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虽然身材伟岸,由于常年征战劳累,早已使他面孔削瘦,颧骨凸起。头上蓄着的长发,显得很凌乱。带补丁的旧军装,穿在他那高大挺拔的身躯上,也略显瘦小。他放下手中的红兰铅笔,摸出香烟,伏在油灯上点燃,狠狠地抽了一口后,若有所思地走向房外。
下弦月挂在西边天空。虽过盛夏,下半夜仍然是很闷热。
毛泽东正在低头凝思之际,已成为红一军团参谋长的朱云卿,兴致勃勃地走进来。
毛泽东关切地问他:“部队都到了什么位置?”
朱云卿回答:“各部已到达指定的位置,隐蔽待命。对文家市已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毛泽东又问道:“命令都传达下去了吗?”
朱云卿:“20日拂晓发起攻击。”
毛泽东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心的云翳,着重强调道:“这是我们西进湖南来的第一仗,务必打好,达到全歼之目的。”俩人正说着,朱德也从屋内走出来。他也是身着旧军装,显得老成持重。古铜色的脸膛上给人以威严。十分关切地问:“同彭德怀同志联系的人回来了吗?”
朱云卿马上回答道:“还没有回来。”
毛泽东丢掉烟头,果断地说:“老总,走!咱们去观战。”
朱云卿担心他俩人的安全,提醒道:“前面太危险。”毛泽东毫不在意,轻松地说:“危险?革命哪能没有危险。蒋介石悬赏我和老总的人头,一颗就是2万块大洋啊。价码大的很哩。”
朱云卿见说服不了毛泽东,又提议道:“多带些警卫人员,以防万一。”
毛泽东阻止道:“娃娃们都累了,让他们多睡哈子。有你参谋长保驾,就足够了。”三人笑了。他们三人走出这座茅舍,悄然消失在夜幕中。
文家市,地处湘东,是长沙的东大门。这里驻守着敌人一个旅的兵力。根据毛泽东的部署,今晚,红一军团要在文家市全歼该旅。这也是红一军团西进以来的第一仗。毛泽东和朱德对这一仗十分关注。因此,他们要亲临前沿阵地。
夜幕中的文家市静悄悄,死一般沉寂。偶而能听到小孩的两三声哭声。街上不时有敌人的巡逻队巡逻。这时,刚好有一巡逻队从村口走进村中,排头的是一个军官。他们到了街中拐进一座庄院。
这座庄院是一处地主的庄园,大门口有哨兵把守。上房显得宽大,里面乌烟瘴气,几个军官围在油灯下打麻将正酣。
个个敞胸露怀,武器有的背着,有的胡乱放在一边。
巡逻的军官进来报告:“营长,一切正常。”营长嘴中含着烟,摸起一张牌,用手扣摸。只是哼了一声,精力全在麻将牌上。停了一会,营长见牌不好打出去,随口问道:“啥时辰了?”
巡逻军官告诉他:“天快亮了。”又停了一会,他提醒正打牌的三连长:“三连长,该你值勤了。”
那位三连长的心思全在牌上,没有走的意思,央求地说:“打完这一圈,你老弟再接着来。”正说着,突然一声吼:“不许动。”红军如天兵天将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营长想反抗。
红军战士一梭子打来,营长当即毙命。
红军战士缴了他们的枪。这时外面枪声大作,冲锋声、喊叫声不绝于耳。
敌纵队(旅)司令部内,旅长戴斗垣正指挥着敌人作垂死挣扎。杨成武率军赶到,投进几枚手榴弹,敌人还击的枪声一下子哑巴了。杨成武带领红军战士乘机冲进。敌纵队司令(旅长)戴斗垣,突然手提卡宾枪扫射着冲出房外。一红军战士瞄准一枪,戴斗垣应声倒下毙命。屋内的敌军有的被打死,有的举手投降。电台前的机要官抢行发报,被冲进来的红军战士将其击毙。战士十分恼怒,随手用枪托狠力砸向电台。一枪托下去,电台被砸得七零八落。这时,几个红军战士从里间抬出几箱东西,放到当院打开,全是国民党发行的纸币。有人拿来一盏马灯,放在箱中,用枪托打碎,洋油四散,被点燃焚烧。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全歼守敌三个团又一个营,俘虏千余人,缴获敌人武器1500多枝。
天刚放亮,文家市街道上,红军战士押着俘虏穿街而过。
毛泽东、朱德、朱云卿三人走在街上,偶而停下来,看着俘虏被押走。
王良、李赐凡俩人走出敌司令部,看见走来的毛泽东三人,忙迎上前去。毛泽东、朱德、朱云卿同他俩人互相握手。
朱云卿握住王良的手,十分关切地问:“缴电台了吗?”
“电台被战士砸坏了。”王良心中十分内疚。王良,原名王化陔,四川綦江人,1905年8月生。中学毕业后,于19岁那年的秋天,只身出川到上海考入一所大学。在学校接受了革命的进步思想,尤其是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毅然投笔从戎,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1927年初,王良随黄埔军校迁往武汉东湖一带。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下旬,王良随队离开武汉,去南昌参加南昌起义。不料,船到九江,被张发奎的队伍包围。他联络好几位要好的同志,乘着黑夜,逃离虎口,在修水找到党组织。不久,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当时,他是红军连长。在井冈山的艰苦岁月里,王良总是吃苦在前。黄洋界保卫战,他带领红一连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当时,朱云卿是他的团长。到了1930年6月,王良已成为红四军一纵的纵队长。
朱德听说电台被砸,面有愠色,反问他“作战命令中不是专门强调有一条,要保护好缴获的电台吗?”
毛泽东也说:“电台是顺风耳,有了它,指挥打仗就自如多了。”
正在这时,毛泽东、朱德的警卫员吴吉清和小王赶来。警卫员吴吉清不无埋怨地说:“首长走了也不招呼一声,吓得我们到处找。”
警卫员小王诉苦地说:“刚才碰到黄公略军长,把我们好一顿克。”
毛泽东、朱德、朱云卿三人相视一下笑了。
朱德对王良、李赐凡说:“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后,火速北撤。”政委李赐凡马上回答:“是。”李赐凡,1908年出生。湖南宜章人,贫农出身。由于贫寒,5岁就放牛。他有一个堂叔,资助他上了小学。16岁那年考入县师范。在学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8岁加入共青团。在“四一二”政变后,他回到家乡办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鹧鸪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春,朱德率军夺取宜章,他连夜见到朱德。朱德让他回家乡组织农民赤卫队。他按照朱德的要求,组织了农民赤卫队,后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独立营,同肖克一起参加了象牙山战斗,随后上了井冈山。21岁任红四军第二十九团一连的党代表。在向赣南、闽西进军中,他一路冲杀,打长汀,攻宁都,作战十分勇敢。后来到一纵队一支队任党代表,王良任支队长。从此,他俩成了老搭档,配合十分默契。
毛泽东望着王良和李赐凡离去后,对朱德说:“咱们也走吧,到永和市迎接德怀去。”
初秋的清晨,空气是清新的。田野,丘岭起伏,到处是绿色,绿的庄稼、绿的山林、绿的路边草。
毛泽东、朱德和参谋人员扬鞭催马,一路疾行,赶到永和市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会合。老朋友多日不见,一旦重逢,自然有说不尽的离别之情。尤其是对这些枪林弹雨中拼搏的人来说,战友在战场上重逢,是人生一大幸事。毛泽东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深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分兵出击,是用巴掌打人。合兵则是握紧拳头打人。古往今来,发展中的弱小之军被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各个击破的事例屡见不鲜,成为千古遗恨。只有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才能大量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毛泽东分别找了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交换意见。8月23日,经双方商定,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成立了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和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三军团。第一军团仍由朱德、毛泽东兼任军团长和政委,第三军团彭德怀为军团长,滕代远为军团政委。会议讨论了李立三关于再次要求攻打长沙进而夺取武汉的指示。毛泽东和朱德分析了当前敌对双方的形势,认为目前再打长沙,于我军的发展不利。刚发展起来的红军,还不具备打攻坚战的能力。我军的作战原则是以少胜多,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可是,到会部分人员认为红军发展迅速,由当时的几百人,几千人发展到今天的几万人;从无有立锥之地,到红区不断地发展扩大。以为执行李立三的命令,就幻想着一个早晨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他们从主观出发,却大大忽视了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小看了敌人,也不正确地夸大了自己的力量。
当时三军团的政治部主任兼八军政治委员的袁国平,就是一个力主攻打长沙的典型代表。他的意见很有代表性。商议的结果,是毛泽东和朱德的正确意见被否决。8月24日,顾全大局的毛泽东和朱德只好发出了第二次进攻长沙的命令。
2。长沙撤围
双方激战的枪炮声,在十多里远都能听得见;长沙城头的硝烟,如同弥漫翻滚的乌云,好似黑色的雾纱迷帐,把整个长沙城雾罩云锁个严实。长沙守敌早有所准备,且火力异常凶猛。两军对垒,历来是“攻其不备”,让敌人措手不及。
一个弱者,攻打一个有准备的强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红军战士虽然作战十分勇敢,不怕苦,不怕死,可毕竟不是刀枪不入。在强大的敌人火力面前,倒在枪林弹雨中的红军战士,一时间躺满了长沙城外,有的连城外的壕沟都被填满。战斗之激烈,是近年少有。
长沙城外,在依山傍水边的一个简易隐蔽指挥部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围在一张简易的军用地图前。
激烈的枪炮声不断地隐隐传来,他们个个面带焦虑。毛泽东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若有所思地走到一边,他摸出一支烟,点燃后,猛吸一口,继而吐出一团长长的烟雾;他毫无表情地走出隐蔽指挥部,来到潺潺流水的小河边,面朝长沙方向,耳闻激烈的枪炮声。他一手卡腰,一手夹烟大口地抽着。不难看出,此时他的心绪很不安宁。他无意间,远远看见,一骑人马沿河边急驰而来……
疾奔如飞的快骑上坐着军长黄公略。只见他衣帽不整,不断地加鞭催马。黄公略,原名黄汉魂,又名黄石。湖南湘乡人,1898年生。少年时期的他,得知袁世凯同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后,无比愤慨。为了报效国家,他毅然弃文从武,参加了湘军,当过文书,司务长,排长。25岁那年又考入赵恒惕主办的湖南讲武堂,毕业后任少校连长。然而,他不满腐朽军阀的统治,1927年南下广州,参加了广州起义。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他同彭德怀、滕代远又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历任红五军十三师副师长兼四团党代表,红五军二纵队纵队长,湘鄂赣游击支队长,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委和军委书记,红五军副军长。
1930年6月后任红六军军长。毛泽东曾在7月间,写了一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里面有:“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可见黄公略赤胆忠心,英勇善战,无坚不摧。前不久在成立红一方面军时,他又任红一方面军前委委员。此时他是从长沙战场赶来报告战况的。
指挥部里的几位首长,听到了急驰的马蹄声,不约而同地走出指挥部,神情各异地注视着飞骑而来的黄公略。
黄公略来到毛泽东面前,飞身下马。心绪不宁的彭德怀,急不可奈地问道:“汉魂,战况如何?”他彭德怀在会上,虽然讲话不多,可他心里是赞同打长沙的。攻不克长沙,他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黄公略心情不好,脸面上挂着怒气,难免带有情绪,不无气恼地说:“守敌十分顽固,我军伤亡很大……”
彭德怀一听,不免来了气,他上前从黄公略手中夺过马鞭,二话不说,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就要向长沙方向驰去。毛泽东和众人惊奇地看着彭德怀的异常举动。
黄公略醒悟过来,一把抓住马缰。“彭总你……”
此时的毛泽东头脑十分清醒,既胸有成竹又不容置疑地对众人说:“撤兵长沙。”
骑在马背上的彭德怀一听,赶忙拉紧马缰,面带惊诧,脱口而出“撤兵?”
毛泽东没有顾及他的问话,转向朱德,用征询意见的口味说:“总司令,你意如何?”
朱德显得深沉持重,沉稳老练。他在原地思索有许,慢悠悠地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我同意撤!”
总司令和总政委俩人都说撤出长沙战斗,其他人也不再多言。彭德怀在马背上还想说些什么,当他看到朱老总浓眉紧锁,嘴唇紧闭,把要说的话咽回肚中。再看看毛泽东,只见他面目严峻。他只好跳下马背,还马于黄公略。
依照命令,各路兵马相继撤出长沙战斗。一时间,丘岭间的乡间大道上,布满了撤军回师株州的红军队伍。
夕阳下,天气仍然显得闷热。
毛泽东不放心,他和朱德、朱云卿立在山岗之上,身后是参谋处长郭化若及牵马而立的警卫员和参谋人员。他们都全神贯注地望着撤离长沙的红军队伍。远处仍有稀疏的枪炮声可闻。
郭化若看看神情严肃的毛泽东,欲言又止。郭化若,又名俊莫。1904年生,福建福州人,21岁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那年参加北伐战争。23岁到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后,到了江西红区,一直在毛泽东手下工作。先是任红四军二纵参谋长,后任红四军参谋处长,红一军军团参谋处长,现在又是红一方面军参谋处长。
这时,只见行进的两路队伍中间,一个年轻的战士坐在马背上,不断地催马兼程。汗水渗透了他的上身,他叫马全,是总部骑兵通讯员。红军战士一看就知道他是总部人员,连忙让出一条道,让他先通过。年轻的马全催马奔上山坡,来到山岗上的总部首长面前跳下马背。
“报告首长,还有部分部队没有撤出战斗。”
刚好,这时有一阵激烈的枪炮声传来。
朱德着急地问:“是哪个部队没有按命令行事?乱弹琴!”
事关全局,毛泽东感到事态严重,转向朱云卿。说:“朱参谋长,你亲自去说服,必须尽快撤出战斗。”
朱云卿二话没说,跨上战马,猛加一鞭,驱马箭一般地冲下山去。他的警卫员也紧随其后,一同冲下山去。
这时,天色渐暗,撤离战斗的部队仍在向南前进。又过了一会,部队渐渐过完。暮霭中,仍隐隐可见毛泽东、朱德等人伫立在山岗之上的身影。
下弦月挂在东部天际,慢慢爬到半空中。
长沙守城的敌军是何键的精锐部队,他见红军撤离战斗,怕中埋伏不敢追击,连夜加固城防,以防红军再度攻城。红三军团是最后撤离长沙战斗。这次攻打长沙,部队伤亡很大。
红三军团的医疗队,就设在永和镇附近的一个小山村的四合院里。几盏马灯挂在房檐下,照得院内如同白昼,伤员很有顺序地放了几排。人员进进出出。远处不时有枪炮声可闻,使这里的气氛显得很紧张,但又是忙而不乱。上房内正中,三盏马灯高悬。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医生正为一个胸部受伤的战士紧急处理