945年10月14日,盟国暂时放弃了这种努力。此后,各占领区当局便各行其是,在不同的时间内根据不同的形式成立了地方行政机构。
随着冬天的来临,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普遍的混乱,以及机器和交通遭到的破坏,加上矿工们营养不良,使得德国煤矿不可能提供许多煤。然而煤却是西德打算用以换取粮食和其他必要的进口货物的主要出口商品,而且欧洲其他国家也亟需煤来维持它们受到损害的经济。此外,从东方来的千百万德国难民使供应居民粮食的问题更形复杂了。结果,在1945年秋天,英国和美国都感到必须为它们在德国的占领区进口粮食,尽管德国人无法付出任何代价。这个情况对英国资源的消耗特别严重。
就盟国关系而言,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英美渴望同俄国人达成协议,保证德国经济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缺乏粮食的德国西部从东部得到供应。俄国人也同样急于从德国西部各占领区获得他们的一份赔偿。但是,在按规定运交赔偿物资以前,必须确定哪些工厂对和平时期的德国经济说来是“剩余”工厂,而要做到这一点,先得进行一次有系统的普查,以便确定德国需要多少工业力量,才能维持和平时期的经济。为了达成一项协议规定让德国保留的“工业水平”,有关各方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还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讨价还价。这项协议终于在1946年3月26日为盟国管制委员会的四个成员国所接受。
在制订德国工业水平的计划时,是根据下列设想来考虑的,即德国经济将作为一个整体来发挥作用,如同波茨坦协定规定的那样。只有在各占领区的生产完全相辅相成的条件下,才能使各方商定的德国工业水平足以维持居民的生活,并使德国能够偿付必要的进口商品。
在一致商定了德国工业的水平之后,盟国管制委员会面临着下面一些任务:确定哪些工厂是“剩余”工厂,从而可以把它们作为赔偿物拆迁;把各个拆迁的工厂分配给各个领受国;同时还得在行政上作出必要的安排,使四个占领区的经济统一起来。
可是如何来进行呢?英国和美国日益关心的是,使它们的占领区能建立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这样就不必再从各自的国库中支付津贴了。而俄国人则变得很不耐烦,急于想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根据波茨坦协定答应给予他们的赔偿,但至今尚未大量交付。双方的目标是互相矛盾的。德国工厂被掠夺后,这个国家将更难自给自足,因此西方国家决定不实施大规模的赔偿计划,除非在俄国人采取步骤使他们占领区内的资源为整个德国经济服务以后。这是俄国人十分不愿意做的。对于剩余的粮食以及东方占领区生产的其他产品,俄国人有他们自己的用处,对于英美两国政府为了特别照顾西德人而可能付出什么代价,他们并不关心。
可以设想,如果盟国关系的一般状况不是这样的话,那末这些分歧可能已经解决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国经济问题上的对抗却起了火上添油的作用。1946年3月26日所达成的关于德国工业水平的协议,标志着在德国问题上看法一致的最高峰。此后,英美在政策与态度上同俄国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到5月初双方就公开决裂了。
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上还就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达成了协议,但这些协议的贯彻情况,则不出所料。共产党人继续控制着罗马尼亚。西方国家对此感到不满,但采取克制的态度,没有主动提出抗议,希望以前保证的自由选举将会带来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政府。在日本,有一件事充分证明了远东委员会毫无权力。1946年3月21日,该委员会向麦克阿瑟将军提出抗议,反对过于匆促地举行选举,八天之后,麦克阿瑟认为这毫无根据而轻率地予以驳回。选举在4月10日举行了,结果保守派获得了相当大的多数,远东委员会就此成为徒具形式的东西。
同时,三国外长的代表正在伦敦私下接触,试图就五项和约的细节取得一致意见。俄国代表无权独立进行谈判,甚至对琐碎的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外长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暴露出来的基本分歧并未得到解决。结果,谈判进展缓慢,不久便能看出,预定在1946年5月1日召开的和会势必要延期了。
4月间,三国外长决定再次举行会谈,设法解决他们的代表面临的重重困难。因此,4月25日,外长会议第二次开会,这次是在巴黎。
当外长会议在1946年4月25日第二次开会时,莫洛托夫竟采取温和的态度,不再为程序问题进行争沦,这使他的同事们感到很惊奇。去年9月为了制定和约而初次作出努力时,正是这个问题的争论引起破坏性作用。这次外长会议在法国首都举行时,定了一些规则,允许报纸充分报道,所以莫洛托夫不再想在商讨对东欧各国签订和约时排斥法国。但是,这种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并不意味着在政策上有任何真正的改变。相反,这是由于在宣传上碰到了新问题,不得不改换手法。莫洛托夫不想没有必要地触犯法国的民族自尊心而失去它的同情。贝尔纳斯正是估计到这一点,所以建议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要求公开报道会议的讨论情况。
因此从一开始,外长会议第二次会议就突出地具有一种新气氛。双方都希望在宣传方面得到胜利,这种心情超过了想达成协议的愿望。结果,讨论流于乏味的演讲,经常用冠冕堂皇的词汇和崇高的原则掩盖真正的利害关系和意图,而直言不讳以及把对方说成心怀叵测显然成为惯用的伎俩。贝尔纳斯善于讲冠冕堂皇的话,莫洛托夫的特长是直言不讳,贝文则两者兼而有之。结果,当然难以促进拟订和约的过程。
这里不必回溯那些错综复杂的辩论。总之,从4月25日到5月16日,当外长会议休会一个月时,拟议中的和约的某些次要条款被接受了,但主要的冲突则依然丝毫没有解决。以前莫洛托夫曾要求授予俄国托管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全权,这时他修改了这个要求,建议成立俄…意共管的行政机构。但这并未使贝文安心,他仍然害怕英帝国的“生命线”遭到俄国势力的箝制。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边界问题,意大利的赔偿问题,以及卫星国和约中的经济条款等等的磋商,都毫无进展的迹象,而莫洛托夫的不妥协态度常常使人感到恼火。事实上,美国代表团已得出结论:俄国人无意签订结束对东南欧国家军事占领的和约。
外长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主要的新特征在于莫洛托夫宣传攻势的方向。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他抨击的主要对象。莫洛托夫对美国进行攻击,主要是在后者谋求把某些条款写进东欧各国的和约的时候,这些条款将保证多瑙河自由通航并在经济与贸易关系上对所有国家一律平等。莫洛托夫声称:这表明恶毒的美国资本主义企图把魔爪伸入脆弱的东欧经济中去。实际上,在激怒莫洛托夫这一点上,美国的对德政策或许至少也同等重要。
为了确定召开和会的日期而作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莫洛托夫坚持,外长会议的成员应在所有基本问题上先取得一致意见。同样,俄国否决了委任专员着手拟订对德和约的建议。这次会议所获得的少数积极成果中,有一项协议是修改意大利停战协定的条款并撤销驻该国的盟国委员会。这一行动对意大利的民族感情起了安抚的作用,而对俄国人来说也并无损失,因为他们在管理意大利事务中始终是无足轻重的,所以莫洛托夫同意了。
外长会议显然陷入僵局后,便在1946年5月16日开始休会。一个月后,在6月15日,三国外长重新在巴黎会晤,继续商谈。在开头的几天中,他们再次探讨了那些老问题,但到6月27日,莫洛托夫在若干问题上,开始露出让步的迹象。那一天,他同意了罗马尼亚和约中的某些经济条款,而以前他是反对的,他还忽然同意把多德卡尼斯群岛交给希腊。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划定意大利…南斯拉夫疆界。根据法国的建议,外长会议同意:的里雅斯特及其周围地区应成为一个国际共管区。此外,也是根据法国的建议,外长会议批准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之间划定的新边界,这既非俄国人主张的有利于南斯拉夫的界线,也不是美国人提出的比较有利于意大利的界线,而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但是,关于将来对的里雅斯特国际共管问题的细节,外长们却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后来举行和会时,这个问题还是悬而未决。同样,如何处置意大利殖民地的问题也难以作出决定,但莫洛托夫确实接受了美国的一项建议,在和约生效后一年内不作决定,同时达成如下谅解:如果经过私下谈判仍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则应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
这些协议显示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剩下来还有两个问题:意大利的赔偿和召开各国参加的和会。莫洛托夫希望外长会议的其他成员直截了当地接受他的要求,即意大利应给俄国一亿美元的赔偿;只有这样他才同意召开和会。贝尔纳斯和贝文拒绝以这种代价来“购买”和会,但表示愿意重新考虑赔偿问题,如果莫洛托夫首先同意召开和会的话。最后,莫洛托夫在7月4日让步了。外长会议规定1946年7月29日为举行和会的日期。下一天,贝尔纳斯和贝文实际上接受了莫洛托夫提出的由意大利缴付一亿美元赔偿的要求。
在12月举行的莫斯科会议上,三国已经一致同意二十一个国家有资格出席和会,但由于在和会的议事规则上进一步发生了争论,对这些国家发出的邀请推迟了。莫洛托夫想为和会规定严格的程序,以束缚小国,但最后他同意,外长会议为和会拟订的程序仅仅是“建议”。这个问题解决后,便在7月9日发出了邀请,尽管当时外长会议尚未就的里雅斯特的行政机构达成协议。接着,对德国问题又讨论了三天后,这次会议于1946年7月12日结束了。
巴黎和平会议于1946年7月29日开幕,到10月15日闭幕。从它得以召开的方式看来,它的成就比人们可能料想的为大。对于这个事实,可以举出两点理由加以解释。其一,由于各大国事先没有就条约中的所有条款取得一致意见,因而当和会开始时,并没有完整的草案放在小国面前;其二,在二十一张表决票中,苏联所能控制的不超过六张。根据大会通过的程序规则,俄国领导的少数国家不足以否决其他国家同意采纳的提案。
和会一开始,双方便在通过议事规则这一问题上展开了决定性的斗争。俄国代表极力主张,所有提案必须得到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赞成才能通过,但这个主张并未实现。相反,会议承认有两类提案:由三分之二多数票赞同的和由简单多数票赞同的。贝尔纳斯国务卿宣称,美国将接受经三分之二表决通过的任何提案,不管美国在和会上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如何。这就使小国的意见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否则就不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也使和会不至于成为一出可笑的闹剧。
对于和会要讨论的五项和约的草案,每一国都有机会提出修改意见或新建议要求写进去。结果,总共有三百多项修正案提交大会审议,其中五十三项由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四十一项由简单多数通过。
对条约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中,有许多是不重要的,包括对法律术语的修改。由于在外长会议上进行的初步谈判十分艰苦,法律术语往往写得很不完善。至于和会讨论的最重要的实质性问题,则有下列几项:划定意大利…南斯拉夫的疆界,确定的里雅斯特的国际共管机构,规定将来召开管理多瑙河航道的国际会议,以及在苏联之外有权要求赔偿的国家中分配意大利的赔偿。
在和会进行的过程中,双方都当众向对方发了许多牢骚。会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苏联操纵的国家集团表现了刻板的纪律性。这样一个集团的存在易于促使西方国家组成一个与之对抗的集团,尽管法国和某些其他国家有计划地试图进行调解,并在有争议的问题上采取独立的中间立场。虽然这次大会号称和会,实际上却毫无和平与国际协调的气氛。
根据1945年12月在莫斯科商定的程序,下一步应是重新举行外长会议来研究和会上提出的建议,并制定五项和约的定本。因此,1946年11月4日,外长会议举行了第三次会议,这次是在纽约。
开头的磋商并不令人鼓舞。对于和会上不顾苏联集团反对而通过的任何提案,莫洛托夫一概拒不接受。甚至当贝文欣然接受了英国代表团曾在和会上反对的一项提案时,莫洛托夫仍然毫不妥协。看来会议已陷入了无法打开的僵局。
大约四个星期后,贝尔纳斯私下对莫洛托夫说,看来再试图就和约达成协议是无益的了,因此他建议休会。这种新的态度显然使莫洛托夫感到吃惊。事实上,如果谈判了这么久的五项和约能缔结的话,苏联可以得到很大的好处。对意大利的和约规定,英美部队应于1947年年底之前撤出该国。这样的撤军可能使意大利共产党人有较大的活动范围,至少将削弱西方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同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缔结的和约,并不要求俄国部队相应地撤离这些国家,因为只要盟国继续占领奥地利,俄国就可以似乎很有理由地争辩说,需要在这些国家驻扎“保护交通线的部队”,以便支持俄国在奥地利的驻军。同样的论点也适用于德国以及经过波兰的交通线。因此,在同奥地利和德国订立和约以前,俄国人可以在这三个卫星国家中合法地驻军,这些国家对俄国和共产主义的忠诚是靠不住的。保加利亚并不位子任何交通线上,但即使根据和约,俄国部队从那里撤走,也不会使共产党的统治遭受严重危险,因为那里的共产党已经很强大。至于芬兰,和约承认俄国有权在该国永久驻军。
和约给俄国带来的第二个好处是,撤销在东欧国家中造成困难的盟国管制委员会。实际上,这些机构已流于有名无实,但只要它们和根据停战协定建立的政权继续存在,西方国家在法律上就有充分权利干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事务,而英国还有权干预芬兰的事务。
另一方面,这些和约保证公民自由,并规定了一些不合俄国人心意的经济措施。莫洛托夫大概始终无意认真看待这些条文。一旦那些根据停战协定建立的政权垮台以后,共产党人便能乞灵于各国政府都享有神圣主权这一点,来解释他们所不满的那些条文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